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登基后,老八下场很惨,为何老十四能躲过一劫?

潘欣冉


老八允禩和老十四允禵都是雍正夺嫡的主要对手八爷党的成员,而允禩与允禵又是八爷党的核心人物和首领,对于这两个人,在雍正继位后,却待遇迥异,其原因为何?请听西堤君慢慢道来。

八爷党的衰落和允禵的崛起,注定了雍正对八爷党两个首领不同对待。

说到八爷党,自然首推八阿哥允禩,毕竟八爷党是以他命名的。然而,从八爷党的形成和发展,直至衰落看,后期的允禩,夺嫡的可能性和威望,已经远超允禩。

八爷党是以康熙的第八子允禩为核心的一个夺嫡党派,其成员除了允禩,还有九阿哥允禟,十阿哥允䄉,十四阿哥允禵,大阿哥允禔,以及朝中重臣马齐,佟国维,佟国纲家族等。

八爷党在夺嫡的前期,主要对手并不是四阿哥胤禛,而是太子允礽。就是他们在背后操纵,利用太子的弱点和太子不甘于多年做太子的心理,攻击和毁谤太子,致使太子在索额图死后,心智失常,对康熙帝做出悖逆之事,导致康熙第一次废除太子。

然而,康熙帝第一次废太子,不单单是废除太子那么简单。他早已经警觉了八爷党的势力,不但尾大不掉,甚至咄咄逼人,于是康熙趁重议新太子的机会,打压了八爷党。

具体的表现就是,在八爷党内部,打压一部分,分化一部分。

所谓打压一部分,就是在八爷党的皇子里面,首领人物八阿哥被削去爵位,废为闲散旗人,大阿哥允禔被圈进。在朝中大臣中,佟国维家族被打压,佟国维退休养老,马齐降职。

所谓分化一部分,就是把八爷党里的另一个首领人物十四阿哥允禵提拔起来,不但给他增加爵位,而且让他兼管朝廷事务,甚至让他带兵打仗,制造未来皇储的光环。

所以,在太子第二次被废以后的夺嫡阶段,主要的两个人是十四阿哥允禵和四阿哥胤禛。此一阶段,直到雍正夺嫡成功,十四阿哥无论是在八爷党内部,还是在整个朝廷,其地位和威望,都远远高于已经被废为闲散旗人的八爷党另一个首领八阿哥允禩。

雍正刚一继位,重用允禩,监禁允禵,是分化八爷党的继续。

雍正刚一继位,就明白八爷党的势力还在,自己不能掉以轻心,更没法突然大开杀戒。因此,他还是继续使用上一代皇帝康熙采取慢慢分化的策略,起用已经废为闲散旗人的八阿哥胤禩,以稳住八爷党,同时打压兵权在握,威望又高的允禵,因为雍正知道,此时的八爷党,实际上的首领是在西北带兵的允禵。

对于刚继位的雍正来说,为了稳住八爷党,必须要重用八爷党的人,可是又不能重用允禵,因为允禵做了大将军王,又是八爷党现在的实际首领,又在朝廷里有威望,重用他,势必造成尾大不掉之势,甚至给自己还未稳固的皇位造成倾覆的危险。所以,必须要打压允禵。

因此,雍正最好的分化八爷党的方法,就是重用已经失势多年的八爷党前首领允禩,而打压现首领允禵。同时,打压其他的八爷党核心人员,给允禩造成孤立受重用的形势。

雍正继位以后,监禁了十四阿哥允禵,把八爷党的核心成员九阿哥允禟发配到西北年羹尧的大营看管了起来,这实际上是另一种圈禁,同时把八爷党的另一个核心成员十阿哥允䄉永远拘禁了起来。

八爷党在雍正的一番操作之下,只有八阿哥允禩参与了新朝的运作,其他的几个人都被隔绝了起来,互相之间也没了直接联系。八爷党的团结被破坏了,也就没有可能再掀起大的风浪了。

雍正把允禩捧得最高,所以最后允禩也摔得最惨。

雍正分化八爷党的计谋,前面我们已经讲了,特别是雍正刚一继位,就把八阿哥允禩封为总理事务大臣,跟前朝元老马齐,雍正夺嫡的功臣隆科多,以及雍正最大的帮手十三阿哥允祥一起,成了新朝四大核心重臣。

接着,雍正把允禩封为亲王,把允禩的母亲去除辛者库贱籍,把允禩的亲娘舅封为内务府总管大臣,然后还让允禩兼管朝廷六部里的工部。看起来,允禩在新朝已经荣耀加身,位极人臣,而此时的允禵呢,却在康熙皇帝的景陵守陵,实际上是被圈禁了。

但是,八爷党的人却并不觉得雍正安了好心。

允禩曾经对朝中大臣说:“皇上今日加恩,焉知未伏明日诛戮之意?”

允禩的福晋乌雅氏也曾经对向她道喜的人说:“有什么可喜的?不知道哪一天掉脑袋哩!”

果然,后来允禩被雍正整得最惨。

因为允禩有朝中的重权,所以给了雍正打击结党的借口。

皆因雍正这一招叫做引蛇出洞,他给允禩这个八爷党首领的荣耀和职权越多,允禩犯错误的机会也就越多,雍正搞他的借口也就越充分。

至于允禵,则因为雍正对他的防范最为严密,所以允禵在雍正登极以后,根本就没有什么犯大错的机会,有些给雍正以打击机会的小错误,也无非是散播一些关于雍正的流言罢了。

允禵在康熙的景陵只能搞点小动作。允禩身居高位,在朝中,在雍正眼皮子底下,却搞起了大动作。他一方面笼络朝中支持自己的文武百官,另一方面不忘联结八爷党的其他核心人物允禵允禟允䄉等。

而允禩的这番动作,正是雍正盼望已久的。

等到雍正收拾了年羹尧和隆科多这两个权臣,他就开始清理八爷党了。

只不过,在清理八爷党的过程中,雍正对八爷党的几个核心人员是区别对待的。

允禩作为八爷党在雍正朝的实际首领,当然是最重点的打击对象,其他的允䄉允禟等人,也必须重点打击,因为此二人对允禩最为忠心,帮助允禩散播了不少关于雍正的谣言。

允禵在雍正继位后,跟八爷党的其他人联结不那么紧密,而且被雍正看管得最为严格,所以打击的借口,罪状也就最轻。


西堤君


雍正皇帝登基后,对于之前参与过“九子夺嫡”的皇子们开始进行打击,特别是“八爷党”的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直接被雍正削宗夺爵、圈禁致死,就连名字都被改为“阿其那”和“塞思黑”。而同为“八爷党”人的十阿哥胤䄉、十四阿哥胤禵虽然也遭到了雍正的迫害,但是相对于八阿哥和九阿哥,这两位阿哥的结局至少要好的多,毕竟他们都熬到了雍正去世,乾隆登基,因而可以重获自由,也重新得到了皇室的爵位待遇,也算是个善终吧。

十四阿哥与雍正终究是一母所生,所以雍正对于十四阿哥手下留了情。

雍正没有像处理八阿哥、九阿哥那样,直接圈禁致死,是因为一方面十阿哥能力有限,不能构成威胁,另一方面是因为十阿哥出身高贵,母家势力庞大,所以十阿哥只是失去了自由,但是依然活到乾隆朝。

而不同于十阿哥的碌碌无为,十四阿哥是统领西北十万兵马的大将军王,并且是“八爷党”后期所推举的主要继位人选,也是雍正的最为主要的竞争对手。但是对于十四阿哥,雍正也没有像对待八阿哥、九阿哥那样,也仅仅是将其控制起来,没有处死,归根结底还是因为雍正与十四阿哥胤禵都为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所生,是真正的同父同母的亲兄弟。

孝恭仁皇后乌雅氏在生雍正的时候,因为还没有得到康熙的正式册封,没没有资格抚养皇子,所以雍正从小是由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抚养长大的;而乌雅氏在生十四阿哥胤禵的时候,已经被册封为德妃,因而,十四阿哥就是乌雅氏亲自抚养长大的。由于两人是一母所生,但是并不是一母所养,从小也是分开成长,关系不融洽也是非常的正常,所以在“九子夺嫡”中,十四阿哥始终就没有站在自己的亲哥哥雍正这面,相反,却站在了雍正的对立面,也是竞争对手的八爷党这边。

即便如此,雍正用非常残忍的手段处理了八阿哥、九阿哥,但是对于这个一母所生的弟弟,还是手下留了情,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以守卫康熙皇陵为名,将十四阿哥软禁在景陵,至雍正四年(1727年),又将十四阿哥革去爵位,囚禁于景山寿皇殿内,直至雍正去世,乾隆登基。

乾隆登基后,十四阿哥重获自由与爵位。

雍正十三年(1735年)正月,乾隆即皇位不久,便下令释放了十阿哥胤䄉、十四阿哥胤禵。乾隆二年(1737年),十四阿哥被封为奉恩辅国公,乾隆十二年(1748年)又被册封为多罗贝勒,乾隆十三年(1749年)受封为多罗恂郡王,并先后任正黄旗汉军都统、总管正黄旗觉罗学。乾隆二十年(1755年)十四阿哥去世,时年67岁,乾隆赏治丧银一万两,赐谥“勤”。

而参与“九子夺嫡”的皇子中,除了十三爷胤祥被封为和硕怡亲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福萌后代外,结局最好的也就是十四阿哥胤禵的,虽然在雍正朝失去了十三年的自由,但是比起那些被迫害致死、削宗夺爵的兄长,至少十四爷的还是安度了一个万年,并且在死后还能够以皇家礼仪厚葬,也算是一种幸运吧。


雍亲王府


雍正其实是一个性情中人,有快意恩仇的一面。

他的朱批,有的如“朕就是这样的汉子”,有的如“朕亦甚想你”、“朕安。卿好吗?”,有的如“莫想生还北京也”……。他既可以含情脉脉,也可以简单粗暴。性格挺复杂的。但总的,还是很重情义的。比如他对于始终跟随他的老十三就非常非常之好。超越了君臣,回归到兄弟的友情。

而对于挡过他道的,老八、老九等人有手段毒辣。帝王之心吧,是普通人不能懂的。但对于老十和老十四,虽然也属于挡道的一伙,也受到了处罚,但最终都还保住了性命。原因有可能是

1、这俩人自身,身体好,精神强大,就是打不死的小强。不论你怎么打击,我就顽强的活着。

2、更重要的一点,很可能是雍正就根本没想弄死他们。老十四就是他一奶同胞的嫡嫡亲的弟弟。雍正虽然是乌雅氏的儿子,但从小是长在孝昭仁皇后膝下。孝昭仁皇后是康熙的继后,是清初辅政大臣遏必隆的女儿。遏必隆还有一个女儿也是康熙的嫔妃,就是温僖贵妃。她儿子就是老十。孝昭仁皇后无子,对于这个寄养的儿子非常好,母子感情颇深。而雍正与亲妈的感情就差了很多。“生恩不如养恩”啊!爱屋及乌,对于养母妹妹这个孩子自然要照顾一点。

由此可见,雍正真是一个性情中人,有恩报恩,有仇报仇。


工科老女的留言菲语


雍正皇帝登基后,老八下场很惨,为何老十四能躲过一切?

关于这个问题,在后来雍正皇帝和大将军年羹尧的对话中找到了答案。

年羹尧:陛下,老八集团已经收拾了。

雍正皇帝:很好,我会提升你的。

年羹尧:老十四的集团已经收拾了,老十四个人,我想请示陛下怎么处置?

雍正皇帝: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年羹尧:陛下。斩草除根、不可放虎归山呀。

壅正皇帝:我和老十四,本是一奶同胞所生,如果杀了他。恐怕母亲会非常伤心。

年羹尧:陛下!不可以有妇人之仁呐!

雍正皇帝:你给我把他的爪牙和党羽全部去除,加派人手,监视和他联系的人。我要让他时刻在我的掌握之中。我要让他孤掌难鸣。

年羹尧:陛下圣明!我这就去办!

雍正皇帝:办好了,我要娶你的妹子,当老婆。

年羹尧:谢主隆恩!

雍正皇帝:回来!

年羹尧:爷!还有什么吩咐?

雍正皇帝:明天,在朝堂上要配合我演一出戏!

年羹尧:小的明白!

……

看到了吧,皇家的婚姻不是婚姻,而是权力的结盟!皇家的感情不是感情,而是利益的权衡。按照大哲学家李泽厚的情本体理论,雍正皇帝还是顾及了兄弟情和母子亲情的。


一封家书名店


清世宗雍正帝即位之后,之所以“暴毙”了八弟允禩、九弟允禟,却放过了一母同胞、但同为皇位竞争对手的的十四弟允禵,只幽禁了事。个人觉得,原因大致有这么几个:



一、\t允禵和雍正帝是一母同胞,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单就血缘而论,允禵是所有二十三个有齿序的兄弟中和雍正帝关系最亲近的。个人觉得,雍正帝没有杀允禵多多少少还是有这方面原因的。当然,这应该不是主要原因。毕竟,历朝历代许多人为了皇位连亲爹都能杀,更何况一母同胞的亲兄弟?



二、\t雍正元年,允禵和雍正帝的生母孝恭仁皇后乌雅氏去世之后不久,便传出了雍正帝逼死生母的谣言。由于从小不是由生母抚养长大,加之乌雅氏可能多少有那么点儿一碗水不端平、厚此薄彼,雍正帝和乌雅氏关系冷淡是事实。但是,个人觉得,从雍正帝即位后便正式册封乌雅氏为皇太后来看,逼死生母这样大逆不道的事实雍正帝应该还是不会去干的。虽说谣言止于智者,但是如果雍正帝杀掉了允禵就等于是自己坐实了这个谣言。连一母同胞的亲弟弟都狠心杀了,逼死生母便显得没有那么不可能了。以雍正帝的才智,不会想不到这一层。



三、\t允禵虽然是康熙末年最有实力和雍正帝争位的兄弟,但是早期的允禵并没有形成自己的势力。在被乃父赋予兵权之前,允禵基本只是允禩集团的一个边缘人物。由于和雍正帝的这一层关系,允禩对允禵和对允禟等人不同,多少还是有所保留的,且拉且防。所以,允禵一直没能形成自己的势力,而允禩的势力又不能为其所用。正因为此,允禵并没有与乃兄雍正帝发生过什么直接的正面冲突,加之一母同胞的缘故,二人的关系始终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这可能也是雍正帝后来并没有过于憎恶允禵、欲杀之而后快的原因之一。



四、允禵作为允禩集团边缘人物的尴尬地位直到其被乃父康熙帝赋予兵权、领军出征之后才有所改观。但是,允禵从领军出征到清圣祖康熙帝去世时间并不长,且清朝的军队多为临时调动,之前互不统属。他想要在短期内发展、培植铁杆势力很难。再者,允禵领军出征后即远离朝堂,即便发展、培植自身势力,也多限于一些丘八将领,他的手始终无法伸进权力核心。也就是说,允禵后期发展和培植的势力对朝局的影响甚微。雍正帝即位之后,允禵随即被削夺了兵权,其军中势力必然也同时受到了削弱,而他在朝堂之上的影响力又近乎为零,这可能也是雍正帝不急于诛杀他的原因之一。



五、\t允禵被削夺兵权以后雍正帝甚至一度并没有处理和为难他。或许是准备像对允禩等人那样温水煮青蛙,又或许在给予自己这个唯一的胞弟服软认输的机会。但是,允禵虽然迫于形势不得已低头认可了雍正帝的地位,但明显是心中不服的。而缺乏自身势力的他,彼时能做的只有跟着允禩集团起哄架秧子而已。雍正四年,允禩集团正式倒台之后,他也就彻底成了孤家寡人,彼时的雍正帝已经没有必要、也不屑再杀了他而多背负一个诛杀同胞兄弟的罪名了。



六、\t允禵被幽禁之后,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可能自己也看开了这一切。几乎没有任何史料记载允禵被幽禁之后还有什么不法言论、举动。甚至被侄子清高宗乾隆帝解除幽禁之后,允禵依然是低调行事、本分做人。这也是为什么他能善终,还得以以恂郡王之尊寿终正寝的原因之一。权力这东西,一旦自己看淡了,不去争了,一切也就都随之结束了。


农民工老杨歪说历史


康熙帝的第十四子,爱新觉罗·允禵(胤祯),公元1688-公元1755,生母为孝恭仁皇后,康熙五十七年作为西征统帅领兵出征,保住了西藏和平。

雍正帝登基后,将允禵远派守皇陵幽禁,雍正四年改为圈禁。直至乾隆即位后,允禵才恢复了自由。

康熙帝第四子,爱新觉罗·胤禛,公元1678-公元1735,清朝第五位皇帝,生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

虽然说皇十四子胤祯也和雍正争过帝位,但毕竟他们俩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

又说皇家无亲兄弟,但也不好做的太过,康熙的德妃(两人的母亲)也在闹腾,拒绝受封为太后,且德妃是颇为疼爱皇十四子的。

且康熙驾崩之时,皇十四子在西北打战,首先便是缺了地利,天时、人和更是不在他身上,之后,皇十四子并没有利用手中的军权叛变,一听到康熙驾崩,便交出了手中的军权,快马加鞭返回京城,这样雍正也没什么名头惩罚他,或者像是皇八子那样对他。

虽然进京之后,皇十四子多有桀骜不驯,但是这也翻不出天了,之后便是被雍正圈禁了起来,熬死了雍正,被乾隆放了出来。


吧唧人生


无论是父亲康熙,还是后来继位的弟弟雍正,都对老八胤禩这个人高度一致地痛恨,康熙之所以痛恨这个儿子,是因为胤禩沽名钓誉,收买人心,又结党营私,争储害兄,为臣不忠,为子不孝,为弟不亲,故极讨厌这个表面仁慈、内心狠毒的儿子;雍正之所以痛恨这个兄长,一方面因为父亲康熙的痛恨而痛恨,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是之前的竞争者,胤禩不除,帝心不安。

引起康熙恼怒的,是胤礽第一次废除太子名位后,胤禩上蹿下跳,想继之为太子,想当太子还好说一点,最关键的是,他在谋求代立的过程中,上有胤禟、胤䄉、胤禵等皇子兄弟为他撑腰,下有阿灵阿、鄂伦岱、揆叙、王鸿绪等朝廷大臣为他助威,这难道不是结党吗?皇帝最怕的就是这个,倘若不及时制止,胤禩就会是李世民,作为父皇的李渊当时毕竟还保住了性命,而胤禩一旦羽翼丰满,自己恐怕会连李渊都不如,甚至死无葬身之地。

因此,康熙在废掉胤礽太子后,曾对胤禩大加挞伐,狠狠咒骂。当时,内务府总管凌普因为依附胤礽,被康熙治罪,抄家,胤禩手下留情,没有赶尽杀绝,康熙得知后,立即借题发挥,颁发上谕说:“凌普贪婪巨富,所籍未尽,胤禩每妄博虚名,凡朕所施恩泽,俱归功於己,是又一太子矣!如有人誉胤禩,必杀无赦。”这说明康熙对胤禩捞取名声的做法极为厌恶,有功归己,有恶归人,甚至将恶归于皇帝,这无形中让康熙做了恶人、昏君,让他如何受得了,所以严厉告诫下面的人,凡去吹捧胤禩的,杀无赦!可见对胤禩痛恨到了什么程度。

而且,第二天康熙就把所有的儿子叫到跟前,当面宣布胤禩的罪状说:“当废胤礽时,朕即谕诸皇子有钻营为皇太子者,即国之贼,法所不容。胤禩柔奸性成,妄蓄大志,党羽相结,谋害胤礽。今其事皆败露,即锁系,交议政处审理。”胤禩是不是害过太子胤礽,姑且不论,但胤禩收买人心、结党谋立则是证据确凿,这是康熙最不能容的,所以将他锁系审理。

当然,所谓“锁系审理”,也不过是做做样子,康熙要的是胤禩真心悔改,并没有深究。但胤禩谋立的心思和动作始终没有停止过,加上康熙后来要大臣们公开推举太子人选时,阿灵阿等人又开始串联,要朝臣们推荐允禩为太子人选,在康熙三令五申的情况下,还有那么多人推举胤禩,可见胤禩在朝中的实力实在太强,康熙担心有萧墙之祸,不得不复立胤礽为太子。可以说,在晚年,胤禩是康熙善终与否最大的担心。

而雍正作为当时争储的一方,对这个八哥胤禩的痛恨,与父亲相比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雍正当了皇帝以后,虽然封胤禩亲王,任总理事务大臣,但这不过表面现象,他收拾胤禩是“温水煮青蛙”,让他慢慢死,到雍正四年,正式削胤禩王爵,圈禁于宗人府,当年胤禩即死于禁所。

老十四胤禵之所以能保住性命,一是因为胤禵大部分时间只是胤禩的党羽,并不是牵头闹事的;二是胤禵毕竟是雍正一母所生的亲弟弟,杀了亲弟弟,给母亲上香时如何交待?


帝国的脸谱


看到题目说老八下场很惨,很多人说雍正打击八爷党狠毒刻薄,这样的观点,我不敢苟同。看过《雍正王朝》的都知道,雍正是一个非常有作为的皇帝,而且历史也对雍正有了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如果没有雍正的励精图治,哪有什么康乾盛世。



公允的说,雍正算是一个性情中人,虽然刻薄,但并不寡恩。九子夺嫡,大位之争,本来就是你死我活、刀光斧影。相比于李世民,雍正算是一个非常仁慈的胜利者了。李世民发动宣武门之变,杀掉李建成和李元吉之后,连他们的孩子都放过,悉数斩尽杀绝。

雍正其实很念及兄弟情分的。康熙作为一代英主,这点识人的眼光还是有的,否则不会把大位传给雍正。从两点可以看出:



一,善待废太子胤礽。雍正继位后,对废太子胤礽十分善待,在其死后予以大葬。胤礽诸子也都被封爵,雍正继位仅仅一个月,便加封胤礽之子弘晳为多罗理郡王,后来又加恩封其为和硕理亲王。而其他诸子也封为辅国公之类的爵位,可谓恩遇有加。

二,雍正登基后,第一时间任命皇八弟允禩为总理王大臣、和硕廉亲王、理藩院尚书等要职显爵。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从本意来说,雍正还是希望老八能够以社稷为重,帮自己好好打理大清江山的,所以才委以重任。并不是有些人(包括电视剧中老八本人)所说的暗藏杀机的。

那么,后来,雍正为什么要严厉打击八爷党,夺爵的夺爵,圈禁的圈禁,以至把老八置于死地呢?为什么要对同是八爷党的老十四网开一面呢(还有老十胤娥也得以善终)?我认为,老八有“三必除”,老十四有“三必留”。

一,老八的“三必除”

1,篡位之心,昭然若揭,此一必除。老八夺嫡失败后,始终贼心不死,一直想谋取大位。特别是借雍正整顿旗务之机,左右串联,矫旨调兵,突然提出八王议政对雍正进行逼宫,如果不是张廷玉力挺危局,如果不是十三爷前来救驾,雍正很可能被八爷党逼迫退位。



2,党羽太多,兴风作浪,此二必除。老八素有八贤王之称,拉帮结派,结党营私,其党羽遍布朝野。康熙驾崩之前,虽然替后主剪除了一部分,如佟国维等,但没有清理干净。这点从八王议政逼宫时可见一斑,除了张廷玉挺身而出,力斥八爷党险恶用心之外,满朝文武竟然都默不作声,更有甚者,隆科多作为九门提督竟然倒戈反叛。如果不除掉老八,则大清永无宁日。

3,巩固江山,免除后患,此三必除。老八如此险恶,让雍正不寒而栗。自己如此刚毅坚硬,老八都想分庭抗礼。如果自己百年之后,弘历继位,老八如果想篡位的话,以弘历的性格,是很难与之抗衡的。所以,为了保住后代的江山社稷,老八非除不可。

二,老十四的“三必留”。

其实,雍正并不狠毒,对待兄弟还是很讲情分的,如果不是八爷党步步紧逼,雍正绝不会痛下杀手。即便如此,八爷党只有老八和老九圈禁而死,老十和老十四都得以善终。



1,一母同胞,此一必留。老十四胤禵和雍正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生母都是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虽然在争夺储君上,双方阵营不同,但毕竟是骨肉连筋。且雍正继位时(1622年),其母尚且健在(死于1623年),雍正连同父异母的老十胤娥都网开一面,何况自己的亲弟弟呢!如果连亲弟弟都不放过,如何面对母亲,如何面对天下百姓。

3,虎落平阳,此二必留。老十四被解除兵权后,就被雍正打发去看守皇陵了,变相软禁起来。大宝无望,老十四心灰意冷,再也无心争夺。且老十四并不是八爷的死党,始终与老八貌合神离,如今虎落平阳,已经对皇位够不成威胁,雍正没有必要冒天下之大不韪,背一个戗杀亲弟的罪名。

4,圣祖遗训,此三必留。康熙驾崩之前,曾有遗训,要雍正善待自己的兄弟,不要骨肉相残。这就是雍正为什么只圈禁老八和老九,对老十和老十四法外开恩的原因之一,同时,雍正对老八和老九的子孙,也没有斩尽杀绝,而是采取了相对宽大的流放。乾隆继位以后,又将老八的后人恢复宗籍。

阅后如果喜欢,不要忘记点击右上角关注。这样,就可以每天第一时间免费获取本头条号分享的管理知识啦

分享是一种快乐,关注是一种美德。欢迎大家关注、交流、评论、转发。谢谢😜


管理那点事


怀璧其罪,皇八子爱新觉罗·胤禩素来以才能卓著、待人和善见称,在康熙朝堂上下有着众多的支持者,被众臣誉为“八贤王”,是个能拉队伍自立山头的综合型帝王之才。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有此人才相伴在侧,作为皇帝雍正心里的不安全感可想而知。更兼康熙晚年“九子夺嫡”,皇八子胤禩是皇四子胤禛(雍正)的主要竞争对手,双方积怨太深,如果胤禩登基,胤禛的结局同样也会很凄凉。



雍正四年(1726年),胤禛皇位根基稳固后,寻找网罗各种借口削夺胤禩王爵,改其名为带有侮辱性的“阿其那”,并且交由宗人府圈禁。当年九月,皇八子胤禩薨,结束了他满怀不甘心绪的45年人生。



相比于皇八子的悲惨结局,另一皇位热门人选皇十四子爱新觉罗·允禵却得以善终,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老十四起初归于八爷党,支持皇八子争夺太子之位,但却不是决策者。很多事情都是老八出主意,老十四在外围摇旗呐喊。政治斗争很多时候都讲究一个首犯必惩、胁从不问,收拾了老八,老十四可以放一放。 二、老十四的才能天赋主要集中在领兵打仗方面,对行政统筹、帝王心术等方面则大大逊色于老四和老八,所以也不会纠集起一个“十四爷党”来威胁雍正皇权。就连老十四出来竞争皇位,也是因为八爷党在看到老八失去康熙信任后,退而求其次推举老十四出来对抗老四。 三、老四和老十四是一母同胞血缘的亲兄弟,雍正继位后为了树立自己孝顺太后的形象,自然不好在处理十四弟的问题上不顾及太后的感受,给老十四一个善终也是为了宽慰母亲。


竹山清溪涧


雍正登基,几家欢喜几家愁。欢喜者,自然是雍正本人,雍正的儿子、媳妇、亲娘,再者就是雍正的拥护者,张廷玉、隆科多、年羹尧。可是也有不高兴的,首当其冲要数“八爷党”这一派的人物包括八爷、九爷、十爷这三兄弟,还有十四爷,其余还尚不足入雍正的法眼。

但是“八爷党”中,除了八爷是主谋、九爷、十爷是“摇旗”外,十四爷并不是完全和“八爷党”一条心。因为老十四也想当皇帝,也想有所作为,只是苦于自己辈分太小,心机和能力又较诸位哥哥弱,才委身于“八爷党”,一方面是寻求“庇护”,另一方面也是在近水楼台地学“老八”。再加上和雍正又是一母同胞,自然在惩罚上要比八爷轻很多。其实只要明白为什么惩罚老八,就明白老十四凭什么避祸,能置身事外。

第一,没当皇帝,却操着皇帝的心,想着皇帝的事,用着皇帝的计。八爷,号称“八贤王”,是因为得人心,相当有人缘。有人说“得人心”不好么?这问题要看从哪个角度说,要是皇帝得人心,一切ok,君明臣贤,上下和睦;但要是大臣或王爷得人心,可能皇帝就坐不住了,勾心斗角、血雨腥风就会立刻席卷宫廷。

《韩非》说,赏罚是皇帝的特权,大臣的任务是干好本职工作,两者相辅相成,皇帝根据大臣的工作给予奖赏、惩罚,一方面保持大臣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维护大臣对自己的忠诚。相反,如果皇帝失去了赏罚的权利,大臣就会迷失,甚至取代皇帝给自己“开工资”。八爷就是因为犯了大忌,才被康熙、雍正两朝瞧不上眼反而死死钉在王爷的位置上,他这种欲盖弥彰的“篡位”,明眼人都看在眼里,只是不戳破而已,毕竟《韩非》也不是什么百年难寻的奇书。十四爷是聪明人,早看透了这一套,安稳地做自己“分内”的事,所以才没有惹来杀生之祸。

第二,势力盘根错节,不忘死灰复燃。八爷,人缘好,在父朝(康熙在位)积累了大量的人脉。雍正即位后任命他为“总理王大臣”,就是想在推行新政问题上,借用一下他的人脉,顺利完成政权过度。不论干的好与坏,十数年后,满朝都是雍正的“私人”,包括潜底的奴才李卫、年羹尧,新攀附的文人大臣张廷玉、李绂,新科举子刘墨林等等,自然也用不着那位“病猫”八爷了。.可惜,八爷没有察觉到这些微妙的变化,还在力图掌控朝局,企图死灰复燃。老十四,则很简单,独来独往,你让守太庙就守太庙,管他东南西北风,所以也能活的更久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