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溫兒兒


如何評價《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每次讀這首詩都有一種很奇特的孤獨感和寂寥感,但要說怎麼個好法還真說不出來。

前言

這首詩好像是小學課本上學的,時間太長記不太清了。詩意很好理解,不過也有些書本上講不到的地方,老街簡單說一下自己的理解。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劉長卿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一、 關於白屋

1、白屋是入聲字

這首詩是一首近體的五言絕句,符合近體詩的格律: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第二句白屋是仄仄,但是這兩個字今天是1聲和2聲,都屬於平聲。不過在古韻裡,白、屋都屬於入聲:【屋:一屋】 【白:十一陌】 。

入聲字都屬於仄聲,今天的入聲字在普通話中已經消失了,在不少方言地區還有入聲的發音,類似與短促的去聲。

2、白屋有兩種意思,

1)茅草屋;2)平民或寒士 。因此白屋貧也有兩種解釋,可以看作平民的茅草屋比較簡陋。也可以看作是寒士落魄。

二、《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簡析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前半首詩是眼中景,通過視覺和觸覺來感受,後半首詩主要聽覺,聞犬吠,猜到或者聽到有夜歸人。

可以看作我在茅屋中,聽到..........

也可以理解為,前兩句是鋪墊,第一句寫景,第二句作者自憐,後兩句是我在天黑時終於找到了落腳之處,我就是那個風雪夜歸人。

三、為什麼很奇特的孤獨感和寂寥感

整首詩中提到”人“只有一個字,因此會有孤寂之感。

日暮蒼山遠,是作者眼中所見。

天寒白屋貧。按照第二條所說,古人”白屋“有寒士、匹夫之說。可以理解為作者自憐,天氣寒冷,我正在前途茫茫、清貧困苦之時。結合第一句”日暮蒼山遠“,,天地之間只有一個渺小的身影,行走在無盡的艱難路途之中。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這裡的夜歸人,說的是自己,終於在苦寒中跋涉以後,遇到了一個落腳之地,卻只有一條狗在狂吠,依然見不到人。

整首詩如同探險一般,寫完了以後,天地之間仍然只有自己一個人, 但是留下了無限的聯想,之後會怎樣?既然有犬吠,或許有人,或許........

結束語

詩無達詁,可以看作是通篇寫景,也可以看作是深有寄託。

這首小詩,詩中有畫,畫中有隱喻。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簡析

日暮蒼山遠,

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

風雪夜歸人。

簡析:

我冬天外出公幹,長途跋涉,旅途疲憊,路覆冰雪,又逢連綿大山,行走翻越艱辛。

今晚走上芙蓉山來,落日西下,群山莽莽,一望無際,暮靄降臨,天地昏暗,萬物消隱。

至芙蓉山脊,有旅店一間,幾間土房,上蓋茅草,孤零零立於坡邊,房屋被雪,白茫茫與周邊一樣分辨不清,不是事先有友人告之,誰知道這裡還可住人,是一個旅客的落腳點。

可惜冬雪阻礙路人稀,無人上到這山脊埡口來,無人來此落腳停息。

我一人走到店外,敲門無人,裡面漆黑無燈光,莫非店主下山了,那今晚可慘了。

一天疲憊亦無力進退,無奈立於牆下等待,只有煩惱和寒冷包圍著我。

幸喜外面柴門處傳來狗叫聲,還有人的腳步聲,是店主回來了嗎?店主冒冰雪冒寒風在黑夜裡回店了!

我當然高興,終於有立錐之地了,終於可進屋避風寒了,終於可進去洗個熱水臉了,可能有燒柴火烤暖和手腳和身體了,終於可以喝點熱水,吃點東西充飢了,終於可以睡一下,休息一下,養下精神消除疲憊了,明天有勁繼續趕路了。

不然在外凍一夜,不半死也會傷殘的,哪還有明天的繼續前行喲。

絕境逢生,悲中有喜,喜中有悲呀。


彭彤彬


我們暫且不說在封建時社會時,無數的封建史官和御用文人,用盡了他們的生花妙筆,去歌頌讚美所謂的“盛唐”。即便是在今天,在很多人的眼中,大唐可是一個神仙般的存在,是一個豐衣足食、路不拾遺的黃金時代。然而事實呢?人稱物阜民豐的大唐,可能不會像一些人所想象的那樣美好,那樣羅曼諦克。


要不,和劉長卿同時代的另一著名詩人韋應物,怎麼會發出“邑有流亡愧俸錢”的感慨呢?好了,回到正題。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劉長卿的這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開始就為人們描繪了這樣的一個場景:天就要黑了,蒼茫的群山看起來顯得更加遙遠。作者焦急的站在準備要投宿的人家的院子裡,等待著主人的歸來。焦急的詩人一邊等待著主人的歸來,一邊打量著這座名叫芙蓉山的山裡的屋子——被白雪覆蓋著的這座山裡的房子是多麼的簡陋貧寒呀!屋子既然這麼簡陋,那麼它的主人的生活也肯定是過得非常的艱辛。詩人接著寫道,在他的苦苦等待中,終於聽到了院子裡的柴門外邊的狗叫聲,詩人苦苦盼望的貧屋主人終於回來了——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主人既然已經歸來,詩人的這一個夜晚,可以有一張安穩而又溫暖的床,來讓詩人好好的歇息了。原來,大唐的一部分黎民百姓,其實就是在飢寒交迫的生活中,度過了他們的一生。而李白的《丁都護歌》,和杜甫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名句,與劉長卿的這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為我們揭示了在唐朝繁榮的表面,一部分黎民百姓的真實生活。


孤獨的人209381559


這首詩標題有問題。

總給人一種病句的感覺,或者沒說完的感覺。

逢,是動詞,是遇到的意思。

宿,也是動詞,住下的意思。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什麼鬼?遇到雪了住在芙蓉山~主人?能能通順嗎?說完了嗎?

且看內容: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這比較好理解,也很對仗。景色悽美。

太陽落山,天氣寒冷,山看起來很遠,屋子簡陋。柴門旁聽見狗的叫聲,原來是(主)人冒著風月歸來。

風雪夜歸人。歸人,必然是主人,若是客人,應該是風雪夜來人。

所以,詩人應該是上帝視角。

問題是詩人住在哪裡?

一種猜想是,他住在院外的柴房裡。詩人登芙蓉山,遇到風雪,不能下山。見一籬笆院落,主人不在,卻有中華田園犬守家。詩人不敢入內。於是在門旁一間簡陋的柴房住下。日暮天寒,四下漏風,他凍得瑟瑟發抖。

這時候,一陣狗叫,原來是主人冒著風雪回來了。(太高興了,有救了!)

所以,一激動寫了半個詩名,《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彭城墨者


所有關於中國古典詩詞,在向讀者介紹有關於這方面的知識的時候,首先要摒棄"今日頭條"是面向深奧理論這方面的專長的,它首先是面向大眾化平臺的,因而在解說這方面知識的時候,儘可能的要使讀者感到"通俗易懂",如果離開了這個宗旨,恐怕有許多的人在這方面是不諳其中的精妙涵意的,換句話說,是一頭霧水。"仄平平、平仄仄",對於那些僅限於文字方面遊戲的人來說(絕不含有l歧視的論調),許多從文革過來的人,本就沒有這方面的基礎,他們能將中文學好,就己經是天大的奇蹟了,更不用說在這方面有所專長了。

劉長卿,中國唐代詩人,唐代唐玄宗天寶進士。唐肅宗至德中官"監察御史",後為長洲縣,官終結於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工於詩,長於五言,自稱"五言長城"之浩大言辭!

有關於劉長卿的這首五言絕句,歷史上有很多的註釋,說多了,猶顯渾濁蒙頓、辭意枯燥難懂,我們揀其最通俗易懂的詞意來展現給讀者——

這首詩前兩句寫的是屋外,後兩句是屋內。

"日暮蒼山遠":天色已經是傍晚了,詩人還在趕路,或許是因為走累了吧,所以感覺前途的蒼山顯得是格外的遠。蒼山:可以理解成是覆蓋了的白雪變為了魏峨的群山。"天寒白屋貧":遠遠的山上,有一間很簡陋的房屋,因為下著雪,所以天很冷,房屋也被覆蓋上了一屋子厚厚的白雪。"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終於可以進到屋裡好好歇歇了。不知不覺已是夜深了,突然被茅屋的看門犬吵醒了,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風戴雪回到了家裡吧。

這首詩,作者用白描的敘事手法,極大的渲染了我們平常身處鄉村老百姓所遇到的一幅感染圖,形象的描述了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一事一物,因而在讀了這首極富於貼近我們鄉間生活的哲理詩句之後,它是那樣的使人感到生活就在我們身邊,它是那樣的使我們感到親切!


蘆嘉玉


大概是1992年在小學語文課本上學的兩首詩,個人文學水平不怎麼樣,只說說自己的看法:

唐代詩人劉禹錫寫的詩“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同一時期的“唐宋八大家”之首柳宗元寫的詩“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這兩首詩的背景和兩位詩人寫這兩首詩時的際遇是一樣的,唐順宗在位期間為了扭轉衰敗頹廢的唐朝國運,進行了加強中央集權,反對藩鎮割據和反對宦官專權的“永貞革新”。光是老百姓的負擔就大大減輕了,“永貞革新”的內容裡有取消“宮市”,大詩人白居易的《賣炭翁》抨擊揭露“宮市”就是皇宮的宦官們赤裸裸的在搶劫老百姓。還有取消地方向皇帝的“進奉”,說穿了就是地方藩鎮和官員給皇帝送錢,給皇帝送錢數額必須是巨大的,因為財政惡化皇帝也缺錢,這錢怎麼來的?還不是對老百姓敲骨吸髓搜刮來的。可惜“永貞革新”失敗了,本來就健康狀況惡化連話都不能說的唐順宗被迫退位,傳位唐憲宗,核心領導人物王叔文王文丕被賜死,八位核心人物都被貶往偏遠荒涼的外地任司馬,又稱“二王八司馬事件”,劉禹錫和柳宗元是“八司馬”其中的兩位。

劉禹錫在被貶去上任的路上寫了這首詩,“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柳宗元的“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是在描述國家的衰敗和民生惡劣的百業凋零。“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和“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詩人表達了淒涼孤寂的心情,特別是這兩首詩都提到了“雪”,這是對國家形勢衰敗政治環境黑暗和民眾生活困苦的惡劣常用的描述手法,柳宗元被貶到永州寫了《捕蛇者說》,捕蛇者的祖父和父親都死於捕毒蛇,可是隻要捕了毒蛇交給官府就可以不交賦稅,捕蛇者為了不被賦稅壓垮甚至逼死只能繼續冒死捕蛇,因為他那些不捕蛇的鄰居們大部分已經家破人亡了,“苛政猛於虎”,也照樣猛於毒蛇。劉禹錫和柳宗元空有國家天下的抱負壯志奈何經過“安史之亂”的唐朝已經糜爛腐朽,進取奮鬥的人終究迴天無力成為黑暗腐朽的犧牲品


立志成蟲


在星光燦爛的唐朝,劉長卿不是一個很有名的詩人,以致今天我們除了這首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詩之外,基本上不知其他,不過單論這首詩來說,確是上乘佳作。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簡單的四句話,每一句卻畫面感極強,稍微有點文化知識的人,詩中的優美意境自然浮現眼前。詩中有畫,意境之美,可以媲美柳宗元的《江雪》了。個人比較推崇,第一個網名就叫風雪夜歸人😄。


文化之原


羈旅漫漫,素雪紛紛。

蒼山日暮,夜宿芙蓉。

天寒衾冷,白屋臥風。

犬吠柴門,夜有歸人。


home6452


這樣的風景,要是燙一壺濁酒,來倆樣小菜,火爐上燉個肘子,慢慢喝著小酒,談論古今,奇聞異事,天地易理,酒盡人醉,再有紅袖添香,不知道羨煞多少人


仙劍奇俠37927120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劉長卿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這首詩描寫的是獨自行走夜晚借宿見農村貧困時的情景。這首詩後面二句詩寫得非常好,不僅寫出了景況淒涼,而且懷有著非常懼怕不安的心情,表達得很好。曾有人這樣評價道:“較王,韋稍淺,其清妙自不可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