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沁園春長沙》寫得好,表現在哪些地方?

胡亂對聯瞎猜謎


我是萬方,我來回答這個間題:



我先介紹一下,我是讀小學一年級的時侯就開始背毛澤東詩詞的。

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沁園春-雪》是我最推崇的兩首毛澤東的詩詞。

《沁園春-長沙》全文如下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毛澤東的這首詞,我認為好在這幾個地方:意境遼闊;充滿激性;很有氣概。

古人云,詩言志,詞言情。自唐中期有了詞的這種文學體裁以來,詞的這種文學體裁就幾乎和愁字結下了不解之緣,好象是無愁不成詞。 到北宋,蘇軾的《念奴嬌 赤壁懷古》上闕還給了人一種遼闊豪邁的感覺,但到下闕收尾兩句,也陷入了“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的自怨自艾之中了。只有毛澤東的詩詞才真做到了與愁字絕緣了。

該詞上闋前十句,“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一開篇給人展現一幅深秋湘江畫卷。既遼闊恢宏,又有鷹去長空魚翔淺底的動態,風景優美而又活靈活現。接著後面三句“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這一問,彷彿把讀者帶到宇宙之外,宛如在天外詢問,蒼茫大地,誰來主宰?這就是常人所沒有的氣概。

至下闋,“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楊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讀者看到一群少年書生,在湘江邊“指點江山“”糞土當年方戶候”,”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既活靈活現,又豪邁霸氣。



每當讀到毛澤東的這首詞,都會想到青春年少,都會使人熱血沸騰豪情萬丈。

我是萬方,熱愛詩詞以及人生哲理。讀過我的文章請賜評、討論、點贊和關注!(如有想互關的朋友請私信與我)


萬方談人生


毛澤東的詞《沁園春,長沙》寫於一九二五年。當年九月上旬,毛澤東與準備到農民運動講習所第五期學習的龐叔侃和周振嶽由長沙動身到廣州。就在毛澤東回到長沙,即將去廣州辦農運講習所期間,重訪橘子洲,撫今追昔,激情由生,寫下了這首詞: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經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楊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毛主席這首詞好在以下三點:

第一,胸懷抱負,志向遠大。一個“誰主沉浮”表現出代表勞動人民管理國家的遠大志向,雖然是問,但有舍我們還有誰的反問。“浪遏飛舟“表現出毛主席一定要戰勝一切困難實現遠大理想的雄心壯志,以及勇氣霸氣。“指點江山“指對祖國山河誰定乾坤的疑問。“糞土當年萬戶侯”是對歷代帝王侯爵的藐視。含有安排河山還有更好的後來人的出現之意。全詞表現出毛主席在青年時代就有創建社會幸福美好的強盛國家的偉大抱負和理想。

第二,音韻優美,節奏感強。全首詞雙調一百十四字,平韻。上片四平韻,下片五平韻。讀起來朗朗上口,節奏鮮明而有力度有氣魄,用藝術手段表現詞的意境之深遠和美妙。

第三,藝術手法,巧妙高超。全首詞雖然只有114個字,但選詞精準妙語不斷,包含的內容豐富而生動,把寫景記事抒情有機融為一體。上片的景物“萬山紅遍,層林盡染““魚翔淺底,鷹擊長空”把寒秋的秋高氣爽天空明遠萬山楓紅的美麗表現出來,為施展才華創立偉業展示一個寬闊的空間,給人以舒爽怡情之感。緊接著一個“競自由“過渡到舒發豪情壯志。寫景為抒情作了良好的鋪墊。詞中的誇張手法巧妙貼切含意深刻,如”萬類霜天”由上文的鷹和魚引出以示眾多,意喻無數的有識之士都在謀求報國之大事,追求自由理想之境界。 “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誇張把澎湃激情推置到極至,寓意有自信可以戰勝任何具大困難和阻力,一定會實現自己開疆立國的偉大志向。詞中對字的精準選用也頗具匠心,如鷹擊的“擊“,魚翔的“翔“,浪遏的“遏“的運用,既鮮活生動而又有力度,為實出表現實現偉大抱負的情懷起了重要作用。

詞牌名沁園春中的“沁園“出自東漢漢明帝女兒沁水公主的園林,因其華美居當時園林之最,外戚竇憲心懷豔美,憑權勢豪奪強取,將沁園佔有。後有人作詩以詠其事。《沁園春》詞牌因此得名。這種詞格調開張,韻位疏緩,宜抒發激越壯闊之豪情。


存銘歲月1


《沁園春長沙》是一代偉人毛澤東的詩詞。只記得一句,問滄茫大地,誰主沉浮?曾憶同學恰逢少年,風華正茂。

毛澤東的詩詞,氣勢恢宏,激情澎湃,同偉人的胸懷一樣,氣吞萬里如虎。

我在這裡作一首《沁園春.望鄉》

秦嶺蒼翠,渭水濤濤。

眉塢人家,打工在西安。

一頭冰霜,滿眼思鄉。

西望家鄉,落日蒼黃。

身無綵鳳雙飛翼,

夜夜夢迴家鄉。

春光盡染,綠樹紅妝。

百鳥啼春,人勤春早。

何時意氣風發,錦衣還鄉?


初心未改1234


題主問主席的這闕《沁園春·長沙》哪些地方寫的好。不妨我們來做一個比較欣賞,把這闕詞與主席的《沁園春·雪》一起來欣賞一下。

《沁園春·長沙》是主席於1925年晚秋,離開故鄉韶山,去廣州主持農民運動講習所的途中,途經長沙,重遊橘子洲時所作。這個時候,主席剛剛33歲的年紀。而立之年,也正如他詞中所寫“風華正茂”。這個時期的中國出在一片混亂之中,許多仁人志士致力於救國救民的鬥爭中。但是,很少有人能看清楚未來之中國的方向。所以,主席在詞之上闕寫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而面對滿目瘡痍之中國,主席並沒有就此止步,他在詞之下闕,十分堅定的表達了自己的革命信念: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strong>這就是年輕時代的主席所表現出來的雄宏胸襟。

再看,《沁園春·雪》一詞,1936年,紅軍組織東征部隊,準備東渡黃河對日軍作戰。紅軍從子長縣出發,挺進到清澗縣高傑村的袁家溝一帶時,部隊在這裡休整了16天。2月5日至20日,毛澤東在這裡居住期間,曾下過一場大雪,長城內外白雪皚皚,隆起的秦晉高原,冰封雪蓋。天氣嚴寒,連平日奔騰咆哮的黃河都結了一層厚厚的冰,失去了往日的波濤。毛澤東當時住在農民白治民家中,深夜。見此情景,頗有感觸,填寫了這首詞。

作這首詞的時候,主席已經是45歲的年紀。這個時期的主席經過了眾多的革命鬥爭後,已然是找到了革命前進的方向。所以,這闕詞算是給當年的那闕《沁園春·長沙》一個答案。他在《長沙》中: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等到《沁園春·雪》中,主席說: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這是多麼豪情萬丈的吶喊與呼號,這闕詞當然就註定了毛主席是能夠帶領全中國人們走向新的未來的。

以上,是初心文學筆者王嘉偉的回答,歡迎朋友們批評、指正。


初心文學


大氣,氣勢宏偉,格局大,有廣度,有深度


魔鬼上校


毛主席的《沁園春雪》是在一九三六年春寫的,當時是東征前夕,中央紅軍不到兩萬人,毛主席卻寫出瞭如此恢宏,氣勢磅礴的佳作。辛棄疾和蘇東坡都寫出過慷慨激昂的詞作,但都以洩氣作結。毛主席卻是‘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敗鱗殘甲的天氣和形勢,卻生出如此豪邁的氣概,毛澤東真奇人啊!


葛勤生



扶正2


《沁園春長沙》是毛主席一九二五年寫的光輝詩篇,全詩情景交融,寓情於景,是這首詞的最大藝術特色,全篇格調雄渾,氣勢磅礴,高唱入雲,其境界之大,足以彰顯詞人毛主席的博大胸懷和豪放的氣概。毛主席說,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貽生


這是偉人當時真情實感的抒發,豪氣、霸氣。

這等崇高的領袖境界不是一般人所能達到的,蔣先生在重慶談判讀到《沁園春.雪》這首詞以後,讓蔣公子組織一幫文人應題作詞,然而沒有任何人的詞可以與毛主席的巨篇論高下的,蔣介石只好作罷,草草收場。

毛主席無疑是中國歷史上又一位偉大的詩人。


運河之楊


”糞土當年萬戶候”。這句是無與倫比的精彩!我借其意而用之,”糞土當今經濟學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