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是太子,有父皇李渊和弟弟李元吉还有魏征等大臣的支持,为什么还会败给李世民?

网翼飞龙F


李建成的败亡其实像极了一场自编自演的意外死亡。


正史中的李建成并非是庸庸碌碌之流,相反他的能力绝对可以做一个合格的君主,并且李渊是力挺自己的长子李建成登上大唐帝国的帝位的,可是没想到最后事与愿违,兄弟三人开始了一场火拼,从而彻底破坏了这场游戏规则。


高祖李渊在长安称帝继而平定四方之后,虽然很多的军功都有着李世民的身影,可是李世民和李渊的关系还远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相反,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父子关系开始变得越来越畸形。


下面的两件事情也许可以说明他们两个人已经僵硬的父子关系:


  • 李渊无视李世民诛杀了刘文静

  • 李渊和李世民关于土地的纠纷


这两件简单的事情说来不是什么大事,刘文静时间仅仅是因为抱怨了心中的不满,可是被小妾揭发,从而恶化为刘文静的谋反案,这件案件发生后,李世民拼命的说情希望老爸放了刘文静,可是刘文静仍然被诛杀了。


刘文静的被诛杀引发了他们父子俩矛盾的开端。


土地纠纷问题也彻底激化了李渊父子之间的极大矛盾,当初秦王李世民讲给了李神通十顷良田,可是李渊的一个妃子张婕妤的父亲也希望得到这块土地,张婕妤便向李渊索要这块土地,并且李渊准许了张婕妤的这个要求。但是,结果是李神通不干了。


张婕妤的父亲去索要土地的时候,李神通坚决不给,毕竟李世民赏赐在先。


这俩件事情引发了李渊的极度反感。


我们可以从两件小事情窥得一脚,那就是李世民和李渊的关系处于极度恶化的阶段。



而东宫太子李建成更是重重打击这李世民的势力,让李世民几乎没有了还手的余地。


公元626年,突厥骑兵突然再次攻入北塞之地,李世民觉得这次军事战争的指挥权肯定非自己莫属,但是结果李渊却将整个军事任务交给了李元吉,因为太子李建成和李渊请旨希望李元吉担任北征元帅。


李元吉和太子李建成的铁杆关系也注定了李世民此次有多么失意。


李元吉作为北征的统帅,下令调走秦王府的所有武将,这其中就包括:程知节、秦琼、尉迟敬德等等出名的战将,其中还包括秦王帐下的众多士兵。这样一来,李元吉不费吹灰之力就架空了李世民的军事集团。


从以上的种种表明,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已经将李世民的势力架空了。与此同时他们还有一个更为阴险的计划,这个计划就是杀了李世民,斩了他的那些武将,这个计划也被称作“昆明湖阴谋”,可是很不幸的是“昆明湖阴谋”被李世民知道了。


同时还有一件事情,长安城星空上的太白星长久停留在天空中,一句“当有秦王得天下”的谶言进入了李渊的耳朵,李渊连夜召李世民进攻解释,李世民在危急关头便说了一句“太子和齐王淫乱后宫”,李渊当下气傻了,下令让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第二天火速来太极宫解释。


无奈之下的李世民,发动了震惊唐朝历史上的“玄武门之变”



结果大家也知道了,李世民在玄武门发动政变射杀了李建成,尉迟敬德射杀了李元吉,李世民的两个敌对势力终于还是被他干趴下了,而太子李建成之所以没有斗过李世民的最大原因并非是李建成无能,而是他压根不会想到李世民会在玄门们蹲着他,更何况玄武门还是宫门要地,乃是皇家重地,他猜不到自己的亲弟弟会突然背地里来这么一手。


事情发生之后,李渊也惊呆了,李世民真的是太胆大妄为了,在玄武门这种皇家禁地就敢和自己的亲兄弟兵戎相见,但是李渊此时也无可奈何了,事情已经成为定居了。


李渊能够做的,也仅仅是让李世民顺应登上帝位,自己退位为太上皇。


历史总探长


李建成是太子,是名正言顺的储君,有父皇李渊和弟弟李元吉还有魏征等大臣的支持,握着一手好牌,为什么会败给李世民呢?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疑问。

其实,这些都是表象。

李渊晋阳起兵反隋是李世民的建议,他曾许诺李世民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可后来建立唐朝时,成为唐高祖的李渊却食言了,立嫡长子李建成为太子。

李渊美其名曰:长幼有序,以堵悠悠众口。这让李世民吃了个哑巴亏,也让他和李建成之间有了嫌隙。

李渊真的支持李建成吗?非也!

因当时天下还不稳,李渊还得利用李世民为他卖命。可他又忌惮李世民,怕李世民夺走他的皇位,只得推出李建成来制衡李世民。

但他又怕李建成趁机夺位,就不给他兵权。于是就有了文以李建成为代表,武有李世民来领军的格局。

这样两人互相牵制,李渊则坐享其成,稳坐皇位。至于二人的恩怨,他却不放在心上,这从后来玄武门之变他的态度就能看出来。

所以,李建成只是李渊的工具,一枚用来压制李世民的棋子而已。在李渊看来,李建成比李世民好控制,能为他所用,他并不是真心地支持李建成。

而李元吉则是腹黑之人,他野心勃勃,有觊觎皇位之心。但他既没有李建成嫡长子的身份,又没有李世民的赫赫军功,他只能假手他人来完成自己的心愿。

他的如意算盘是,先联合李建成除掉最强对手李世民,再过河拆桥除掉李建成。于是他就怂恿李建成和李世民为敌,好坐收渔翁之利。

至于魏征等支持李建成的大臣,他们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臣,没有兵权的他们擅于明哲保身。他们效命的是皇上李渊,唯李渊的命令是从,李建成的太子身份还不足以让他们为之卖命。

所以真正支持李建成的人少之又少,只有太子府的人才是他的心腹。但因在天子脚下,一不留神就被当做谋逆,所以李建成不敢大肆招揽人才。

而反观秦王李世民,除立下赫赫军功让自己的威名远扬之外,还结交了许多诸如瓦岗寨等能和他同生共死的人。

他文有房玄龄、杜如晦等人,武有秦叔宝、尉迟敬德等人,暗中还有朝中大臣陈叔达、长孙无忌等人的支持。

而且他还开设文学馆,收揽天下能人为之所用。一个小小的秦王府,就是缩小版的朝廷,他们都唯李世民马首是瞻。

表面上看,李建成比较有优势,但实际上,李世民暗藏的实力,是李建成望尘莫及的。

这些都是外因,而李建成败给李世民还有内因。

1.为巩固太子地位,与李世民明争暗斗拉仇恨

李渊起兵反隋时,李建成也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才能不次于李世民,这也是李渊为什么选他制衡李世民的原因之一。

李建成被立为太子,就是名正言顺的储君。如果李建成心胸坦荡,尽自己太子之责,前途自然一片光明。

可他却怕李世民在他之上,将来抢了他的太子之位,就和李元吉合伙处处排挤李世民,还下毒想要害死他。

他们甚至与李渊的嫔妃行走甚密,让她们帮吹枕边风。而这也成了诟病,让李世民抓住把柄,为日后的玄武门之变埋下伏笔。

李世民常年征战在外,每天在死人堆里摸爬滚打,面对生死,早练就了杀伐果绝的性格。李建成和李元吉处处要置他于死地,他又岂是坐以待毙之人,早就有应对之策。但两人的做法已惹怒了李世民,对二人已动杀机,只等时机成熟。

2.性格优柔寡断,错失先机

李世民因战功赫赫,被李渊所忌惮。当战乱平息后,李渊把李世民召回京城,并找借口夺了他的兵权。

这是除掉李世民的大好时机,魏征和李元吉都劝李建成除掉李世民以绝后患,可李建成却瞻前顾后不肯下手。原来李渊喜欢孝子,李建成怕兄弟相残会让李渊对他动怒,从而太子之位不保。

打蛇不死,必受其害。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李建成与李世民虽摩擦不断,却给了李世民养精蓄锐的机会,错失了良机。等李建成真的动了杀机时,却为时已晚。

3.低估李世民的能力,魂断玄武门

李渊本打算让李世民出京留居洛阳,但李建成和李元吉怕李世民在洛阳不好控制,就想方设法让李世民留在长安,以为长安是他们的一亩三分地,可以随时控制住李世民。

在他俩看来,秦王府的八百兵不足为惧,他们密谋要谋害李世民。殊不知,李世民安插在东宫的眼线早把这事告诉了他。

先下手为强,李世民先上李渊那告发李建成和李元吉与后宫妃嫔有染,李渊让二人来对质。而李世民则在玄武门埋下伏兵,等二人来时进行斩首行动。

李建成和李元吉做梦都没想到,守卫玄武门的自己人已被收买,而区区八百兵的秦王府短时间竟召集了五千人马。他们低估李世民的后果是,他们在自己的地盘玄武门被李世民射杀,就连他们的儿子也被诛杀,被斩草除根。

成王败寇,李建成败给李世民,除外因外,其性格优柔寡断也占很大的关系。他握着一手好牌却落个如此下场,也是可悲可叹!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李建成在和李世民争夺权力的时候,可以说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为什么这么说呢?

你看他,有弟弟李元吉相帮,有父亲李渊撑腰,有李渊后妃们拥护,而且本身还是太子。照理说,他要打败李世民,本来易如反掌。为什么最后却被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身死家灭呢?

(李建成剧照)

说李元吉相帮,就意味着李建成获得宗室的认可。李唐宗室的人都认为,李建成的太子之位,是不容撼动的。

说李渊撑腰,是因为本来在建国战争中,李世民功劳最大。但李渊偏偏要立李建成为太子。而且,尽管后来李世民多次在李渊面前说李建成的不是,李渊也没有想过要改换太子。就算后来李世民使出杀招,说李建成与李渊的后妃有不清不白的关系,李渊依然只是选择调解。由此可见,李渊其实始终都在支持李建成。

说李渊的后妃在拥护李建成,这是因为李渊的后妃,多次在李渊面前说李建成的好话,以至于李世民使出下三滥的手段,说这些后妃与李建成、李元吉有不清不白的关系。

由此可见,李建成在这场争斗中,胜算是非常大的。

然而,基本上是“躺赢”的李建成,最后却失败了呢?什么原因呢?

(尉迟敬德剧照)

一、手段愚笨。

李建成想要争夺权力,想要瓦解李世民的势力。但是他的手段显得非常愚笨。

比如他想拉拢尉迟敬德,想瓦解李世民的武官集团,因此送了一车金银珠宝给尉迟敬德。很显然,他没有进行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和人性分析。尉迟敬德最大的特点,就是忠勇。当年他在刘武周那里,李世民想获得他,对他非常义气,但是他反复不愿意。直到后来,刘武周被突厥杀掉后,尉迟敬德才跟随了李世民。这样一个人,怎么会因为一车金银珠宝,就丧失自己做人的底线呢?

还有,李建成为了瓦解李世民的文官集团,让李渊把房玄龄和杜如晦调进朝廷任职。他认为这样一来,房玄龄和杜如晦就不敢与藩王交往(交往就会获罪),因此,就不能为李世民出谋划策了。但这样强行把他们拉开,反而更增进了他们的感情,同时让房、杜二人掌握了更多的信息,用以帮助李世民。

李建成所做的这些事,都是很无脑的表现。

(李世民剧照)

二、打草惊蛇。

李建成想拿下李世民,多次打草惊蛇。包括他拉拢尉迟敬德,调离房玄龄、杜如晦,都是打草惊蛇的表现。

除了这些打草惊蛇外,他还以攻打突厥为由,撺掇李渊把李世民的部队,调给李元吉,由李元吉来掌兵,借此削弱李世民。

李建成所做的这些,都是一般人都容易想到的。所产生的结果,不但不是削弱李世民,反而是提早引起李世民的警惕,让李世民惶恐不安,最后走上了铤而走险的那一步。

三、当断不断。

李建成失败,而李世民成功。最重要一点,就是李世民当机立断,趁李建成不注意,用一套联环妙计,把李建成和李元吉引到玄武门,实施斩首行动。而不是像李建成那样,通过先卸掉李世民的臂膀,孤立李世民,最后再打击李世民。

当然了,包括魏征等谋士,其实也给李建成提议过,让他当机立断。但是他没有下定决心。

没有下决心,当断不断,最后反给李世民抢抓了时机,最终失败。

(参考资料:《旧唐书》《资治通鉴》)


张生全精彩历史


李建成是太子,有父皇李渊和弟弟李元吉的支持,有魏征等大臣的拥戴,按理说在继承皇位的问题上毫无疑异,稳操胜券,可最后落得喋血玄武门的下场。究其原因,还是李渊、魏征等人误了他。


李建成在唐初是文人势力的代表,而李世民是武将的代表。在平定群雄时,俩人还是手足,可等到大唐建立后,李建成自恃太子,对李世民自然居高临下,而李世民自感功高盖世,对李建成这个含金量不高的太子,肯定是心有不甘。于是,俩人关系逐渐恶化,最后变成不可调和敌我矛盾。

做为皇帝又是父亲的李渊,此时,鲜明地站到李建成的一边,这不仅因为李建成是太子,更因为李建成得到了弟弟李元吉的支持,与大多数文臣的拥戴。李渊深知打天下靠武将,治天下靠文人的道理。尽管李世民在大唐建立中,立下不世之功,但在李渊眼里,他不过是个武夫,根本成不了治理天下的英主。所以,他就开始不停的打压秦王府势力,以此消弱李世民对李建成的威胁。



李建成正是有了李渊的庇护,才会高枕无忧。可以说,此时李建成根本不会也不敢对李世民起杀心。至于史书记载,李建成给李世民酒中下毒,完全是李世民的杜撰,不过是为自己发动玄武门之变找的借口而已。当然,李建成此时不杀李世民,不代表他以后不会杀李世民,毕竟,皇权的斗争向来都收是你死我活的血腥。

李建成阵营中,高人也不在少数,最杰出的代表便是魏征。李建成能在与李世民明争暗斗中得到李渊鼎力支持,魏征功不可没。但魏征行的是大道,他既无房玄龄的谋,也无杜如晦的断,更不会用阴谋诡计置李世民于死地。这样的人,在国家治理方面堪称栋才,但在你死我活的争权夺利中,实属愚才,因为他缺少一战定乾坤的狠与毒。



有李渊的支持,有魏征到出谋划策,李建成早已麻痹大意,戒心全无。所以,当李世民磨刀霍霍之时,李建成还蒙在鼓里,还沉浸在太子梦中,一点察觉都没有。而当李世民诬陷他与后宫嫔妃私通时,他全然不知这是一场阴谋,和弟弟李元吉奉旨上殿欲与李世民理论 ,殊不知,这一去竟是一条不归路。

李建成败于李世民,不是他无能,也不是他善良。是因为他得到了李渊的支持,得到了魏征等文臣的拥戴,从而被表面的胜利冲昏头脑,最终招致杀身之祸。


洛水清风cuixiaosheng


因为二者具备的政治素养相差太悬殊。

看李建成,东宫太子府也是人才济济,后宫也安插了张婕妤和尹德妃做眼线和枕边风的鼓吹者,内外双线双保险。

李世民这边,天策上将府,开文学馆,有十八学士辅佐,武将更是多如牛毛。内线让长孙氏去内宫结交嫔妃,在李渊面前尽孝,这一点李建成就没做到,李建成可没安排太子妃亲自去内宫结交嫔妃在李渊面前尽孝,而且他还和后宫传出绯闻来了,解释都解释不清。

最关键的节点,玄武门,玄武门守将常和,大老粗一个,沉默寡言,隋朝旧将投降了李渊,做了玄武门守将,官职不大位置很重要,这里离皇宫最近。

早在常和守玄武门以前,这个大老粗名不见经传,李世民没事就送他礼物,没什么值钱的东西,基本都是金子做的手工艺品,常和也不知道李世民为什么要结交他,但是秦王送的,那就收吧。多年以后,常和守玄武门,事发前一晚,李世民派人送金叶子给常和,以前从未提过要求,这次要求他亲自把守玄武门,第二天秦王要从玄武门通过。常和只预感到大事要发生,但没敢问,金叶子收了,城门守了,两兄弟开打,他只把城门一关,两不相助,但事实上是帮了李世民,你当太子府两千长林军外加三百燕王精骑是吃素的吗?

玄武门内,李世民一箭射中李建成咽喉,这么直接这么准,说明李世民心中已经预演了多少次只是没机会下手。而李建成那边,魏征说让他杀了李世民,他不同意;李元吉要替他杀了李世民,他还不同意。谁更心黑手狠,一目了然。

不是李建成若,而是李世民更强,具备帝王的素质更全面。


羊串三叶


馆主来了,我是無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李建成是太子,有父皇李渊和弟弟李元吉还有魏征等大臣的支持,为什么还会败给李世民”。

从这个配置来看,李建成将被稳稳地推送上皇位,成为大唐的第二代君王。

但是,只要还没真正坐上皇位,这个事情就不好说。

而李建成最倒霉的就是碰到了一个太强力的竞争对手,这个对手就是李世民。

标题中,说李渊支持李建成,其实不全对,因为李渊对待接班人的态度是有个变化过程的。

早在太原起兵时,李渊就立了李建成为太子,这一方面说明将来有可能李渊会让李建成做接班人,另一方面,这在当时也是很有必要的。李渊做的是推翻隋帝国另立朝代的事,前面有许多的对手等着他,万一他遭遇不测,就不会因为接班的人选而导致队伍四分五裂。

而在开创唐帝国的过程中,李世民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江山的三分之二是李世民打下来的。李世民常常在战场上身先士卒,执坚披锐,说来也是奇怪,李世民居然一直好好的活了下来。而在这个过程中,李世民的能力充分表现了出来,得到上自李渊,下至百官将士的一致认可。这期间,李世民不断得到加封和赏赐,这一部分代表李渊对这个儿子的认可,另一部分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果不加封,赏罚不明,就会寒了其他将士建立功勋的心。

所以,功劳加上拥戴,一路裹挟着李世民往权力的高峰冲去。

而这期间,身为太子的李建成,为了顾全大局以及自身的安危,亲临战场自然就少,相对于李世民而言,在功勋和部下拥护方面,自然就暗淡了许多。

所以,当唐帝国开创后,李渊就面临了接班人的选择,是选择东宫还是天策府。

位居东宫的太子李建成,是名义上理所当然的接班人;而天策府的秦王李世民,则是势头最劲的帝国接班人,因为李世民是那样的耀眼。

照道理,这时候的李渊应该在两个儿子之间搞搞平衡,互不偏袒,这样既能保证自己的皇位长久,还能巩固自己的权力。

起先,确实是这样,为了得到李渊的信任和宠幸,李建成和李世民都争相表现自己,贬低对方。

随着竞争的加剧,双方的斗争上升到了生死层面,李元吉不止一次鼓动哥哥李建成杀了李世民,这让李世民感到了深深的威胁。

而在这个时候,李渊也开始偏向于东宫李建成一边,并开始采取行动来瓦解李世民的势力,天策府的干将们被逐步分散派遣。

李世民感觉到了自己可能的失败。

不出意外,李建成将会在李渊的庇护下击败李世民,成为下一任大唐君王,并在登基后杀掉这个弟弟。

但是,意外被李世民制造出来了,李世民不再拘泥于传统世俗道德,他打破了生死大权掌握在父亲李渊手中的困局,他主动出击,发动了玄武门之变。

于是乎,李世民一了百了,直接把自己送上了皇帝的宝座。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馆


李建成,作为辅佐李渊建立大唐的功臣,功绩是不下于李世民的。取长安,率军打退突厥的入侵,平定山东。在唐朝建立后就被立为皇太子,可是就是一步之差,踏入李世民的陷阱,成王败寇,在唐朝被篡改的众多史书中成为了“二凶”之一。

李建成能文,李世民善武。大唐建立后,作为文官的李建成眼睁睁看着李世民率兵在外征战,功绩越来越大,他联合自己的弟弟李元吉一起对抗李世民。

李世民作为大唐对外征战的门面,手下谋士大将云集,房玄龄、李靖、杜如晦、尉迟敬德、程知节、侯君集、秦琼、长孙无忌、柴绍等等,他们在李世民的天策府里组成了一个数十人的精英团队,为李世民的成功继位立下汗马功劳。

李建成作为皇太子,优势也是有的,李建成不断挑拨李世民和李渊的关系,“谋反”、“揽权”的大高帽子一顶顶的往李世民头上戴,李渊也听信谣言,开始对李世民有所怀疑,逼得李世民前往洛阳。

就是这一躲,让李世民心里也有了小想法。作为皇帝的李渊,认为李建成的皇位基础已经稳固,开始打压起了李世民的势力。这明显就是生死关头,谋士房玄龄连同长孙无忌一起劝说李世民解决与太子的矛盾,必须诛杀太子,不然性命难保。李建成也想置李世民于死地,开始收买李世民的部下,没想李世民的部下转身就把消息告诉了李世民。

李世民已经等不了了,如若再拖下去,李建成早晚会把李世民的势力压倒。为了除掉太子李建成,李世民早早花重金收买了看守玄武门的侍卫,又挑选了几个最为信任的武将,潜伏到了玄武门,做好准备之后,就开始假传圣旨,让李建成前来领死。

李建成没有起疑,带上最好的兄弟李元吉就到了玄武门,也没有带上自己的卫队。来到玄武门,二人同时发现事情有变,立即上马,准备返回。这个时候,高祖李渊也已经派人前来探查此事,李世民见势不妙,立刻先射死李建成,又杀李元吉,“玄武门之变”就这样发生了。李世民也因此坐上了皇帝的宝座。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屠了自己兄弟李建成及李元吉的家中所有的男性族人,还把弟弟李元吉的妻子杨氏纳为妃子,亲手逼迫父亲李渊退位,当了皇帝。

历史风云录


唐朝的局势稳定以后,李建成被封为太子,李世民被封为秦王。朝中的政权在李建成手里,而军权去在李世民手里。两人虽未兄弟,但不合的事情早就众所皆知。实际上唐朝的建立,李世民的功劳最大,而且他手下的武将们也都只认李世民,不认李建成。李建成觉得自己的地位岌岌可危,自己的地位总有一天会被李世民抢去,那不如抓紧时机下手。于是决定暗杀李世民。但却不知李建成身边的侍从早就被李世民收买,李世民知道此事后告诉李渊,李渊不信,第二天传召李建成进宫,此时的李世民早已经埋伏等着李建成进宫。最后李建成还有随他一起进宫的李元吉在玄武门被李世民所杀。


李建成失败的原因有三个:

一.虽掌握政权,但没有军权。

李建成的实力其实不弱,不过只是在政权上,李建成虽然在父皇李渊和弟弟李元吉还有魏征等大臣的支持下成功掌握了政权,但实际的军权掌握在李世民的手上,一旦开战,李建成的军队肯定打不赢李世民的军队。一群只能吹嘘的文官如何跟一群手拿武器的武官斗呢,要知道,军权的实力才能决定胜败。

二.懂得收买人心

在反隋的时候,李世民就已经征战沙场了,在军队里,李世民十分懂得收买人心,跟手下的将领打好关系,在他手下的那堆人认为李世民为人仁义,有做君王的潜质。心里早已经认定他是下一代的君王。反观李建成,长期在父亲李渊的身后,虽然跟同父亲一起出入各种场合,但是没有实际性的行动,自然武将们觉得李世民更加适合做君王。而且在一次李世民拉拢军权的将领李靖和李绩时候,李靖和李绩保持中立,就已经说明了问题,古代是讲究名正言顺,李建成是太子,下一代额君王就是他,李靖和李绩应该会告诉李建成加以防范,但是他两却保持中立,这就说明在他们眼里李世民比李建成更加适合做君王。

三.智商谋略

李建成智商谋略远不如李世民,早在自己部署杀害李世民的时候,自己的侍从早已经被李世民收买了。自己却全然不知,虽然有动了杀害危及自己地位的李世民的心机,但远不及的李世民的先见之明。早就安排了卧底等着这一天。而且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明知道自己进宫也不带多一些将领在身边,反而遭到了李世民的杀害。


WarOH协虎


表面看来太子得到天子、(四)皇子、臣子三子们的全力支持,而实际上最难做位子大概就是老二——太子了。皇帝提防、皇弟嫉恨、臣属望风。玄武门之变的根子就在李渊身上,这是为什么呢?李建成是太子,有父皇李渊和弟弟李元吉还有魏征等大臣的支持,为什么还会败给李世民?

李渊的如意算盘

李渊的如意算盘就是平衡术,绝对权利一旦失去平衡,必然会尾大不掉,甚至喧宾夺主,取而代之。故而李渊心目中的平衡术就是文武分开,相互制衡,又相互促进。对外能做到文武互补——就像赵国的廉颇、蔺相如将相和一样。对内也做到文武制衡——一旦两虎相争,终极裁判就是李渊。李渊根据实际情况,对一方进行打压或者鼓励,其标准不是是非而是平衡。

李建成是太子,就培养他的治国能力,侧重于文,虽然他也擅长打仗,也有死士,但主要侧重于文。李世民是秦王,则主要培养他的军事能力,侧重于武。本来这一内一外,一文一武,配合的挺好。然而,老四齐王跟李建成走得太近了,李渊为了奖赏李世民的功劳,更是为了遏制东宫势力,就允许李世民开府,如此就形成了另一种平衡。

齐王的大唐之梦

齐王做为老四,实际是老三,因为李元霸此时已薨。齐王为什么支持太子?初看是老大、老二失败后,必然是他。然而他是事大主义,谁强我跟谁。他的大唐梦最多也是兄(太子)终弟及吧。当然他的事大主义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跟大哥感情好,不要想歪,不是基情无限分桃割袖捡肥皂,那时没有肥皂好不好。

话说这元吉小时非常可怜,因为太丑,亲妈就把他给扔了,还是宫女陈善意可怜,才把他捡了回来。后来,齐王对救命恩人恩将仇报,因琐事杀死了她,虽然之后也曾后悔。都说儿不嫌母丑,可为啥儿丑妈都这么心嫌弃。李元吉别说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就连亲爹亲妈都不疼爱。可大哥对他还不错,加上出于对二哥李世民军功的妒忌,所以李建成一拉拢他就过去了。

有人说,齐王李元吉鼓动太子和二哥互斗,然后自己坐享渔翁之利。这点非常值得商榷,因为李元吉不像李世民的儿子李治对太子位置身事外,与世无争。他是明确支持李建成的,而且他对李世民比李建成对李世民凶狠多了。有次亲自下手暗算李世民被李建成阻拦,事后,李元吉气呼呼地说:“我这么拼命,都是为了谁?!”如果李元吉真的下手将李世民处死后,李元吉必然承担这个罪责,也会牵连太子,坐享渔利的则一定是另有他人,比如李智云什么的。除非杀弟逼宫。那他为什么这么恨李世民?福垊猜想大概是小时候没少受老二的气吧。

膨胀秦王的反抗

李渊看到太子和齐王的联合打破了平衡,因为齐王也是一员大将,已经将相和了。李渊就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位在三公、亲王之上太子之下。李世民开府笼络了一批文武亲信人才,而且距离太子一步之遥,加上自己功劳较大,实力较强,难免对太子位有觊觎之心。在古代往往是生女不如生男,而生男上则是生得好不如生得早,嫡长子制度嘛!老大就是未来的老大。李世民非常不服,难道就因为自己是老二,立再大的功劳也为别人“打工”,永远当不了老大吗?加上手下的怂恿,不免会有一些遭太子嫉恨的行为。而太子已经感受到了李世民的威胁,但太子心善,只想保位,不要想李世民的命,当然要了李世民的命,自己的太子位也会岌岌可危。除非不按套路来,砍了弟弟,逼迫父亲。

李渊想着从细节上调整太子与秦王平衡,调节他们的矛盾,让他们俩相互制衡,并有求于自己。李建成和李元吉按着套路不断瓦解和弱化李世民的势力,而膨胀的李世民在手下的怂恿下,先是诬告李建成和李元吉跟李渊妃子有染,当太子和齐王去宫中申辩时,李世民埋伏在玄武门,突袭二人,逼宫李渊。李世民完全不按常规出牌,李世民的成功有很大的偶然性,如果太子不入宫,李世民必败。


福垊


历史上,李建成是唐初太子,是名正言顺的储君,有父皇李渊和弟弟李元吉还有魏征等大臣的支持,握着一手好牌,为什么会败给李世民呢?

‖唐初政坛格局


公元618年,隋帝杨广被叛将缢杀,同年,出身关陇集团的李渊逼幼帝禅位,改国号为唐,改元武德。

武德年间,大唐政坛格局分为三派:一派是以太子李建成为首,丞相裴寂,齐王李元吉为辅的太子党,他们占据了朝廷内大部分重要职务;一派以秦王李世民为首,纳言李文静,赵郡王李孝恭为首的秦王党,他们主要占据军队大多数职务,主要势力在军队;最后一派是中立派,也是观望派,这里就不介绍了。

‖李建成势力不逊李世民势力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侯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由于无法封赏,李渊甚至设立了“天策上将”一职,让其官在诸王之上。

而太子李建成也不像电视剧里那样,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相反他也是一个有才华的人,李渊起兵之前,李建成奉父命在河东招募人才,而后李建成到太原助李渊起兵,随李渊攻略西河,取霍邑,拒潼关,攻克长安。唐朝建立后被立为皇太子,协助李渊处理政事。李建成多次率军打退突厥的入侵,擒斩与突厥勾结的刘黑闼,平定山东。双方在势力上不相伯仲,实力也比较均衡。

‖双方矛盾不断,其实也是李渊有意为之


唐朝的建立者虽然是李渊,但是事实上他的两个儿子在建立过程中出了不少力,由于李建成是嫡长子,唐朝建立后,李渊立李建成为太子,却给了李世民极大的权利,这其实也是一种政治博弈。

但是随着唐朝逐渐强大,李世民在统一过程中功勋卓著,已经严重威胁到李建成的地位,这也为后来李建成加害李世民埋下伏笔,正是由于李渊的政治平衡策略,李建成和李世民矛盾不断,以至于有了后来的“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彻底掌握了主动


由于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逼迫太甚,公元626年,李世民密奏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淫乱后宫,7月2日,李世民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一说为长孙无忌、尉迟恭、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节、秦琼、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等人入朝,并在玄武门埋下伏兵。

玄武门下,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被消灭,随后秦王府抵挡了太子一党的进攻,李世民入宫见了李渊,李渊无奈之下,于7月5日,高祖立秦王李世民为皇太子,又颁布诏书:“从今天起,军队和国家的各项事务,无论大小,全部委托太子处理和决定,然后再报告给朕。”一场政变奠定了李世民后来的地位,不久他登上帝位。

总而言之:李建成有父王,兄弟支持,能力也不差,但是还是输给了李世民,关键在于他虽然势力不小,但是缺乏军权这一重要的保障;另一方面,“玄武门之变”他失败了,想赢也是不可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