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各地哪些地方拋荒嚴重?你知道原因來自哪裡嗎?

海闊天空174419355


大家好,我是辛集農村小二,以我親身見證的發展講講農村土地荒廢的一些原因吧。

隨著現代社會智能化的發展及現代化進城的不斷加速,很多農民不再呆在農村務農而是大批湧進城市務工或者經商,留下的只有一些老幼婦儒,農村盛行打工比種地來錢多來錢快的思想了。


糧食價格下跌種地收入少,農作期間又苦又累,施肥打藥收割播種成本太高,種植新型農副產品銷路難保證,偏遠山區無法開展規模化作業土地難流轉,等等都是造成土地荒廢的一些原因,農村地頭閒語:‘70後不願種地,80後不會種地,90後不提種地,00後不知道什麼是地’,現實存在的問題成為了人們嘴裡的調侃和笑話
現在的農村我們會看到很多的土地荒廢,長滿荒草,這種現象更以丘陵,山區的農村更為嚴重,希望有人能把帶動農村土地致富的方法更大力度的投入下去,大力發展農村的高科技種植,規模化種植,多種類經營土地結合養殖業發展才是大勢所趨。

上面是辛集農村小二的一些小看法,您自己的家長有沒有土地荒廢呢?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歡迎評論留言一下自己的看法!


辛集小二


以下分享一下我的心得,我來自安徽長江南山區的農村,在我上初中前(19年前),鄉親們基本沒有外出的,留下來的人田地裡整天忙作,除了自有田地,還有一些人會挑選合適的地兒開荒。但是隨著經濟發展,從15年前開始,勞力基本上也都選擇去江浙區域務工。如此,留下來的田地都是給當時60歲以上的人。如今,70多歲的很少有人選擇繼續勞作。能種的地兒,也是靠近路邊的田地,能花錢僱機器來作業的。以下那張圖片就是我在家樓頂上拍的,可以看到離路邊近的還在種著農作物和一些景觀樹木。但是,遠處一條小河那邊的幾乎全部荒廢了。近幾年,也有一些年輕人選擇回老家辦廠(服裝廠居多),家裡老人年紀大的孩子回選擇回老家的廠裡上班,一來照顧老的,二來孩子也都到了上高中的階段。每週上班6天,早8到晚9;每天收入也有240-300元左右。他們當中能選擇利用休息日耕田勞作種些水稻的很少。所以,以當前的形式判斷,很有可能在未來10年內,就連路邊的田地也會荒廢了(或者種些樹木而已)。水稻的行情一年下來,可能一畝田還頂不上去廠裡上兩天班的收入……



小江南布衣


我是江西上饒的,我們這裡現在農田很多都荒廢了,雜草長的比人高,荒廢的可能有百分之八十左右,剛昨天拍了個這方面的視頻,有興趣的可以看下。現在種田只是一些在家年紀大點的老人,年輕人基本上都出去打工了,在家的也在周邊廠裡上班,種田也種不來了。農田拋荒有很多原因,主要是現在種田沒有務工的效益好,種糧食一年沒有打工幾個月的錢多,加上現在市場糧食夠買又方便又便宜,種田積極性不高。這幾年我們這邊田裡種植苗木的多起來了,效益比種糧食好,農民也願意種,有些荒田地又重新種上苗木了。農民只要有效益,相信種田意願也會高起來,拋荒的田地也會慢慢地少了!


農村水仔


現的農村種地成夲太高,玉米為例,玉米種六十多元一包,一畝三包180元。三合底肥二包,每包180元合計360元打地一個工,種二個工,䒵管二個工,收四個工,脫粒用機器二個工,丨每畝用工十個。150元一個工合計1500元出掉農藥等零星煙茶不算每畝成夲2040元而一畝玉米500公斤最高價2元合計賣1000元,每畝倒貼1400元。我是依山區散戶來算。山區以無年青人在家,大面積用機耕的地無。老人在家辛苦勞作不算工食費。每畝有四百元收入,但老人一年種兩畝了不起了。這是農村種地實情。流轉是套國家補貼,畝及報高,或報畝及地荒著。總的中國農業要毀在這一代人手中。將來子孫會連莊稼都不會種。不免讓人擔心。


老來紅47


大家好,我是農村小歡子,

我個人有以下幾個原因

1首先拋荒嚴重的應該是北方最多了,南方的地要比北方的地少很多,北方的地主要種植,小麥,玉米為主,現在好多北方就只種小麥了,玉米根本沒人種,原因是玉米成本高收益太低,每畝地收益還不如一天工資錢,所以每年割完小麥後地都是荒的野草此人還高,南方地少種水稻的多,有的還種的水果樹多,幾乎荒地很少除非位置很偏遠很差的地方。

2現在種植的都是老年人了,糧食的價格低,年輕人都出去打工,都不願意種地,也不會知道怎麼種地,種植農業利潤太低,人工器械,農藥,化肥,澆水的成本上漲,都要花費一半多的利潤,老年人又幹不動體力活雖然現在有機器收割但是,不是所有東西都能是機器能代替的。

3還有拋荒的不管南方還是北方的地,最大的可能是種植利潤太低,或者是種地的位置不好,山丘,或著交通澆水不方便的地方,農民種地就是靠天吃飯的,遇到天災,就等於白乾了。

所以我總結一下原因

1農業種植利潤低

2勞動力的轉移

3土地承包制度實行不夠





農村的小歡子


在我國拋荒嚴重的地區在秦嶺南北一帶的山區和丘陵地帶!

其主要原因為全球氣候變暖,自然災害頻發,這些區域的農民多半是靠天吃飯,土地地質貧脊,地理位置偏遠,不利於灌溉,交通不夠發達,農業機械無法使用,種地人力物力投資大,受益少!

還有國家大力抓環保,好多地方響應國家號召,部分土地退耕還林,經過數十年來的堅持不懈,森林覆蓋面積不斷擴大,野生動物數量越來越多,好多農戶春種了,秋不能收,遭到野生動物不斷對莊家侵害,幾乎收回種子都成問題了!

其次就是人居環境的變遷,大量青壯年進城務工,在城市買房,有些偏遠地區住戶,移民搬遷到交通較發達的地區,遠離了原來耕地所在地,而新的居住地又沒有地可種!

因此,在這些山區丘陵地帶為拋荒最嚴重的地區,土地使用證上標註的耕地面積多年看不到一顆農作物!


與你相遇是前世的緣


農業現在的侷限在於土地太過於分散,種植利潤有限,種的少了不如打工,想種多點土地數量不夠,所以現在國家大力支持土地流轉了。而且相比於打工來說,種地還是太累了,而且和投入不成正比。

打個比方,一個人打工收入一年6萬。那麼種基本農作物就需要50畝以上才能達到這個收益,並且需要兩三個人進行管理。而且會非常累。所以很多人會選擇打工。

現在國家大力支持回鄉創業,其實不至於去種地,真正賺錢的不是農民,糧販子都比農民掙得多。關鍵在於農產品深加工,這個才掙錢,澱粉紅薯剛下來6毛錢一斤。窖藏到年後零售價格能達到一塊五。打成紅薯粉能賣到6元。紅薯粉條能賣到10元。但是是真的累啊,6噸紅薯才能加工成一噸紅薯粉條,中間要經過洗,打粉,曬粉,下粉絲,曬粉絲,每一個步驟都是費時費力,所以現在做的人越來越少了。

我們項城是白芝麻原產地,芝麻現在6塊多,但是芝麻葉卻能賣到50一斤。但是還是供不應求,主要就是採摘芝麻葉的時候正是熱的時候,而且要好幾斤才能榨出一斤成品,芝麻葉又虛,一化肥口袋也做不出來幾斤成品。




阜陽臨泉全民家庭農場


土地變荒地最多的肯定是農村!主要原因是年青人絕大多數去外地工作,在家的一般都是五十,六十歲的老爸老媽在家,在農村每家都有幾畝地,靠爸媽種地的話,肯種不完,再加上年青人出去工作賺到了錢,也會叫爸媽不要種太多地,怕爸媽辛苦了,所以荒地就越來越多!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有地的用戶不種,就是讓它長荒草也不給別人種,為什麼?因為在40,50年代那些爺爺餓怕了,怕給別人種後佔了他的田地!在農村像這思想的有很多!所現在的荒地非常多,我村上也有這種現象!


村夫365天


全國各地土地荒廢嚴重,這個我還算清楚。說說我自己的看法吧。隨著社會現代化進程,多數農民已經放棄種地進城謀生了,尤其現在的年輕人大多數都不會種地,也不願意去種地。怎樣合理的把空閒的土地用起來,這個還是挺難的,尤其偏遠農村地區,交通不發達,土地比較零散,用不了大型機械。零零散散的土地只能依靠一些老人在耕種,再加上老人年紀也大了,也種不了太多的地了。地裡一般只是種些小麥,花生,玉米之類的,價格比較低下,一年下來基本掙不到什麼錢,所以很多偏遠地區都存在這樣的窘境,導致荒廢率很高。再加上農村的土地大多數都是個人的,產能效益較低,所以導致缺乏種地的積極性,所以年輕力壯的都進城打工,然後慢慢穩定下來的,一般都會選擇在城裡買房子住下來。未來的農村即使有良田萬畝,但是缺沒有人回去耕種,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若干年後我們國家會不會出現較大的糧食缺口,這還無從所知。社會在進步,人們在進步,那些我們不該丟掉的東西,希望會有人在繼承,在發揚光大。以上純屬個人見解,有什麼不對的地方,還請見諒。



遇見新農村


我可以明確的告訴你現在全國各地的農村都拋荒嚴重,比如我們沾化這裡拋荒是十分嚴重的啊!如果你覺得可能嗎?你可以來我們沾化的農村來看看,那個村不是有好幾十畝的地都荒廢這都是野草看起來十分荒涼。

其中有這麼幾個原因:

  1. 現在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由於現在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數農村人都會選擇出去打工,畢竟留在農村守著那一畝三分地一年來賺的錢多。
  2. 現在的人們大多少人都會追求物質上要好比如:吃的好、穿的好、住的地方好等等一系列的物質基礎都需要錢來去買,在農村如果你家就是靠著那一畝三分地別說穿的、住的了,你的溫飽都解決不了啊。
  3. 現在的農村青年一半以上都不會選擇在農村發展,畢竟農村的資源是有限的換句話來說如果青年在農村發展的話你找個媳婦都會成問題的。
  4. 現在的農村的習俗太多了比如你結個婚有十八萬八的彩禮等著你,你的親朋好友的孩子結婚的時候你會隨禮等等一系列花錢的地方啊!

綜合上述我覺得農村人荒廢自己的土地自有農村人的苦衷。

歡迎大家在底部評論留言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