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退位後,在當時還有多大的影響力?


關於溥儀退位後的影響力,這麼說吧,溥儀在1967年因腎癌在北京去世後,他的骨灰就遷移了三次,最後一次更是在1995年被商人張世義接到清西陵旁邊的華龍國家陵園安葬。雖說是圓了溥儀葬入清西陵的遺願,但更重要的還是張世義利用溥儀的骨灰為自己的陵園做了廣告。

死後近20年尚且有如此影響力,可想而知溥儀生前有多大的影響力了。

皇帝雖然也是一種職業,但相比於其他不想幹就撂挑子的工作,皇帝不僅容易讓人上癮,更和人的影子一樣,一旦坐上龍座,就再難褪去光環。

因為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皇帝“君權神授”的地位被逐漸確定下來,相比於對“皇帝”的畏懼,作為歷史主流群體的士大夫階層對皇帝頭上的“神”更加畏懼,這使他們對“神”或者“道”選擇的皇帝深信不疑,誓死追隨,特別是蒙受清朝皇恩的遺老們。

而作為我國曆史上最後一個皇帝(官方承認),溥儀相比於歷朝皇帝,還有一個重要的區別就是,其他皇帝之後還有新的皇帝,但溥儀之後再無皇權。也就是說,溥儀是絕版皇帝。

就和絕版收藏物一樣,溥儀的價值可想而知。

儘管溥儀退位時也不過6歲,正是天真浪漫的年紀,但溥儀卻早已被各方“收藏家”緊盯,因為他的價值已經毫無疑問顯現了。

雖然經歷了辛亥革命,但民主共和觀念還遠未深入人心,這使得溥儀在廣大民眾心裡,依然有強大的號召力,這也是各方勢力緊盯溥儀的原因所在。

在1912年2月12日溥儀退位後,北洋政府允許普京在紫禁城內自娛自樂,還每年撥付400萬白銀作為生活費。

但北洋亂世也給溥儀的人生軌跡帶來諸多變數。

1917年黎元洪和段祺瑞挑起府院之爭,6月14日,張勳利用黎元洪與段祺瑞的矛盾,率5000“辮子兵”以“調停”名義進京,隨即扶持溥儀復辟。在這場12天的鬧劇中,連跑到海外逍遙十多年的康有為也專程跑來,被張勳封為‘弼德院’副院長,為天下人恥笑。

不過很快段祺瑞就組織討逆軍趕走了張勳,溥儀復辟宣告失敗。然而溥儀沒有受到牽連,繼續在紫禁城內作威作福。

北洋時期的很多軍閥,雖然蠻橫,但基本識大體,除對外不侮國格,對內也將規矩。比如張作霖拜訪溥儀時,仍舊對失去帝位的溥儀行臣子之禮。

不過馮玉祥就不賣溥儀這個面子了,1924年馮玉祥直接將溥儀趕出了紫禁城,再次扭轉了溥儀的人生軌跡。

失去紫禁城及優待條件的溥儀到天津列強租界內的靜園居住,溥儀在租界期間受列強尊重,這些國家領事、駐軍司令尊稱溥儀皇帝,在溥儀生日的會到場祝賀,並在各國國慶等節日的時候邀請溥儀出席。但溥儀不甘心就此度過一生,他的心中依然有君臨天下的夢想,於是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溥儀在日本間諜川島芳子的哄騙下,離開國民政府眼線前往東北,並於1932年就任偽滿洲國皇帝。

作為日本的傀儡,溥儀雖然沒有更多的人身自由,但日本人前期還是對溥儀給予了相當的禮遇,雖然偽滿洲國千夫所指,但仍舊有大量清朝遺老追隨而來。

1935年4月,溥儀被安排“訪問日本”,受到裕仁天皇和皇太后的熱情招待,日本藉此向國際社會表達日本和滿洲國的友好關係,為殖民偽滿洲國造勢。

不過溥儀在偽滿洲國並不開心,因為他終於意識到自己就是個傀儡,所以在1940年,溥儀秘密聯繫薩爾瓦多外交代表團人員,希望能逃亡薩爾瓦多,擺脫日本人控制,但1941年的逃亡計劃洩密,日本與薩爾瓦多反目成仇,溥儀也受到了威脅性交涉和斥責。

而在1945年8月8日蘇聯紅軍橫掃東北後,溥儀和眾多關東軍士兵一樣,成為蘇軍的傀儡。不過還是由於溥儀的身份,溥儀在伯力45號特別監獄受到特殊待遇,儘管監獄不斷轉換,但溥儀仍可單獨用餐,不必參加勞動。

1946年8月10日,溥儀出席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聲稱受到日本擺佈,減少了罪行。1950年,溥儀被引渡回國。在撫順戰犯管理所改造了3年後,溥儀獲得特赦,成為一名普通公民。

在改造期間,同為戰犯的清朝遺老對溥儀三拜九叩,這些場景被電影《末代皇帝》再現。

溥儀的特赦,考慮到清朝遺老的改造進程,這也是溥儀為共和國做出的貢獻。溥儀的“罪行”原本是達不到特赦標準的,但因為其身份的特殊性和巨大影響力,溥儀被特殊照顧。

後來,在總理的特殊關照下,溥儀在1962年和李淑賢結婚,一直到1967年因腎癌去世。

而溥儀去世後,隨著改造運動的進行,皇權思想逐漸被連根拔起,溥儀逐漸失去了光環。

1995年的遷墳,是溥儀影響力的絕響。

黃土覆棺,世間再無皇帝!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strong>


靜夜史


正是由於溥儀的影響力,導致他成為新中國特赦的第一號政治犯。

愛新覺羅溥儀,中國兩千年的封建王朝中最後一位皇帝,也是大清朝的末代皇帝,其實他作為皇帝總共才3年,而且處於完全不懂世事的狀態(登基年齡為3歲,退位年齡6歲),所以基本就是頂著一個虛名而已,但是正是這個虛名其影響力也是不小的,咱下面羅列一些事例:

1913年溥儀退位後,每逢過年,當時的民國政府都要例行來給溥儀拜年,尤其是溥儀的“後媽”隆裕去世後,袁世凱還親自弔唁,並且通令全國用降半旗的方式悼念之。

1925年,已經在天津成為寓公隱居的溥儀見到了當時風光的張作霖張大帥,沒想到這個牛氣沖天的軍閥看到溥儀後,直接撲通一下便跪在了地上,嘴裡還唸叨著,給皇上請安啦,這實在給溥儀嚇了一跳,估計他也想不到一個曾經皇帝的名號竟然影響力還如此之大。


1932年,日本人直接找到了溥儀,利用他在東北滿清遺老遺少的影響力,直接讓他再次榮登了偽滿洲國皇帝的寶座,雖然是傀儡皇帝,也足以看到溥儀在當時的影響可見一斑。


1949年在戰犯管理所改造的溥儀,依然會遇到一些不認識的臉孔對他下跪請安的情況,尤其是他曾經皇帝的名號,讓新中國政府給予了特殊關照,成為了走出戰犯管理所的第一人,並且帶動其他的頑固分子接受黨的教育重新做人。


在溥儀死後,其影響力還在繼續,一個商人在清西陵營建了一座規模宏大的私人商業陵園,直接在陵園內給溥儀打造了一個專屬墓地,利用溥儀特殊的皇帝身份給他的華龍皇家陵園帶來巨大的知名度。


老豬的碎碎念


溥儀是第二代醇親王、清末攝政王載灃的長子,他生於1906年,1908年即皇帝位,為宣統帝,1911年辛亥革命清帝退位,由此他也成了中國歷史上的末代皇帝。

當然,其實這些個事和溥儀都沒關係,試想辛亥革命那年,溥儀才多大啊?他老人家是三歲登基,六歲就下崗,啥皇帝不皇帝、退位不退位,他知道什麼啊?

按現在的說法,溥儀登基還沒上幼兒園,退位了,也頂多就在上大班而已!



溥儀被選中,也是沒轍。因為道光以後,清朝幾代皇帝的生育能力都成了問題。

您看啊,咸豐皇帝就一個娃,那就是同治皇帝。同治19歲駕崩,還來不及生娃就得天花死了,而光緒皇帝沒有生育能力。

從血緣上說,載灃是光緒的親弟弟(同父異母),溥儀也就是光緒的親侄子,在血緣上當然是最近的。

按照中國的傳統禮法,除了他,還能誰繼承皇位呢?

當然,也算溥儀倒黴,小娃娃幼兒園還沒畢業,就從皇帝的位置上下崗了。

那您說,這個小娃往,雖然住在紫禁城裡,他能有多大的影響力?



也就是1917年張勳復辟,當時年僅12歲的溥儀被再次推了出來,重新再就業做了半個月不到的皇帝,結果因為張勳的辮子軍吃了敗仗,結果是第二次下崗。

論起來,這事溥儀能負多大責?12歲的娃娃,未成年人麼,你能說復辟的責任在他?

就算他是自願的,那他也是被張勳的槍桿子逼上去麼!

從這個角度上說,清帝退位後,溥儀作為遜帝,應該說是沒有什麼影響力的,不過因為之前的傳統思維,各方勢力或想利用他,或敵視他,這個都不是溥儀本人能做主的。

就好比1924年,馮玉祥發動兵變後推翻曹錕大總統,之後又打著革命的旗號將溥儀從紫禁城中趕出,溥儀還不是皮也不敢放一個,就乖乖的滾出來了?

當時,溥儀已經快20歲了,但他有能有什麼辦法,還談什麼影響力?



隨著時間的推移,過去的所謂“皇帝”的崇拜也越來越衰減,換言之,溥儀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小,越來也被平民化了。

之後,溥儀也有過掙扎,但很可惜也很可恥的,他最終成了日本人侵略中國的工具。

“九一八”事變後,由於被趕出紫禁城、清東陵陵墓被盜等一系列的事件,溥儀最終在日本人的拉攏下成了偽滿洲國的“康德皇帝”,實現了自己皇帝事業中的第三次就業。

然而,這位康德皇帝,又能自己做主麼?日本人也無非就是利用溥儀昔日的名號來做文章吧!

從這個角度上說,只能說溥儀還有一些殘存的利用價值,但要說到影響力,我看是沒有。

傀儡皇帝嘛!


坑爹史冊


皇帝在中國存在了兩千多年,清朝也統治了中國兩百多年,皇帝人們心中的地位不會一時半會了卻,因此溥儀當時影響還是比較大的。


從幾個例子就可以看出溥儀當時的影響。

1913年元旦,袁世凱派人給溥儀拜年,二月二十二日,隆裕太后去世,袁世凱通電弔唁,全國下半旗致哀。


1925年2月,張作霖到天津拜見溥儀,當到曹家花園時溥儀正往這邊趕,身著便裝的張作霖快步迎了上來,正當溥儀為用什麼樣的儀式對待這位當時最有權的大人物而犯難時張作霖卻毫不猶豫地走到溥儀面前,趴在地上磕頭畢恭畢敬地問道:“皇上好!”溥儀做夢也不會相到張作霖會給他磕頭。

其他王公貴族或者北洋軍閥對溥儀亦是如此!

1949後溥儀在撫順戰犯管理所改造,這裡面的很多犯人見到他都還下跪請安。

1959年12月4日上午,撫順戰犯管理所宣佈首批特赦人員,溥儀是天字第一個號,排在杜聿明等人前面。

1960年元旦,剛被特赦的溥儀在賓館過春節,一些遺老聞訊趕來,身穿長馬褂,極為嚴肅地給溥儀請安,並呈上“請安折”,周總理聽說後笑說:“如果不特赦溥儀,誰會相信都解放十年了,居然還有人願意去向溥儀請安叩頭?”


溥儀才出來時,都會碰到這種情況,有次他剛從公交車下來,突然有一群人給他下跪,還稱“皇上”。

溥儀一生是不幸的,也是幸運的,死後還被遷入清陵安葬。


司馬長史


在袁世凱的步步進逼之下,1912年2月12日,隆裕皇太后向全國頒佈了宣統皇帝的《退位詔書》。

沒有經過任何的刀兵和血肉鬥爭,溥儀就此退位,作為和平退位的交換條件,國民政府制定了一個《關於清帝遜位後優待之條件》的文書。

該文書給出的優待條件一共有八款,其中最主要的內容是,溥儀在退位之後仍然保持“大清皇帝”的尊號,享受中華民國對待外國君主的待遇,中華民國每年撥給皇室四百萬兩銀子的費用,皇帝仍然暫時居住在紫禁城,同時可以使用太監和宮女。

溥儀退位後不到十個月,也就是在1913年的元旦,袁世凱在和南方革命黨人達成協議之後,成為了中華民國的臨時大總統,在紫禁城的太和殿舉行了大總統的就職儀式。

溥儀三歲登基,做了三年皇帝。六歲就退了位,成為了所謂的“前清遜帝”,儘管我大清已經亡了,但在紫禁城裡,溥儀還是被稱為皇帝,而且他的身後還有攝政王和皇太后。

此時皇帝住在紫禁城,總統住在紫禁城西牆外的西苑中南海,並且這總統居然就走馬燈似的開始換起來了,袁世凱、黎元洪、馮國璋、徐世昌、曹錕、段祺瑞,這些都曾在我大清做過官的人,現在又都紛紛成了中華民國的大總統,諸君要問,溥儀對這些人有多少影響力呢?影響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為這城頭變換的大王旗,都看誰的兵多,誰的炮多,誰的槍桿子多,而無需攜天子以令諸侯。

這些你來我往的沙場和政治遊戲,與紫禁城內的小朝廷就像沒有關係一樣——之前那優待條件的文書裡曾經確定,現在溥儀是可以在紫禁城內暫住,但日後要移居頤和園,卻沒有規定具體的年限。各路軍閥忙著爭權奪利,對溥儀沒有什麼興趣。

溥儀就在這裡度過了一段相當長的時間——他對外界沒有影響,可這裡腐朽變態的生活卻徹底將他扭曲變形,因為不管外界如何變化,這裡仍然實行著大清王朝的一切典章制度,溥儀所有的生活都由太監負責照看,在這兒,他聽著養心殿的張謙和講的神鬼故事,深恨革命黨人。

到了1915年秋天,袁世凱也想當皇帝,溥儀對此尬到無比心酸和悲憤,卻也無可奈何,而袁世凱終於把目光對準了溥儀——他認為,如果能得到前朝遺老遺少的支持,復辟帝制的道路上將會少很多阻礙,因此他首先逼迫皇室交出了儀仗和玉璽,又強迫他們遞上一個正式公文,上頭寫著擁戴袁世凱為中華帝國的大皇帝。作為交換,袁世凱打算將之前的優待條件列入憲法。

不過,袁世凱的這場皇帝夢只做了83天,但他的失敗並沒有把溥儀從皇帝夢中喚醒。這期間不少人告訴溥儀,百姓並非反對帝制,而是懷念我大清,而袁世凱的失敗在於他不是真龍。

遺老遺少為了保衛自己的利益,需要保住溥儀這個皇帝,而溥儀有民國政府給的每年四百萬的歲費,一直也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為了保住這個皇帝,遺老遺少們從來都沒有放棄過政治活動,他們始終與民國政府中擔任要職的前清官員、各國駐華公使和南北各派系的軍閥保持著密切的交往。此外對大清王朝的復辟抱有極大熱情的還有溥儀的那些老師們,其中最有影響的是陳寶琛。

陳寶琛做的一件大事,便是引見張勳和溥儀見面。張勳和溥儀的這次見面,也就導致後來辮子軍進京,擁護溥儀登基,復辟大清王朝。不想之前我大清留給百姓的印象實在太差,別說當年了,我大清最後那些年的神操作,讓我們當代人都不忍心看近代史,因此復辟遭到所有有良心的中國的強烈反對。

十二歲的溥儀在又當了十二天的皇帝之後,又再一次宣佈退位——最後溥儀在馮國璋和段祺瑞的幫助下,把一切罪責推到了張勳身上,張勳跑到了荷蘭使館,溥儀就又當起了他的關門皇帝。


潯陽鹹魚


溥儀退位了,他的影響力依舊存在,雖然只是虛的,但還很大。這是長久忠君思想賦予的!到底有多大呢?得分幾方面來說。



在民間,溥儀特赦回北京時,一群滿清遺老跑來跪拜,不久後,坐公交車了,被眼尖的旗人認出,連忙下跪山呼萬歲。那時,新中國都已經成立了,可見忠君思想有多深。

一些老學派,一些旗人內部,一些下層人士,仍舊認可,紫荊城最後一批禁衛軍,在聽到溥儀退位,差點譁變,還是馮國璋出面做工作,妥協被兩個代表人物跟隨,才罷休。

軍閥上,張作霖,我們都知道,他是東北王,在去天津拜見溥儀時,曹家花園,溥儀碰到了這位軍閥大佬,正在想怎麼面對,張作霖連忙跪拜,稱呼“皇上好”。基本上北方的軍閥在一定程度上會認可溥儀,比較親近清室,但也只是停留在口頭上,實際利益又是一碼事。



袁世凱在世時,每年春節,還差人去拜年,有時候親自去,最後一任太后隆裕太后逝世,國葬,降半旗,實權人物紛紛弔唁。1922年,溥儀大婚,又是大操大辦。溥儀他們的皇室待遇從未少過。

日本入侵,日本人還把溥儀樹立成傀儡皇帝,建立偽滿洲國,溥儀號稱“康德皇帝”,日本人還是看重了溥儀的影響力,利用溥儀,實現自己的野心。

1945年,日本戰敗,溥儀被帶到蘇聯,雖然這裡待了五年,但待遇絲毫不弱。獨立單間,無線廣播,出入自由(一定區域),沒事可以散散步,生活也由親信照顧,每天早上被稱呼“皇上”。國民黨有過要人,但被拒絕了。眼看“建立緩衝國”幻想破滅,溥儀才回國,幾年改造,以特赦號001號出來。



1967年,溥儀逝世,骨灰寄存在八寶山人民骨灰堂,後來移到八寶山革命公墓。從海外回來的一個人在清西陵崇陵西北建立私營公墓華龍皇家陵園,為提高知名度,不懈努力下,將溥儀遷葬在了這裡。

溥儀影響力的背後恰恰體現了忠君的封建思想,說明它還是生存空間,再想想巨大的時代背景,也不足為奇了。


史小二記


古今中外,只要是皇帝,或者曾經是皇位的繼承人,那就一定有影響力。當年,崇禎皇帝的小兒子朱慈煥都已經七十五歲了,在清朝當了五十多年的順民。一直都隱藏的很好,尤其是見到康熙皇帝多次祭拜朱元璋,對大明的親善行為,以為自己這輩子可以善終了。有天晚上喝多了一點,跟人說起自己的小秘密。結果沒過多久這個消息就洩露了,山東有個和尚以朱五太子的名義起兵造反,震動了清廷朝野。

朱慈煥聽說了這個消息,趕緊就帶著全家老小搬了家。然而還是沒有逃脫清政府的魔爪,被官兵給逮到了。官府層層上報,一直報到了康熙的御前。康熙認為,朱慈煥雖然沒有造反的行為,可是不能保證他沒有造反的想法,為了保險起見,還是把朱慈煥給殺了。鬚髮皆白的朱慈煥被押上了刑場前,眼看著兩個兒子被斬首後,自己又被一刀刀凌遲。至此,崇禎的子孫被徹底消滅。


朱某雖無謀反之事,未嘗無謀反之心;朱之父子不可宥。——《清實錄》

朱慈煥被凌遲處死的時間,是大清康熙四十七年,清朝入關都已經六十五年了。康熙本以為江山很穩固,可誰想,只要傳出大明太子的消息,立馬就是天下騷動。前朝皇帝或者皇儲的影響力之大,可想而知了。




溥儀作為前清的遜帝,他的影響力比朱慈煥要大的多。因為辛亥革命並不是一次的徹底的革命,革命黨只是在南方活動,而北方仍然掌控在北洋系手中。在北洋系裡面,擁帝派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群體。就比如北洋三傑之一的王士珍,跟毅軍和北洋軍都有點關係的張勳,就都是清帝的擁護者。雖然袁世凱逼溥儀遜位,但在這些人心裡,皇帝還是要有的。只要逮著機會,就會擁立溥儀復位。

袁世凱雖然是北洋系的扛把子,但是手下那麼多人對溥儀仍然抱有幻想,他必須照顧這些人的想法,否則北洋系就散夥了。另一方面,袁世凱為了當大總統,他也不可能跟溥儀和情室翻臉。於是,《優待清室條件》就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籤訂了。

(王士珍、張勳)

第一、清室退位後允許暫居官中,日後移居頤和園;

第二、溥儀仍用皇帝尊號,民國政府以外國君主之禮相待;

第三、民國政府每年提供四百萬兩費用,並特別保護皇傢俬有財產。

第四、溥儀宮中仍用宣統紀年,並且前清的有內務府、宗人府、慎刑司等衙門保留;

第五、溥儀的排場不變,紫禁城的城門照舊有護軍把守,王公、遺老依舊進出,照樣給溥儀下跪。甚至民國的北京政府官員,進宮也稱溥儀為皇上。



袁世凱死後,北洋系分裂。張勳逮著段祺瑞和黎元洪的矛盾,進京復辟。雖然這次復辟,溥儀只做了十二天的皇帝。但此次復辟絕非只是張勳一人之意,而是當時北洋軍閥各路大佬在徐州會議上一致通過恢復清室的提議。軍閥們未必真的認同溥儀這個皇帝,其中可能有著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因素在內。

但是,這也側面證明了溥儀的影響力仍然是巨大的。他依然是王公貴族,部分軍閥,文人士大夫,以及不少民眾的精神領袖,具有一定的號召力。而他的這個價值,後來也得到了日本人的認可!


第二次直奉戰爭期間,馮玉祥臨陣倒戈,發動北京政變,溥儀被趕出了紫禁城。不要以為這次驅逐事件,溥儀的特權就被全部廢除了。事實上,馮玉祥的這次政變只是減少了溥儀的一部分特權而已。根據《修正清室優待條款》的約定:民國政府每年仍然要補助清室五十萬元白銀;並另撥兩百萬元設立北京貧民工廠,儘先收容旗籍貧民;清室宗廟陵寢永遠奉祀;清室私產仍然歸清室享有。

事實證明,溥儀被趕出紫禁城後照樣過的是花天酒地的生活。馮玉祥減少溥儀特權,只是一種懲罰,懲罰溥儀的復辟之心。但要讓馮玉祥殺了溥儀,他也是沒那個膽子的。



(溥儀繪畫作品)

孫殿英刨了東陵後,溥儀視此事為平生最屈辱的事。此時已經是國民政府時期,溥儀的影響力大不如前,但是日本人在這個時候找到了溥儀。並在九一八事變後,擁立了他,建立了偽滿洲國。溥儀投靠日本人,雖然不少人都反對他,這其中還包括他的父親。但是投靠他的人也不在少數,足以可見其號召力之大。明知道是給日本人當狗,還是趨之若鶩。

日本戰敗後,蘇聯也攝於其影響力,並沒有殺他,只是遣送回了中國。關於他在新中國的影響力,可以借用上世紀五十年代某領導曾經講過一段話來總結。(不是原話,但大概也是這麼個意思)

溥儀這種人殺不得。不殺他,不是他沒有可殺之罪,而是殺了他一個人,第二個、第三個就要來比,會牽連一票人。殺了溥儀,對社會有什麼好處?反之如果不殺他,對他就行勞動改造,成功了,對社會有很大的推動作用。不成功,也只當是養一個閒人而已。



溥儀是幸運的,相比於七十五歲的朱慈煥還被清朝下令處以凌遲之刑,溥儀的一生,可以算是人生贏家了,皇帝中的戰鬥機。

清朝:當了三年皇帝,此生無憾;

民國:享受了十七年的《優待條例》,由民國政府撥付生活費;

抗戰期間:有日本人養著,雖然是傀儡,但皇帝架子不減;

二戰結束後:有俄國人養著,居然還打算參加蘇共,不想回國;

新中國:政協、文史專員,月薪一百元,撰稿另有稿費。

溥儀這種優厚待遇,歸根於他的影響力。而他的這種影響力,則源自中國兩千年以來的忠君思想。

大清雖然沒有了,但是旗人還在,滿蒙漢八旗還在,這些旗人只認溥儀。

大清雖然沒有了,可是忠君思想還在,老派學者、迂腐之人,只認溥儀。

大清雖然沒有了,可是溥儀這個前朝皇帝的形象還在,軍閥需要利用他,大搞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把戲。這種事,歷史上史不絕書。

大清雖然沒有了,可是溥儀的利用價值還是很大。不管是日本還是美、蘇,都對溥儀這張牌感興趣。

這麼多遺老遺少維護他,這麼多政治勢力要利用他。溥儀雖然退位了,但他的影響力卻依然很大,大到沒有人敢殺他……


Mer86


在當時可以說是轟動了整個西方,慈禧當時沒有篡位稱帝不光是因為自己已經實權在手沒必要,更多的原因是西方只認中國皇帝和皇帝的傳位者,而溥儀退位直接導致當時的中國處在無政府狀態(雖然很快被接管但過程可以寫上幾天幾夜)。西方各國在中國的利益直接受到損害,這時某政權開始活躍。當時天朝皇帝退位可以說是轟動全球,因為在他們眼裡中國是最大的強國而且不可能一敗,退位影響堪比後來溥儀離婚一事。

當時的交接是溥儀在宮另設小朝廷受優待享受退位條約中的內容,而此時出現一個馮玉祥第二次徹底終結清朝最後的一片小天地,小朝廷就此終止。

而鬼子通過一系列的動作將溥儀圈禁在滿州建立偽滿州國的原因也正因為溥儀是正統,可以憑藉偽滿州國進一布擴張,這樣打著溥儀的名號在國際上不會被豎起中指。

溥儀遺作中寫到他的弟弟被日本人安排了個日本媳婦,在他弟弟的孩子出生前他在堵命,如果是個男孩那肯定會取代溥儀,好在是生了個女孩,溥儀續命。

假設如果當時故宮裡已經沒了實權的小朝廷沒被驅趕而被加以保護,想必共和這條路就又是另一番景像!畢竟信仰之時的中國人在抵禦外寇這一點是很牛X的,不過歷史就是歷史沒機會改過也沒理由去改變。


仲由子


中國是一個實行了兩千多年皇權的國家,很難想象溥儀退位時候的樣子

以現代人的思想對於皇權,皇帝什麼的概念是一種極為不屑的態度去看的,讀過書的人大概都會有這種觀念吧,認為古代人對皇帝的權威簡直就是一種愚蠢,這只是我們現在價值觀念的影響,實際上即使是現在的英國女王,日本天皇都對國家有著巨大的影響力。

中國是一個自古以來就有王權或者皇權的國家,從古到今,這種權力是逐漸加深的過程,秦朝的時候,三公九卿可能在朝廷上還有一定的地位,甚至造反什麼的,趙高還能指鹿為馬,到了明清,最大官的大臣,在朝堂上都只能跪著,皇帝已經成為神聖不可侵犯的存在了。

很難想象在一個實行了兩千多年封建皇權的國家,一下子沒了皇帝,對民眾來說是一種怎樣的影響。

一個皇權思想影響最深,在世界各國都走向資本主義的時候,最落後的中國,一下子推翻了皇帝,在民主政體上直接走向了共和,這簡直是不敢想象的,對於日本人來說,日本國家的影響力都沒有天皇重要,日本可以滅亡,但是天皇不能沒。在日本,永遠都是天皇第一,國家第二;對於英國以及其殖民地來說,英國也不重要,女王才重要,時至今日,英聯邦已經變成了英邦聯,但是女王還是過去的女王,依然受到其殖民地國家人民的愛戴。

皇權思想根深蒂固,溥儀在當時還是有一定影響力的

這種觀點並不是空穴來風,實際上在民國初年,儘管亂世梟雄,各色人等風起雲湧,但是溥儀依然是很多人心中的皇帝。

從軍政方面來說,袁世凱在當大總統後,逢年過節也要到紫禁城裡去請安,後來的北洋政權都將保護清朝皇室看作一定重要的事情。袁世凱死後,張勳率領鞭子軍乾脆開進北京,擁護溥儀復辟,儘管過程短暫,但是影響力卻是十分強大的,他讓人看到,皇帝還是有著巨大的影響的;馮玉祥1924年發動北京政變把溥儀趕出了紫禁城,張作霖得知後還破口大罵,後來見到溥儀,張作霖行的還是跪拜之禮。

從文化思想方面來說,民國是一個思想迸發的時代,皇權的意識逐漸薄弱,可是溥儀的年齡卻在增長,在他年幼時期丟失的東西,隨著年齡的增長,也逐漸增長,對於一個幾歲的孩子來說,當不當皇帝無所謂,但是對於長大的溥儀來說,復國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事情,除了溥儀,還有很多民國的人物都對皇帝念念不忘,其中就有民國大家王國維。王國維本身是漢族,是近代著名的學者,著有《人間詞話》等,並且接受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思想的影響,還曾出國到日本去待過,就是這樣一個人卻是一個徹頭徹底的“滿遺”。1925北京大學邀請王國維擔任國學導師,王國維先屁顛屁顛的到已經被驅逐出紫禁城的溥儀天津住所請溥儀恩准,假如溥儀要是不讓他去的話,他說什麼也不會去的。

後來據說王國維的死也和皇帝有關,有種說法是北伐軍要打到北京剪了他的辮子,還有一種說法是怕北伐軍殺了溥儀,當然還有各種其他的原因。

只能說,溥儀在當時還是具有重大影響力的。

日本讓溥儀擔任偽滿洲國皇帝,正是基於這一點考慮

溥儀被馮玉祥攆出紫禁城是一件很大的事,在當時引起極大的轟動,移居到天津租界後,張作霖、段祺瑞、吳佩孚等都和其有一定往來,但是對溥儀最感興趣的並不是中國人,而是日本人,當時日本各大報紙都刊登關於溥儀的文章。

溥儀能夠到天津也是在日本人護送下去的,到九一八事變後,日本著名大特務土肥原賢二誘導溥儀潛赴東北,1932年日本扶持溥儀在滿洲地區建立了偽滿洲國。

在日本人看來,利用溥儀的影響力建立一個傀儡政權,溥儀是名義上的皇帝,實際軍政大權還掌握在日本人的手裡,這種想法的精妙簡直是無與倫比,在溥儀擔任偽滿洲國皇帝的十幾年裡,東北十分穩定,基本沒有大規模的起義和造反,可見日本人的算盤打得還是很好的。

當然,正是因為溥儀幫助日本人管理東北,即使是被誘導的,漢奸是坐實的,對於溥儀這樣的末代皇帝來說,悲劇也是註定的,想要不復國那是假的。慕容覆成了傻子,還坐著皇帝夢呢!


史論縱橫


歷史是有慣性的。所以,作為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個皇帝,溥儀在退位後依然有著巨大的影響力。

首先,在那些滿清遺老眼裡,溥儀仍然是他們的皇帝。這些人對於清朝的滅亡捶胸頓足,仇視共和。他們中的有些人,甚至繼續使用宣統的年號。溥儀生日時,他們會專門寫祝壽的摺子,然後在家裡朝著溥儀所在的方向磕頭祝壽。他們死前,還會囑託家人向溥儀討要諡號。

其次,在軍閥們的眼裡,溥儀是一個象徵。尤其是袁世凱稱帝失敗後,軍閥混戰,每個軍閥都野心勃勃,想幹一點大事。

一些人,覺得清朝可能會捲土重來,他們想做擁立的功臣。比如張勳,就一直留著辮子,等待清朝復辟。等不及了,自己親自上陣,搞了一個短暫的復辟。

另一些人,覺得自己有能力一統天下。那麼,溥儀就像三國時的漢獻帝一樣,可以成為他們“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天子。比如奉系的張作霖,就曾親自跑到天津去拜見溥儀,而直系的吳佩孚也在溥儀生日的時候,派人送上大禮。

第三,在日本人眼中,溥儀是可供利用的工具。日本人一直想霸佔我國的東北。於是,溥儀就成了他們掩人耳目的工具。他們把溥儀扶上了“偽滿洲國”皇帝的的寶座,做他們的傀儡。

日本人選中溥儀,正是看中了他的影響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