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苏联五一大阅兵为何没能震撼住德国?

OneSky


1941年6月22日,近300万德军向苏联发起了进攻,开始了这场持续四年的战争。很显然,德国并没有被苏联的五一大阅兵所吓倒。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第一,希特勒曾说过,只要将这座大门踢开,苏联这座腐朽的大厦将会倒塌。苏芬战争中苏联的表现让人咋舌,人口1亿8000万的苏联对300多万的芬兰进行大规模入侵,花了超过三个月的时间,还承受了远较后者高的伤亡。希特勒认为苏联的战斗力已经到达了一个极低的地步。他觉得这场阅兵只是徒有其表罢了。

第二,当时的苏联刚刚进行了大清洗,许多有作战经验的军官都被处死,剩下的战斗力自然不会好到哪去。

第三,当时的德国虽然经济强大,但是严重依赖外在的资源,在西面,由于有强大的英国皇家海军,德军不能够登陆英国,只能转向东面寻求生存空间。

第四,意识形态的不同,希特勒人为苏联人是低等民族,打心眼里瞧不起他们。

所以,德国认为苏联这场阅兵只是在吓唬他们,实际上不过是个纸老虎。


星点聚影


从历史上看,阅兵经常起到反效果。队形排得整齐,不见得战斗力强。伊拉克没少阅兵,结果萨达姆完蛋了。

指望阅兵,提升本国士气可能有用,但指望震撼敌国,是不太靠谱的。

图一:苏军在德军面前阅兵,简直是班门弄斧。

法军忙阅兵

1938年6月14日,法国国庆日举行规模空前的大阅兵,大军经过凯旋门,把香榭里舍大街都排满了,骑兵、炮兵、装甲兵看上去威风凛凛。这个阅兵就是给希特勒看的,希望希特勒看了能收手。法军在1930年代,到1940年代,几乎是马放南山,刀枪入库,并没有跟德国一样,到处大规模征战。没有老老实实通过实战提高战斗力。

图二:德军才是世界第一专业阅兵大国。

德军忙打仗

那阵子前后希特勒在忙什么呢?忙着打仗。打捷克,打希腊,打波兰。总之就是打,没功夫去看。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德军不光在阅兵场上忙活,而是在战场上忙活,越打越强,于是法国完蛋了。德军才是真正的的阅兵专业户,没有一个国家比德国更会搞大阅兵。区别就在于,德军阅完前阅完后,都要拉去打仗,并总结经验教训,研发装备先进武器,自然是越来越强。

再回到1941年五一苏联大阅兵,在此之前苏军经过大清洗,有经验的军官几乎处决,没死的也关到监狱里。导致部队骨干青黄不接。更牛的是,苏联根本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还邀请了很多纳粹德国的军官去现场观摩这个大阅兵。

图三:德国从来没指望阅兵提高战斗力。阅兵是演戏,实战才能提高战斗力。

苏联的弱点通过阅兵暴露了

苏联的打算,就是我在阅兵场上尽量多铺点人,尽量把所有先进不先进的武器都拉出来,用数量优势吓倒德军。德军哪吃这一套?人家在1939年搞了个规模更大的,而且这两年连续参加实战,从波兰的死人堆里,从马奇诺防线的炮弹壳里爬出来的,能被你吓倒?

反而苏军军容不整,而且以前熟悉的苏军军官,全从队列里消失了。消失几十个军官无所谓,如果说九成的军官全都被不见了,答案只有一个,就是现在这些军官全是火箭提拔的新人菜鸟,对于指挥毫无经验,对于自己指挥的部队完全不熟悉。

图四:希特勒拿阅兵提高德军士气,从来没指望这个去吓唬苏联。这才是阅兵的正确用法。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苏联的阅兵起到了反效果。德军通过阅兵,摸清了苏军外强中干的本质。认定苏军是个纸老虎。于是原计划不变,迅速在1个月之后发动了巴巴罗萨计划,大举入侵苏联。并且跟阅兵中断定的一样,苏军不堪一击。如果不是有个名将朱可夫,苏联就没什么莫斯科了。


厉兵


希特勒纳粹德国把苏联苏维埃共和国看作眼中钉肉中刺,非要置于死地后快。他在我的奋斗这本书中明确要在东方寻找德意志的生存空间。

希特勒在洞察了苏联三十年代大清洗后的军队高级军官状况,搜集了苏联红军与芬兰战斗的基本信息后,认为苏联红军的战斗力非常羸弱,不堪一击。所以希特勒根本不惧怕苏联人的所谓游行示强,毅然在1941年6月22日发动巴巴罗萨,开始进攻苏联。

最终,希特勒大大低估了苏联的毅力和潜力,四年之后,他就被苏联人攻克柏林,他也自杀了断罪恶的一生。


四海漫游


閱兵是吓不了人的!要靠實力打仗!不信你試試?开战了,你像機器人一样走路,能把对手吓死了吗?不可能!对方扔个先進炸彈,就炸死你这个機器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