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壓卷之作,《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為何會有多處地方遭人誤解?

tb雅


南宋詩人中,最佩服辛棄疾,將紙上的豪情真的寫在了戰場上!

這首詞,被明代楊慎評為“辛詞第一”!

誤解,只因看不懂!

《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 (宋)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xū),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bi)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典故太多了,句句皆用典!

1 孫仲謀:

孫權,三國吳帝,曾在京口建都。京口,今江蘇鎮江,北固亭,在鎮江東北北固山上,下臨長江。

2 寄奴:

南北朝時,宋武帝劉裕的小名,在京口起兵平亂,滅南燕後秦,推翻東晉,自立為帝。

孫權與劉裕同在京口起兵稱帝,

如今,昔日英雄們積極奮鬥的精神與風流遺韻,早已被風吹雨打盡,早已被掩映夕陽草樹中,

一片荒涼破敗,再也找不到像他們那樣,金戈戰馬,令敵人聞風喪膽,大有作為的英雄了。

這兩個典故,辛棄疾滿是崇敬與愐懷,

而對南宋無為,缺乏英雄的時代,卻是深刻的諷刺與憤慨!

3 封狼居胥:

狼居胥,山名,在今天的內蒙古西北,

《史記》記載,霍去病追討匈奴,至狼居胥山,築土為壇,封山而還,

後來,深入追敵,一直打今天的俄羅斯貝加爾湖,從此“匈奴遠遁”。

“封狼居胥”便成為兵家的最高功績。

《宋書》記載,元嘉年間,南朝宋文帝劉義隆好大喜功,命大將草率討伐北魏,大敗,倉皇逃回。

四十三年:1162年,辛棄疾從個人抗金開始投歸南宋,到1205年,寫此詞時,正好43年。

投歸南宋,途經揚州時,曾親見金兵燒殺搶掠的慘景。

這個典故,辛棄疾用親見的事實,向統治者指出草率出兵的嚴重後果。

4 佛狸祠: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的小名。

劉義隆北伐失敗後,拓跋燾率兵追到長江北岸的瓜步山,山上建行宮,後稱佛狸祠。

神鴉社鼓:每年春秋兩次祭祀土神的社日,百姓們便在佛狸祠供上祭品,少不了烏鴉來享用。

這個典故,在曾經受辱大宋的土地上,在異族皇帝廟前,鴉飛鼓響,百姓正熱鬧的祭神。

由於南宋朝廷長期的妥協求和,百姓們早已忘了曾經的屈辱了。

5 廉頗:

戰國趙將,屢建奇功,

《史記》記載,趙悼襄王時,被奪去兵權。

後來,趙被秦圍攻,又想起用,便派使者前去探看。

廉頗飯一斗米,肉一斤,欲披甲上陣。但使者受了賄賂,便回覆趙王,廉頗老了,雖然能吃,卻三遺矢(屎)了。

寫此詞時,辛棄疾已66歲了。

這個典故,辛棄疾自比廉頗,年老,卻仍能上陣殺敵,趙王還能危急關頭想起廉頗,而自己四十多年連個探問的都沒有,連廉頗都不如,懷才不遇,滿心悽愴!

“滿目山河空念遠 ,落花風雨更傷春。”

意思,簡言之,

孫權寄奴在京口的英雄遺風早被人忘了,元嘉年間的草率出兵,落個倉皇而逃,四十三年前的金兵血洗揚州,還記憶猶新!大宋的百姓們祭神呢,我這個老將,還有誰來問一聲,好讓我上戰場抗金?


蒼涼悲壯,慷慨悲憤,令人動容垂淚!

典故里的故事,現實中的家國,暮年蒼蒼的自己,一面是朝廷無作為,一面是英雄恐遲暮,沉痛中急切,急切中無奈,無奈中憤激,憤激中悲愴!

以情動人,反覆渲染,反覆詠歎,餘味悠長,感人至深,光彩熠熠!

陳廷焯評價:“辛稼軒,詞中之龍也,氣魄極雄大,意境極沉鬱。”


一綠浮芳


有一些偽文化人,肚子裡沒有什麼墨水,凡事知道一些皮毛,便不知天高地厚,到處吹毛求疵,假裝老大、假裝專家、假裝百科全書、假裝比他二大爺牛。

有人指出,辛詞《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用典過多,有賣弄、堆砌之嫌。我想這位高人,一定屬於那類一葉障目不見森林的睜眼瞎子。他連辛詞的題目都沒有看清楚。人家在北固亭“懷古”,不回憶歷史、不寫典故,寫什麼?寫專家隔壁老王嗎?

類似的作品如蘇詞《念奴嬌·赤壁懷古》,在赤壁懷古,如果不回憶古代戰場的風煙、不追思風流人物才略、氣度、功業,寫什麼?

這不是誤解,是個人的理解能力十分薄弱的問題,是個人對大眾理解力的考驗。如果我們相信了他的說法,那麼,智商同時被這類人拉低了。

借古喻今,是詩詞的一種表現手法。辛詞雖然多用典故,但相當貼切恰當,與詞人所抒發的情感融為一體。更加體現了他思想的厚重和他的歷史情懷,也增加了詞的文學表現力。


當代詩詞精品


首先奉上正文: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宋.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辛棄疾是宋代著名愛國詩人,其眾多詩詞大家都耳熟能詳。而這首《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更是其重要的代表作之一。仔細品鑑這首詞,其前半段意境開闊,夢迴三國,氣勢如虹;後半段卻筆鋒一轉,放眼當下,滿目悽然,國破家亡卻報國無門,實在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可是讀者們也會發現一個問題,這短短的一首詞,竟然包含了如此多的歷史典籍,雖然這樣能夠使短小凝練的詩詞內涵大大豐富,可是這也會給部分讀者造成一點障礙,或是不理解這段典故,或是理解的歪曲,所以辛棄疾也就成了有名的“掉書袋”。不過辛棄疾應該沒有考慮過讀者理不理解他吧,畢竟有些東西,自己懂就好。

最後,祝各位喜歡詩詞的朋友的生活如詩詞般美好!


且拂心塵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是南宋詞人辛棄疾的代表作品,在宋詞中具有很高的地位,也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

辛棄疾屬於豪放派詞人的代表人物,與蘇軾並稱“蘇辛”。辛棄疾的詞作的一個典型特點是很善於用典,也正是這個特點讓後世學者,專家,文化愛好者揣摩討論,樂此不疲。有人說用典恰恰表明辛棄疾的文學素養,也有人說過分的用典恰恰表明辛棄疾在詞作方面經常遇到詞窮無話可說,只得用典的情況。孰對孰錯自是不能一概的接受和否定,因為歷史是客觀的,但是歷史人物和文化卻具有主觀性,我們需要辯證性的去看待,研究。

迴歸正題,我們首先看一下這首詞的內容: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我們不妨簡單地將其翻譯一下:

歷經千古的江山,再也難找到像孫權那樣的英雄。當年的舞榭歌臺還在,英雄人物卻隨著歲月的流逝早已不復存在。斜陽照著長滿草樹的普通小巷,人們說那是當年劉裕曾經住過的地方。回想當年,他領軍北伐、收復失地的時候是何等威猛。然而劉裕的兒子劉義隆好大喜功,倉促北伐,卻反而讓北魏太武帝拓跋燾乘機揮師南下,兵抵長江北岸而返,遭到對手的重創。我回到南方已經有四十三年了,看著中原仍然記得,揚州路上烽火連天的戰亂場景。怎麼能回首啊,當年拓跋燾的行宮外竟有百姓在那裡祭祀,烏鴉啄食祭品,人們過著社日,只把他當作一位神祇來供奉,還有誰會問,廉頗老了,飯量還好嗎?

縱觀全詞,這首詞用典的地方特別的多,孫權,劉裕,拓跋燾,廉頗等優秀的或君王、或將領的事蹟在短小的詞句中躍然紙上,毫無疑問,這是需要很深的文學素養和功底的,不然即便知道典故,也是無從下手。再加之作者通過一詞一句的字裡行間流露出的渴望建功立業,不服老,不服輸的豪情壯志,使得全詞的精神境界得到了無限的昇華,這決不是簡單的用典二字可以用到的。辛棄疾能在名家輩出的宋朝文化圈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必然有其過人之處,不然怎得“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呢~

主觀的我們用客觀的態度去評價在客觀的歷史中有主觀性的人和文化,這也是一種文化的進步和素養的提升吶~

我是萌之帆,熱愛文化的小青年,喜歡可以關注走一走哦(•́₃•̀)



萌之帆


酬悟空邀答:

直接看題目,首先題主做了一個前置,認為稼軒此調為宋詞壓卷之作,此說法多引自寫出那首《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的揚慎所說。如果我不認為其可以作為宋詞壓卷,不知算不算是誤解呢?



宋詞中優秀的作品有很多,就算在懷古的豪放詞當中,我也認為此調不如蘇東坡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一等一的高手往往能將用典化於無形,即使讀者對其用典不甚瞭解,仍能感受作者的情懷,感受到詞的意境。

再說說誤解。詩詞創作不是數學解題,其目的不是要推算出一個正確答案;其也不是論文,是為了論證某個論點。詩詞創作是試圖通過一系列的意象(典故也是意象的一種)組合,去營造出意境意蘊。

意境,是中國傳統美學一個較抽象的概念,其實際上是一種觸感。有時,我們讀完一首詩詞時,會陷入詩人的語境中,或安謐閒靜,或沉鬱悲涼,或明快高曠,或慷慨激昂 ,或莫名其妙,這就是意境。 同一首詩詞,不同的人,不同的際遇,感觸都會有不同。甚至同一個人,不同的心境,感觸也會有不同。很難說誰的感觸是正解,誰的為誤解。這也是詩詞的魅力所在。

黃山谷說寫詩要“字字有出處,句句有來歷”。這是因為詩詞的意象大多已經在歷史的沉澱中,有了特定的指向,例如,如果說此調的“封狼居胥”說的不是說衛青、霍去病的故事,這可能是一種誤解。



但是,黃山谷又接著說了要:“點鐵為金,化腐朽作神奇。”也就是說要將這些有出處,有來歷的意典,進行重新組合,化出新意。這樣,這一意典又可能超越了本身含意,關聯出新的雅趣。這仍然可給我們帶來不同的觸感。就正如在“封狼居胥”前,加上“元嘉草草”又變成了說宋文帝的故事了。

再說詞的創作手法還有很多,抒情的方式也多是借物致情的間接抒情。而更有一些難以定論的象徵手法,如此調中,有人說佛狸是影射完顏亮,佛狸寺則是作為金人入侵的一個象徵建築,這些都是可繼續考究的,並不一定就是正解。即使是如“烽火揚州路”是指那一個區域範圍,至今也仍存在幾種不同的見解,沒有誰對誰錯。



綜上所述,就詩詞而言,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解讀,沒有必要爭出個誰對誰錯。當然,如將此調作為一篇中學課文看待,出於教學需要,須有一個擬定的“正解”。這隻與教案有關,與詩詞無關。


詩詞書院


宋詞燦若繁星,這首詞雖然很精彩,但是也談不上壓卷之作。古今中外,能傳頌千古的詩詞文章無一例外都是閃爍著人性的光輝,這種人性的光輝從人類誕生以來就一直存在,如綿綿長河中那晶瑩剔透的凌凌波光。在我看來,南宋詞人蔣捷的一首詞就非常出色,道盡了人世滄桑,讀來令人感慨萬千: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中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這首詞,我認為人過五十,到了知天命的時候才能真正懂得其中的無盡意蘊。


耕雲釣月89202987


恕我孤陋寡聞,到目前為止,我亦未看出辛稼軒此詞有什麼地方遭人誤解?我只知道此詞是辛稼軒晚年的扛鼎力作。作此詞時正值南宋朝庭擬複用稼軒之時。

當時宋寧宗嘉泰三年,宋得知金國久被蒙古所困,民生凋敝 ,宋欲恢復故地,在貴戚韓侂冑的主持下北伐之聲漸濃,辛棄疾亦躍躍欲試。他被朝庭派往鎮江(京口)前線佈防。

來到江防重地,登上北固亭眼望水天一色,辛棄疾詞興大發寫下了這首千古名篇此詞寫成即有同時代人岳珂稱其:“微覺用事多耳”而愛用典是辛詞特點之一。所以馬上有人打抱不平,批評岳珂:“尚是不解詞味”但這只是個人之間對此詞的理解不同而已,談不上誤解呀。

真正誤解辛棄疾的是南宋朝廷。他們對辛棄疾總是用而不重,欲用不用。因此直到辛棄疾病逝。他那收復河山的夢想也未能實現。


雲淡風清29


這首詩詞是北宋愛國詩人辛棄疾的傑作,當時北宋正受外敵入侵,而時政又尚文輕武。詩人在抵抗外敵征戰中心發而作,引用古時英雄來 諷刺當時朝政。

詩中人物都是曠世豪傑,孫仲是三國孫權,寄奴即為劉裕。封狼居胥自 霍去病 馬踏匈奴後,再也沒出現過。

讓人誤解是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廉頗是戰國趙將,仇家郭開多使計貶低廉頗終不為趙複用。

詩人用古喻今,用心良苦,其心志更苦。


333888水一方


首先講我對該名詞的理解。這首千古傳誦的傑出詞篇,上片讚揚了歷史人物了孫權和劉裕。這裡抒發懷古之情與南宋朝廷的苟安求和形成對照。下片“元嘉草草”三句,用南朝宋文帝劉義隆因草率出征而慘敗史實,既與上片劉裕北伐勝利對照,期望當政者吸取教訓,不能草率出兵。全詞借古諷今,言簡意深。這首詞用典較多,但都切合時地,自然成理。全詞將寫景,敘事,議論和抒情融為一體,上下一氣貫注,筆墨大開大闔,使思想性與藝術性達到高度統一。

我建議挑剔者還是下苦功進修基礎知識,學一些如何評詩詞的基本常識,不能一點碎片知識就不是一邊倒地聲期力竭,不是斷章取義,無底線地批評別人,不加思索地聲討……總之就是對問題囫門全吞棗沒有系統學習總結,用狹隘眠界視線、和認知來評價別人,才導致錯解。賞析古人名家的詩詞,還要求我們運用歷史的、文學的,哲學的等知識能力。如這首詞有著深厚的意蘊,閃現著哲理的光彩,如果不學無術,就滑到亂彈琴啦!


黃宇芬


楊慎評這首詞為辛詞第一,沒說宋詞第一。

全篇在懷古中陶寫自己的情懷,以古人寫自己的憂憤,表達自己對戰鬥的渴望。他不滿南宋統治者的昏庸懦弱,以廉頗的典故,寫出自己的暮年無人知賞、壯志難酬的悲劇結局。

其中金句“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悲歌慷慨,滿紙英雄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