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被赶出紫禁城,张作霖为何勃然大怒?

rosedameiniu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开篇的时候先让老梁感慨一下,老话说的好伶俐人一拨三转,糊涂人棒打不回。这事的主人公有三个,一个是倒霉孩子溥仪,另一个是赶溥仪出宫的糊涂蛋冯玉祥,再有一个就是伶俐人——发怒的东北王张作霖。

感慨完毕,咱回到正题,要想回答好题主的问题,咱得往深了挖,先看看这件事发生时的背景。

背景

当年第一次直奉战争结束后,直系的军阀将大华夏的心脏北京拦到了怀里,北京的政权顺势就落到了直系扛把子曹锟的手里。

吃了大亏的东北王张作霖,觉得这事没完,一直在等待时机。这机会可就来了在1924年九月的时候,借着直系军阀齐燮元和皖系军阀卢永祥这俩小脑袋搞的江浙战争,挤着大脑壳就要掺一脚进来。

撸起袖子,通电全国,带着十五万的大头兵拉着小钢炮,扛着大枪要支援卢永祥,这一家伙就捅了马蜂窝了。直系扛把子曹锟跟着就发布了讨张令,拽出自己家的老二吴佩孚带着二十万大头兵,蹲在长城的城墙上拉开架势就要和东北王张作霖再次拜拜手腕。

第二次直奉战争可就爆发了。二十天过去之后,双方在战场上扔下一万多具尸体,可就僵持在哪里,形成一个微妙的平衡状态。

这个平衡状态被两个直系内部的矛盾给打破了。

第一个矛盾,曹锟当了总统,屈居直系老二位置上的吴佩孚一直就瞧不上曹锟,所以就因为总统的宝座,俩人的矛盾可就到了临界点了。

作为一方大佬的曹锟哪能感觉不出来呢,早在第一次直奉战争后,就想要在直系内部扶持一个可以和吴佩孚抗衡的人物。

挑花了眼,就看着冯玉祥这个大脑壳挺好的,原因是曹锟当总统这事,大脑壳冯玉祥鞍前马后的当自己的事忙乎,而且更加重要的是,大脑壳冯玉祥和吴佩孚俩人一直就有矛盾,只要有机会都想一家伙把对方搞死。

好吧,曹锟看中了这两点,冯玉祥这个直系里只能算是边缘性的人物,这就被曹锟推倒前台,当台柱子使唤。

刚刚不是说了吗,第二次直奉战争已经进入一个很微妙的平衡状态,冯玉祥蹲在自家后院北平,支起大板牙开心的笑了。

拉拢起两个直系军阀中的小头目蹲在北平没人的角落里画圈圈,策划搞倒曹锟和吴佩孚。当然大脑壳冯玉祥感觉就这点力量还真不够晒的,你说瞌睡还有人塞了个枕头过来。

小个子东北王张作霖早就注意到了冯玉祥,派人联络冯玉祥,并且给冯玉祥塞了一笔活动经费,这事算是成了。

跟着冯玉祥又联络国民党,想在道义上占据一定的优势,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东北王张作霖。

直系军阀防守的长城防线在冯玉祥这地方就给开了一口子,张作霖高兴的骑着小马带着自己的大兵可就进了古北口。

而冯玉祥啥也不管,撅着屁股就往北平方向窜,一股脑就进了力量空虚的北平城,一脚就将贿选上来的直系扛把子曹锟从总统的宝座上踹了下来,顺手就囚禁了起来。

这一下子直系这边可就炸了锅,大眼睛吴佩孚表示很生气,那也没辙!只能一边继续蹲在长城上守着城墙,一边从紧张的兵力中抽出三瓜两枣的大头兵,回头来搭救自己的老大。

就这点兵力,被冯玉祥的大头兵在天津这地方就给收拾干净一点不剩。大脑袋冯玉祥和东北王张作霖俩人撸起袖子,来了个前后夹击,将大眼睛夹在长城墙边上,杵在墙头上哪个揍,揍的大眼睛变成了小眼睛,得了空,撅着屁股一个人就跑回了南方,成了一光杆司令。

好吧,吴佩孚辛辛苦苦三十年,一招回到解放前,这一家伙自己看家的老本十多万的嫡系部队全丢了,心痛的吴佩孚躲在被窝里哭。

之后的冯玉祥一不做二不休,带着人一脚就踹开了紫禁城的大门,“咣当”一声吓的溥仪,从龙窝里摔了出来。

“咋回事?”倒霉孩子溥仪蹲在紫禁城里,根本就不知道发生了啥事。

大脑壳冯玉祥一叉腰,看了看溥仪:“现在是民国,以前北洋那帮人签的协议不作数,限你俩小时收拾收拾离开这紫禁城!走了!”冯玉祥丢下这句话拍拍屁股走了。

一脸懵逼的倒霉孩子溥仪,站起来就开始收拾细软。大家伙都知道紫禁城好歹是满清二百多年的老窝,这地方的财富海了去了,俩小时能收拾出来,做梦吧!

不过那也没有办法,看着黑洞洞的枪口,溥仪也只能认栽,这就出了紫禁城,去他亲爹的家里凑活去了。

说道这里,估计有朋友要问了:“冯玉祥将倒霉孩子溥仪赶出来,目的是什么?”

冯玉祥的目的

其实很简单,咱看看老冯当时的块头和东北王张作霖的体量比一下,那就不是一个量级。所以在张作霖进北京前,他得给自己捞点足够抗衡的资本。

这个世界上的资本有很多种。大头兵加枪杆子是最牛,也是最具视觉冲击力的资本。但短时间内,你让大脑壳冯玉祥聚集起能和东北王抗衡的兵力,这有点天方夜谭。

所以冯玉祥就要在别的资本上下手,比如舆论资本,这东西好,让自己有一个焕然一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一脚将脑袋挺大,但脚最软的溥仪踢出紫禁城,就能够树立出一个革命者的样貌。

至少这种样貌,你张作霖进了北平城,你也不能背后一家伙把老冯给收拾了。其实这个想法,在之后全国表现中也得到了验证,大家伙基本都赞成冯玉祥的做法,所以冯玉祥在道义上就立于不败之地。

再有一个,大头兵加枪杆子这种组合是最耗费金钱的。整个紫禁城可是满清财富精华所在,就算是给溥仪俩小时时间,剩下的东西也有不老少。

倒霉孩子溥仪走了之后,冯玉祥这大汽车外加小汽车这顿忙乎,很多东西可就落在了冯玉祥的手里,也为他以后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

这是冯玉祥为什么这么干,基本就这俩条。但冯玉祥没有把眼光放在全局上,当年袁大脑袋之所以一纸协议将溥仪拴在紫禁城里,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至少能维持一全国表面统一,尤其是蒙古这地方和满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溥仪能在紫禁城一天,草原上至少能安稳一天,但老冯头真没有看出来,他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

那么张作霖为什么要生气呢?

张作霖的目的

很简单,溥仪的老家在东北,张作霖的根基也在东北。溥仪丢了紫禁城,大家伙猜猜他会去哪?

答对了,东北!至少这里的满人还是会支持溥仪的。那么这个时候,东北就会出现俩王,一个是东北王张作霖,另一个就是过气的皇帝溥仪。这就一王炸,安静的东北离祸祸可就不远了。

而且东北王张作霖起家靠的就是满清的官帽子起家的,小王溥仪到了,他发了话,你大王张作霖您是听还是不听,不管听还是不听,在道义上张作霖可就处在下风口上了。听!全国人骂你!不听!全国人背地里骂你!

说道这里,就有人说了:“老梁你这有点扯了吧,民国时期能在政治上说上话,手里都有家伙事,溥仪这位就一脑壳,别说家伙事了,连个住的地都没有,咋搞事呢?”

朋友您的往宽了想,当时东北的地头上还有日本人,这玩意手里可有兵,这溥仪和小鬼子一结合,溥仪的人脉加上小鬼子的大头兵,这东北王张作霖可就吃不消了,东北这地方想不安生都不可能。

不然,张作霖一听溥仪去了小日本的使馆躲,那着急上火的要求和溥仪亲自见面,前两次没答应,还是不依不饶的搞到第三次,溥仪这才同意和他见的面。

事情已经到这一步了,张作霖只能将溥仪这个看起来没有啥存在感的废帝抓在手里,不能让他坏事才成。

要不是张作霖后来在皇姑屯被炸,溥仪说不定就在东北安家,但看护的守卫绝对是东北人。

而且蒙古这地方也许被割裂还能推迟一段时间(毕竟蒙古和满人走的很近)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满清王朝,把小皇帝溥仪赶下了龙椅。但在当时各方的博弈下,溥仪一开始是仍然住在故宫里的,民国政府还每年拨出400万两银子奉养着小朝廷。“宣统”年号也可以继续用,可以说很慷慨了。

然而冯玉祥改变了这一切,他撕毁约定,把溥仪和清朝遗老们赶出了紫禁城。

溥仪被赶出紫禁城,在那个“城头变换大王旗”的军阀时代,不算稀奇,毕竟已经取消帝制了嘛。但是有一个人听到这个消息后却勃然大怒,他就是有“东北王”之称的张作霖。

那么张作霖为什么对这事反应这么激烈呢?您且听有书君仔细分析分析。

一、这是张作霖的本能反应。

别看张作霖是个军阀,其实他的封建帝王思想很浓厚。虽然生逢乱世,他对朝廷一直有种莫名的“敬畏”。这一点从他发迹之初的表现就能看出来。

他千方百计接受清廷招抚。接受招抚之后,他又以清廷的忠实子民自居。先是剿胡匪,后是剿蒙匪,出生入死,只为换取清朝廷的奖赏与重用。

小皇帝溥仪不光曾赏赐张作霖顶戴花翎,给他加官进爵,还赏赐过他龙袍一件,表示对他的重视与肯定。

在张作霖的心里,不仅有根深蒂固的帝王思想,还有对行将末路的清王朝的感谢。尽管这个政权已经岌岌可危,却让出身低微的他平步青云、扶摇直上,跻身社会名流。清廷是有恩于他的。

所以辛亥革命时,张作霖果断决定,保卫清廷,镇压革命。他以“社稷之臣”的身份,联合多名武将,给当时任内阁总理的袁世凯拍电,表示要武装勤王。

对于那个他从未谋面的小皇帝,他可能也谈不上有什么感情,只不过是他政治上崛起的一次有利契机。不过,不管出于什么动机,他拥护帝制的基本立场毋庸置疑。

对冯玉祥的行为,他当然很生气,因为在他内心深处,他认为这是“大逆不道”的。

二、这是张作霖表明立场的“作秀”。

按照张作霖一贯的作风,他的这种反应也可以理解为“作秀”。做给谁看?当然是做给小皇帝溥仪和拥护帝制的清朝遗老们看的。

皇帝虽然下了台,可是拥护帝制的还大有人在,从某种角度来说,那也是一种人心所向。那么善于审时度势的张作霖,是不会轻易失掉人心的。

张勋复辟派人联络他,张作霖欣然同意,并派代表副官赵锡嘏参加了张勋在徐州召开的策划复辟会议。

张勋率“辫子军”北上复辟,拥立溥仪重登帝座之后,张作霖即被任命为奉天巡抚。他马上向朝廷呈献贺表,并用宣统年号。

张勋复辟失败后,对徒有虚名的皇帝溥仪,已登上东北王宝座的张作霖仍不想放弃。他有自己的盘算:宣统皇帝虽然只剩空名,但其在满蒙地区仍有不小号召力和影响力。

借助“宣统皇帝” 的名号,可以增加自己的政治光彩,为进一步夺取满蒙造声势。所以清廷的存在,对于张作霖是有必要而且是意义重大的。谁让自己在人家老祖宗地盘上混呢?

因此,张作霖与溥仪一直保持着较为密切的联系。他巧立名目,在经济上扶持接济溥仪;他在军阀混战的危难之际充当小皇帝的“保护神” 。

他属下的将领们与那些王公大臣, 也打得火热, 他们常常在一起聚会、 打牌、 吃饭… …

深谙政治的张作霖不会逆潮流而上,成为历史前进中的炮灰,但是他也不会放弃一切可利用资源。

所以,面对冯玉祥的行动,他有必要立刻做出一个回应,向清廷遗老们表明他的态度。因为这有利于他在东北的统治。

三、冯玉祥打乱了张作霖的如意算盘。

如果仅仅是因为冯玉祥的行为过于粗暴,张作霖不至于生这么大气。张作霖当时已是民国手握兵权说一不二的大人物了 。如果他愿意帮助溥仪恢复皇帝尊号,返回清宫居住,按其能力来说也不是没有可能。

张作霖生气的主要原因,还是冯玉祥的行动触及到他的利益了。张作霖后来去天津拜谒溥仪时说了实话。

张作霖先是对溥仪痛骂冯玉祥,然后又说,冯玉祥那是为了要拿宫中的宝物!为了显示自己的清白,张作霖还特别申明,他本人非常注意保护国宝文物,他不但把奉天的宫殿保护得很好,还把北京的一套四库全书也好好保护了起来。

不可否认,冯玉祥把溥仪赶下帝座,对于社会的进步发展确实意义重大。不过张作霖的说法倒也真不冤枉他。据说他的确偷藏了宫中不少宝贝。

为洗白自己,冯玉祥还曾经安排过一场表演。他在故宫宴请北伐军高级将领,席间突然将故宫全体杂役人员集合,让这帮人齐声高喊“冯将军是清白的,没拿故宫一针一线”之类的话。

这个“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刻意安排,当时就引起哄堂大笑。

此后,皇宫的宝贝便在古玩市场频频出现。冯玉祥的得力干将鹿钟麟也曾说过,冯玉祥的确曾卖掉故宫大批文物用于战事。

冯玉祥突然包围紫禁城“逼宫”,溥仪没有防备时间又紧迫,当然也带不走什么东西,因此大批的文物宝贝都留给了冯玉祥。

这恐怕才是让张作霖真正勃然大怒的原因所在。

综上所述,张作霖虽然尊崇溥仪, 但他最终是以利己为原则,不会甘心在“宣统皇帝”脚下称臣。

他虽然有强烈的政治追求,但他不愿人们说他有野心,所以一有机会就表白,只有报国志,而无个人野心。

末代皇帝溥仪对于他来说,是最理想体面的掩饰其政治野心的挡箭牌。而皇宫里珍宝无数,即便暂时养着皇族们,从长远看,他也不会吃什么亏。

而冯玉祥粗暴的把溥仪赶出紫禁城,彻底消灭了帝制,独吞了所有珍宝。全盘打乱了张作霖的如意算盘,他怎么能不勃然大怒呢!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鹿钟麟握着溥仪的手问道:“溥仪先生,你今后是还打算做皇帝,还是要当个平民?”

溥仪一听,鹿钟麟话里藏刀,心中一颤,赶忙说道:“我愿意从今天就当个平民。”

鹿钟麟听了溥仪的话,呵呵笑了:“好!那么,我就保护你!”

溥仪心中虽然很不自在,却也只能战战兢兢。

这是1924年11月,紫禁城里所上演的一场戏,戏唱完后,溥仪灰溜溜地被人从紫禁城里赶了出来。

这场戏也只是“北京政变”这场戏剧里的一幕,北京政变则又是这个乱世里的一个边角。

所谓“乱世出英雄”,谁不想在这个又乱又好的时代,趁着自己手里头端着几杆枪,让野心飘一下,看看自己能不能成为英雄?

野心这东西,段祺瑞有,冯国璋有,曹锟有,吴佩孚有,张作霖有,冯玉祥也有!

冯玉祥凭着一手炉火纯青的“倒戈”奇招,硬生生地从龙盘虎踞的泥潭里挣脱了出来,不过,当时北洋一脉中仍以直系实力最盛,所以老冯便托庇于直系,听直系号令。

可是,谁都知道他老冯心里肯定不服吴佩孚。

1922年时老冯率军援直,好不容易拿下一个河南,混了个督军,可是还没享受几个月的督军威风,便被吴佩孚给撸了,他心里能没气?

所以,老冯和老吴的关系很微妙,谁也信不过谁,互相猜忌和提防。

1924年,直系和奉系的气氛又开始紧张起来,枪声可能随时响起,奉系又和皖、粤两系结成了联盟,直系也难有必胜之势。

老冯一看,机会来了,心里又开始酝酿起了“倒戈”的想法。

此外,张作霖直到老冯缺钱,所以一把把的钱砸过去,砸得老冯晕乎乎的。更要命的是,老张向老冯作出了承诺,“只要达到和平,奉军可以不入关内”。老张说奉军不入关,当然只是说说,但是老冯当真了,乐得屁颠屁颠的,心中倒戈直系的想法愈发强烈。

老冯是一边收了老张给的好处,一边观望着局势,只看风吹响哪边,他便倒向哪边。

后来,老冯看到吴佩孚一时形势危急,迅速活动了起来,倒了他娘的!

于是,老冯悄悄地在老吴背后捅了一刀,老吴哎呀一声,愕然地转过头看着老冯,心中一叹,捂着伤口去了洛阳。

老冯的倒戈当然是早有预谋的,否则的话也不会骗取曹锟的信任,用曹锟的旗号将驻守北京的人换成了自己的人。

老冯又轰轰烈烈地革了一场命,他说这是一场革命,所以是“首都革命”,不过,史书则称为“北京政变”。

当然,他在这场政变中还干了一件他引以为傲的事——将溥仪从紫禁城里赶了出来。

这么一来,他便控制了北京,控制了北洋政府的中枢,野心也就飘了起来,他想试试看究竟能不能挟中枢以令各系军阀。

对于老冯控制中枢,张作霖能答应吗?

不能!

你老冯算个什么东西,不过是我用钱收买过来的一步可走可不走的棋,你凭什么抢我的位置?

从当时的局势来看,段祺瑞虽然也想借着这第二次直奉战争重新崛起,可是事实是一旦吴佩孚倒下了,那么在北洋内部,实力最强的便数奉系了。所以,在张作霖看来,将直系打趴下后,当国者理所当然是自己。

可是谁也没有料到,老冯竟然玩了一招“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原本只是一只虾的老冯,突然反转成了渔翁,捡走了蚌,又赶走了鹬。

张作霖心里能没气吗?显然不能。

当然,老冯这个渔翁也坐不稳当,捡走了蚌,他自己也就成了蚌。所以,为了不被鹬给吃了,他拉了段祺瑞和孙入伙,一起对抗张作霖,不过,冯、段、孙三人终究也是貌合神离。

奉系暂时放下和直系的成见,冲着冯开了一枪,冯就得灰溜溜地跑出了国。

张作霖当时气的是冯的不识相,怒的是冯抢占了应该属于他的位置。

对于冯将溥仪赶出紫禁城这件事也确实有气,但是,这气却是到了1925年6月在天津见到溥仪时才爆发出来。

溥仪被赶出紫禁城后,在载沣家里小住了一段时间,后来在1925年2月到了天津,住进了日本租界。

张作霖在溥仪和诸清朝遗老遗少眼里,是除了张勋之外,对清朝最有感情的一个军阀。

张作霖听说皇帝到了天津,派了一个亲信去见溥仪,说想和溥仪见见面,还给了溥仪10万块钱。溥仪一听,心里很激动,很想去见张作霖,但是陈宝琛一盆冷水破了过来,你可是皇帝,怎么能放下皇帝的尊严去见他张作霖?

溥仪听了,心想确实如此,所以没去。

第二天晚上,张作霖的亲信又来了,仍然是请溥仪去见一见张作霖。

张作霖之所以执意要见一见溥仪,说白了是想看看到底能不能借助溥仪的影响扳回一局罢了。

荣源当时在一旁不断地给溥仪吹耳边风,说什么张作霖对清朝是忠心的,唬得溥仪一愣一愣的,然后偷偷摸摸地去了。

这荣源是谁?婉容她爹,溥仪他老丈人是也!荣源当时如此卖力地给张作霖说好话,绝对收了不少好处。

张作霖见到溥仪时的表现也让人诧异不已,只见他三步当一步地走到溥仪面前,跪下磕了一个头,然后向溥仪问安:“皇上好!”

溥仪当时一听,心里乐开了花。

张作霖向溥仪问了安,然后开始聊了起来,一聊到老冯和北京政变,老张顿时气红了脸,怒声骂了老冯几句,骂老冯“逼宫”,骂老冯拿了宫里的宝物。

话说到这,结合冯掌控北京政府以后,张、冯两人矛盾越来越重的情形,对于张作霖为什么会在溥仪被赶出皇宫后发怒,也就了然了。

一则张作霖能有今时今日,全靠清政府曾经的提拔,所以他确实对清朝心存感激,也有一定的感情,否则的话,他不会向溥仪下跪磕头。

二则在张作霖看来,冯玉祥是在借机打皇宫里的宝贝的主意,因为谁都知道冯玉祥缺钱,没钱怎么养军队?如果老冯没政变,这些宝物他可以慢慢敲出来。现在老冯拿了宝物换了钱,肯定会招兵买马,假以时日,又将是一个难缠的对手。

三则是冯玉祥抢走了已经被张作霖视为囊中之物的位置——北京政府的控制权,这一点可谓是最重要的一点。

所以,张作霖的气和怒绝不是简单地因为冯玉祥驱逐溥仪。

时代早已经变了,张作霖即便对清朝留有一丝感情,也绝不会逆时势而行,否则的话,他当年早和冯德麟一样去北京支持张勋复辟了。

张作霖发怒,是因为冯玉祥的行为伤及了他的利益。


吾与吾国




1924年11月5日,溥仪被赶出了紫禁城,溥仪很伤心,远在千里外的张作霖听到此消息,勃然大怒,暴跳如雷。

为什么会这样?难道张作霖和宫中的溥仪有非常紧密的关系?

关于张作霖为何这么生气,说来话长,得从冯玉祥开始说起。

冯玉祥打乱了张作霖的计划



二次直奉大战时,张作霖答应冯玉祥,只要他能临阵倒戈,奉系胜利后,在关内的直系地盘全部归冯玉祥所有。

冯玉祥很高兴,因为这是一箭双雕的事情。与吴佩孚本来就有积怨,再一听张作霖给出的条件,实在诱人,既然如此,何乐而不为呢。

冯玉祥倒戈后,直接导致吴佩孚的直系大败,意外的是,冯玉祥乘机带兵进入了京城。

冯玉祥进城后,以扫灭封建残余的名义,将溥仪从紫禁城里赶了出来。



冯玉祥这么做达到了名利双收的目的,首先,他将北洋政府签的对满清废帝溥仪的优待条件全部作废。

然后,限制溥仪在两个小时内搬出紫禁城。并指出紫禁城里的资产,要分出公私来,不能全归溥仪所有。

规定属于公的部分不许动,属于私人的部分允许溥仪带走。

实际上,这就是赤裸裸的掠夺。

在两个小时内,溥仪根本就不能带走更多“私有财物”。剩下的财产,基本都被冯玉祥控制住了。

张作霖多年来,一直关照溥仪,不排除对宫里的财产早已动心。结果,被冯玉祥鸠占鹊巢,近水楼台先得月啦!这是张作霖勃然大怒的原因之一。

张作霖想通过溥仪实现自己的目的




当然,张作霖勃然大怒还有其它原因。

张作霖虽然看似一个粗人,但是他老谋深算。

他想雄据东北三省,并且想控制整个满洲,势力直达外蒙。做一个真正的“东北王”。

但是,东北是满清的发源地,是满清八旗子弟的大本营,更是溥仪皇亲国戚们的地盘。

虽然溥仪等于是个废帝,但是只要他在紫禁城一天,就能稳定东北局势。

冯玉祥这么做,完全打乱了他的计划,这能不让张作霖生气?

为了东北的稳定,张作霖必须“震怒”



溥仪被冯玉祥赶出了皇宫,这事引起了极大地“轰动”,各路军阀,各路革命者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作为“东北王”的张作霖,也必须发声。要么赞成冯玉祥的举动,要么斥责冯玉祥的行为。

最后,传递出来的消息是张作霖很“震怒”,这个“震怒”是要让外人知道的,因为东北大地上还有无数满族人,还有无数大清后裔,隔壁蒙古境内更是有不少大清的支持者。

所以,张作霖的举动是为了稳定需要和政治需要。张作霖的“震怒”也是一种赢得各方支持的态度。

令张作霖最担心的是溥仪走出紫禁城后,如果他去了日本人那里,一旦被日本人利用,东北将会不保,那可能会满盘皆输啊!

后来的发展完全如此,早期张作霖一直保护溥仪,令日本人无从下手。

后来,日本人对张作霖下了黑手,利用溥仪成立了伪满洲国,日本人控制了整个东三省…

溥仪被赶出宫,张作霖“震怒”的原因是没有占到财宝的便宜,害怕失去对溥仪的控制,还有就是做给别人看。

(如果你有不同观点,欢迎关注,欢迎交流)


蓝风破晓


1911年的辛亥革命,一举推翻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也只能暂时居住紫禁城,为什么说是暂居,因为之后还是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冯玉祥的这种做法在之后所发生的事件来看,无疑是错误的,那么当时在很多人都同意的情况下,为何张作霖得知后却勃然大怒?

冯玉祥

其实早在冯玉祥还是旅长时就已经有这种想法,他痛恨封建帝制,一直认为清朝覆灭后就不应该在保留“小朝廷”,1917年张勋复辟,冯玉祥极力铲除,只不过在旅长时人微言轻只能想想。

1924年,冯玉祥取得北京政权后,征得内阁同意,于是在同年11月时开始商议驱逐溥仪出宫的事,当时的溥仪和皇后婉容正在储秀宫吃着水果聊着天,突然看见内务府的大臣慌慌张张的跑来,说冯玉祥要废除原先的优待条款,让您在这(《修正清室优待条款》)上签字。

溥仪一听就慌了,手里的苹果才刚咬上一口,随后大臣再一次说“他们要求三小时必须全部搬出去!”

溥仪之后召开御前会议,但是因为时间紧迫,故宫物品来不及清点,决定唯独溥仪先出宫,后又因敬懿和荣惠两个太妃不肯出宫,冯玉祥下令20分钟后再不出宫就用大炮,随后溥仪通知所有太监宫女出宫。

其实冯玉祥赶溥仪出宫,虽然得到各界人士的赞许,比如孙中山先生就极力表扬,但是同样也有很大的压力,比如溥仪出宫的消息一出,段祺瑞和满清遗老旧臣就极力反对,但是冯玉祥都顶住压力,甚至认为自己问心无愧。

然而这里有一个人比段祺瑞的反应还要激烈,甚至公开声明冯玉祥哪里是铲除封建势力,他就是明目张胆的抢夺紫禁城的财产(紫禁城的资产溥仪不能带走,全部留下,除非溥仪私人物品),只不过说归说,当时京城早已经是冯玉祥的地盘,张作霖虽然势大力足也无可奈何。

那么张作霖为何还要勃然大怒?

其一:冯玉祥的这种做法给张作霖带来了许多不确定因素,首先溥仪作为末代皇帝还是有些威望,谁知道溥仪在被赶出之后会做出什么样的事,张作霖所管辖的又是东三省,溥仪要兴风作浪必然也是在自己的老家东三省,无疑会影响到张作霖的势力。

其二:张作霖利用溥仪的梦想破灭,张作霖也有着和冯玉祥一样的心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嘛,民国时期,哪个军阀不是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然而溥仪出宫,张作霖再也无法控制,事实证明,溥仪出宫后日本关东军就承担起“保护”溥仪的责任,这也给张作霖带来了更多的麻烦。


羽评郡主


从形式上,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末代皇帝溥仪从皇位上拉了下来,但是作为大清朝最后的一位皇帝,溥仪并没有立刻淡出公众视野。溥仪宣布退位之后,辛亥革命所建立的国民政府,继续在名义上承认溥仪的“宣统”年号。不仅如此,政府每年还划拨数百万两白银供清廷皇室使用。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很简单,溥仪的继续存在是辛亥革命各方势力相互妥协的结果。然而,军阀冯玉祥却撕毁协约,率先站出来将溥仪赶出了紫禁城。在军阀混战且帝制早已结束的时代,冯玉祥此举并非很难理解,但是远在东北的张作霖听闻此事后,勃然大怒。这又是为何?


其一,张作霖表面上“新式”军阀,骨子里却有着浓厚的“旧”君臣思想。张作霖是个军阀,但是通过他的早年发家史就可以看出,张作霖骨子里有着很浓厚的帝王思想。当初张作霖在东北当绿林之时,想方设法的想让朝廷招抚他,之后,满清招抚了张作霖,张作霖着实消停了一会,以天朝子民而居。而且还数次帮助清廷出面剿匪,名曰忠君报国,实则还是为了借机敛财壮大实力。溥仪曾经赏赐给张作霖一件黄马褂,张作霖为此感恩戴德,在内心深处是有着很深的帝王情结的。


其二,张作霖此人善于投机,审时度势,一看风向不对,立马改变策略。在军阀混战时期,谁的脑子转的快,谁就能活下来,就能走到最后。张作霖很善于投机,当初张勋复辟,暗地里派人与张作霖联络。张作霖没有反对,最后张勋复辟会,张作霖如愿得到了奉天巡抚的美差。张作霖心里非常清楚,溥仪虽然名存实亡,但是作为皇帝,溥仪在龙兴之地满蒙地区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而张作霖的奉军则要在东北活动,就少不了满清遗老的支持,优待溥仪,实际上就是为自己的前途服务,张作霖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其三,有传言冯玉祥表面上是为了彻底推翻满清政府,实际上是觊觎紫禁城中的宝贝。想来以张作霖的身份和实力,若是他真的想扶持溥仪,也不是不可能。但是他却没这么做,所以说他有着自己的如意算盘,很大的目的就是为了那一大批宝物。现在冯玉祥粗暴的赶走了溥仪,还将紫禁城宝贝悉数带走,张作霖自然很生气。


木剑温不胜


勃然大怒有时候是真的生气到极致的一种表现,有时候是一种表演,而张作霖的勃然大怒则属于后者。至于为什么这么说,咱下面细细分解:


先说一下末代皇帝溥仪被赶出紫禁城事件始末,在1912年大清朝退位前,袁世凯和隆裕皇太后协商,并且达成了一个皇室优待协议,大致内容是,隆裕交权并发布诏书声称让宣统小皇帝退位,民国政府作为补偿和善后,答应皇帝和皇室们继续在紫禁城居住,并且给予经济上的补偿,大概金额为一年400万两银子。就这样,不费一枪一弹政权和平交接,真是善莫大焉。隆裕皇太后也被世人称之为“女中尧舜”。但仅仅过了12年,在1924年直系军阀冯玉祥在北京搞了个军事政变,把当时的总统曹锟给废了。他的军政府开始发布一系列的命令,其中就有一条针对末代皇帝溥仪的,他命令溥仪限期“滚”出紫禁城,并且拒不承认当初袁世凯和隆裕的优待政策,归根结底一句话,钱我不给了,而且人你也得滚蛋,我要把革命进行到底!


就这样,溥仪被强制性的赶出了紫禁城,先是落脚老爹家王府旧邸,后来辗转到了天津隐居做了寓公,当时张作霖听说了这事儿,在天津找见了溥仪,见面后就是一个响头,大声喊道,皇上!溥仪也被这一出给吓得不轻,赶忙扶他起来,接下来就是张作霖的表演时间了,他佯装极为生气的样子,对冯玉祥就是一通经典的臭骂:他妈了个巴子的,冯玉祥真不是个东西,脸都不要了做这等下做之事,竟然不让皇上住自己家了,我看他分明就是看上了宫里的那些个宝贝!


其实分析一下便很容易理解张作霖为何要这样来上一出了,作为江湖老油条的他自然知道溥仪的影响力,他自然要拉拢一下这位曾经的皇帝以备日后之用,其实是表演给在场的遗老遗少看的,这样其实在收买人心,毕竟辽宁沈阳那可是满清的老家,这样造势方便自己今后在东三省的统治,总之,张作霖此举是一石三鸟,不愧是个人精!




老猪的碎碎念


张作霖勃然大怒的不是溥仪被赶出紫禁城,而是对在冯玉祥支持下组建的黄郛摄政内阁不满。

第一次直奉大战失败以后,张作霖也是励精图治,意图复仇。不过他知道光靠自己不行,所以联络了段祺瑞、孙中山等人,组成了反直联盟。而段祺瑞此时下野在家,手里并无实力,所以他就想到了拉拢冯玉祥。

冯玉祥虽然出身北洋军,但是他是属于陆建章一系,曹锟在直皖大战获胜取得北京政权以后,冯玉祥依附于曹锟,后来出任陕西督军。而在第一次直奉大战时,冯玉祥率部出陕,协助曹锟作战,夺取了河南地盘,成为了河南督军。然而曹锟的手下干将吴佩孚却将河南视为自己地盘,因此策动胡景翼等发动兵变,将冯玉祥调到北京出任无实权的陆军巡阅使,自己夺取了河南省,加上吴佩孚又克扣冯军的军饷,因此冯玉祥对吴佩孚很是不满。

段祺瑞从张作霖手里拿了一笔钱,以补贴军饷为条件,换取了冯玉祥的支持。在第二次直奉大战时,冯玉祥联合同样被吴佩孚排挤的胡景翼、孙岳等人发起北京政变,囚禁了曹锟。张作霖和段祺瑞合作的第一步计划已经成功。

然而让张作霖想不到的是冯玉祥也有自己的政治计划,冯玉祥一面邀请孙中山北上,一面支持黄郛组建摄政内阁。这显然并不是张作霖所希望的,在他心里,不要说冯玉祥,段祺瑞和孙中山也不过是一个工具而已,一旦击败曹锟,那么自然是一脚踢开,自己来北京组建政权。所以对此张作霖自然是勃然大怒,至于溥仪,以张作霖的性格又怎么会在乎他的死活。

于是张作霖一方面公开拒绝承认黄郛的摄政内阁,一方面下令奉军以武力逼迫冯玉祥的国民军,抢占了天津,并将亲冯玉祥的直系第23师包围缴械,最终迫使冯玉祥解散了摄政内阁,改将段祺瑞拉出来和张作霖抗衡,不过这也埋下了冯玉祥最终倒奉的隐患。


不沉的经远


诚邀,如题,为何溥仪被赶出紫禁城时远在东北的张作霖会勃然大怒?一句话小编以为张大帅是为其少了一个盟友而愤怒!

从土匪到国家领导人的蜕变。

客观的说,张作霖与清廷关系还是不错的。作霖出身贫寒,曾是东三省有名的土匪头子,后清政府将其招安。而老张也知恩图报,协助清廷剿灭土匪,消除蒙患,为维护国家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因军功先后担任奉天督军、东三省巡阅使等,后更是操纵奉系军队与直系皖系争霸,一度打入北京成为名义上中国最高领导人。可以说,大清朝廷对张作霖有知遇之恩。



小编不否定老张对清廷有些些许感情,然而乱世之中,什么都逃不过利益两字。

老张曾经在溥仪经济困难的时候给皇宫送过不少银子,溥仪也礼尚往来,但是老张与溥仪的关系建立在相互帮助的基础上,老张有财富和兵马,溥仪有皇帝的号召力。然而溥仪一旦出宫,在百姓心中的形象必将轰然倒塌,一个连皇宫都守不住的皇帝,还是皇帝吗?老张失去了一个有价值的盟友,可不得勃然大怒嘛。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溥仪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有人说张作霖勃然大怒,因为老张对大清国那是死忠粉,也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奉军后来打了冯玉祥,把老冯打得屁滚尿流。还曾有人云,张作霖打算搞个二次复辟,把大清国再招摇一回,名目可以叫“大清第三帝国”(之前张勋复辟了一回,就算是大清第二帝国)。

事实究竟如何呢?首先咱们来看溥仪被赶出紫禁城五年前,皇室曾收到一笔数额不小的款子,汇款人就是奉天那方面,也就是张作霖。

老张为什么要给末代皇帝寄钱呢?因为他是东北王,而宣统虽然已退位,在东北的满蒙人群中还有一定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老张搞定了皇室,对他称霸东北,自然是大大的好处。

当然这件事很快被媒体所捕捉,天津的《华北每日邮电》报,立马发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另一场复辟是不是近在眼前?》

看了这种新闻标题,溥仪立马就打了鸡血,他曾说:“我从心底感到了欢喜,也理解了为何奉军领袖对紫禁城那样热忱”。次年,老张又托人给溥仪进呈了两棵东北人参。1920年,老张甚至还通告溥仪,说俺要“巩卫皇室”。京中甚至传闻张作霖要入紫禁城内给“圣上存候”,溥仪那帮人简直要乐颠了,要在“通常品目以外,加上一口宝刀”,作为给老张的赏赐。

哈哈!但老张并没有来见溥仪,人忙着呢!事实上,深谙政治的张作霖也不会逆历史潮流,为无权无势的落魄皇帝而丢了大好出路。

1922年,溥仪大婚之际,张作霖打了一万大洋的红包给溥仪。而两年之后,便发生了冯玉祥把溥仪撵出紫禁城的事件。这个时候,老张确实摆出一副义愤填膺的派头,就在这一年年底,他还曾约约小皇帝身边的红人庄士敦见面,而这一次溥仪送给老张两样礼物:一张溥仪签名相片,一只镶满钻石的黄玉戒指。张作霖只收了相片,退回戒指,同时许诺将设法“协助皇上并拯救残局”。

然无论如何,张作霖都不会真的帮溥仪复国,玩什么第二次复辟,他曾公开发表声明:“作霖以爱国为天职,凡有破坏我共和政体者,将挺身而击之”。只要你不复辟,其实都是小问题。张作霖此后曾与溥仪见面,甚至磕了一个头,喊一句“皇上好”。但纵然如此,老张还是不会支持搞复辟。所以最终溥仪还是潜往日本使馆,最终走上了叛国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