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新高考方案都要加强物理的考测,那么历史、政治学科学习可以弱化吗?有重视的必要吗?

平平123456789平平


加强对物理的考测是一个误读,其实新高考并未强化,物理科目一直很重要,只是这次新高考又强调了这一点。其实,由于高考改革,选考物理的人数比以前少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新高考之前,全国普遍模式都是文理分科,文理分科可以说是简单粗暴。众所周知,选择了理科就必须学习理化生,选择了文科就必须学习政史地。新高考不同了,有一部分之前偏向学理的同学由于物理难度大,而选择学习化学+生物+政史地任选一,而偏向学文的同学就更不会选物理了。


因此,物理的加强是一个误读。政史地还有必要重视吗?当然需要。

只要高考的指挥棒不变,政史地科目就必须重视。学习偏文的同学为了高考,他们不得不重视;况且还有一部分偏理的同学可能会选择政治等科目。因此,政治、历史科目的学习是不能弱化的。


高考地理说


强化物理是有些人认为学习物理好专业可选择多和学习物理对国家科技发展比较重要,基于这些方面,所以大家都认为必须加强物理学科。但社会发展既需要工程师也需要文学家、历史家、哲学家。。。。。。让对物理更有兴趣的孩子们去学习物理,对于科技进步,国家发展来说也可以更好的促进。

对于历史、政治来说弱化不可能吧!我们山东学业水平考试把政治放到了高二考试,比物理、化学学习时间都长半年。以后考上大学在准备考研,政治还是必考内容,因此政治弱化是不可能的。对于历史来说也不可能,一个民族能更好的发展,必须以史为鉴,一个民族有希望,必须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


左手清华右手北大


现在问题的根不在新高考上,而在大学上。二三流大学为了满足招生需要,根本不敢提专业要求,这才是考生在高中阶段可以大胆放弃物理的根本原因。试想,我学地理的也可以去某学校的物理系,那我干嘛不择易舍难,还得要去选那么难的物理和自己过不去呢?至于一点高中物理基础的学生,能不能适应了高校的理工科专业学习,在一些二三流高校看来也是丝毫不在意。所以,要想改变根本问题,有两个方法:1.对高校教育质量做出公平合理的外部考核,让高校回归其本质功能属性:即首先应该是培养人才,而不是做科研写论文。2.对不负责任,有明显学科基础要求却在高考招生时不提出的高校(如物理、机械专业不要求物理选科成绩),做出严厉惩处,甚至取消其招生资格,一切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土车扛鼎


现在的高考适行的是3➕3的制度,那如果考生选择勒历史 政治为附加的小三门,当然要重视,因为它们和物理一样重要,是要算入高考得分的。如果3➕3选课没有选,那当然就不那么重要了,因为每个人的时间精力都有限。

另外,还要考虑到考生想考的专业,2018以来很多专业是要求考生一定要选修物理的,例如:医科。而历史 政治所影响的专业的选择就比物理少多了,几乎没有什么专业是一定要选历史或者政治的。就此而言,物理更重要些!


zp772


物理和化学都是研究物质道理的基础学科,不知道现在都说物理重要,难道化学就不重要了?物理研究已经进入瓶颈,化学却是方兴未艾,物理的每一个进步都离不开化学(如计算机,没有化学的材料研究,计算机是不可能发展如此之快的)。生命科学的研究也是以化学为基础的!真不知道,国家教育现在怎么了?我是理科生,可是人文方面的东西也一直在学习啊?


愤怒的蓝色的白


出现逃离物理的原因根子在“赋分制度”上,好好的,要赋分,自己找罪受。高校定了科目,你考几分就是几分,就能避免因为位次低而出现分数低的尴尬局面了。也就没必要非要逼着谁学某门课了。比如广东,非要学生选物理和历史,这跟高考改革的初衷是不是相违背了?既然你规定了必需考试的科目,那干脆别改革好了,还让学生提前生涯规划,择业提前,多么讽刺!学生想选什么就选什么,难道选考了物理,就一定能成为科学家?所谓专家真够傻的,广东省更二!


伊卜拉辛


我主张新高考:采用2+1+2模式。

理科:语文,数学+物理+选学两科。

文科:语文,数学+中国历史(中国地理)+选学两科。

英语可以选学,对男生也是一种照顾,不要让大学只剩下女生。


商君佐之


一个国家不学科技,天天学历史,有进步么?


云哥140306800


都不知道物理哪里加强了?!不是和其他科一样100分!更比不上语数外150分!是不是像以前科举考试一样就写一篇文章就可以“国家复兴”?!要是这样的话,都不要八国联军,蚂蚁都进化到可以在中国人头上拉屎拉尿了!


用户72825710457


谈谈自己的感受,物理很重要,但是国家需要的人才是多元化的,人家不选择物理是人家的自由,报理工科,化学也可以呀。我发现一个问题,那些整天呼吁的是不是挡了某些人发财的路啊,每个学科都应该平等。再说人的成功也未必只有考上本科,专科很多学生在企业工作一个月工资很高,中国不缺顶级专家,缺少踏踏实实一线干活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