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的小孩为竞选班干部,选择贿赂老师和同学,这说明了什么?

冰派正好的易水糖


11岁的小孩为了竞选班干部,选择贿赂老师和同学,这说明了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就是现在的社会风气影响比较严重,并且这种行为肯定有家长的背后教育,所以说家庭教育的严重失败就在这一点上。

我们不知道他贿赂老师和同学这件事情最终成功了还是没成功,但是有一点学校的责任也是不可推卸的。

在网络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新闻,有的学生利用自己手中小小的权力,也开始了类似于我们社会中的贪官那样敛财,随意使用自己的权力,并且有的时候还可能会形成我们在网络中所见到的黑恶势力一样的团队。

最早见诸于报端的就是南方有一个学校一个小女孩,她有权利去检查班任的作业完成情况,仅仅就是这种小小的权力,却能够敛财几万元,并且成了一个黑恶势力。

这些问题出现之后,我们要反思的不仅仅是学校的教育,更要反思的是家长的家庭教育,只有这两方面共同的原因和责任,才能够造成孩子变态行为。

希望在以后不要见到这样与孩子年龄不相称的一些违法违规行为。


宜城老师


小题大作了,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就开始花钱让人帮我写作业了,那时候一天零花钱5毛钱,96年左右物价便宜点到,早餐包子一分钱一个,一个作业本2分钱,唐僧肉2分钱一包。当时候一毛钱可以让同学帮我把一天的作业写完,我小学一年级当班长,二年级开始雇人写作业,贿赂纪律委员,因为纪律委员负责检查作业,基本上每周一作业本里夹5毛钱,纪律委员会默默收起来,把别人没写完的作业,报给老师,当人也有不灵的时候,老师亲自检查作业,纪律委员会把本子退给我,当然钱也一起退。我感觉大家都很默契,小学三年级5毛钱考试的时候就可以作弊一次,那个年代现在的孩子无法想象考试意味着啥。现在的小孩越来越聪明,早熟,懂得事情也多了,这个现象肯定还会继续存在,谁还没有一点小聪明。所以说,大家理性看待,发现后还是慢慢教育,哪个小时候没偷过家长钱,没有干点捣蛋的事。


珠宝圈的事儿


我孩子班上当班长各种委员的大都是家委会的孩子,那些家委会妈妈自己闲在家没个正经事做,搞歪心思动得快得很,老师也是刚毕业的小姑娘也不好得罪家长。我们两口子都忙,自然没时间去学校帮老师搞些事情,比如帮忙打扫啊,印卷子啊,买学习用具运动会去拍照看孩子等等杂事,能把拍马屁的事做到极致。刚上一年级有个微信群,每个月群里都有家长吵架,就是同学间一些小事情,被家长在群里扩大讨说法吵架,还有各种戏精附体。三个月后老师取消群了,只在qq群发布作业其他禁言。我听说家委会的开了一个联盟群,自己组织活动拉其他家长,说白了就是想认识其他有能力的家长交换资源,可惜班上真有实力的家长根本不跟他们有来往。我们两口子没指望孩子在学校当啥官的,好好学习身体健康足矣,我和她爸都在官场,看透了也适应了,学生还是单纯快乐好好学习吧,进了社会再去历练学经验吧。


带后缀的人的祖宗


校园风气不是小孩子的问题,是不良的社会风气所导致家长的变相心理,但至关重要其关键还是学校校风不正,致使教师本身的道德及思想不纯、行为不端、利欲熏心、欺上瞒下而让这种侵蚀孩子那纯真心灵的行为发生在大雅之堂之上,在其学知识先学做人的道德思想教育注入一剂肮脏的污垢,难以清洗也无法抹灭,真可谓是对教师这两个神圣的名字狠狠的讽刺。师德不抓,学腐不治,何以让百年大计,教育为先的国策口号得以延续,不但难以启齿,简直就是斯文扫地,更有辱圣贤教育!!!


依我看你說呢


11岁的小孩为竞选班干部,贿赂老师和同学,这里的"贿赂"用得有点不恰当吧。如果把"贿赂"改为"讨好",效果会更好,毕竟那是一个11岁的小孩。

为了竞选班干部,讨好老师和同学,这是好事,说明这位同学有积极向上的思想,愿意做事,愿意为同学付出,值得老师和家长表扬。


我当年在读高中时,也参与了班干部的竞选,我们学校是县里唯一的一所重点高中示范学校,在招收高一新生时,有两个录取分数线,校外考生录取分数线比本校考生的高70多分,我是来自农村学校的考生,当年刚好比本校的录取分数线多80分,在招收校外的新生中,我的成绩并不算好,但我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

我们的班长是本校同学,由班主任指定的,其他班委干部在全班实行公开竞选,我参与竞选的职位是学习委员,我们班有五位同学参与了这一职位的竞选,其他四位是本校的同学,我为这次竞选也做了充分准备,在班上积极主动做事,就是同学们常说的挣表现吧,虽然有时候被同学调侃,但我的初心没有改变。


当我在台上发表竞选学习委员演讲后,也得到了同学和老师的认可,为此我非常激动,想着自己是学习委员,在学习上要起好模范带头作用,便更加刻苦努力的学习,在期末考试成绩中,我的总分居班上第四位,年级排名第66位,这应该与竞选学习委员有直接关系吧。

学生积极踊跃报名参加竞选班委干部,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作为老师和家长要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讨好别人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不要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成长。


Lance课堂


11岁的小孩为竞选班干部,选择贿赂老师和同学,这简直就是人才啊,日后必成大器。

可能有的人一看,会立马觉得这个小孩子,如果成长起来,如果日后手握权力,会成为害群之马。

可我不这么认为,孩子悟性很高,真的很高。

才11岁的小孩子,这个道理,贿赂同学无外乎送点吃的,写写作业之类的,但就是这样的道理,我28岁了才明白,比起来差太远了。

我倒认为这是一种生存的本能,这叫父母教育得好,懂得人情世故。

放农村,有多少父母非常精通人情世故,但却无法把这一笔无形的财富教给自己的孩子?

看到这个孩子,我能透过他看到父母。

想必,他们对孩子教育非常好,这个孩子以后想必会有大的出息。

而且,他是喜欢去做,利用自己的智慧和脑子去竞争。

非常喜欢这个孩子,聪明伶俐,超人一步,他已经走在了人生的起跑线上。



遇我得福


这还能说明什么?说明了当今社会的社会风气就是如此,只不过“贿选意识”从成人世界里弥漫到了儿童世界。

据有关报道,某小学某班级前段时间举行的班干部选举发生了这么一件事。一11岁的小学生想要竞选生活委员,因为生活委员不光“下辖”12个具体干事,还能分配班级事务(扫地、抹窗台、擦黑板等日常杂务)的具体责任人,是个可以作威作福的好职位。于是,他回到家里理直气壮地要家长准备15张购物卡和10份巧克力。
当家长问他要来干嘛时,他不知羞耻且义正辞严地说,要用来做生活委员的竞选费用。不仅如此,他还认认真真地将自己计划和盘托出,10张购物卡给班主任老师和其他班委,巧克力则分发给班级同学,以此获得他们支持。不得不说,真是一个精打细算、运筹帷幄、精于世故的好少年啊!



家长一听,满心欢喜地连连夸赞孩子懂事,年纪轻轻就懂得了“游戏规则”,将来必定前途无量啊,便慷慨无量地把竞选费用给孩子备齐。最终,该小学生看着这些竞选费用,成功登极生活委员。

从法律上来加以分析,该小学生通过贿赂班主任的方式竞选生活委员,并不构成行贿受贿。原因在于,虽然班主任老师(公立学校)属于国家公职人员,但他行使的选举班干部的权力只是属于他作为班主任老师的技术性权力,而非他作为公职教师的职务性权力,而受贿罪所利用的职务便利,是职务性权力。

不过,该小学生虽然现在没有成立行贿,但他已经修补养成了通过行贿而获得利益的思维惯性和行为模式,这种习性一旦养成就很难改变。当他正式踏入社会时,很有可能会继续沿用这一习惯,到时候他贿赂的对象就有很可能是公职人员的职务便利了。到时候,他就不能轻易地全身而退了。

因此,该小学生今天的贿选行为,就是他明天的行贿罪,就是他为今后身陷囹圄所挖的坑。这就是所谓的“勿以恶小而为之”,也是民间广为流传的“小时偷针,大时偷金”。


冰焰


贿赂这个词可能有失公允。就是讨好还是比较恰当。

首先,大家一听到这个词,肯定都是比较反感的。原因在于。对其他同学是不公平的。可是没有绝对的公平,一切都是相对的。

校园和社会的根本区别。社会遵循的是丛林法则。弱肉强食。弱者终归会被淘汰。只有强者才有话语权。这跟国家是一样的。弱国无外交,没有实力,你只能通过谴责。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小小年纪有如此情商。家庭。和学校如果引导的得当,日后必将前途无量

成绩好。有能力。处事有手段!很多成年人都做不到的。很多人会说这对其他同学太不公平了。但我想说一句。我们成年人的世界里生活,工作,事业。有绝对的公平吗?


春哥讲支付


我看有朋友把这个问题上升到教育畸形和社会风气的高度,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首先这绝对不是老师教的,可能受家长影响,也可能受影视影响。我小学就会放高利贷,也没跟谁学,结果被家里打了一晚上。第二,凡事都有两面性,我个人认为这孩子很聪明,情商也很高,能否前途无量不一定,看能否正确引导,引导不好,可能大了会触碰法律。第三,行贿和送礼没有特别明显的界定,尤其是在这样的小事上,我觉得孩子的行为充其量算送礼,这也不是什么道德败坏,中国几千年来的习俗,应该没有几个人没做过送礼的事。从道德的角度来讲,我认为受贿比行贿更可耻,索贿更是人人得而诛之。


littlecow999


现在小学竞选班长,班干部,往往首先鼓励有意向的同学先填申请,然后进行竞选演讲,宣传自己的学习和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优势,其他同学根据其学习情况和能力等最终投票决定。11岁的小孩要竞选班干部,这是好事。实际上小学生不当班干部的不多,有的学校选择轮值班干部制度,就是一个班级分成4套班干部队伍,以周为单位轮流负责班级日常工作的管理。这种方法有利于鼓励孩子积极融入集体,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培养他们的管理能力。所以,人人想当班干部,这个11岁小男生也不例外。

但想到贿赂老师和同学,这确实有点令人惊讶。是父母授意的?还是受网络方面的一些负面影响?我们看到一个11岁的孩子为了竞选班干部成功,竟然想靠贿赂老师和同学这种不公平的手段。一个还充满童真的小孩子居然被社会不良之风玷污了,觉得有点可怕,同时又非常担心这种现象是偶发还是会蔓延至更小的孩子身上。但笔者认为得出这个结论言之过早。

从所描述情况来看,我们不知道他用了什么来贿赂。金钱?不太可能!要知道他贿赂的人里面还包括老师,老师会拿他的五毛、一元么?假设父母私下贿赂老师,题主怎么可能知道这么隐蔽的事情?孩子竞选成功,自己在其他同学面前说的?不可能!一个11岁的孩子,小学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判断是非的能力,他这样做只会被同学边缘化。代价这么大,他能想出贿赂这种法子,会这么笨吗?有报道说,某学生靠当班干部的“特权”賺过万元!那早成全国新闻啦,这么牛掰的小学生人肉搜索!想想前一阶段小学生网络代写作业收入过万元,机器人写家作等事件,哪起不是引起全国大范围的关注?这么做可是后果很严重。所以认为是金钱贿赂有点盲从。

礼物?有这可能!如果是小小一颗巧克力人人有份,大家边听他演讲边吃着,估计心情都会好点,然后这么in的同学当然全票当选啦!大家都乐意给他机会试试。但一颗小小巧克力算贿赂吗?再说,11岁的孩子是一点点小东西就可以贿赂成的吗?笔者认为,大家把他们想得太low了。换个角度来看,这孩子情商不低啊!不管是事前发点小礼物让同学注意到他的表现,还是事后发个小礼物表示感谢🙏同时希望同学们以后多多支持他在那段时间里的班干部工作,他一个11岁孩子就想这么周全,厉害👍啊!跟他一比,笔者这几十年白活了,情商真是太low了!☺☺☺

即使真是“贿赂”了,有没有可能所在班级竞选班干部规则出了问题?譬如,虽然说是轮值制度,但他是班里极少数没有被轮到的学生之一,迫切希望自己这次能够竞选成功。也许其他同学成为班干部也是因为“贿赂”,他有样学样?这里我们也不知道他是“贿赂未遂”还是“贿选成功”?不过,笔者认为,没成功的可能性大,不然大家怎么会知道他的“丑闻”?对这样的孩子千万不要上纲上线,不管是父母还是老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知错就改就是好孩子。要看到孩子那颗为了当班干部那颗拳拳之心,引导孩子凭真正的实力竟聘班干部,帮助其逐渐形成正确的三观!班干部竞选制度利大于弊,但也要与时俱进,逐渐完善,做到更公平公正。这样,11岁“贿赂”竞选班干部的现象就不大可能出现,也给全体学生营造一个更和谐,更健康和友善的班级小环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