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常常唸叨的“一家若作兩家出,家敗人散恐相離”,說的啥意思?

花匠小美


農村老人常常唸叨的“一家若作兩家出,家敗人散恐相離”,說的啥意思?

在我們這裡很多兩個兒子的人家在買宅基地的時候,都會直接買兩個相鄰的宅基地,房子都蓋在一起,院子也不會隔開,但是隻會開一個門卻從來不開兩個門,這就是老人們常唸叨的“一家若作兩家出,家敗人散恐相離”,那麼一個院子開兩個門的話真的會這樣嗎?

我的一個發小他家的情況就是這樣,他的爺爺奶奶在要宅基地的時候,將兩處宅基地要在了一起,不久便蓋起來兩座房子,老大先結婚,老二還沒結婚,雖然院子裡互通,但是卻在院子的一東一西開了兩個門方便進出,雖然很多人告訴發小的爺爺奶奶一處院子開兩個門不好,但是他家始終沒聽別人的勸告,但是在發小一週歲生日的時候,發小的爸爸在酒後和一個朋友發生了爭執倒在刀下,發小的媽媽也受了重傷,在送完醫院的路上不幸去世,發小的爺爺奶奶在辦完兩個人的喪禮後,默默的將西邊的大門封住,從此再也未見開過。

雖然是兩處宅基地,但是中間沒有牆的話,那就是一個家,家中有一個大門供大家進出就好,如果開了兩個大門的話,家中的福氣因為有兩個大門根本不會留住福氣,所以在我們這裡雖然很多人家會將兩處宅基地連在一起,卻從來都是開一個門。如果家中兒子結婚後,新娶的媳婦覺得在一起住不方便,便會將院子隔開起來,那麼便可以從新開一個門。

個人覺得“一家若做兩家出,家敗人散兩相離”更多的是告訴人們,既然是一家人,大家就要一條心,兩個門就像兩種心思一樣將家裡人分成兩個部分,心不齊早晚就會讓一家人分散,所以不僅是幾個門的問題,更是一家人的心是不是往一處使的問題。


小馬話三農


農村老人常常唸叨的“一家若作兩家出,家敗人散恐相離”,說的啥意思?

在前些年農村宅基地管控還不是很嚴格的時候,很多人都會一次買兩處並排的宅基地,一處自己住,另一處留著兒子結婚用,因為是並排的宅基地,所以便涉及到開幾個門的問題,在農村有“一家若作兩家出,家敗人散恐相離”的說法,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隔壁張大爺家的兒子已經二十出頭,眼看著就到了結婚的年齡,這不剛過完年張大爺便開始張羅著在前些年買的宅基地上蓋新房,因為現在張大爺家住的房子還是幾十年的老房子,所以張大爺一咬牙一跺腳在兩塊宅基地上一併將新房子蓋好。現在農村人蓋房子也講究佈局,看一下如何蓋房子才能住的更舒服。現在這剛結婚的小媳婦都不喜歡和老人一塊住,所以張大爺決定將房子和大門先蓋好,待兒子結婚以後再將院子隔開,這個決定驚動了張大爺的老父親。張大爺的父親說,要麼你就在蓋房子的時候把院子隔開,要麼就只留一個門,待兒子結婚時再開一個門,一個院子開兩個門不吉利。

其實這俗語“一家若作兩家出,家敗人散恐相離”的意思,說的就是張大爺這種想在一個院子裡開兩個門的事情。雖然是兩處宅基地,但是將兩個院子連在一起就是一戶人家。農村中的房子都是一戶宅子開一個門,在以前家裡的兒子結婚以後也是住在一起,不管是幾家人,關上大門就是一家人。如果一戶宅子裡開兩個門甚至是多個門,幾戶人家各走各的門,那分開的不僅是門,而是大家一起的感情,時間長了好好的一家人便四分五裂。

雖然幾戶人家住在一起難免會有分歧,會有爭執,但是將事情說開了感情會更加穩固,但是在一戶宅子裡開兩個門,大家為了不看到對方各走各的門,有問題不及時溝通而是選擇逃避,那麼只會讓矛盾越來越深,相反如果大家住在同一個屋簷下,抬頭不見低頭見,慢慢的就會將疙瘩解開。所以農村俗語“一家若做兩家出,家敗人散恐相離”說的不僅是宅子開幾個門的問題,說的更是大家之間的親情問題。


悠悠鄉村路


農村老人常說的一句話“一家若做兩家出,家敗人散兩相離”什麼意思?

在我們北方農村,一般情況下,一座院落都是隻開一個大門。在過去,有的老人為了跟自己的兒子住的近一些,也是從長遠考慮,為了將來自己老了以後,離兒子住的近,照顧起來更加方便一些,所以在北方農村,有的人蓋房子的時候,就直接把兩處房子連在了一起。這樣院落更大了一些,等兒子結婚以後,兩代人住在一起不方便,就分開住。雖然是住著兩家人,但是從外面來看,還是一個院落,大門關上之後還是一家人。


這樣的居住方式,相互照顧起來的確是挺方便的,但是很多事情都是有利有弊,婆媳離的這麼近,難免有發生口角的時候。開始的時候大家還是相互忍讓,但是日久天長,總有忍不下去的時候。當婆媳戰爭爆發的時候,有的人家就只能把一個大門改成了兩個大門,然後在院子中間壘上一堵牆,這堵牆,隔開了兩家人,也隔開了父母和兒子的心。

跟大家說一個實事,我表姑家就是這個樣子。起初的時候表姑跟她公公婆婆都走一個大門,公公上班的時候只有一個老婆婆在家裡還算好,後來表姑的公公退休了,老頭兒覺得自己退休金挺高,所以比較難伺候,總是嫌表姑這兒不好,那兒不好。後來表姑跟她公公吵起來,她公公一怒之下將表姑家的鍋給砸了。在農村除了有什麼深仇大恨,是不能給人家砸鍋的,砸鍋的意思就是不讓人家過了。表姑當時就在院子中間壘起了一堵牆,後來自己又開了大門。從此以後,跟老頭老太太走兩個門。


她公公婆婆除了表姑夫這一個兒子以外,還有一個閨女,從此以後,表姑的公公婆婆就搬去了女兒家裡住,把退休金也全部交給女兒。這樣,不但公公婆婆跟兒媳婦的關係越來越僵化,就連小姑子跟嫂子的關係也是越來越壞。我們北方農村有個講究,就是父母不能到閨女家裡過春節。可是到了春節的時候,表姑父不肯去妹妹家裡叫自己的父母回家過年,父母自己也不肯回家,因此多年來,關係一直僵持著。

不知是湊巧還是因為大家心情都不好的原因,本來表姑家在村裡,屬於經濟條件很不錯的,可是自從跟公公婆婆鬧矛盾之後,家裡的日子越來越不好,公公婆婆的身體也是越來越差,還真的應了這句:一家若做兩家出,家敗人散兩相離。


小十六123


農村老人常常唸叨的"一家若作兩家出,家敗人散恐相離",說的啥意思?

我鄰居張伯伯家早些年因為婆媳不合,兒子也是另搬爐灶,在原來住的房子旁重新起了棟新房,在一起住時張伯母的兒媳婦比較強勢,長期雞毛蒜皮的矛盾得不到解決。他兒子兩邊受夾板氣,無奈只能搬開來分開住,分開住後兒媳家日子是過得舒坦。



張伯母卻時常一人獨自掉眼淚說:″兒子娶了媳婦忘了娘"。老話"一家若作兩家出"意思是開了兩扇大門,本是一家人卻要分開來住,各自心裡有堵牆。



老人言"家敗人散恐相離"警示教育人們,一家人要處理好內部矛盾,才能幸福和諧家庭穩定,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這樣的家庭歲才會興旺發達。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家人在一起有了矛盾要學會溝通,解決矛盾,只有同心才能同一扇門,家庭才能和諧穩定,人丁興旺。



俗話"一家若作兩家出,家敗人散恐相離"是農村人對生活最淳樸的願望,他們希望家庭和睦待人有禮。農村還有許多這樣的農諺,你知道還有哪些呢?


榕樹下的山裡妹


作為農村出來的孩子,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表面上看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個家不能開兩個門,開兩個門的話遲早家破人散的。農村特別是大家族的,一家有幾十口的大家庭,總會有各種各樣的矛盾,這時候就要從大局為重,不能為了小家不顧大家!

我們鎮上有一戶姓張的大家族,父輩兄弟八個,兒子輩十三四個本家爺爺在世的時候,一家人和和氣氣的,逢年過節的時候聚在一起吃飯喝酒,平時有個什麼事都是互相幫忙的!後面爺爺去世了,兄弟幾個不團結了,後面因為土地的事情,幾個堂兄弟還在一起打架呢!慢慢的都各管各的,不團結了,一家人跟陌生人一樣!

在農村,家族親情觀念很重!如果不團結了,只會被別人看不起!所以有這句話老話,一家莫開兩個門,開了兩門必破財!



油膩大叔的吃貨世界


農村老人常常唸叨的“一家若作兩家出,家敗人散恐相離”,說的啥意思?<strong>

農村老人常常唸叨的一些話,多半是老話和俗語,是農人我特別感興趣的一些話題,因為這些老話和俗語,多半蘊含了很多勞動人民千百年來沉澱出的智慧,能從中學到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對一些事能少走彎路,這句“一家若作兩家出,家敗人散恐相離”又是什麼意思呢?有什麼道理?

家敗人散恐相離,字面的意思就是和家庭和睦有些關聯,一家若作兩家出,說的是農村的房子,如果有兩個大門進出,就容易導致家庭不和睦,時間久了還會親人相離。

其實並不是因為兩個門導致家庭不和睦,而是家庭不和睦導致了兩個門,農村建房子,不會誰給自己的房子設置兩個正門進出,這是建房子的大忌,而出現兩個門並不是不存在,這得從房子的結構說起。

以前,農村一個宗親家族的人,都圍繞著祠堂為中心四面開花的建房子,但不管怎麼建,大門總是在一方的,關上大門,會有一個大大的院子,家裡還是一家人,但生活在一個屋簷下,難免有分歧,特別是外來的一些兒媳婦,更是容易產生矛盾,一旦這樣的家庭矛盾擴大,那進出門都會看不順眼,乾脆,有的人就開了側門,從此各走各的道,如此一來,親情就越來越淡了,家庭不和睦,這個家就很難成氣候,成就了這句“家敗人散恐相離”。

這樣的情況在北方農村四合院最為多見,北方的房子和南方有一定的差異,北方多是一層,佔地面積寬,大門朝南,兩側是東西廂房,一家人為了能互相照應,都是往兩側建,大門一關還是一個院子,這就是深宅大院的由來。

可生活中,總有不和睦的,特別是婆媳和兩兄弟之間,日子久了,相見格外眼紅,互相看不慣,爭吵不斷,雞犬不寧,誰也不想住這樣的環境,可房子總不能不要了吧?乾脆,開兩個門,中間再建堵牆給隔上,這樣大家就眼不見為淨,可這門一開,這牆一隔,隔開的不僅僅是兩個院子,隔開的更是親情,是把不和睦化解的最後可能性都給隔開了。

這句話蘊含的道理?

其實就是在提醒後人,做事留一線,做人要包容,不要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傷了一家人的感情,更不要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搞的家裡四分五裂,這樣做,只會讓家庭不和睦的種子生根發芽,最後“家敗人散恐相離”。


總結:這句老話講的就是家庭不和睦的一種表現,用這種表現來警示後人,不要做一些不利於家庭和睦的事,要懂得忍讓,一個家,以和為貴。


農人解說


農村老人常常唸叨的“一家若作兩家出,家敗人散恐相離”,說的啥意思?

農村的俗語都是根據人們的生活經驗總結出來的,細細品味都含有一定的哲理,就像這句“一家若作兩家出,家敗人散恐相離”,從表面文字上看,說的是一家人如果開兩個大門,分作兩個門出入,那就會導致“家敗人散恐相離”。

有的人說這句俗語來自封建迷信,過去人講究風水,認為在一戶住宅上開兩個大門是風水上的大忌,現在沒必要相信。

其實細細品味一下,這句俗語是很有道理的,“一家若做兩家出”,為什麼會“作兩家出”?這不僅僅是開兩個大門的事,同在一個院子裡的一家人,為什麼非得要開兩個大門,各走各的?說明各有各的心思,一家人不和睦,所以長此下去,定會“家敗人散”的。

這裡的重點不是開幾個門,這只是一種比喻,關鍵就在於“和諧”二字,“兩家出”比喻的就是家庭不和諧,說白了就是各懷鬼胎,各有各的心眼,那日子怎麼能過好?

再就是如果分家了還住在一個院裡,雖然是從兩個門出的,但在一個院裡始終是不方便,不管是公公婆婆兒子兒媳,還是哥哥嫂子弟弟弟妹,時間長了難免有點誤會摩擦什麼的,都能忍讓體諒還好,就怕有點誤會啥的,小事變大事,在農村很多人不就是因為一點小誤會慢慢地發展成大矛盾直到不相往來的嘛。

總而言之,很多農村的俗語都是來源於生活,都有一定的哲理,家和才能萬事興,我是農夫七哥,對這個問題你怎麼看?歡迎留言討論。


農夫七哥


流傳在農村、民間的很多的諺語,雖然看起來比較的俗氣,但其實包含著對人生的大道理、真智慧。這些諺語在村民中間流轉,給人驚醒、勸誡,一定意義上指導著做人的方向。如這一句“一家若作兩家出,家敗人散恐相離”,說的就是人員人之間的關係處理問題。

這句諺語的大致意思是,如果原本是一家人,卻要各自走各自家的門的話,遲早人心分散家道中落的。在農村,宅子一般是沒有後門的,出入都只有一個大門。一家人同心同德,風雨與共的情況下,這扇大門是大家公用的是和諧團結的象徵。


如果哪天一家人修了兩扇門,家庭成員們分別從這兩扇門進出的話,這就說明,他們之間已經不再同心,家庭關係不再和諧,隨時都可能造成離散的現象。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心思,矛盾越積累愈多的時候,人的自私的一面就呈現出來,原本好好的家已經不成樣子。

對於這一點,我其實是深有體會的,我看到了實實在在的這樣的例子。許多年前,大家都還差不多的時候,大家庭裡的人是十分的和諧的。但後來一些人好像是“見了大世面”似的,漸漸的瞧不起比自己稍微差一些的自己的親人。甚至是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爭吵甚至大打出手,最後的結果就是走的走散的散。哎,人心真的是很難判斷。


所有,家庭成員之間有著問題矛盾後一定要及時的溝通化解,讓心與心之間不再冷漠冰涼,不在惟利是圖,這畢竟都是自己的家人。


蘇北申哥


在農村,有些老一輩的人都會坐下來一起聊聊家常,有時候會說出一些俗語老話,但是有些俗語在現在的社會已經漸漸地沒人提起了。我們來一起來說說:農村老人常常唸叨的“一家若作兩家出,家財人散恐相離”,說的是啥意思?



這句話說的是,如果一家人住在一起都要各走各的門,那這個家庭遲早有一天會家財人散的現象。一家人同在屋簷下居住,就要同進同出一扇門,才能讓穩定家裡內部的和諧相處,我們常說的家和萬事興。在農村建的房子一般沒有後門的,出出進進只有一個大門,這樣象徵著一家人和睦相處,共同進退,團結一心。要是這家建了兩個大門,一家人進進出出的都要各走各的大門,就意味著這個家庭不太和諧,經常發生矛盾,不太和睦,最後可能直接用一面牆堵住,明明是一家人卻要分成兩家人過日子,這種做法千萬不能去做。一家人要是發生了矛盾,應該心平氣和坐下來,有什麼誤會大家說出來,就好了,對吧?



在農村,建房子也有很多講究,尤其是建大門,一家人只能進出一個大門,這樣有利於家和萬事興和家庭的幸福。要是一家人都要建兩個大門的話,這個家遲早要家敗人散恐相離。老一輩的人經常說“嫌隙多生於內”,要是不盡早補上,容易造成嚴重的隱患。所以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告訴我們一家人都要和睦相處,團結一致,是對幸福美好生活和諧的嚮往。



以上分析是我個人觀點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如果你有不同看法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們一起學習,一起討論。


客家妹小林


首先說說,什麼是一家若作兩家出。所謂的一家就是一棟房子,一個院子。不但是院子開一個大門,而且房子的前牆也是開一個門。也就是說兩家出入都走 一個門。如果一棟房子在前牆開兩個門,那就不叫一家,叫兩家。過去農村住房緊張,有的也買不起房,兩家合夥買一棟房子。這種情況較少。大多數都是父子或者是兄弟兩家住一棟房子。現在這種居住格局很少。

既然一棟房子一個門,怎麼能住兩家人?在我國北方的農村建房,基本上都是坐北朝南。一棟房子一般都是三間或者是五間。在中間那間房開門的屋,叫正屋,也有了叫堂屋。三間房子的正屋一邊一間。五間房子的一邊兩間房子。正屋東邊一個鍋灶,西邊一個鍋灶。也就是說一家一個鍋灶。正屋內的東邊開一個門,西邊開一個門。也有的把這種居住格式叫做住對面屋。在80年代以前有不少這種情況。這就叫做一家出兩家。意思就是說兩家出入都走一個門。

這種居住方式確實不好。兩家人都出門時,外門一把鎖配兩個鑰匙。屋內一家一把鎖。做飯時,一般都趕在同一時間,做什麼都能看到。空間也狹小,過去做飯,都是燒草,往往燒草都沒地方搞。而且相互之間的米麵油鹽醬醋都放在同一個屋,有時候很容易用了另一家,常常相互懷疑。做點什麼好吃的還得相互送點,不送不好看。時間長了什麼給你多了,給我少了。冬天還好說,到了夏天熱的時候也不敢脫衣服,都是男人或者都是女人也好辦。哪一天一不小心脫了衣服,讓對屋異性看到了非常尷尬。在我們屯子裡還真發生了這類事情。一個公公喝大了,光著身子去廁所,一下被兒媳婦看見了。這個兒媳婦就說公公不正經,要求搬出去住,可是也沒房子,後來真的為這事離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