武漢和瀋陽比,哪個更發達?

王鶘頎


如果是比較城市整體之間的發達,武漢應該是已經勝過瀋陽了,這一點應該沒有什麼值得多談的,畢竟武漢近些年的發展速度非常迅速,而且整個城市的基礎建設也只能用日新月異來形容,而瀋陽這個昔日第二座共和國長子,目前因為城市產業相對單一,整體的發展速度已經被武漢遠遠地拉開了距離。2017年武漢的城市生產總值已經是瀋陽的兩倍。但是瀋陽這座老城還是有自己獨特的魅力,並且瀋陽還是有很多富裕的群體。

曾幾何時,我國彙集了全國六分之一的財力來建設瀋陽的鐵西區,時間倒退五十多年,瀋陽的工業發展得到了國家的大力扶持,各種機床廠、飛機制造、工具廠數不勝數,當時瀋陽的工業產值佔據了全國近百分之二十,可想而知當時瀋陽的工業基礎有多麼雄厚,雄厚的工業基礎也帶動了瀋陽的整體經濟發展,很多人彙集瀋陽,為國家的建設付出了功勞,很長一段時間瀋陽的城市建設水平以及人民生活水平都走在全國前列。

隨著改革開放我國大力發展的幾十年,國家形象煥然一新,然而也就是在國家實力穩步增長的這些年,瀋陽這座昔日的老城卻有些沒有跟上國家發展的步伐,雖說並沒有倒退,但是已經被國內很多城市超越了,原因還是因為瀋陽的結構單一,在國企改革中,沒有第三產業的支撐,雖說瀋陽目前仍有很多軍工企業依然發展的還可以,但很多以機械加工為主的企業已經舉步維艱。加之瀋陽地處東北之地,近些年逃離東北的人越來越多,很多年輕人已經南下廣東、上海一帶的沿海城市打拼,這使瀋陽這座東北第一城的新鮮血液注入量日漸減少。

反觀武漢,是我國教育名城,城市大學生數量近120萬,這使得武漢有雄厚的後備軍力量,加之武漢地處長江中游,是中部地區最大的城市。而且武漢自古有九省通衢的稱呼,南來北往的人群不斷刺激武漢的經濟增長。雖然瀋陽輝煌時期是要勝過武漢的,但是今日的武漢金融業、健康產業、高新產業、光電子等產業全面開花,城市綜合競爭力日漸加強。從城市建設上看武漢的城市建設比瀋陽要起步晚一些,別看武漢現在到處進行基礎建設,城市到處各種開挖,並且武漢的城市區域比較分散,看起來沒有瀋陽的工整統一,但是用不了多長時間,武漢的基建也會超越瀋陽。

綜上所述,武漢城市方面全面超越了瀋陽,但是一個城市的發達程度主要還是要看人民的生活水平,瀋陽人的生活水平目前還是走在全國前列的,這一點毋庸置疑,很對瀋陽退休工人全國各地的老年遊。並且東北地區的物價相對便宜一些,加之東北人的豪爽,生活過的非常不錯,一個城市再發達,如果人民生活過的不幸福就失去了城市該有的意義。如有不同看法,歡迎留言一起探討。


地理有意思


我是湖北人,在武漢讀了兩年書,畢業以後在瀋陽工作,我說一說我的感受

武漢現在到處在做基建,滿城挖,所以地面交通有的比較堵,但是武漢景點很多比如黃鶴樓,比如江灘等等,人文建築也很多比如曇華林。有好幾條步行街,我去的最多的是光谷。

瀋陽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各種基建都比較完善,景點也很多,但是工業氣息很重,生活水平還行,很適合居住。


一個設計愛好者


十年前武漢和瀋陽gdp相差不大,那時候去武漢上學,武漢給我的感覺就是破舊,尤其是長江邊的樓屋,加上那時候正在修地鐵,本就不寬的路還要封上一半,交通真是擁堵不堪!有時候學校門口做公交光谷廣場就能堵一個小時!好在光谷步行街就在學校旁邊,出去逛街shopping可以解決,也就不需要坐車去很遠的地方了!光谷步行街真的不錯,人流也很大!大四那年武漢終於通地鐵了,去火車站真的方便了好多,再也不用擔心交通擁堵的問題了!前兩年又去了次武漢,地鐵真的多了很多線路,無論去哪都方便很多!去年9月份第一次去了瀋陽,給我的感覺就是有點失望,瀋陽一直就是我們東北的老大哥,旅遊資源真是太匱乏了,政府完全就沒有好好發展旅遊業!大帥府周邊真是讓我咂舌,瀋陽故宮也一般!中街大週末人流稀稀疏疏,晚上8點多出去逛逛酒店周邊商城,小店幾乎都關門了!夜生活跟南方真是沒得比,有次十一去長沙玩,晚上11點還有公交,而且爆滿,去上海玩,都快22點了,外灘人那個多啊,回家坐地鐵裡依然站著好多人,沒有座。這些大概就是我對兩個城市最直觀的感受,至於其他如gdp,教育資源,醫療資源……我不想多說,因為網上一查就能搜到,別人已經說了很多


riki917


別鬧,武漢才發展幾年。

瀋陽在民國之後一直到5年前都是碾壓武漢的存在。武漢的發展完全因為08後的基礎建設和高鐵的普及。前提還是瀋陽3年前的賄選和經濟擠水。

交通 醫療 教育,瀋陽都不虛武漢。

經濟武漢暫時強於瀋陽。(擠水後的瀋陽)

基建瀋陽一直強於武漢。(去看看就知道)

美食這東西見仁見智,比較沒啥意義。

美女,哈哈,東北美女完爆武漢幾條街。

別鬧了,哥們。你瞭解城市發展的歷史嗎。瞭解城市指數的重要指標嗎。武漢瀋陽西安成都都是新一線。瀋陽更是去年被世界權威媒體評為世界二線。非要比。有什麼勁。要比,這幾個新一線應該看齊北上廣深。反正瀋陽一直沒拿武漢看作對手。瀋陽看的是上海深圳。



富堅義博1


武漢,1935,為全國第二大工商業城市,GDP位居全國第二。(僅此上海)

歷史上,武漢三鎮(武昌、漢口、漢陽)千年傳承。李白賜名“江城五月落梅花”讓武漢別稱江城,崔顥詩云“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從唐代至今,武漢都是長江中下游重要的軍事、政治、經濟中心。

到了明清時期,更有“湖廣熟、天下足”的說法,湖廣(湖北、湖南)的核心點,就是武漢。清代湖廣總督府邸也一直設在武漢。

1889年,張之洞任湖廣總督,在武漢辦鋼鐵企業,漢陽鐵廠成為了全亞洲最大的鋼鐵聯合企業,被稱為“亞洲雄廠”。而“漢陽造”的步槍,中國軍隊一直用到了1949年。

新中國成立後,作為建成京廣鐵路和長江黃金水道的交匯點,武漢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九省通衢之地,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這是長江上的第一座大橋;1958年,武鋼投產,這是新中國自己建設的第一個鋼鐵聯合企業。期間,武鋼、武重、武船、武鍋等一大批重工業項目落地武漢。

改革開放後,武漢漢正街成為天下小商品第一街,成為內地改革開放的重要探索者,80年代末起。依託武漢大學、華中理工大學、武漢理工大學、中國地質大學等一大批高等院校的科技力量,武漢創立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成為對標北京中關村的高新技術開發區。武漢也湧現出雷軍、陳東昇、毛振華、汪潮湧、張小龍等一大批創業明星。誕生了鬥魚直播、斑馬快跑、車來了、高德紅外等一大批新經濟、新技術企業。

另外,武漢高校林立,全市擁有130萬大學生,位居世界第一,被稱為大學生之城。

而在政治上,武昌起義推翻了滿清王朝,實現了漢人267年“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的民族情感,更是建立了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起義為何發生在武昌並一舉成功?與武漢的經濟基礎、地理位置、人才儲備自然密切相關。

至於瀋陽,興於明朝末年滿人的崛起,歷史上存在感較低。民國後張學良開始經營此地,1931年後被日本人侵佔後,開始建設。新中國成立後,以日偽時期留下的工業基礎開始大規模工業建設,計劃經濟時代曾一度走在全國前列。

但多年投資型的經濟發展模式,讓1978年之後的瀋陽,發展舉步維艱。以瀋陽為代表的東北城市陷入人才大量外流、經濟活力不足、社會創新動能不夠的困境。遼寧省GDP已經連續多年增長速度在全國排名靠後。這與其歷史文化、人才儲備、社會氛圍都息息相關。

以上是對兩個城市的分析,看完之後,我想您自己就會有答案。


鄧吉壹加壹


作為一個財經工作者,我覺得武漢與瀋陽現在是沒法相提並論的,瀋陽是過去中國的最發達的城市之一,曾經承載著中華民族復興的重要使命,而現在卻是隨著東北經濟的衰落而落後了,相反武漢卻是隨著新經濟時代的到來,後來居上,遠遠趕超瀋陽,並把瀋陽遠遠地拋在身後,兩者之間已有很大的發展差距了。

從GDP看,2018年,武漢市上生產總值(GDP)14847.29億元,比上年增長8.0%,增速高於全國1.4個百分點,高於全省0.2個百分點。而2018年瀋陽地區生產總值為6163.5億元,增長5%左右。武漢的GDP總量是瀋陽市的2.5倍要強。

從教育方面看,武漢是全國大學最大的城市,也是在校學生數量最多的城市,據2018年數據,大學總數84所,在校大學生150多萬人,而瀋陽則無法與武漢相比。

從科技信息與工業看,武漢是一座新興的科技信息產業城和工業發達城市,而瀋陽僅有一些傳統的製造業,在企業規模、產出等方面無法與武漢市相比。

綜上所述,瀋陽與武漢相比,差距在不斷拉大。


開偉觀察


1.論經濟,武漢的產業比瀋陽多,高精尖企業多,光谷全國出名,近幾年金融服務發展的也很好。全國汽車行業排名數一數二的東風公司總部設在武漢。2.大學數量在全國排名前五,知名高校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華中師範大學、華中農業大學。這是瀋陽無法比的。3.論歷史底蘊,武漢確實比瀋陽有優勢,黃鶴樓就不說了,武昌起義在推翻中國封建統治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4.論美食武漢人是典型的吃貨,各種小吃數不勝數,“武昌魚”更是被偉人稱讚。5.地理位置武漢完全碾壓瀋陽,北京——廣州、深圳,上海——重慶、成都,兩條線的中心位置都是武漢,而且自身佔著長江中游的地理優勢。可以說是四通八達。6.城市面積和人口武漢是比瀋陽多的。總的來說,武漢的綜合實力完全碾壓瀋陽,但客觀的講,武漢人情味不如東北,我的很多好友都是東北的,雖然我是湖北人,但是湖北好友卻不如東北好友講義氣。


BLACKJACK0809


我是東北人,在瀋陽生活了十一年,和老瀋陽人還是沒辦法比。我從小就經常跟父親來瀋陽。那時候記不太清,父親總是說,中國只看四個城市就行了。北上廣沈。當然這四個不是說經濟,而是各自代表的地區特色文化。

不過我還是要轉折一下。

東北的支柱經濟比較單一,重工業。現在只能用每況愈下來形容。除了沈飛和黎明,像機床廠等各種瀋陽的國企已經到了苟延殘喘的地步。

也是在那時候出現了國有資產控股的新興企業,代表著中國最先進科學技術的新松機器人,應運而生。可能是因為運營或者市場飽和,還有競爭力的多方面原因,這個龍頭企業,機器人領導企業的利潤,也是負增長。

東北很少有手工業,輕工業,紡織業的發展,之前參加過一個投資會,只有一個瀋陽本地製作手套的公司,每年最大的客戶來自軍用。

瀋陽目前為止還有利潤的公司,發展還可以的企業,都涉足了軍用生產供給。而沒有這一業務的企業,著實是步履維艱。

當然目前為止,效益最好的是華晨寶馬。

知名的中小企業的也很少有實業,各種傳媒公司,廣告公司,甚至報社為了營生也出現了很多旗下的活動公司。並且面臨著大量的競爭對手。

沒有創新型產業,效仿北上廣深的產品。也是一種原因吧。

經濟暫時說這些,有一些片面,不喜勿噴。

瀋陽的旅遊業,是最不發達的地方。這一點肯定和武漢無法相提並論。

瀋陽的房地產,已經畸形到了一種恐怖的地步。租售比的巨大差別。二手房成交率低,房價卻到了不可思議的地步。先引起市場恐慌,促進成交,嚴重脫離了市場波動和市場規律。

武漢我沒去過,無法多說什麼。

寫了一點瀋陽的現存的不足和劣勢。

至於人文,文化,文明方面,暫且不提,怕被噴。

不過,瀋陽大街上真的是好多路虎獵豹,奔馳寶馬。一個衚衕一抬頭,三輛車,兩輛寶馬,一輛奔馳。這能說明,富人還是很多。但不足以說明瀋陽的經濟一片大好。

總之,要走的路還很長。我們不要只喊口號,只知道憤怒,對噴。要勇於正視自身的問題。才能取得更好的發展。


瀋陽棒球


作為一個瀋陽人對家鄉的熱愛是發自肺腑的,但是這些年瀋陽的城市發展和經濟實力都嚴重滯後於全國的大城市。看東北省會城市和大連就會深刻地感受到瀋陽前進步伐真的很緩慢,共和國長子的稱號和榮耀也只是我們對過去的回憶。武漢作為我國華中地區的省會城市,現在正在以日新月異的速度在發展。我在五年前去的那裡,今年夏天又去了一回,一週的行程只是走馬觀花地瞭解現在的武漢。現在,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來對比瀋陽和武漢的得分情況。GDP對比:瀋陽在2017年是5665億元,全國排名第25位,武漢是13410億元,排名第9位。我們都知道GDP是衡量一個城市經濟總量的重要指標,也是一個城市發展的參考依據,瀋陽在這方面嚴重落後。工業企業的對比:瀋陽是中國重工業的基地,全國大型企業在瀋陽的數量最多,但是創造的效益卻很少,鐵西工業區仍未走出低谷。武漢作為華中地區的工業基地,經過這些年的技術升級改造已經呈現出崛起的趨勢。在新興產業,比如光谷產業和傳統的生物製藥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文化教育對比:瀋陽的東北大學和遼寧大學無論是在規模上還是在實力上都無法PK武漢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其它大學的實力也遠強於瀋陽的大學。城市認知度對比:武漢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中華文明傳承之地,知名度比瀋陽要好很多,在吸引人才和建立發展平臺的機遇方面比瀋陽有優越條件,這一點我們都承認。城市宣傳對比:瀋陽作為東北省會城市,冬長夏短,旅遊景點缺乏,還由於國內人士對東北的認知不足,造成了人們對瀋陽城市認識的侷限性。反觀武漢,這幾年在城市建設和城市宣傳上的大力努力,每年的旅遊人數都在增加。武漢已經成為網紅城市之一,無論是漢正街還是楚河漢街還有江漢路步行街,都在吸引著大批遊客,光谷步行街的繁華在瀋陽是無法找到的。說了這麼多,大家也可以瞭解到瀋陽和武漢的差距。瀋陽的發展是一個很慢的過程,但是瀋陽也不是沒有發展空間,畢竟瀋陽的地理位置和城市規模也是很大的。


右眼看左腦想


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瀋陽是共和國長子,建國初期到改革開放前期和中期,一直是中國前十名的城市,最高峰位列全國第5名,而武漢在民國時期,就是中國第三大工商業城市,素有大上海,大武漢之稱,但是到了建國之後,武漢被撤銷了直轄市,當時的工業,東北比較集中,所以武漢在建國初期到改革開放前期中期,都落後於東部沿海城市,到了2010年,武漢、成都等內陸省會城市開始崛起。

東北城市(瀋陽)的衰落,正是武漢的崛起。

如今的武漢,GDP相當於瀋陽的2.3倍,人口比瀋陽多了200萬,人均GDP比瀋陽高了4萬多。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是瀋陽的3倍,資金總量、城市排名、國際影響力等全方面,遠遠甩開了瀋陽。

所以,過去是瀋陽發達,現在是武漢發達,未來誰更發達,我認為還是武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