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过首次访问中国任务的美国海军“莱希”级导弹巡洋舰


莱希级巡洋舰(英语:Leahy Class Cruiser)是美国海军曾隶下的一种常规动力导弹巡洋舰,本级舰共九艘,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陆续服役,均于1995年前退役。

美国海军为了应对喷气式战斗机与导弹时代的来临,从1950年开始建造配备防空导弹的"导弹护卫舰"(Frigate,舷号前缀为DLG)来担任航空母舰战斗群的防空护卫任务。

第一批导弹护卫舰是5000吨级的法拉格特级(Farragut class,1975年改编为导弹驱逐舰DDG),第二批就是莱希级与其核动力的半姊妹舰班布里奇号。

当时的"护卫舰"以人名作为命名准则。依照美国海军在1975年6月30日开始实行的舰艇分类标准,莱希级升格为导弹巡洋舰(CG)。

由于当时普遍认为导弹时代的降临将使火炮走向终点,因此包括美国莱希级、英国的22型护卫舰等都未配备口径较大的火炮,莱希级仅装备76毫米口径舰炮。

为了节省空间,莱希级的烟囱与桅杆整合为一复合结构,为美国海军之先例 。莱希级的蒸汽涡轮使用铬钼和镍合金钢材制造,不仅重量较轻,而且适合在高温、高压的恶劣环境下工作,可靠性较高。

莱希级的主武装为首尾各一的MK-10双臂导弹发射架,可发射小猎犬防空导弹,弹舱装置于发射器后方突出甲板的舱房中,装填时MK-10发射架需倾斜15度对齐弹舱出口,导弹就会推至发射架上,整个作业为自动化。

由于MK-10双臂导弹发射架只能使用小猎犬导弹,因此莱希级再加装了一具MK-112发射器以发射阿斯洛克(ASROC)火箭助飞鱼雷。莱希级舰尾设有直升机甲板,但没有机库以及直升机整补设备。

1967至1972年莱希级进行了第一次改良,以标准SM-1ER防空导弹取代小猎犬,MK33双联装76毫米舰炮则被鱼叉反舰导弹取代。

1985年起莱希级进行新威胁提升(New Threat Upgrade,NTU)改装工程,是首批进行NTU工程的舰艇。加装了2座“密集阵”近迫武器系统。

1986年11月5日,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总司令莱昂斯上将以本级舰末舰里维斯号为旗舰,率领奥尔登多夫号驱逐舰(DD-972,斯普鲁恩斯级)和伦兹号护卫舰(FFG-46,佩里级)访问中国。这是美国军舰第一次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访问。

中国海军北海舰队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莱昂斯上将在北海舰队司令员马辛春的陪同下,检阅了海军仪仗队。美国军舰在青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刘华清会见并宴请了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莱昂斯上将及夫人。

标准排水量6070吨,满载排水量8200吨;舰长162.4米,舷宽16.2米,吃水5.9米;4座1200psi高压锅炉,2座蒸汽轮机;最高航速32节;编制455人。

2座MK-33双联装76毫米舰炮(改装后拆除);2座MK-10型双臂发射器,备弹量:前后各40枚,最初使用小猎犬防空导弹,70年代换装为SM-1ER,1985年NTU工程后再换成SM-2ER防空导弹。

1座八联装MK-112/16 ASROC反潜火箭发射器(无备弹);2座四联装MK-141鱼叉反舰导弹发射器(80年代加装);2座“密集阵”近迫武器系统(80年代加装);2座三联装324毫米MK-32鱼雷发射管。















到达青岛的莱希级巡洋舰“里维斯”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