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和魏延誰更厲害?

陳煥銳


姜維與魏延自然都是蜀漢重要的將領,那麼誰更厲害一些呢?顯然,姜維更厲害一些,為什麼這樣說呢?

很多人喜歡拿魏延與諸葛亮進行比較,尤其拿子午谷奇謀來說,認為諸葛亮之所以北伐無功,有很大原因就是因為諸葛亮太過謹慎,另外認為諸葛亮擅長的內政,而不是軍事。

諸葛亮的軍事能力,在這裡,我們不想過多的討論,畢竟武廟十哲之一,就是諸葛亮軍事能力最好的證明了,而像張遼,關羽,周瑜,鄧艾,鍾會等人也只是六十四名將之一,有些人說因為諸葛亮的忠心呀,難道歷史上的名將難道不多嗎?

子午谷奇謀根本是不可能的,韓信之所以能成功,很大一個原因是當時有十八個諸侯王再加一個西楚霸王,而項羽正忙著打齊國,根本就顧不了章邯他們,而章邯的投降,導致二十萬秦軍被項羽坑殺。

所以三秦之地,是十分痛恨章邯等三個諸侯王的,所以劉邦、韓信打三王,難度並不大,而諸葛亮面對的是實力是自己幾倍的強大的魏國,而且諸葛亮還是攻方,還是從蜀道出來的。

諸葛亮兵力本來就不足,更不能分兵,也必須謹慎,所以他必須慢慢蠶食魏國,比如後面拿下了武都,陰平二郡,另外還射殺了張郃。

其實諸葛亮並不喜歡魏延與楊儀兩個人,但是這兩個人確實有才能,但是這兩個人都不是自己最好的繼承者,諸葛亮心目中的繼承人是蔣琬,費禕,姜維三人,諸葛亮對姜維的評價十分之高,鍾會對姜維的評價也十分之高。

而魏延在諸葛亮死後的表現,讓人大跌眼鏡,蜀漢滿朝文武都沒有人支持他,都認為他在造反,而他的部隊被王平的一句話直接給叫散了,所以魏延與姜維的差距還是比較大的。


歷史簡單說


姜維比魏延更厲害些。

咱們可以從武藝高低和帶兵水平兩個方面對二人進行比較。

先看雙方的武藝,主要依據是《三國演義》。



姜維,字伯約。武器:五鉤神飛槍。

姜維的單挑戰績如下:

1 趙雲――戰不數合,精神倍長,趙雲大驚,退走

2 魏延――戰不數合,魏延詐敗而走

3 張翼、王平――戰張翼不數合,王平夾攻,姜維敗走

4 司馬師――三合擊敗司馬師

5 徐質――刺殺潰敗狀態下徐質的坐騎,令其倒地後被眾軍分屍

6 郭淮――接住暗箭,反手射死郭淮

7 鄧忠――三四十合,平手,詐敗,箭射鄧忠不中,後夾住鄧忠槍,鄧忠敗走 。

8 鄧艾――數十合,平手

9 王頎――三合擊敗天水太守王頎

10 楊欣――一合擊敗之,連射楊欣三箭不中,折弓並追趕,卻馬失前蹄。一槍反中楊欣的馬頭。

11 魏軍眾將――持劍殺十數人,心病發作,自盡。

死亡原因:心埂突發,自刎而死

分析:共參加戰鬥11次,有效勝績7次,敗1次。殺死有名有姓將領2人。無名將領十數人。



魏延,字文長。武器:飛雪雁翎刀

魏延的單挑戰績如下:

1 文聘 —— 戰至多時,兵卒盡失,魏延逃走

2 冷苞 —— 數合被魏延活捉

3 楊柏 —— 不十合,楊柏敗走

4 張任――拌馬索活捉

5 馬岱 —— 不十合,岱敗走,延趕去,被馬岱回身一箭射中左臂

6 龐德 —— 戰退魏延

7 孟獲 —— 活捉孟獲

8 姜維――魏延詐敗

9 王雙 —— 措手不及,被延一刀砍於馬下

10 司馬懿 —— 三合,延詐敗

11 張郃 —— 十合,延詐敗 ,劍閣射死張郃

死亡原因:馬岱背後偷襲。

分析:參加戰鬥11次,有效勝績5次,殺死1人,活捉3人。真敗2次,假敗3次。



兩人武藝對比分析總結:

兩人參加鬥毆次數一樣,戰果也大致相當。而觀察戰鬥過程,魏延見勢不妙,首先選擇是逃跑,而姜維的第一選擇是放大招,千方百計地搞掂對手。姜維的膽氣要超過魏延。

魏延屢次詐敗,還在司馬懿面前詐敗,司馬懿居然也相信自己那點三腳貓功夫能勝過魏延,毫不猶豫地追上去了,這說明魏延表演才能是很高超的,這在戰場上非常重要。

如果雙方純粹匹馬對陣單挑的情況下,雙方都玩命,魏延應該略微強於姜維,但兩人差距很微小。

下面分析兩人的帶兵能力,主要依據是三國志。



姜維的領兵戰績:

1戰:公元238年,姜維和蔣琬率偏師出隴右,與魏軍相持於南安。 姜維輕軍西進,擊破郭淮,郭淮整軍反擊,姜維撤退 。

結論:小勝

2戰:公元244年,曹爽率十數萬大軍進攻漢中 ,都督王平興兵據勢,姜維和費禕往援,曹爽大敗。

結論:大勝

3戰:公元246年,魏境羌族叛亂,姜維率兵前往呼應,出兵為翅,郭淮來救,會合夏侯霸,姜維撤軍。隨後魏軍平滅了其中一部分羌族首領,但仍有些叛亂尚未解決。

結論:平手

4戰:公元247年,姜維趁魏國境內羌族叛亂仍然未決之時, 出兵洮西,擊敗郭淮、夏侯霸軍,成功收納了涼州胡王治無戴部眾回蜀。

結論:小勝

5戰:公元249年,姜維出兵攻雍,聯合羌、胡,出兵攻打周邊多個郡縣,郭淮意西攻羌,鄧艾識破姜維計,建議郭淮防備姜維回師襲擊,郭淮聽從。姜維回師,派廖化駐白水南岸,牽制鄧艾,姜維進攻白水北岸洮城。鄧艾連夜回洮城駐守,姜維撤軍。

結論:小敗

6戰:公元250年,姜維出兵攻打西平,俘虜敵將郭修,撤還回蜀

結論:小規模戰役 平手

7戰:公元253年,姜維響應諸葛恪北伐,率數萬大軍,過石營,攻南安,城下設圍。陳泰率軍救援,行軍至洛門,姜維軍糧草耗盡,撤兵。

結論:平手

8戰:公元254年,魏國狄道守將李簡率眾投降,姜維出兵隴西接應,進圍襄武。魏將徐質帶兵迎戰,蜀軍前鋒將領張嶷戰死,但魏軍傷亡是蜀軍的兩倍。姜維大軍後至,斬殺徐質,大破魏軍。姜維率軍降服周邊地區,然後班師,將河間、狄道、臨洮三縣居民全部遷移入蜀國

結論:大勝

9戰: 公元255年,姜維率夏侯霸從狄道出兵 ,擊敗王經數萬人 。陳泰來救,姜維退軍。

結論:大勝

10戰:公元256年因胡濟失約 姜維在段谷被鄧艾擊敗 遭受重創

結論:大敗

11戰:公元257年,姜維趁諸葛誕在淮南叛亂之時,率數萬人從駱谷進軍攻克沈嶺,兵力推進至渭河畔,鄧艾司馬望堅守不出 ,雙方僵持 後因諸葛誕兵敗 姜維引兵退還

結論:平手

12戰:公元262年,姜維於秋冬時節,再度率兵,圍攻洮陽,鄧艾率兵防守,姜維軍於侯和敗退,回軍至南方的沓中

結論:小敗

之後姜維在劍閣牽制鍾會, 鄧艾偷渡陰平 ,蜀軍涪城守將馬邈投降 ,諸葛瞻父子戰死, 後主投降。



在《三國志》中,魏延的戰績少有記述,只好把他的履歷中有關戰鬥的部分貼出來分析:

1,以部曲隨先主入蜀,數有戰功,遷牙門將軍。

2,先主為漢中王,遷治成都,當得重將以鎮漢川,眾論以為必在張飛,飛亦以心自許。先主乃拔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一軍盡驚。先主大會群臣,問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慾云何?”延對曰:“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先主稱善,眾鹹壯其言。先主踐尊號,進拜鎮北將軍。

3,建興元年,封都亭侯。

4,建興五年,諸葛亮駐漢中,更以延為督前部,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

5,建興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後將軍費瑤、雍州刺史郭淮與延戰於陽溪,延大破淮等,遷為前軍師徵西大將軍,假節,進封南鄭侯。

6,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延常謂亮為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


7,後魏延一直在諸葛亮麾下作戰,直到諸葛亮去世。所以他的戰績與諸葛亮息息相關。

魏延有兩次獨立作戰的情況,一次是駐守漢中,一次是戰陽溪。守漢中滴水不漏,戰陽溪大破費瑤、郭淮。攻守能力都很強。

從姜維和魏延兩人的用兵特點來看,都有勇略,都有奇謀,執行能力都很強。

魏延是大處敢用險,小處求穩備。姜維是大處小處都敢用險,處理危機的能力特別強。



總結比較兩人的帶兵能力:

姜維略勝於魏延。理由:勝時總能佔到大便宜,敗時也懂得止損,能把戰役打出精算師的水平來,很難得。絕境中求生存的能力也強於魏延。

綜上所述,可以推斷出,要論綜合能力,姜維應該強於魏延。


饞嘴肥貓鏟史官


姜維與魏延誰更厲害的話題,近兩千年來,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因為諸葛亮選擇了姜維作為北伐事業的繼承人,而拋棄了看起來同樣出色的魏延。而且,準確地說,還不僅僅是拋棄,而是在自己去世後,設計讓楊儀和馬岱殺了魏延,給姜維騰出獨自掌管軍隊的空間。這不免讓人想到,如果當初諸葛亮信任魏延,選擇魏延為北伐接班人,是不是結果會不一樣呢?

(姜維劇照)

也就是說,魏延和姜維相比,哪個在軍事上更厲害呢?

實際上,魏延和姜維兩人,還真不好比。雖然說,他們都是在經營蜀國的北方,但是相互所處的場景是不一樣的。

魏延在劉備時期,主要任務是鎮守漢中。在鎮守漢中的十多年裡,沒有出過什麼事情。但是,這也是因為曹魏和劉備在經過漢中大戰,劉備奪取漢中後,曹魏沒有著力出兵攻打過漢中,魏延也樂得平安無事。

而在諸葛亮時期,由於諸葛亮不重視魏延,乃至有意打擊魏延,因此魏延在諸葛亮北伐期間,並沒有發揮什麼大的作用。雖說當時魏延曾給諸葛亮提議過“子午谷奇謀”,但是諸葛亮不採納,所以假設魏延按照“子午谷奇謀”來做,他究竟能不能成功,也未可知。

姜維的作用,主要是在諸葛亮去世以後。魏延的功績是防守。姜維的功績是進攻,向曹魏發動進攻。他一生打了大小十多場仗,基本上勝負相當。沒有特別突出的功勞,也沒有大的錯誤。

因此,如何要比較魏延和姜維,比戰功顯然是不恰當的。那麼,該怎麼評價兩人呢?

(魏延劇照)

一、從忠誠來看,姜維優於魏延。

姜維和魏延都是從半道上投降蜀漢的。在跟隨蜀漢建功立業的過程中,姜維一生對蜀漢忠心耿耿。儘管姜維統兵在外的時候,朝中包括諸葛瞻、黃皓等人都在劉禪面前說過他的壞話,說他想造反。但是他始終忠心不二。乃至最後劉禪投降以後,姜維還積極地圖謀復國,最終被殺。

魏延就不一樣了。《三國演義》說魏延有反骨,這雖然是藝術的誇張,但是,也不能說毫無根據。至少在諸葛亮去世後,魏延不服從安排,要獨自帶領隊伍前去北伐,這就不對了。後來,在沒人跟隨他的時候,他竟然一個人逃掉,這更是一種叛變。雖說這是他不服楊儀的表現。但是,也說明他對國家的不忠誠。當初諸葛亮不同意他的“子午谷奇謀”,也不能不說有害怕他反叛的考慮。

(諸葛亮劇照)

二、從用兵來看,魏延優於姜維。

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這些都是要求用兵要能夠出神入化,要能夠打運動戰。如果太過於謹慎,追求面面俱到,在戰場上是很難打勝仗的。

諸葛亮用兵,有個最大的毛病,就是他太追求面面俱到,什麼情況都預先考慮清楚,再按步驟排兵佈陣。因此,諸葛亮雖然先後進行了五次北伐,但是基本上沒有什麼成績。

諸葛亮能夠看上姜維,就在於姜維與諸葛亮志趣相投,用兵方法也差不多。因此諸葛亮在自己去世時,把整個蜀國軍隊交給他。

魏延則喜歡出奇兵。“子午谷奇謀”,就是魏延想出奇制勝的表現。只不過因為當初劉備只讓他防守,而諸葛亮又不信任他,兩人都沒有給他更多用兵的機會,因此,他的軍事才華沒來得及表現罷了。

三、從統帥來看,姜維優於魏延。

統帥最重要的就是要恩威並施,既能服眾,又能讓別人佩服。魏延最後落得沒有一個人跟著他走,固然有諸葛亮多次打擊他,讓他在士兵那裡沒有了威信的表現,但也說明他確實缺乏統帥能力,連一個死黨也沒有培養出來。

姜維作為一個統帥,其能力在蜀國後期的戰爭中,已經體現出來了,這裡不再贅述。

總之,根據姜維和魏延的各自的特點,以及蜀國的情況,諸葛亮選擇姜維作為蜀國後期的統帥,還是比較恰當的。


張生全精彩歷史


誠邀,如題。魏延和姜維都是蜀漢後期的重要將領,不同的是魏延是劉備集團的元老人物,早在劉備取荊州南部四郡之時就跟隨劉備打天下,而後出鎮漢中太守,地位更是崇高,而姜維是諸葛亮後期北伐中原時從曹魏坑來的人物,兩人都是能征善戰之輩,堪稱諸葛亮的左右手,那麼二者究竟誰更厲害一點呢?

其實小編以為,姜維和魏延這兩人武功智力都是差不多高,可以說在伯仲之間從軍事角度謀略來講,魏延的首要奉獻在於漢中太守時的銅牆鐵壁,經營得當,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而且提出了爭議不斷的子午谷奇謀。而姜維的軍事謀略體現在後期與曹魏長期對立,互有勝負。所以二者的成就實際上是大差不差的。

但是顯然,姜維比魏延會做人

魏延的首要問題是不能完全遵守上級領導,這在我國自古都是大忌。與魏延相比,姜維就會做人的多了,在諸葛亮在世時低沉處事,不與上級作對,不給領導添堵,這是做下級的聰敏之處啊。


以上就是小編的回答,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姜維和魏延都是用兵大將,姜維謹慎,遇事考慮周全;魏延勇武,作戰經驗豐富。那麼這兩個人相比,誰更厲害呢?

魏延守城有餘,領軍征戰不足

先來談談魏延。說起魏延最顯著的功績,莫過於任鎮北將軍時,為蜀漢鎮守漢中近十年而未出一點紕漏了,所以魏延這個人確有才能毋容置疑,但人無完人,不可能面面俱到。魏延善守,但善戰的記載卻並不多見。

《三國志•魏延傳》中有關魏延征戰的功勞有一句總體的概括:“數有戰功”,但這一點陳壽並沒有一一列舉;另一個經典戰例便是在北伐期間和吳懿一起擊敗了郭淮費曜,不過這場戰鬥從戰功上來說,應是吳懿首功,而且此戰全程順風。

另外我們來談談那個歷史上著名的“子午谷奇謀”,這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間由魏延所提出的,但當時並未被諸葛亮採納,後世也有不少朋友認為這是諸葛亮的決策失誤。不過我個人認為子午谷奇謀本身就接近妄想。據《資治通鑑》記載:

“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聞延奄至,必棄城逃走......比東方相合聚,尚二十許日,而公從斜谷來,亦足以達。”

在這段記載中,魏延就產生了兩個臆想:

其一,長安守將夏侯楙知道他來會棄城逃走,不知道為何會如此自信。

其二,魏延希望諸葛亮從斜谷進軍後,能在二十天內把援軍帶到長安。試問如果諸葛亮二十天真能殺到長安,那要出子午谷幹什麼呢?所以魏延的軍事謀略並非我們想象的那麼強。

魏延號稱善養士卒,但是當他和楊儀的矛盾爆發以後,王平只一句喝罵,魏延所“養”的士卒便作鳥獸散,只留下魏延和他的家眷,這說明魏延也缺乏對軍隊的約束能力。試想一下,如果子午谷奇謀建功,魏延佔領長安後,曹魏援軍一到,城裡百姓,魏將殘兵甚至自己的手下,沒準就會有人開門投降。

儘管魏延是蜀國上將,作戰勇猛;但從軍事能力來講,可鎮守一方,但是不善於領兵出征。

姜維既有鎮守一方之能,更有領軍征戰之才

姜維作為一員高級將領,沒有太多爭議。諸葛亮曾對他有極高的評價,據《三國志·姜維傳》記載:

“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諸人不如也。

姜維主事時,對魏國邊境是造成了很大的軍事壓力的,據《三國志》記載:“聞維方到,眾皆惶懼。”

姜維北伐十一次,其中大勝兩次,大敗一次;小勝三次,小敗一次,相持4次。總的來說還是勝多敗少,可見姜維的軍事才能非凡!像姜維北伐本就兵力佔劣,又是“客場”作戰,朝中的政敵還在拼命扯後腿,能打成這樣,是很不容易了。

姜維也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不屈不撓。蜀國滅亡後,姜維曾給後主劉禪寫信

“原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

那時候的姜維,已經年近六旬,白髮蒼蒼,歷經大小北伐十餘次,仍然壯心不已,令人不得不感動!故我認為姜維比魏延更厲害

“品歷史人文,悟真理人生。”專注歷史文化的探索,我是靈魂的感觸!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頭條號哦!


靈魂的感觸


姜維是諸葛亮提拔起來的,魏延是劉備提拔起來的,因此,他們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劉備和諸葛亮的影子。姜維謹慎,思慮周全。魏延大膽,勇武異常。那麼他們兩個相比,誰能厲害呢?我覺得是魏延。

許多人對姜維有誤解,認為姜維是諸葛亮的傳人,傳承了諸葛亮的五行八卦、神鬼莫測的用兵之術,應該比魏延厲害的多,其實正史上不是這樣的。

姜維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主動投降過來的,在投降後諸葛亮親自接待了他,並且對他的才能進行了甄別,經過考問,諸葛亮認為姜維思維縝密,有才幹,是涼州的上等人才,比丞相府中的李邵、馬良都要強得多。

亮與留府長史張裔、參軍蔣琬書曰:“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永南(李邵)、季常(馬良)諸人不如也。其人,涼州上士也。

姜維這麼優秀,那麼他和魏延相比呢?到底是誰更厲害一些呢?我們可以從攻和守兩方面來比較一下。

先說攻,兩人同在諸葛亮帳下任職。魏延為涼州刺史兼前軍師,而姜維為中監軍徵西將軍。諸葛亮慣用魏延為前鋒,就是依仗魏延的勇猛。而姜維則被委任為後方行軍,主要作用是圍城和支援。

能明顯比較出來兩人能力的就是當他們遇到同一敵人時的表現,公元230年,魏延率領一支偏師西入羌中,攻擊涼州地區。在陽溪遇到曹魏費瑤和雍州剌史郭淮的大軍,結果魏延大破敵軍。那麼姜維呢?

諸葛亮死後,蔣琬執政。這時蔣琬上奏劉禪表姜維為涼州刺史,率領一支偏師西入羌中,襲擊涼州地區,結果幾乎毫無所獲。

公元240年,姜維率兵進攻隴西,郭淮追至強中。這時姜維撤退,結果是郭淮遷走羌族族民三千多戶。此一戰姜維撤退,沒有功績。

公元247年,隴西、南安、金城、西平等地諸羌叛亂,他們聯繫蜀地姜維為援。當時護軍夏侯霸屯兵為翅,負責防守地方叛亂。郭淮率軍抵達狄道後,諸將建議應當首先討平枹罕,制止諸羌叛亂。郭淮不這麼認為,郭淮說:如今我們的大敵是姜維,姜維此來必然先圍攻夏侯霸,所以應該快速馳援為翅。後姜維果然前來進攻夏侯霸,而郭淮及時趕到,姜維不戰而退,沒有功績。

公元248年,涼州胡王治無戴叛亂,包圍了武威,郭淮率軍前來平叛,大敗治無戴。這時姜維率廖化前來馳援治無戴,當時姜維令廖化在成重山修築城堡,收集諸羌、胡散民自守,而自己則西向迎接治無戴。諸將都建議先追擊姜維,防止姜維和治無戴合兵,然後再回來攻擊廖化,各個擊破,郭淮則不這麼認為。

郭淮說:廖化兵力不足,堅城未駐,趁此機會進攻他必然能夠獲勝。而姜維知道廖化遭到攻擊必然會回來救援,這樣就會疲於奔命,被我方擊敗。後郭淮令夏侯霸追擊姜維,自己率大軍強攻廖化。姜維果然回軍救援廖化,結果是姜維、廖華再次撤退。

同樣都是率領一支偏師作戰,同樣都是遇到郭淮,魏延大破郭淮,而姜維只會撤退,他們兩個誰強誰弱,幾乎一目瞭然。再比較一下防守方面,魏延和姜維都曾經擔負過漢中的防守,那麼他們誰防的好呢?

魏延時期,防守漢中的策略為:實兵諸圍以御外敵,敵若來攻,使不得入。也就是說派兵守好入漢中的各條棧道,敵若來犯,消滅敵軍於峽谷之中,使敵軍沒有機會出谷。王平時期延續了這樣的防守,使得漢中平安無事。

等到了姜維時期,姜維認為防守諸圍不如斂兵聚谷,退守漢、樂二城,這樣的話將漫長的棧道留給敵軍,將敵軍吸引進來,然後挫其銳氣于堅城之下。等到敵軍攻堅不利、後退無路時出城攻擊,這樣可以大獲全勝。

姜維這種守法幾乎是玩火自焚,而後期曹魏滅蜀就是明證。鍾會率領十萬大軍進犯漢中,蜀軍依據姜維的軍令,退守漢、樂二城,結果鍾會各派五千人將漢、樂二城圍住,圍而不攻。然後率領大軍繞了過去,這樣,棧道形同虛設,漢、樂二城形同虛設,而漢中的失陷姜維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對比魏延和姜維的防守能力,姜維真的比魏延差的太多。綜上所述,魏延進攻比姜維強,防守比姜維強,這就是為什麼魏延活著的時候諸葛亮偏用魏延而次用姜維的原因。如此看來,劉備的識人能力真的比諸葛亮要強太多。

最後正面回答問題,魏延比姜維厲害,不管是進攻還是防守,魏延都要強姜維太多。而後期蜀漢重用姜維,致使數年伐魏無功,勞民傷財,最終被曹魏所滅。早知如此,當初何不嘗試一下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呢?可惜呀!


每日趣評


魏延和姜維比武力和統兵能力和在漢中防守的能力!

比武力魏延要比姜維強,姜維雖說武力也很厲害,但是他是屬於武力高的儒將,也就是說打仗主要講究謀略!魏延屬於統兵大將直接帶兵衝殺!喜歡硬碰硬!

統兵能力兩人都差不多,魏延長期在外作戰,姜維長期跟在諸葛亮身邊希望能接諸葛亮的班!所以諸葛亮重點培養姜維!

兩人在漢中防守方面,魏延防守漢中十幾年,沒有讓曹魏突破防守!姜維防守漢中好像沒幾年就被司馬昭趕出漢中,還被鄧艾抄小路進軍成都。也就是說兩人防守政策不同,魏延的方法更成功。

所以我認為除了智力魏延不如姜維,其他都要強於姜維!


小喇叭評論員


這兩人都曾是諸葛亮北伐的左膀右臂,從演義來說,一個是能與諸葛亮並列的同僚,另一個是得意弟子,從史實上二人的戰績看,確實各有千秋,魏延是老將宿將,功勞卓著,從荊州跟從劉備,入益州取漢中,未嘗大失,被劉備託付以鎮守益州北方門戶漢中的重任,後期更成為軍中的標杆式人物。而姜維,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因歸家無路被迫陣前投降,而後堅貞不渝,為復興漢室進行了大大小小十一次北伐,雖然功敗垂成,但以小國攻打大國每每能全師而退,也是很了不起。


從軍事上看,姜維要比魏延厲害。魏延雖有子午谷奇策,卻多被後來史家認為不可能成功。他的奇襲子午谷的打算,應該是在諸葛亮北伐前的一兩年,其時諸葛亮提前調兵集中在漢中,自己在南鄭佈置出兵事,還進行了誘降孟達等。(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時曹魏的西邊統帥是夏侯敦兒子安西將軍夏侯楙駐在長安,魏延認為可欺,願自率一軍出子午谷奇襲長安,諸葛亮另一路出兵,會師潼關,被諸葛亮拒絕,而魏延要帶的軍隊數量,《蜀書》和《魏略》卻有不同,蜀方面說“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魏方面則說“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此計就算初期成功,後續也必然跟不上。而姜維北伐總計大勝兩次;小勝三次;相拒不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


魏延的軍事防守策略有防守漢中之策,他向劉備拍胸脯說,若敵將十萬前來,臣為大王吞之,若舉國而來,敢為大王拒之,後來確實沒有出現曹魏能越漢中雷池半步的事,哪怕在關羽失荊州,劉備夷陵之敗,諸葛亮南征時這幾個關鍵時期,漢中都安然無恙,可見魏延的守漢中外沿險要,一夫當夫萬夫莫開的戰術行之有效,後來諸葛亮拒曹魏三路入侵,王平拒夏侯玄,都是此策略的實踐。(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姜維領軍後採取與魏延層層設阻相反的誘敵深入防守之策,卻沒有機會實踐,鍾會三路大軍伐蜀能成功,並不能證明這一策略的失敗,但斂兵聚谷確實冒險,軍事防守策略上魏延勝。

政治上,應該是姜維略勝,魏延與同僚無論新老大多不和,正是小版的關羽,與丞相長史楊儀不和,搞得諸葛亮對這一文一武頭很大,又與朝臣不睦,起兵燒絕閣道時,朝中眾人雖不知實際情形,卻都擔保楊儀不會造反而懷疑魏延造反,可為明證,魏延最後也為他的政治短見買單。姜維的政治水平與他的軍事才能相比極不相符,從他不揣摩後主劉禪的意圖而擅奏欲殺黃皓便可看出,偶然的輕率舉動導致自己被動,領兵沓中屯田避禍,遂為魏國所乘,身死國滅。


南方鵬


公元253年,蜀漢大將軍費禕被刺,導致姜維有機會接掌蜀漢的權利核心,此時的姜維已經51歲了,經過多年征戰,蜀漢國力非常薄弱,此時應該養精蓄銳,使老百姓休養生息。這樣國力才能慢慢恢復,但姜維卻在數年之間,北伐中原達九次之多。要知道,當時的諸葛亮北伐時,蜀國的實力還是可以勉強支撐的,但是,等到了他的手裡,蜀國的實力已經再也不能支撐了,所謂此一時彼一時,此時的蜀漢已經國庫空虛,人口銳減,人才匱乏。相當於一個人已經進入暮年,唯有依靠漢中部署防禦,尚能敵關外。但姜維卻依然執意北伐,年年北伐消耗了原本就人力財力匱乏的蜀漢,使蜀漢雪上加霜,國力一年不如一年。不僅如此姜維還改變了魏延曾經在漢中地區30年的戰役部署,結果,直接導致了漢中的最終失守。這個事情又是怎麼回事呢?這要從劉備時期說起。

公元219年,劉備在取得了漢中大戰的勝利之後,就任命魏延負責防禦漢中地區。當時很多人以為漢中太守會是張飛,連張飛自己也以為他是漢中太守,沒想到劉備把漢中太守任命給了魏延,因為作戰勇猛,威震三軍,被提升為牙門將軍。劉備以識人用人最讓人稱道,此處破格提拔魏延鎮守軍事重地,足見皇叔對他的欣賞與信賴。魏延的確沒辜負劉備的期望,他以“實兵錯守諸圍”的辦法守備漢中,使漢中城固若燙金,易守難攻。後來王平抵禦曹爽,也是學習魏延的方法。劉備大會群臣,問魏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慾云何?”魏延對曰:“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

魏延這個人被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黑了多年,說什麼魏延腦後有反骨呀,諸葛亮死後要造反呀,通通都是羅貫中瞎編的。姜維確實是降將,算是魏國的叛徒,但魏延是一早追隨劉備的,沒有仕過二主,也是劉備一手提拔起來的年輕將領,魏延也是個喜歡冒險的人,沒事總想搞個大新聞。他最初加入劉備時,是帶著全部家底來的。據《三國志》記載:“魏延以部曲隨先主入蜀,數有戰功。”“部曲”是家兵家臣之類的私人武裝。此時的魏延就像一個瘋狂的賭徒一樣,把僅有的家當全部投到“皇叔”這支股票上。魏延的投資成功了,劉備佔領益州後,由“潛力股”徹底變成“優績股”。魏延也由“小兵”升為“牙門將軍”,最終變成了威名顯赫的“漢中都督”。後來在街亭之戰前夕魏延獻計兵出子午谷,也是他冒險性格最有力的證明。

魏延在鎮守漢中時,就把很多的部隊都部署在了漢中外圍的山區當中。這樣一來,魏軍就很難直接進攻漢中的核心地區。而這一政策,從劉備時期一直沿用到了費禕時期,長達將近30年時間。事實證明這樣的戰略部署是完全正確的。魏延和王平兩任漢中太守也多次採用這樣的防禦部署,抵禦住曹真和曹爽的大軍進犯。但是,在姜維掌權之後,卻馬上更改了魏延的這一防禦計劃,把防守漢中山區的兵都撤回了,就是因為姜維蠢笨的安排,使魏軍長驅直入,導致姜維的主力於段谷被魏將鄧艾擊敗,並有效牽制住蜀軍的有生力量,使鄧艾有機會偷襲成功,直接導致劉禪投降,這樣的結果,源於姜維的重大缺點,能力不足,又過度自信,另外一個原因是高層沒有人能制約姜維,姜維一人獨大出現戰略失誤,將蜀國推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慕容振北


魏延雖然有才能,但是也有點莽撞,諸葛亮第五次北伐,魏延的莽撞險些講蜀國精銳騎兵葬送,再者很多人認為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可能一舉攻破長安許昌,這何嘗不是一個冒險,勝了皆大歡喜,敗了這些人馬沒了,士氣必損。鄧艾就是個例子。關鍵鄧艾運氣好,諸葛亮死後。山上的兵被撤了,不然,來多少死多少。那時候魏國國力正盛,絕對不是個高謀。而姜維心細膽大,九伐中原,畢竟是弱國伐強國,勝多敗少。魏延相比要差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