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弟弟弘昼,生前为何多次为自己办葬礼?

用户67572469


在雍正长大成人的10个皇子中,弘昼是得父爱最多的一个。

弘昼比弘历(乾隆)小3个月,他是耿氏所生,由于耿氏位份不够,他生下不久,便被雍正交给弘历的生母熹妃代为抚养。

聪慧灵秀的弘昼,不仅得到熹妃无微不至的照顾。还因为勤学好读,深得雍正疼爱。

(弘昼剧照)

甚至早在雍正还是雍亲王时,有一次,雍正请康熙到家里来赏牡丹花时,还特意安排他和弘历,与康熙见面。

随着年纪的增长,弘昼渐渐长大了,到了该接触政务的年纪。

可是,出乎众人意料,弘昼不仅不恳求雍正,希望早早得到历练,反而还玩起了“活人出殡”的游戏。

弘昼玩得特别认真,他不光要求府中上下俱得哀哭不止,还有板有眼地请来和尚道士为他超度念经。同时,他还不忘邀请一些达官贵人来参加“葬礼”。

弘昼是雍正疼爱的皇子,那些达官贵人巴结还来不及呢。虽说心里嘀咕他荒唐,但大家却都一身缟素,带着厚礼来。一方面是开开“活人出殡”的眼界,另一方面正好借机巴结一下这位受宠的皇子。说不准以后还能沾着甜头,所以想来的人特别多,弘昼又是个爱热闹的人,听说谁想来,没有不答应的。

看着府中上下俱按他的要求祭奠哀泣,他颇为高兴。一边吃着祭桌上的酒肉,一边还和来吊唁他的王亲贵族们说,人哪有不死的,对死有什么好忌讳的。

弘昼这出“活人出殡”很快就传遍了京城内外,一时各种议论不绝于耳,对于皇室而言,这绝对是有失体面的。

(雍正剧照)

就在众人都以为一向严厉的雍正会斥责弘昼的荒唐时,没想到弘昼不仅被封为和亲王,不久后还被任命处理苗疆事务。人们不禁疑惑:雍正这是鼓励弘昼荒唐吗?

其实,并非如此。

弘昼之所以要举行“活人出殡”也有他的苦楚,为什么这样说呢?

原来,雍正继位后,由于他亲身经历了康熙“九子夺嫡”,为了不让皇子们再重蹈覆辙,他苦思冥想后制定了“秘密建储”的办法。

如此一来,谁也不知道雍正立的是哪个皇子。

此时,皇三子弘时已经成人,由于他前面的两个皇子夭折,他就是实际上的皇长子,并且他的生母齐妃出身高贵,所以很多人认为雍正为立他为太子,久而久之,弘时也觉得自己是太子的不二人选。

后来弘时听闻弘历由于曾得康熙宠爱,有可能被立为太子。立刻在朝中拉帮结派,培植势力。

然而弘时的举动,很快就被雍正察觉。雍正不光开除了他的宗籍,还革去了他的职务和爵位。

弘时年轻,受到惩罚后,惊惧不已,不久便病逝了。

(弘时剧照)

弘时的死让弘昼看在眼里,惊在心里。他深知雍正为人疑心重,为了自保,也为了告诉雍正,他无心夺嫡,所以才自编自导了一出“活人出殡”。

雍正是个聪明人,怎能看不出弘昼的良苦用心呢,所以对他的胡作非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他胡闹。

弘昼见雍正不制止,知道自己这出戏是演对了,心里这才松了一口气。

不过,弘昼这人胡闹归胡闹,但雍正交给他办的事,他总是完成得很让雍正满意,因此雍正一直对他称赞不已。

雍正十三年,雍正病逝,遵密诏,弘历继承大统,是为乾隆。

弘昼仗着乾隆和他兄弟情深,愈发骄纵跋扈,哪怕是朝中重臣,他也一概不放在眼里,所以他的人缘特别差。

有一次他还在朝堂和一等公讷亲争执,气不过,竟然把一把年纪的讷亲狠狠打了一顿。当时由于在朝堂上,无人敢劝。

谁知乾隆也假装看不见。

讷亲吃了瘪,白白挨了一顿揍。

这下众臣都知道弘昼是个有乾隆撑腰的浑主,所以谁也不敢惹他。

后来,弘昼上朝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过谁也不敢说他,由着他荒唐。

弘昼就这样靠着荒唐,让雍正和乾隆都相信他没有夺位之心,好歹做了个平安的富贵王爷。

(参考史料:《清史稿》《啸亭杂录》)


张生全精彩历史


历史上的弘昼跟《雍正王朝》里的弘昼差距巨大,甚至于像两个人。历史上的弘昼,个性倒是比较像电视剧里的九阿哥和十阿哥,典型的骄横自大又目无王法的皇家子弟。

雍正帝共有十个儿子,长大成人的有四个,就是弘时,弘历,弘昼,弘瞻。其他的要么夭折了,要么病死了。

弘时比弘历大七岁,但是他在雍正五年被雍正治罪并削籍,很快死去。弘瞻在四人中最小,雍正死的时候,弘瞻才四岁。而弘昼只比弘历小三个月,他可以说是跟乾隆一块长大的。

《雍正王朝》里的弘昼,小小年纪,就学会了明哲保身。

电视剧《雍正王朝》里,弘昼在很小时就出场了,当时邬思道在雍王府做教书先生,教的主要就是弘历和弘昼。刑部冤狱案以后,康熙帝去承德秋猎,弘历和弘昼也跟着他们去了。

当时邬思道教给二人读书,问他们关于打猎的事,还讲了曹操和曹丕的典故。当邬思道问到弘昼时,他却以尿急为由跑了。

根据八阿哥后来对弘时说的,其实在电视剧里,弘昼是三人中最聪明的,虽然看起来不认真,但是背书背的最快,然而,他却从小表现出玩世不恭,荒诞不经的一面,给后来的活出丧埋下了伏笔。

在电视剧里,等到雍正继位以后,八爷党的人在联合关外的旗主王爷逼宫不成以后,被雍正一网打尽,这其中弘昼参与很多,也认识到了权力斗争的残酷一面,从这以后,他的荒诞不经表现的更加明显,就是活出丧。

他从这件事认识到,夺嫡,争权夺势,没有好下场,所以他下定决心继续明哲保身。

对于明哲保身这一点,雍正也看出来了,说他小小年纪就学会了明哲保身。

弘昼怕的是,再不躲,会落得跟八爷党的人一样的下场。

本来夺嫡他是没有任何机会的,弘时也自认为没有机会,因为雍正的继承人弘历早早就被定下来了,所以他们两个一开始都没有夺嫡的心思。在八爷党逼宫失败前,他对于明哲保身也并不是汲汲于求,他甚至参与了招待关外的旗主王爷,还去了京畿的大营。

但是,在八爷党失败以后,他明白了一个道理,现在躲还来得及,再不躲,终究会被别人拖下水,即便自己不想,也会身不由己,弘时不就是被八爷党拖下水的。

此时,跟八爷党撇开关系,离得越远越好,所以,在雍正让他参与查抄老八的府邸的时候他躲了。

他怕的倒不是弘历,而是怕有人趁机拉他下水。关于逼宫这件事,他就是被弘时拉下水的,幸亏他心思还算正,站在了雍正那一边。因此事后雍正也没追究他。

想想看,自己一个不小心,就被人拖下水,再不躲,早晚身不由己,最终不得好死。

历史上的弘昼,是雍正给乾隆培养的助手,他想让弘昼当弘历的老十三。

历史上的弘昼,也很聪明,但是,由于雍正对他从小就很喜欢,宠溺过分,导致他特别的骄横跋扈,流露出皇家子弟特有的目无一切,无法无天的通病。

历史上,弘历的储君之位当然也是早早就确定了,弘昼也没有夺嫡之心,但是,雍正帝却别有一番心思,想让弘昼当弘历的老十三。所以,弘昼在雍正活着的时候,参与过很多的政事,不像电视剧里啥都不管,装傻充愣。

雍正八年,他被雍正派往曲阜参加文庙典礼,雍正十一年,被加封亲王,雍正十三年,雍正帝成立苗疆事务部,令弘历和弘昼以及一些大臣一起参与。这已经涉及到军机大事了。

雍正死后,乾隆继续任用他,但是他则仗着兄长是皇帝,更加的骄横,经常肆意妄为,甚至当朝殴打过顾命大臣讷亲,讷亲当时可是领班军机大臣,相当于康熙朝的四大辅臣,雍正朝的马齐张廷玉。可见弘昼之骄横。

由于他跟弘历一起长大,乾隆帝对他的感情很深。乾隆帝曾经写到:

予与王幼同学同课,习为诗古文词。当是时侍奉皇考膝下,优游书府,日寝馈于经史文字中,世纲尘务,毫发不以婴其心。吾两人者,相规以善,交相勉,相得无间,如是者垂二十年,天伦之乐无过于是。

总之,历史上的弘昼跟电视剧里判若两人,虽然历史上的弘昼也有明哲保身的一面,然而他仍旧参与过雍正和乾隆两朝的很多大事,跟电视剧里一味地荒诞不经非常不同。


西堤君


弘昼是个聪明人,以各种方式“自污”,来逃避哥哥弘历的猜忌。

先看看雍正帝有几个儿子:

长子:弘晖1697-1704,追封端亲王,生母孝敬宪皇后

未齿序:弘昐1697-1699,生母齐妃

次子:弘昀1700-1710,生母齐妃

三子:弘时1704-1727,生母齐妃

四子:弘历1711-1799,生母孝圣宪皇后

五子:弘昼1712-1770,和亲王,生母纯悫皇贵妃耿氏

未齿序:福宜1720-1721年,生母敦肃皇贵妃年氏

未齿序:福惠1721-1728年,追封怀亲王,生母敦肃皇贵妃年氏

未齿序:福沛1723-1723,生母敦肃皇贵妃年氏

六子:弘曕1733-1765年,果郡王,生母谦妃。

雍正元年是1723年,这时候已出生且未夭折的孩子:弘时、弘历、弘昼、福惠。这年八月,雍正书写传位诏书,立弘历为继承人,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当时这还是个秘密。

作为实际皇长子的弘时,在雍正五年被亲爹给“以放纵不谨,削宗籍。”当年就死了。其死因虽然没有明确写是被处死的,但也差不多。其原因无非是弘时不甘寂寞,努力争储,胤禛权衡之后替弘历扫除了继位障碍。


在这种情况下,只比弘历小几个月的弘昼看的很明白,于是才有了各种荒诞不及的行为。为什么此类情况都需要选择“自污”,或纵情声色犬马、或修道求神,无非是给人以不堪大用的理由和证据。闭门读书、严格自律的这种“远离朝堂”,更让当权者担忧。

乾隆的兄弟,最终活下来只有弘昼和弘曕(过继给十七叔),所以相对亲情还多一些。兄弟们不触碰红线,哥哥也就能够各种担当,无非是批评几句,给个小处分。比背后给你下刀子好多了。


弘昼的后代中最有名的一位:

→ 次子和勤亲王永璧→ 四子和恪郡王绵循→ 三子贝勒奕亨→ 五子辅国将军载崇→ 次子奉国将军溥良(自请革去封号参加科举,官至左都御史)→ 长子毓隆(官至四川学政)→ 独长子恒同→ 独长子启功


几苇渡


弘昼是雍正帝第五子,雍正育有十子四女,养大却只要四子一女,四子分别是弘

时、弘历、弘昼、弘瞻。此中,弘时与雍正干系最差,过继给了八阿哥,弘瞻则过继

给果亲王胤礼,后袭果亲王爵。


以是说,到了乾隆朝,雍正的正派儿子就剩下乾隆和弘昼俩人了。

他有个怪癖“好言凶事”,说其余都没兴致,一提到凶事,弘昼便能够口若悬河,他人没兴致听,他却讲得愉快,奉告人家: “没有人能够活到百年不死,这事儿没啥好隐讳的。”

他可不是光说说,而且有实际行动,动不动就给本身办葬礼。他坐在放棺材的处所,让家人敬拜他,哭的声响越大,他便越愉快,还吃着给本身筹备的祭品,以此为乐。弘昼之所以这么做,乃是出于自保的缘故原由,实为闭门不出,省得被牵扯进皇位之争,情愿得一“荒谬”名,也不想做了刀下鬼。

是真是假,还真是不好说。不外,弘昼有首诗.倒真有点闭门不出的意思:

世事无常耽金樽.杯杯台郎醉红尘。

人生难得一知己,推杯换盏话古今。

语极直白,借以注解本身与世无争,希望逐日里喝着小酒,闲聊古今,绝无半点争取皇位之意,因而有人称他这诗叫“救命诗”。


历史有妖气


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不是人死了钱没有花完,而是人活着还得给自己办葬礼!

这里面的辛酸恐怕局外人很难体会,今天就和有书君一起聊聊这首《金樽吟》“世事无常耽金樽,杯杯台郎醉红尘。

人生难得一知己,推杯换盏话古今”的作者,也就是乾隆皇帝的弟弟,他为什么要给自己办葬礼呢?

一、“九子夺嫡”是雍正皇帝永远抹不去的记忆,也是弘昼不断提醒自己的一面镜子。

都说知子莫过父,而儿子对父亲的了解和认识也是感同身受。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病故于畅春园,当时八爷党支持的十四阿哥胤禵远在西北,四阿哥胤禛留京。

康熙近臣步军统领隆科多宣布康熙遗嘱宣胤禛继承皇位,是为雍正皇帝。

日后八爷党人惨遭迫害。九子夺嫡以雍正取胜告终。

雍正为防止再出现兄弟间争夺皇位的惨剧,从此实行秘密建储制度,不再公开设立太子,由皇帝写诏书并放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直到皇帝驾崩后人才能打开并宣布继承人。

所以弘昼不想参与夺位,而最好的方法就是证明自己不适合当皇帝,那怎么办呢?

只有做一些荒唐的事情,让雍正皇帝知道,所以弘昼给自己办丧礼,是一种无奈之举。

二、装疯卖傻,深知争储的路上没有兄弟,只有权利。

乾隆是谁?是康熙亲定的接班人。无论弘昼有多么的出众,在康熙帝面前都要比乾隆低一个层次。

如果弘昼没有自知之明的话,在争储的道路上和乾隆一较高低的话,那么等着他的只有死路一条。

先不说弘昼能不能斗的过乾隆,但他是肯定斗不过康熙的,这一点估计他心里是有数的。

而众所周知的是康熙对乾隆的溺爱,说句不好听的话,如果不是因为对乾隆的喜爱,恐怕雍正这个点皇帝的位置还真不一定能坐的上。

所以弘昼也为了让康熙他老人家放心乾隆是最合适的接班人,自己就当一个傻帽吧。给自己办丧礼,无疑是一个荒唐之举,也不可能是一个未来的皇帝所能做的出来的。

三、“煮豆燃豆萁”不愿让兄弟怀疑,更不愿让兄弟相残。

皇位的争夺向来是残酷的,兄弟相争的例子已经太多太多,几乎没有一个好的结局。弘昼作为一个聪明人,怎么可能不知道其中的利弊?

在当时所有的人都认为乾隆是最合适的继承人,这个时候自己跑出来争皇位,估计还没有等乾隆出手,已经被群起而攻之了。

再说说乾隆皇帝,对这个皇位是势在必得,他岂能容得下别人觊觎?

说不定早已经安排人监视着弘昼老弟的一举一动呢?一旦发现苗头,恐怕也不会心慈手软吧?

那怎么办?既然已经争储无望,那就老老实实的活着吧,不争了总可以吧?

所以给自己办丧事也是在提醒他的这位未来皇帝哥哥,我不和你争皇帝,你就放我一把吧。

给自己办丧事是多么的无奈?我们不禁感叹“最是无情帝王家”。

但弘昼的这出戏可以说是明智之举,不但保全了身家性命,还换来了快乐无忧的生活,这种生活或许要比当皇帝快乐的多吧?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雍正帝不像康熙那么多儿子,有序齿的儿子只有六个,长子弘晖和次子弘昀都死得早,其实算下来只有三子弘时,四子弘历,五子弘昼,六子弘瞻,而六子弘瞻比弘昼小了二十一岁,是在雍正十三才生的,所以完全不用考虑他。

弘历就是后来的乾隆帝,生于康熙五十年,从小就很聪明,康熙六十年,康熙帝第一次见到了十岁的弘历,就十分喜欢弘历,还把弘历放在宫中养,由康熙自己亲自教他读书,弘历还跟着康熙一起去避暑山庄。

甚至有一种说法,雍正之所以被康熙选中做为继承者,弘历也是其中的一个因素,所以雍正元年的八月,雍正就秘密立弘历为储君,然后放在“正大光明”的匾之后,虽然这个事情是不公开的,但是大家都心知肚明这一点,尤其每次去祭祀康熙的时候,雍正都是派弘历去的。

而弘时相当于长子,本来在继承上面是有的优势的,但是却在雍正四年被勒令去做八阿哥允禩的儿子,不久之后允禩与弘时都被从宗人府削去宗籍,雍正五年弘时去世,民间传言弘时是被雍正杀死的。

那为什么雍正甚至连自己的亲儿子都不要,给了自己最恨的八阿哥做儿子呢?虽然给的理由是弘时处事不谨,行为放纵,但从弘时的经历可以看,应该是跟八阿哥走得太近所致,雍正自然很生气。

弘时看到雍正不立自己为储君,而意向弘历,自然会有嫉妒之心的。弘昼很清楚弘时的遭遇是因为什么,那么他应该怎么做呢,自然是做一些比较荒诞的事情,那么雍正会视他为好儿子,而乾隆视他为好弟弟。

办丧事确实是弘昼的一个爱好,他说过,人很难活过一百岁的,这个没有什么好忌讳的,甚至丧事上面所用到的一些物品,还是自己亲自去制作的,整个丧事还是由他自己来主持的,他在旁边看得哈哈大笑。

这个或许就是他的处事哲学了,他还做过其它很没谱的事情,比如在上朝的时候,当着乾隆帝与满朝大臣的面,打了军机大臣、一等公讷亲,乾隆帝就那样看着,没有阻止,也没有斥责弘昼,正因为如此,很多人不敢惹弘昼,自然也不会跟弘昼走得太近,乾隆需要的就是这种结果,他才放心,弘昼自己也才放心,一直活到了乾隆三十五年。


历史简单说


出生在帝王之家,在寻常老百姓看来,那是多么大的福气,可是身为一个皇子也有身不由己的时候。甚至有时候还要刻意的表现出自己无意于皇位的行为,尽管自己对当皇上没有任何兴趣,可是别人还是会来猜忌自己,为了打消别人的顾虑,有时不得不说一些言不由衷的话,做一些身不由己的事情。

清朝就有这样一位皇子,他聪明绝顶,能力也非常强,但是他知道自己的分量,能看清自己所处的局势,他知道在当时的情况下,无论自己怎样努力,皇位对自己来说都是遥不可及,与其去争夺,不如做一个富贵闲人,或者靠自己的能力为国家尽一份力就足够了。



他就是雍正的儿子弘昼,弘昼的生母是耿氏,她在宫中的位分比较低,所以弘昼从小是由弘历的生母熹妃抚养的。弘昼比弘历小三个月,弘昼在熹妃的悉心教导下,勤奋好学,深得雍正的喜爱。

但是弘昼知道,皇位的继承人早已安排好,那就是弘历。而且弘历的生母熹妃对自己有养育之恩,自己不可能去跟弘历争夺皇位的。况且他也无心皇位,虽然他的能力和学识都非常高,但是他更愿意做一个闲散王爷,当国家需要他的时候,他尽一份力就足够了。



所以等弘昼年纪渐长,他本可以做一些政务。可是这时弘昼却胡闹起来,他不但不肯求雍正让自己早点历练,还经常上演“活人出殡”的一幕。

弘昼演的特别卖力,完全按照死人出殡的形式来做,不但在府中做起灵堂,还要求全府上下一定要哭的特别逼真,还请来了和尚道士,为他超度念经,甚至还邀请达官贵人来参加葬礼。

弘昼做的这一切虽然荒唐,但是因为有雍正的宠爱,所以那些达官贵人们,也愿意奉承他,配合他把这个游戏玩的尽兴。所以大家都穿着高缟素带着厚礼来他府中参加葬礼。



这样的游戏,弘昼不只玩了一次,而是上演了很多次。他看大家都来支持他,非常高兴,和众人说,人哪有不死的,死有什么好怕的,有什么好忌讳的呢?

弘昼这种荒唐的行径传遍了京城,人们都以为严厉的雍正会责罚他,可是相反,雍正不但不责罚他还派他去处理一些重要事务。

人们都在想,难道雍正是糊涂了吗?其实不是,雍正有雍正的苦衷,弘昼也有弘昼的苦衷。



我们都知道雍正皇位的到来非常不容易,当初的九子夺嫡,是那么惊心动魄,雍正可以说是踏着众人的血走上皇帝的位置。所以过去的经历让他心有余悸,他不希望自己的儿子还要上演这一幕,所以他早早立下太子。

其实太子之位早有人选,那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弘历。当初康熙在位的时候,早已内定了这个孙子做未来的继承人。弘历深得康熙和雍正的宠爱,未来的皇帝可以说是非他莫属。但是其他的皇子不一定这样想,雍正想帮弘历铲除异己,希望他在未来的皇帝之路上能够走得更加顺利。可是,这样有可能就要除去其他的一些皇子,同样是自己的儿子,对雍正来讲就好像挖肉一般,所以他是非常痛苦和矛盾的,他不希望任何人来和弘历争夺皇位,但那是不可能的。

聪明的弘昼早已明白雍正的心思,所以他做出荒唐的一幕,打消雍正的顾虑,使雍正明白他是完全无意于皇帝之位的。所以后来雍正对他也是更加宠爱,而且弘历和弘昼的关系也非常好,后来弘历当上皇帝后,对这个弟弟也是比较放纵和信任。

可是另一位皇子弘时就没有这么聪明,他当时是最大的一位皇子,因为雍正迟迟没有宣告太子是谁,使得他以为自己也是有希望的。所以他明里暗里都在和弘历争夺太子之位。试想,雍正早已在心里打定了主意要立谁,那么弘时又哪有半点胜算呢?最后还是死在了自己父亲的手里,虽然雍正因此悲痛得吐血,但是为了国家未来着想,他不得不痛下杀手。只能说弘历的运气是真的好,能得到爷爷和父亲的支持是多么幸运。

而聪明的弘昼,用自己的荒唐行径,不但保住了性命,还让自己的一生过得比较顺遂,退而求其次,这也是一个最好的结局。所以有时人只能顺应时势,不是自己的不必去强求,把握住自己能把控的,珍惜眼前的一切才是最重要的!


小焱论史


我是澹奕欢迎各位一起交流。

爱新觉罗氏·弘昼,雍正帝胤禛的第五个儿子,他的母亲就是《甄嬛传》中端妃的原型——纯悫皇贵妃耿佳氏。雍正十一年被册封为和硕和亲王,身份贵重。然而弘昼也是出了名的荒唐王爷,喜欢给自己办丧事,吃祭品。


弘昼与弘历是同一年出生的,然而就是弘昼比弘历小那么一点点,就决定了两个人的君臣之别。有人说,弘昼装疯卖傻是为了避免猜忌,真的么?

《旧闻随笔》中记载:世宗既继位,别定立嗣法,将书名藏金匮中。顾钟爱第五子和亲王弘昼,而第四子高宗夙为圣祖所奇,尝有“此人异日福过于朕”之谕,因犹疑不决。

由此可见,雍正帝也考虑过让弘昼为储君,但是弘历是康熙皇帝看中的皇孙,而且也比弘昼年长他业无可奈何。


对于弘历来说,当时能够跟他竞争的兄弟并不多,弘昼算一个,而且弘昼年龄在诸弟中最长,其母亲在世就是妃位,虽然比不上自己的母亲懿贵妃,但也不低。

弘昼给自己办丧事,举止荒唐,而且经常无理放肆甚至以下犯上,但是乾隆皇帝并没有过多去责怪他,反而让他执掌正白旗、打理武英殿,后来又管理着镶黄旗、宗室玉碟与奉宸苑,最终成为议政大臣,可谓步步高升。

弘昼喜欢贪财胡闹,举止荒唐,但是弘历的母亲孝圣宪太后钮钴禄氏与弘昼的母亲裕妃关系很好,而且弘昼的“装疯卖傻”也没有涉足皇权,所以对弘历来说,无伤大雅。


澹奕


简单来说,是为了保命。

雍正共有十个儿子,活到序齿(记在族谱)的有六个,其中长子弘晖、次子弘昀均早夭,皇位继承人只可能在三子弘时、四子弘历、五子弘昼和六子弘曕中选择。

弘时虽然年龄最大,但却最不开眼,在雍正五年(1727年)“以年少放纵,行事不谨削宗籍死”,享年二十四岁。

这样一来,竞争者就只剩下了三个,不过弘曕雍正十一年(1733年)才出生,小了弘历跟弘昼二十岁,弘历跟弘昼相差不过数月,皇位竞争基本就围绕这两人展开。

可弘昼知道自己是没戏了,虽然雍正时期实行的是秘密立储制度,可雍正的种种举动已经表明他倾向于四子弘历。

雍正元年(1723年)十一月十三日是康熙周年忌辰,雍正没有亲至景陵致祭,而是派年仅13岁的弘历代其前往。这是个意味深长的举动,明明弘时才是长子,雍正却派弘历去,弘时和弘昼心里能没想法?

雍正二年(1724年)底,康熙两周年忌辰的时候,弘历第二次“祭景陵”,这已经明白无误地表明雍正的心意了,弘时跟弘昼要想继位,必须改变弘历在雍正心中的地位。

不甘心的弘时应该有所行动,其结局就是被废除宗籍,然后去世。

这对弘昼,无疑是个巨大威慑,他不敢再跟四哥争了。

尽管没有明确资料表示弘昼在此前有过争位举动,但他显然有理由把自己装扮成一个烂仔,一个永远不可能继承皇位的人,以消除哥哥的疑心。

最后,就有了我们看到的那个肆意妄为的和亲王弘昼,而弘历,也顺顺当当地在雍正死后继位,也就是乾隆皇帝。

乾隆对这个弟弟是比较放心的,刚继位的时候,就把雍正的雍亲王旧邸及财物全赐给了弘昼。

有了皇兄照应,弘昼更加娇狂,甚至在上朝时殴打军机大臣讷亲,乾隆就坐在皇位上看,既不怪罪,也不阻止,或许弘昼这个模样,才是他最想看到的。


平沙趣说历史


糊涂王爷不糊涂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雍亲王胤禛最终取得了“九子夺嫡”的胜利,于畅春园即位,是为雍正皇帝。以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被康熙圈禁,十阿哥胤俄、十四阿哥胤禵被雍正幽禁,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被除宗籍,改名塞思黑、阿其那为结局,结束了这场长达十数年的夺嫡之争。

但是新君即位,伴随而来的则是雍正的继位人斗争。雍正皇帝在子息上远远比不过康熙帝,雍正帝共有十几位子女,但是大多早夭。最后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只有三阿哥弘时,四阿哥弘历,五阿哥弘昼,六阿哥弘曕。不可避免的是,四位阿哥又要重复父辈的夺嫡之争了。

其中首当其冲的便是三阿哥弘时和四阿哥弘历,六阿哥弘曕因为年龄小而得以避免夺嫡的斗争,而五阿哥弘昼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夺嫡的各方力量对比。在亲眼所见自己的叔伯被成功登基的父亲清洗后,弘昼做出了他这一生最正确的一个选择,那就是不参与夺嫡。

但是贵为皇子,想不被卷进权力的漩涡是很难的,因为弘昼本就在漩涡中心。他不参与夺嫡,并不代表其他的皇子不会来拉他入伙,不代表自己不会被其他阿哥记恨,只有自己成为一个废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无用之人”,自己才能躲开。

所以弘昼选择把自己变成一个糊涂王爷,优游一生,更是耽于享乐,每日纸醉金迷。弘昼做尽了糊涂事,尤其是喜欢给自己办葬礼。弄得满朝文武没有人不知道这位天潢贵胄的奇特癖好,就连雍正帝都有耳闻,却对自己儿子的“韬光计”默然。

终独善其身

雍正十三年,雍正帝暴卒,弘历即位,是为乾隆皇帝。而之前与弘历夺嫡的弘时则被雍正帝以放纵不谨为由削宗籍,后被雍正帝赐自尽。而年幼的六阿哥弘曕则被乾隆皇帝过继给了果郡王一脉,只有五阿哥弘昼得享权势与富贵。

乾隆帝即位之初,便将雍正旧邸及财物全赐给了弘昼,又令他参与政事,管理武英殿,后又加议政大臣。弘昼仗着乾隆的宠爱,更加骄纵不法。

一次朝会之上,弘昼与军机大臣、一等公衲亲因一点小事起了口角,弘昼竟当着乾隆帝的面当朝殴打衲亲。乾隆帝目睹了全过程却不发一言,对弘昼蔑视朝堂的行为既不阻止也不怪罪。经此一役,满朝再无人敢惹弘昼。弘昼宠遇日隆,更加骄纵不法。

逍遥一生

即使弘昼一生如此放荡不羁,可是还是受到了乾隆一直以来的宠爱,他对这位弟弟的感情至深。乾隆曾经多次饱含深情的怀念这位糊涂的弟弟,因为乾隆从没有把这个弟弟看作是竞争对手,所以弘昼在他眼中永远是一个小孩子。小孩子的调皮自然不足以让乾隆大发雷霆,并治罪了。乾隆一篇关于弘昼的文章中写道:

予与王幼同学同课,习为诗古文词。当是时侍奉皇考膝下,优游书府,日寝馈于经史文字中,世纲尘务,毫发不以婴其心。吾两人者,相规以善,交相勉,相得无间,如是者垂二十年,天伦之乐无过于是。

这说明,乾隆实在是在这位可爱的弟弟身上感受到了快乐,也就是乾隆帝所说的“天伦之乐”。但是弘昼绝非真的是一个糊涂虫,他虽然狂傲,但却对乾隆始终尊敬有加。他也绝非一无是处,相反他的诗写的极佳。虽然没有流传下几首,但足以让我们一窥这位王爷的才情了。

而弘昼仅存的一首也流传千古,被史学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金樽吟》世事无常耽金樽,杯杯台郎醉红尘。
人生难得一知己,推杯换盏话古今。

这还说明,最起码在写诗这点上,弘昼要比乾隆强,毕竟乾隆写的四万首诗没有一句流传开来。

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