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中,皇上同意伍次友可以把苏麻喇姑带走,而伍次友却婉拒了,为什么?

茶香竹影闲扯淡




伍次友人才出众,赢得了苏麻喇姑地欣赏。这个事情,康熙看出来了。

本来,康熙是喜欢苏麻喇姑的。但,看到了伍次友和苏麻喇姑仿佛互有情愫,康熙不淡定了。

当康熙提出,让伍次友把苏麻喇姑带走时,伍次友却拒绝了,这是为什么?

伍次友看出康熙也喜欢苏麻喇姑,这没办法争



伍次友是个聪明人,绝对不糊涂。康熙对苏麻喇姑的那份情,伍次友看得清清楚楚。

和皇帝争一个女人,伍次友不仅不敢,而且也不想。苏麻喇姑自然很出色,但苏麻喇姑对伍次友很欣赏,对康熙也不错。

如果苏麻喇姑只是对伍次友一个人好,也许伍次友会下决心答应,但并不完全是。

面对各种不确定,伍次友答应了,不见得过得幸福,而且会得罪了康熙这个当时权势滔天的人。

伍次友的选择,从后面来看是对的,因为苏麻喇姑临死时说:一生只爱过康熙一个人。

伍次友判断康熙是在试探




康熙同意伍次友把苏麻喇姑带走,伍次友没敢答应,因为君心难测。

如果康熙是在试探,那么伍次友答应了,可能就进入了万劫不复之地,可能会被康熙百般刁难。毕竟,想从君王的手中顺利带走自己心爱的女人,难度太大了,因为君王也喜欢。

确实,康熙很像试探的样子,如果不是试探,直接赐婚不就得了?直接赐婚,苏麻喇姑和伍次友都无法拒绝了,一段姻缘就直接促成了。

康熙的行为,说明了他有犹豫,有依恋。伍次友的表现,让康熙满意。伍次友的表现也符合他的人设。

伍次友对苏麻喇姑的感情,并不是占有,在一起也不见得幸福



伍次友对苏麻喇姑有没有喜欢?那是有的。但,绝不是占有,他也不想占有。

苏麻喇姑地位尊贵,是皇帝身边的人,习惯了那种生活。而伍次友更喜欢闲云野鹤般的日子。两人的生活经历差距太大,有着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在一起非常不容易。

另外,苏麻喇姑出自蒙古贵族,而伍次友是汉人中的才子,两人恋爱容易,一起生活,也是有各种困难。

苏麻喇姑和伍次友就算在一起,日子未必幸福。



经过各种考虑,伍次友最终拒绝了,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别人。


(欢迎关注,欢迎交流,文明评论,不喜勿喷)


蓝风破晓


伍次友虽然书生意气,但是并不是不通世理,伍次友拒绝带走苏麻拉姑,个人认为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他已经看出康熙也喜欢苏麻拉姑。伍次友与苏麻拉姑可谓一见钟情,两情相悦,但是在男女感情问题上还是很敏感,他已经看出康熙也喜欢苏麻拉姑,一个草民如何去和大清的皇帝争夺女人。伍次友并非胆怯,他已经知晓康熙抱负通天,无论是以老师或是以臣子,都更愿意去成全康熙。

2.伍次友不愿意掺杂政治因素的感情,这和苏麻拉姑的心思一致。康熙年少擒鳌拜,无人不称奇,这导致了康熙在政治上从小就很成熟,即或是面对伍次友这样的书生。也许年少的康熙还不明白,对于伍次友和苏麻拉姑这样的人,看待爱情如同甘泉一样清纯冰洁。当康熙示意伍次友可以带走苏麻拉姑的时候,就意味着同等地位的条件,伍次友为了感谢康熙的圣德,就必须为了康熙的事业肝脑涂地,因为,这份儿感情是康熙的恩赐,而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这就是为什么苏麻拉姑虽然很失望,但是却没有更多的伤心,相反,苏麻拉姑蓄发入道,以报答伍次友的这份纯真。

3.如果伍次友真的带走苏麻拉姑,你认为会怎么样?像康熙这样的天才混混儿,看人的眼光的独特且毒辣的。正所谓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天下万物,包括男人和女人,都是为他所驱使的。在此之前,苏麻拉姑已经拒绝了康熙的感情,一个拒绝了皇帝的女人,如果跟了其他的人,在康熙眼里是瞧不起的,因为苏麻拉姑还有一份承诺,这份承诺在儿时就已经许下了。有一句话说:拒绝了世界上最高的高山,你也就拒绝了世界上的河流江湖。还说:有的事情,你拒绝了一次,就拒绝了一生。这在伍次友和苏麻拉姑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所以,如果苏麻拉姑真的跟伍次友走了,不仅不会得到康熙的尊重,很可能还会被迁客骚人拿来抹黑。这样的结果,显然不是伍次友苏麻拉姑所能容忍的。

4.满汉有别,编剧不允。这点也许有些牵强,但是有一点却是事实。历史上的苏麻拉姑是孝庄太后的侍女,因为聪慧过人,后来和孝庄玩成了姐妹关系(地下),也可见苏麻拉姑的能干聪颖,她整整大了康熙四十多岁,所以与康熙有男女之情,那纯属于瞎编,但是她是康熙的老师倒是真的,这个人对康熙的影响是很大的,对康熙也很重要,如此重要的人,康熙怎么会轻易让她跟汉人伍次友跑了呢?更不会允许她和伍次友通婚。所以,满汉有别,编剧是不会让他和苏麻拉姑在一起的。呵呵。

综上所述,个人以为第二点才是事情的本质,你认为呢?我是青灯问史,喜欢历史,不喜勿喷。


青灯问史


《康熙王朝》中,苏麻喇姑化身面试官婉娘,伍次友一句“霞乃云魄魂,蜂是花精神”尽显才情,也获得了苏麻喇姑好感。

在后来的相处中,两人互生情愫,那么康熙大帝同意伍次友可以把苏麻喇姑带走,而伍次友却婉拒了,为什么?

有书君以为《康熙王朝》中的伍次友有如汉之张良,既懂谋略,又知进退。所以伍次友有九曲玲珑心,知道这水有多深,也知如何保全自己。

首先,皇上同意伍次友可以把苏麻喇姑带走,并不是赐婚,其中必有蹊跷。

伍次友深谙伴君之道,皇上如若真心成全伍次友与苏麻喇姑的姻缘,便会直接赐婚,沒必要大费周章,私底下同意伍次友把苏麻喇姑带走。

很显然皇上心中有苏麻喇姑,虽然年龄差距大,但这份依赖已成习惯,他不是心甘情愿放苏麻喇姑走的。

伍次友知道这其中的道理,皇上让他带苏麻喇姑走,只是在试探伍次友对自己的忠心,也在试探伍次友是否视男女私情胜过身后的功名。

聪明过人的伍次友当然不会落人口舌,故婉拒了康熙这份好意。

其次,孝庄太后曾下旨封苏麻喇姑为德妃,苏麻抗旨不尊。

一个曾经连皇帝都不接纳的女子,如果伍次友把她带走,岂不是打了皇上的脸,伍次友不能带走,也不敢带走。

他一要顾全皇上的尊严,二要顾虑苏麻喇姑的幸福和性命。

伍次友心知肚明,苏麻喇姑拒绝孝庄封的德妃,便是拒绝了皇上。

自己何德何能比皇上更得一人心,挑衅皇威,那会祸害一个家族的,也会祸害深爱的人,爱一个人就不能害了她。

所以伍次友权衡利弊,带走苏麻喇姑便会害了她,因而选择婉拒康熙的好意。

再次,伍次友已看出皇上喜欢苏麻喇姑,他不敢和皇上争。

剧中,苏麻喇姑追问伍次友,为何不带她走,伍次友直言,皇上喜欢上了苏麻喇姑。

他不敢和皇上争,皇上也是人,也会恩仇必报,今天会放过你我,未必以后也会如此,将来必定不得安宁。

伍次友不爱功名利禄,宁做一介书生,得知龙儿即皇上,便不再为皇上的老师,请求辞行。

他对苏麻的爱也在心上,不是占有。辞行时虽舍不得,但他知道天下无数有情事,世间满眼无奈人。这份爱他只能存于心底,悄悄把它带走。


有书博物馆


《康熙王朝》中,自带书生气的伍次友一出场就吸引到含苞待放的苏麻喇姑。两个人在短暂的风花雪月后,就草草收场。即使康熙同意伍次友可以将苏麻喇姑带走,他也情愿哑巴吃黄莲。

两个人虽然情投意合,身份却不对称

伍次友才华出众,却只是一个穷困潦倒又没功名的书生。在科举盛行的时代,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伍次友的才能需要康熙的认可方能变现。可是伍次友偏偏又比陶渊明还清高,不愿与官员同流合污,甘守清贫。

苏麻喇姑是一位蒙古人,从小就在皇宫中长大,即使只是下人,却也锦衣玉食,自带几分富贵的气质。走出宫门,苏麻喇姑也是上流社会的人(孝庄家的奴才,出来后基本上都飞黄腾达)。

历史上,婚姻特别讲究门当户对,到了元明清还出现了民族之别。一个是汉人,是民间的“鸡头”;一个是蒙古人,是宫廷的“凤尾”。在封建礼法社会,他们之间有一道天然的难以逾越的鸿沟,注定无法修成正果。伍次友有自知之明,知难而退。这种类似情形在《雍正王朝》,邬思道与年秋月身上也上演过。

当皇帝的情敌,后果可想而知

康熙与苏麻喇姑是青梅竹马,伍次友直到后来才出现。横刀夺爱?当隔壁老王?这都不是正人君子的伍次友干的事。


康熙已经对苏麻喇姑表白了,伍次友如果再带走苏麻喇姑,康熙就要收回成命,帝王的颜面往哪摆?这点人情世故,伍次友还是懂的。

连孝庄太后都十分喜欢苏麻喇姑这位萌妹子,甚至可以将她当孙女对待,并有意撮合她与康熙。伍次友想与苏麻喇姑在一起,还需要太后点头才行。他最敬佩的女人是孝庄,他不愿也不敢违背老祖宗的心意。


又有谁能保证康熙说的是真心话?帝王心术深不可测,皇帝说话经常半真半假、虚虚实实(白帝城托孤,刘备还说君可取之呢,诸葛亮敢接受吗)。万一康熙只是试探或客套,不仅自己没好果子吃,反而会连累心上人。不管为了自己全身而退,还是为了保护苏麻喇姑,伍次友都只能万言拒绝。


秋媚读史


首先,康熙皇帝并没有同意伍次友把苏麻喇姑菇凉带走。

大家可能觉得奇怪,康熙明明说了这句话呀。不错,康熙确实说了,不过不是康熙的真实意思,就好像吴三桂上书请求撤藩,其实是想让朝廷驳回他的请求,让他安心镇守边关,一样的道理。



明明白白伍次友,清清楚楚康熙帝

伍次友是一个聪明人,聪明人做聪明事,他一眼就看出了皇帝的心思,既然康熙对苏麻喇姑有意思,自己就算喜欢她,又怎敢去和皇帝争女人呢?伍次友虽然才识渊博,贵为康熙的老师,但终究不是万三千,没有和皇帝较量的资本,所以退让是必然的。



不然的话,伍次友还不是被康熙安排的明明白白

好在我们的伍次友选择了退让,将苏麻喇姑让给了康熙,康熙喜出望外之下便取消了由死敌明珠主导的对其的监视甚至暗杀的行动,也算是躲过了杀身之祸。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况且,伍次友也从来没有对苏麻喇姑做出过什么非分之想,所以对苏麻也算是有个交代,是个两全其美的选择。


荼香思忆


与其说康熙同意伍次友把苏麻喇姑带走,倒不如说康熙是在试探苏麻喇姑对自己爱,也是在试探伍次友为人处世的眼光和政治谋略,如果伍次友真的开口向康熙要走苏麻喇姑,他们的结局真的会像伍次友说的那样不得善终吗?

为什么说康熙是在试探伍次友的为人处世的眼光和谋略呢?

在康熙招伍次友进宫的那一刻起康熙的试探计划已然开始。

“无论你是要人,还是要物,你都可以说出来,有话现在就说,晚了...朕可能会后悔”

康熙先是以礼相待,而且通过前几次以龙儿的身份和伍次友盘膝坐谈,以茶代酒的高谈阔论,说尽天下事,谈尽人生路。

从明朝到清朝,从皇帝到大臣,从官吏到平民百姓,康熙帝无不赞同伍次友的观点,在这一点上他们两个可以说是不谋而合,康熙更为敬重的是伍次友竟然放着功名不要,反而写下一篇宏文-论圈地乱国,不畏权贵,公然弹劾朝廷元勋鳌拜,“论文”令人深思。

伍次友说康熙:知人,知面,却不一定不知心,知礼,知事,却不一定知史,历史上凡是臣强主弱的时候,就一定会有祸乱发生,臣越强,主越弱,祸乱就来的越早越大。

也正是伍次友的论圈地乱国激发了康熙不得不除鳌拜而后快的坚定信念,为除鳌拜送上的虽然是一纸文书,却可抵得上天降数十万大军。

明朝气数已尽,大清如日中升,改朝换代,消除战争,乃是百姓幸事,只有那些遗老遗少才痛不欲生。

这一点体现了伍次友的政治谋略过人。

伍次友不能爱美人,情愿“不爱江山”,准确的说应该是为了女人放弃权贵。

但是康熙此次试探的最主要的是在私而不是在公,康熙更想知道伍次友是否会为了自己喜欢的女人而对大清和自己不忠。

无论皇上多么礼贤下士,我仍然觉得天威当头,仿佛芒刺在身,块石在喉,再也不能像从前那样快意人生了。

我本布衣,不愿进皇宫高堂,还请皇上放我重归江湖,我愿在民间开学讲道,为皇上教化人心。

伍次友的一番话让康熙“爱莫能助”,虽求贤若渴,但康熙懂得凡是强求不得,尤其是人心。

伍次友和苏麻因一双鞋而“私定终身,两情相悦”,可惜有情人终没能成眷属。

“你为什么不向皇上要我,你说啊,为什么不要我?”

伍次友虽然没有纳兰明珠那么“擅长官场”,没能识出龙儿就是皇上,但是他却看出了康熙的心思,更重要的是这个喜欢苏麻的男人竟然摇身一变成为了至高不上的皇上,自己只是一介布衣,又有何能力能和皇帝挣女人呢?

其实最重要的一点是伍次友读懂了康熙的本意,如若是钱财官位康熙一口便可答应,而且康熙也答应让其出任吏部侍郎,官居三品,并且赐其为太子少保,上书房帝师。

晚了...朕可能会后悔

但是这些都不是伍次友想要的东西,他想要的恰恰是康熙最不想给,也不愿意给的女人-苏麻。

康熙虽然看出伍次友对苏麻有情,而苏麻对伍次友也是有意,但是偏偏这个女人也是康熙最在乎的一个女人,自古以来皇帝都是爱江山更爱美人,何况这个女人还是和自己青梅竹马,朝夕相处。

正如伍次友临别时对苏麻所说的一样,皇上也是人,也会恩仇必报,如果说当时伍次友开口要走了苏麻,康熙当时也会同意,因为君无戏言,但是事后他们的日子也会像伍次友所说的那样即使康熙现在放过他们,将来也是不得安宁。

自古唯有杀父之仇和夺妻之恨不能忍,更何况是皇上看中的女人呢?

我是追溯历史传奇,一家汽车公司的失效分析师,喜欢的朋友欢迎关注吐槽。

有关汽车,日语,英语,自考等方面的知识也可以互相交流,感谢您的阅读。


历史中简堂追溯传奇


跟皇帝抢女人,不要命了?

首先,伍次友在跟苏麻喇姑第一次见面以后,大概就对苏麻喇姑一见钟情了,而苏麻喇姑也喜欢伍次友,康熙也看出来了。

但是,我们看,伍次友在处理这种微妙关系的时候,是非常谨慎的。除了小动作之外,没有其他表现,他是克制的,因为他还没搞懂苏麻喇姑跟康熙到底是什么关系?

仅仅是一个小侍女小宫女呢,还是皇帝未来的女人?

其次,苏麻喇姑对伍次友动心,这是显而易见的,头次倒茶差点摔了杯子,后来她又送了亲手纳的千层底老布鞋给伍次友,康熙能不知道?

苏麻喇姑对伍次友的爱表现得更大胆一点。或许是她跟康熙太熟了,动了凡心,或许是她被伍次友这样的才子吸引住了。

毕竟她在深宫里,面对的男人,除了康熙之外,不是侍卫,就是太监,都是一些粗糙大汉和娘娘腔,像伍次友这样的大才子,哪个少女不爱?



但是,最后的最后,龙儿的西洋镜打破以后,康熙的真实身份显露以后,伍次友进宫以后,听了康熙一番慷慨陈词和宏图大志以后,伍次友突然明白,他跟苏麻喇姑不可能了。

先不说康熙是不是真的喜欢苏麻喇姑,单单是康熙那恐怖的野心和好胜心,就令伍次友脊背发麻,恐惧万分。

康熙这样的人,怎么会容许身边的女人被一个穷秀才吸引去,康熙怎么会容许自己败给一个穷酸儒生?


伍次友知道,伴君如伴虎,今天康熙用他时,虽然张口闭口先生,可是回过头来,必然会打压和敲打,更何况还是抢了自己女人的人?伍次友害怕了。

后来的周培公,李光地,命运不都是跟他预料的一样吗?周李二人,前半生为康熙立下汗马功劳,一个平三藩,一个收台湾。最后呢?周培公病死于冰雪纷飞的辽东,李光地贬绌于孤悬海外的小岛。


伍次友如果真的抢了苏麻喇姑,他的命运,恐怕比周李二人更惨。

别忘了,周李二人也只是遭人嫉妒,伍次友的主张却是实实在在把满清勋贵都得罪遍了。康熙要整治伍次友,找借口不要太容易!


嵩山派左盟主


《康熙王朝》刚刚一上映就广受观众的好评和喜爱,这部剧十分真实地再现了康熙时期清朝的历史和社会状况。

电视剧呈现了从康熙皇帝刚出生,一步步成长直到他死去的一系列颇具色彩的帝王故事。但是康熙从小的时候人身自由就受到了限制,他也结识了苏麻喇姑和侍卫魏东亭,这二人成为他平常最信任的人。

苏麻喇姑是一位蒙古姑娘,她作为孝庄身边的陪嫁侍女,负责照顾皇太后的生活。因为这样特殊的工作,也使得苏麻喇姑在平时受到很多人的尊重,她的地位也特别的高,太监宫女和大臣们都尊敬地称呼她为大姑姑。

按照电视剧的演绎,在康熙到了十几岁的时候,经常穿着便衣出宫,就是为了找寻一些隐藏在民间的能人。康熙知道有一个叫伍次友的能人,就去和他探讨天下的政治,从律法到历史,从百姓到国家,简直就像是当年刘备和孔明在茅庐中讨论形势的后代翻版。



后来康熙杀掉了大权臣鳌拜,也是因为听了伍次友对国家前景的评论。康熙亮明了自己的身份,并且认伍次友为老师,指导自己在以后的政治路途上的抉择。

在伍次友准备向康熙皇帝申请退休去南方云游的时候,康熙知道自己的老师喜欢苏麻喇姑,就暗示两人可以一起走。

但是伍次友却找借口拒绝了,这到底是几个意思?

苏麻喇姑毕竟是属于皇帝的,不论皇帝是否喜欢她,她都要保持对皇帝的忠贞。而伍次友也因为她是出身尊贵的女人,两人阶级不同,只能放弃。



选择去云游也是伍次友为了断绝自己的思念而不得不做出的选择,两人身份相差实在是太大了。在当时,伍次友只不过是一介草民出身,苏麻喇姑是宫中最尊贵的宫女。两人的政治地位不同,再加上清朝初期满汉不能通婚,所以这注定是一份没有结果的爱情。

另一种说法是,苏麻喇姑其实并不喜欢伍次友,是因为她从小的时候就看着皇帝一起长大。虽然她把皇帝看做是自己的小兄弟,但是心中却早就把他当成是自己的丈夫了。不管康熙怎么想,她自己也绝对不能变心,就算遇到了喜欢自己的人也不能够转变心思。

在电视剧中,她写了一封信又烧掉,也表明了自己只爱过一个人。

伍次友与苏麻的阶级差别很大,苏麻与皇帝的差距更大,所以苏麻喇姑的一生也无法被康熙收入后宫。

伍次友始终无法战胜内心对皇威的惧怕,苏麻喇姑也没办法舍弃自己的职责,而留在了皇宫里清修。从此,两人就断了联系,直到多年以后,苏麻喇姑才得知伍次友病死的消息。

这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因为阶层的不同与世俗的隔阂而断绝,恰是说明,相对江山社稷,“爱情”是个什么古怪东西?


历来现实


《康熙王朝》中,皇上同意伍次友可以把苏麻喇姑带走,而伍次友拒绝了,这个剧情要从剧情需要和剧中人物的地位角度看

历史上的苏麻喇姑比康熙大40岁,苏麻喇姑的身份很特殊,担负着孝庄皇后和玄烨够通和信息传递的正要责任,又一直陪伴玄烨,玄烨对苏麻喇姑的感情超越男女之情,也有男女之情,但是孝庄皇后给苏麻喇姑立过规矩的,玄烨只能是弟弟。

伍次友是个虚构人物,历史上并无此人,此人的出场用意是衬托苏麻喇姑和玄烨的感情,苏麻喇姑喜欢玄烨,但是仅仅只能藏在心里,如果没有伍次友对苏麻喇姑的感情,很难表现苏麻喇姑对康熙的隐忍和无奈,伍次友的出现也把玄烨对苏麻喇姑的感情清晰的表现出来。

到此为止,伍次友的剧情任务完成,要完美收场了如果带苏麻喇姑走,违背了历史。


开拖拉机的墨客


对于伍次友那么聪明的人,怎么会看不透这个问题呢?

我觉着伍次友也不算亏,虽然他没有带走苏麻喇姑的人,却成功的带走了苏麻喇姑的心,让苏麻喇姑为他单身活了一辈子,这已经足够了。

两情相悦,也未必就一定要朝朝暮暮,有时候不得已的分守一世,也是一种感情寄托,特别是像苏麻喇姑这样身份的女人。

而且,我觉着就算苏麻喇姑跟着伍次友走了,伍次友也未必能给苏麻喇姑多大的幸福,伍次友是个很有才学,并且思想很前卫的人,在古代像这种有才学有抱负,却报国无门的读书人,要么就是饿死,要么就是风流成性,这对于苏麻喇姑的一生情愫,是个极大的挑战。

所以,我觉着伍次友拒绝带走苏麻喇姑,未尝不是考虑到,让她跟着康熙会过得更好些呢。

(互粉互赞,早日升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