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执掌后宫多年,乾隆皇帝为什么不封令贵妃为皇后呢?

xiaole898


令皇贵妃魏佳氏直到死后才得以追封为皇后,生前以皇贵妃名义统摄后宫十多年,之所以没能更进一步,主要还是因为储君之位未立,乾隆帝出于安定朝局考虑。同时,乾隆帝生母钮钴禄氏并不喜欢魏佳氏。

魏佳氏原本姓魏,乃内务府包衣宫女出身,不过魏佳氏的确得宠——魏氏18岁从宫女直接被册封为了贵人,而同一年直接封嫔赐封号为“令”,成为了主位的高级妃嫔。之后,魏佳氏步步高升,还为乾隆帝生育四子两女,可见荣宠之盛。


而乾隆帝为何始终没在魏佳氏在生的时候册封其为皇后呢?答案,还是在储君人选问题上。

乾隆帝是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而他的长寿也熬死了他的继承人们。富察皇后的两位嫡子、愉妃所生的五皇子,都是乾隆帝曾经属意的储君人选,却都死在了乾隆前面。

尤其五皇子薨后很长时间,乾隆帝都没再考虑册立储君的事情。等到了乾隆上了年纪不得不考虑的时候,除了死去的、过继旁支的,能供其选择的皇子已经寥寥无几。


选来选去,最终敲定了魏佳氏所生的十五皇子永琰。可永琰不是完全没有竞争对手,比如淑嘉皇贵妃金佳氏所生的永瑆,乾隆帝也曾有意。当时继后那拉氏虽然获罪幽禁,不废而废,但乾隆帝终究没有正式下旨废后。一旦公开册立魏佳氏为新皇后,就等于明摆着宣布了储君的人选,恐前朝生变导致朝堂不安。

同时,乾隆帝的生母孝圣宪太后钮钴禄氏并不喜欢魏佳氏,而更加宠爱继后那拉氏。那拉氏死后,皇太后仍旧不愿儿子册立魏佳氏为皇后,而皇太后的意见不能不理会。

最终,那拉氏之后魏佳氏以皇贵妃身份统领后宫十年,直到死后二十年,才因儿子成为储君而被追封为皇后,也成为清朝唯一汉人出身的皇后。


澹奕


御姐读清史,第0014期,关注我获取更多清史故事。


令贵妃在历史上只有一个,乾隆的孝仪纯皇后(死后追封)魏佳氏,也是嘉庆的生母,汉族,姓魏,但在热播清宫戏中,她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形象。

在《如懿传》中,令妃是腹黑女,害人终害己,被嫔妃联手整死。

在《延禧攻略》中,令妃是聪明人,依靠谋略心机,走上人生巅峰。

在《还珠格格》中,令妃是慈祥人,乾隆最贴心的妃子。

历史上真实的令妃呢?她是一个幸运的女人。

令妃姓魏,因为她是汉人,只不过父亲魏清泰当了官,入了正黄旗,成为内务府包衣(实际是满清贵族的奴才),她才有资格参加宫里选秀,入宫做了普通秀女。

乾隆帝的第一任皇后是孝贤纯皇后富察氏,乾隆跟她感情很好,而魏氏性格和皇后富察氏相似,运气也很好,很快得到乾隆临幸,并得到乾隆钟爱。十年间,魏氏先封贵人,后封嫔,再封妃,更是给乾隆生下6个子女,包括后来继承皇位的嘉庆。

1748年,乾隆的元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去世,这时魏氏只是普通妃子,没有资格晋升皇后,于是乾隆在1750年册主持六宫的皇贵妃辉发那拉氏为第二任皇后,但辉发那拉氏并不讨乾隆喜欢,15年后的1765年,她被乾隆废去皇后之位,中宫再次空缺。

同一年,魏氏从贵妃晋为皇贵妃,实际主持后宫,距离皇后只有一步之遥。但乾隆竟然在此之后从未再也未立皇后,令贵妃主持后宫长达10年,到死也没得到皇后的名分,这究竟是何原因?其实是乾隆不得已而为之。

自清朝建立后,皇储之争就从未停止过,甚至愈演愈烈。特别是康熙年间,由于儿子众多,即便康熙已经公开立储,围绕皇储之争仍然十分残酷,无数人为此赔掉性命。

有鉴于此,雍正创立了秘密立储制度,即便确定皇储人选也不公布,只在自己驾崩后才命人取出立储密封,将之公布于众。

乾隆和康熙有两点类似,一是寿命长,二是儿子多,所以他也面临和爷爷康熙一样的问题——众多儿子及其母亲争夺皇储之位。1773年时,乾隆选定皇贵妃魏氏之子、皇十五子永琰作为皇储,他按照老爹雍正定下的规矩,把密诏藏了起来。如果乾隆把令贵妃立为皇后,会产生什么影响?

令贵妃有儿子,如果立为皇后,她的儿子就是嫡出,不出意外必定是皇储人选——除非皇后没有儿子或者儿子有重大缺陷犯错被废,其他嫔妃的庶子才有机会。

乾隆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把令贵妃册为皇后,只会让其母子暴露在公众之下,还不如暂时“委屈”一下令贵妃,让她的儿子平静生活,将来顺利继承皇位。

果不其然,一直到1795年9月,乾隆准备提前退休,对外公布永琰为皇太子,并宣布禅位给他,才同时追封皇贵妃魏氏为孝仪皇后,给了她正式名分。

这样看来,风流的乾隆还真是用心良苦啊。


御姐爱清史


乾隆最爱就是富察氏。嫡福晋。第一位也是唯一的皇后!



富察氏生两孩子都挂了,在乾隆十三年在外旅游就不行了!

这个时期高贵妃在乾隆十年就被封皇贵妃,封了两天就死了。高氏是个好人可没延禧攻略那么坏!因为贤惠雍正在的时候就提拔成了乾隆侧福晋。乾隆登基就封了侧福晋高氏为贵妃。谥号慧贤皇贵妃。

然后就是名义上的第二位皇后乌拉那拉氏。就是娴妃!娴妃也是侧福晋,乾隆 2年才封妃,乾隆10年就是高氏死了她才封贵妃。乾隆十三年富察氏死了她才做的皇贵妃。也是唯一处理后宫的皇贵妃。十五年封后三十年打入冷宫!看来乾隆并不喜欢她。
一个个都死差不多了令妃出来了,就是你们熟悉的魏璎珞。


这是个汉人。高贵妃死的那年他才当贵人。富察氏死的那年封令妃。这段时间后宫开始娴妃统治了。乾隆二十四年封贵妃。路很漫长。二十五年生了嘉庆。娴妃被打入冷宫后,她封皇贵妃。一直到嘉庆继位追封皇后。

从历史来看,,乾隆只喜欢过富察氏。然后就是高氏。其他就没啥感情。也根本不想立后。立了一个还被废了。后来又老了更没心思立后了。后宫争斗肯定避免不了。你看这一个接一个死。


解史风情——


令贵妃掌后宫多年,虽然生前没有被封为皇后但是后来在乾隆皇帝宣布令贵妃之子永琰为太子的时候,又追封令贵妃为皇后,就是孝仪纯皇后。

令贵妃,是魏佳氏,为魏清泰之女,她深受乾隆皇帝的宠爱。魏佳氏先被封为魏贵人,后又先后为令嫔、令妃、令贵妃、皇贵妃。

在魏佳氏被封为皇贵妃时,乾隆皇帝的原配嫡后富察皇后已经去世,之后的那拉皇后因断发之事,虽然没有明废却犹如已经被废。因此作为皇贵妃之尊的魏佳氏就代行皇后之事,成为了后宫之主,之后她掌后宫长达十年之久。

在乾隆四十年时,魏佳氏因病去世,谥号为令懿皇贵妃。乾隆六十年,乾隆皇帝宣布魏佳氏之子永琰为太子,同时追封魏佳氏为皇后。

那令贵妃魏佳氏掌后宫多年,乾隆皇帝为什么不在魏佳氏生前封她为皇后呢?

乾隆皇帝之所以不在魏佳氏生前封她为皇后,这是乾隆的良苦用心,是为了其子永琰着想。

当时不仅令贵妃深受乾隆皇帝的宠爱,就连其子永琰也受到乾隆皇帝的器重和喜爱。并且乾隆皇帝也准备立永琰为太子。



然而令贵妃出身不是很高贵,她为汉人血统,在清朝无论是在令贵妃之前(还是之后),是少有汉人血统出身的皇后。若在魏佳氏生前封她为皇后,就会遭到群臣们的反对。

乾隆皇帝已经把永琰秘密立储,而因为立魏佳氏为后,就会遭到强烈的反对,从而也会反对永琰为太子。


因此乾隆皇帝在令贵妃去世后,当公布永琰为太子的同时,追封令贵妃为皇后,这也是乾隆皇帝的良苦用心,也说明令贵妃在乾隆皇帝心中的地位。


中孚鉴


令贵妃,魏佳氏,嘉庆帝的生母,内务府包衣出身,内管领魏清泰的女儿。乾隆十年,封为魏贵人,同年晋封为嫔;乾隆十三年,晋封令嫔为令妃;乾隆二十四年,晋封令妃为令贵妃;乾隆三十年晋封为皇贵妃。

看魏佳氏的后宫晋级之路,可谓是神速,从贵人到妃位,仅仅用了三年,再到贵妃仅十来年时间,可谓是一路高升,足以见乾隆帝对她的宠爱。再加上她为乾隆帝生育了6个孩子,魏佳氏绝对是乾隆后宫中独一份的。

乾隆三十年,继后那拉氏因断发被乾隆帝打入冷宫,后宫大权就落在了魏佳氏身上,此时的她已是后宫第一人了,但为什么乾隆帝不直接立她为后呢?有以下几个猜想:

1、崇庆皇太后的阻拦。传乾隆帝曾有意立魏佳氏为后,但遭到崇庆皇太后的阻拦,乾隆帝一向十分孝顺太后,故而不会逆了太后的意思。魏佳氏一路升的太顺了,若不是行为处事比较谨慎守礼,怕是在崇庆皇太后严重,与妖妃无异了。

2、魏佳氏出身较低。魏佳氏出身包衣,家世较低,能一路从贵人到贵妃,全是因为乾隆帝的宠爱。再纵观乾隆帝之前几位皇帝的皇后,无一不出身高贵,因此魏佳氏的出身就决定了她无法登上后位。

3、为继承人考虑。如果乾隆帝册封魏佳氏为皇后,那么作为有嫡子控的乾隆,无疑是在宣布他与魏佳氏所生的十五阿哥将有可能立为太子。魏佳氏出身太低,这样一来,朝中必然会掀起轩然大波,对魏佳氏母子反而不利。

喜欢的给阿浅点赞转发支持下;不喜欢也留下你的宝贵意见,阿浅虚心接受哦!

浮生若浅


其他几个大神都说的挺有道理的,我就说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除了其他大神所说的,我觉得这也是对父祖的一个尊重和沿袭,康熙二十八年,孝懿仁皇后病逝后,康熙帝33年没有册封皇后,雍正九年,孝敬宪皇后病逝后,雍正帝4年没有册封皇后。

而且乾隆三十一年,辉发那拉氏逝世后,乾隆帝已经五十六岁了,已经没有册立皇后的需求和必要了。


蔚鸾


乾隆皇帝是满人,令妃是汉人,就这么简单。


兔籽琳


令妃虽没被封皇后,但是地位不下于皇后,究其原因还是祖训造成的。


吹牛叫上我


大清王朝從來沒有立过汉族女子做皇后。为的是血統純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