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首領晁蓋死前暗示的接班人是誰?

暈海的感覺


在小說《水滸傳》中,晁蓋之死與宋江接位是一大懸案。有很多人認為,其實是宋江派人在暗中下手,晁蓋對此心知肚明,因此在彌留之際不願傳位給宋江,留下遺言說誰捉住兇手誰便做山寨之主。那麼真相到底是什麼呢?

其實,梁山首領“本來”就是宋江,倒是晁蓋後來居上,暫時取代了宋江的地位。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水滸傳》的故事是以真實的歷史事件為藍本的,在北宋宣和年間,確實有一位名叫宋江的人糾集了三十六人縱橫河朔,最後被張叔夜招安,替朝廷征討方臘。

南宋龔開曾寫過宋江三十六人贊,記錄了三十六人的綽號姓名。其他一些典籍,如《大宋宣和遺事》中也記錄過宋江眾人的名姓,大同小異。這些人當然是以宋江為首,而綽號“鐵天王”的晁蓋只是宋江手下的一個兄弟。

另外元朝雜劇中也有很多梁山故事,也都是以宋江為梁山首領,沒有晁蓋什麼事兒。

到了《水滸傳》中,才提升了晁蓋的地位,讓他成為梁山第二任首領,後來在攻打曾頭市時中箭身亡,宋江才當上了第三任梁山首領。

那麼在《水滸傳》裡,到底晁蓋之死是不是宋江派人下的手呢?其實《水滸傳》主要有三個不同的流傳版本,即繁本、簡本和金批本,要分不同的版本進行討論。

在繁本中,晁蓋臨終前確實說:“若那個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不過這顯然是晁蓋彌留之際的憤怒之言,並非不想讓宋江接班,也不能證明宋江派人殺了晁蓋。因為後來宋江突生急病之前,晁蓋還曾託夢示警,說明他並不恨宋江。而且梁山好漢捉住史文恭後,書中也描寫了宋江的心理活動:“宋江看了大喜。仇人相見,分外眼明。心中一喜一怒:喜者得盧員外見功;怒者恨史文恭射殺晁天王,冤仇未曾報得。”

在簡本中,這個問題很簡單。因為晁蓋的臨終遺言是:“賢弟保重。捉得射死我的,與吾報仇,死亦瞑目。你自立為寨主。”晁蓋直接傳位給宋江,並無二話。

在金批本中,這個問題較為複雜。因為金聖嘆不喜歡宋江,所以他在批評《水滸傳》時,對原書進行了刪改。金聖嘆通過種種細節努力暗示讀者,宋江是個陰險小人,處心積慮地害死了晁蓋。不過那些都是金聖嘆有意修改的,不足為憑。

一切有為法,如夢亦如露。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夢露居士,為你解讀國學經典。


夢露居士讀文史


晁蓋是個好強盜,甚至說是個大好人。

梁山好漢基本上沒幾個人拿人命當回事,不要說宋江吳用為了賺取某些人上山,動不動害人全家,也不要說李逵殺平民百姓如切瓜分片。就連自詡仗義的林沖,當頭子王倫讓他下山殺個人當投名狀的時候,他也是二話沒說就下去幹了,只不過他運氣太差,一連幾天沒遇著人影,後來遇到了也是楊志這樣的硬茬子,還沒等殺了他就被王倫叫開了。

在宋江眼中,只有一百零八將的性命才是命,當然這不是說他多仁義,只不過他要維持星魁的名聲,不願差了人跌了份。在大多數水滸好漢眼中,普通人的性命根本沒啥大不了,只有自己親近之人的命才是命。只有晁天王是個例外,晁蓋晁天王一上山就定了只奪財不害命的規矩,救宋江那次,李逵殺人殺出了興致,把看熱鬧的百姓排將砍去,氣的晁蓋大喊別害了無辜百姓。看得出來,晁蓋是真的想做一個替天行道之人。

然而,晁蓋這麼好,缺點也很明顯。他做一個小山頭頭領沒問題,但是沒有長遠計劃和發展規劃,在他心目中,自己做的事情就是劫富,偶爾興致來了再去濟濟貧。至於兄弟多瞭如何保障兄弟的日常開銷,山頭做大瞭如何應付官府的圍剿,晁蓋似乎並未多做考慮。他是當一天強盜快活一天的想法,兄弟們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就夠了。而宋江不一樣,宋江一直是個刀筆小吏,連個官都不是,卻熱衷功名。靠著正道取仕是沒戲了,他就想著通過做大山頭再被招安的計策,所以他的目標十分明確。有了目標,宋江手段也厲害,他特別善於籠絡人心,其實他用的方法看起來也簡單,就是不論對誰,初次見面他都會俯下身子發自肺腑的拜見,給錢的話也絕對是真心實意要幫你的樣子,跟柴進那種高高在上的姿態大不一樣。這樣的人,第一次見面當然可以給人留下極好的印象了。就好像今天,一個人如果去一家超級大集體找工作,結果董事長親自與這人見面,見面就鞠躬握手,親切交流,那不管以後如何,反正第一眼這個人對董事長肯定好感倍增。

然而,對於自己需要的人宋江可以挖心掏肺甚至低三下四,對於不相干的人他卻冷酷無情,甚至小孩子都不放過。為了賺取朱仝上山,他跟吳用就算計讓李逵殺了年僅幾歲的小衙役,手段卑劣,冷血無情可以說無出其右。

晁蓋再怎麼說也是梁山老大,宋江這些卑劣手段他是看在眼裡,卻又無可奈何。本來宋江上山的時候,晁蓋就要讓位,被宋江推讓下來。現在倒好,宋江嘴上叫自己老大,卻一步步把權力都拿走了。如果你掌權以後按照自己之前定製的宗旨做事倒也罷了,但現在所作所為大大有違自己初衷,晁蓋如何不著急生氣?

一著急生氣就容易犯錯誤,晁蓋想著自己以前一要上前線就被宋江勸住,說什麼他是一山之主不可妄動,到最後搞得天下只知道宋江而不知道晁蓋。所以他忍不了了,打曾頭市他一定要下山。

然而下山以後他由於經驗不足,急功冒進,還沒怎麼招就中箭了。這次中箭讓晁蓋的窩火到了極點,怎麼回事,宋江次次下山安然無恙,我晁蓋一下山就中箭,老天與我作對啊。管他這劍是誰射的,晁蓋心裡都可以說是鬱悶到極點。看到宋江以後他更是窩火,無論如何要噁心他一下。



其實晁蓋雖然不是絕頂聰明之人,但也不是大傻子,他知道到了今天這個局面,自己一死,無論如何宋江都會成為老大,但是想想宋江為人,兩面三刀暗地奪權不說,關鍵是心狠手辣卑鄙無恥。他能做的,就只能是臨死前坑他一下了,雖然明知道作用不大,但是噁心他一下也好。所以他才說,誰捉住射我的,誰以後就當老大。然後就死了。

宋江當時聽了心裡咯噔一下,氣的簡直要炸了,當即就大哭不止來掩蓋自己的憤怒。你明知道我武藝一般卻讓我去捉人,成心讓我難做不是。不過呢,梁山上其他兄弟早就把宋江當老大了,所以他的遺言沒啥用。

至於說晁蓋心目中的接班人,肯定沒有一個合適的,他活著都決定不了自己權力,何況死後呢,他所作所為也只能是噁心一下宋江罷了。


一覽眾河小


林沖,或者是公孫勝,反正肯定不是宋江。如果他想讓宋江接班,就會直接說:“賢弟,替我報仇。我不行了,以後你帶著弟兄們好好幹吧。”

此前晁蓋也多次說讓位於宋江的舉動。


可是這一回,晁天王彌留之際的遺言是:“若那個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

此時的梁山泊,有能力生擒活捉史文恭的,只有林沖和公孫勝這兩個人。

或許小李廣花榮也具備和史文恭一戰的能力,但是,他最多是用暗箭射殺,活捉他做不到。

那麼,晁蓋為什麼說要捉著兇手而不是殺死兇手,或者直接說誰殺了史文恭就可以坐梁山之主呢?

可能晁蓋也覺得那支暗箭來的太蹊蹺了,自己死得有點不明不白。

如果能活捉住史文恭,審問一下就會真相大白:如果是他乾的,讓他抵命。

如果不是他乾的,那麼就要換個思路找出幕後黑手。

此時梁山上具備這種實力的人只有兩個:林沖和公孫勝。


林沖在自己上山的時候火併了王倫,為自己坐上頭把交椅立了首功。而且一直以來,也算是與自己關係比較密切的人。

如果他能幹成這件事,成為梁山泊主,自己也算是投桃報李。

公孫勝現在的態度比較曖昧,但他不像吳用已經如王八吃秤砣一樣鐵了心的跟了宋江。

或許他還能念及當初的情誼,捉了史文恭後查個真相大白。

即使他是個出家人,到時不想當老大,自己的目的也算達成了一個。

晁蓋與宋江此前的幾次明爭暗鬥中一直處於下風,臨死前擺了宋江一道。

這句政治遺囑,成了阻礙宋江順利坐上梁山泊頭把交椅的一個夢魘,久久揮之不去。

沒想到,宋江和吳用來了一個曲線救國的策略,從大名府請來了盧俊義。

讓盧俊義來解決這個問題,抓住史文恭後不由分說就給剮了。

然後又假惺惺的推讓盧俊義坐頭把交椅,盧俊義初來乍到,沒有任何根基,當然不會坐了。



宋江在一眾兄弟的勸說下,順坡下驢,成功成了梁山泊新的領導人。


田獲三狐


看了一下林粉們的回答,感覺林教頭快要逆天了,如果林沖這麼厲害,那晁蓋為什麼不在死前直接讓位給既是元老,功夫也不低的林沖呢?答案顯而易見,晁蓋覺得射殺自己的人並不一定是史文恭,並且他沒有直接讓位給當時人氣頗高的宋江,說明打心底裡多少也對宋江有所懷疑。

晁蓋臨死前說的是誰抓住射死我的人誰就是寨主,但宋江把兇手直接定義成了史文恭,這樣一來目標選手被鎖定,案子也沒有了查下去的必要。論武力,當時梁山上並沒有誰能打過史文恭,畢竟我們發現後文中史文恭僅二十回合就刺秦明於馬下,而林沖與秦明的實力也就是個半斤八兩,秦明拿不下的對手,林沖也拿下。

所以晁蓋的遺言並沒有指定誰當繼承人,但這個繼承人一定不是宋江。我們知道宋江略懂槍棒,也能收拾幾個小兵,但他自上梁山後一直擔任的是指揮官的身份,讓他去上陣殺敵再擒賊,這是萬萬不可能出現的劇情。退一萬步講,假設實力平平的白勝、王定六定人挖好陷阱幸運的捉了史文恭,那按照遺言來講他二人也是有當頭領的機會的,所以晁蓋遺言的潛臺詞就是,無論是誰當大哥,你宋江都沒機會當大哥。

事實證明晁蓋想的太天真了。可以想象到,無論是宋江的那個擁躉者,在捉住史文恭後定會把位置讓給宋江,就算宋江不當,那這黑廝也會是梁山的二把手,梁山實際指揮權還是在宋江手裡。所以我們也能看到晁蓋的冤魂為什麼會在史文恭逃脫時出現,史文恭這一逃,捉住他的人定是宋江的人馬,只有幫助盧俊義上位,才能讓自己的委屈緩解一些。

可惜,最後上位的還是宋江…

那麼既然除了盧俊義外沒人能在公平對決中贏了史文恭,那晁蓋的遺言中誰最有可能完成擒賊的壯舉呢?

答案就是公孫勝。

公孫勝雖然是得知生辰綱的消息後半路入夥,但風風雨雨也和晁蓋一起經歷了不少,在宋江正是上山,公孫勝突然回鄉也能多少讓人感到一些異樣的氣息。

可惜啊,這天閒星才沒心思去當山大王呢,任由宋江折騰去吧…


所以道可道,非常道啊~


邏輯文史游


館主來了,我是無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首先要強調,我不認同那些所謂的“宋江陰謀論”。

晁蓋的死跟宋江沒有直接關係,宋江也沒有要加害晁蓋的意思。


晁蓋的死和宋江有間接關係,為什麼這麼說?

其實從宋江上梁山後,朝夕相處下來,晁蓋就發現了宋江和自己的不同,也包括宋江和大多數兄弟的不同。

宋江落草梁山只是出於迫不得已,並非自願。

說到底宋江不是一個草莽,他不會接受自己從此就作為一個草寇過完這一生,這樣的宋江是抑鬱不得志的。

即使到了這個時候,宋江的人生目標仍然是為國效力,賺取功名,他只恨朝廷奸佞當道,他空有志向不能伸展。


而晁蓋則不同,晁蓋喜歡佔山為王,不受政府管束,做一個逍遙自在的山大王。白天操練,晚上和兄弟們把酒言歡。碰到有狗官歹人在周邊為非作歹,他們就下山去替天行道,除暴安良。這樣的生活,晁蓋覺得很快樂。這也是梁山大多數好漢嚮往的生活。


本來晁蓋和宋江儘管價值觀不一樣,但晁蓋是老大,照理說也沒什麼大礙。

但是梁山好漢們有一個共同的優點,同時也是一個致命的缺點:講義氣。

梁山的大部分好漢,不是宋江引薦上山的,就是宋江下山招來的,從心理和感情上,他們都和宋江要更親近。

晁蓋知道宋江總有一天會把他的想法提出來,那就是接受朝廷的招安,為國效力。到時候整個梁山是必要為這項選擇投票,而那些講義氣的兄弟很可能會礙於義氣而支持宋江,如果那樣子,梁山要麼一起走向滅亡,要麼就要一分為二。

晁蓋做過統計,會選擇支持宋江的人數佔大多數,這當中還包括和晁蓋一起上山的智多星吳用,坐著第三把交椅的吳學究。那時候讀書人的志向總是出奇的一致。

思來想去,晁蓋決定藉著由頭去打曾頭市,這次他沒讓宋江參與,選的也大多是和他比較親近的兄弟,包括阮氏三兄弟、劉唐等最初一起上山的兄弟。

晁蓋一改以往總由宋江帶兵馬下山的做法,說明他已經明白之前自己哪裡有所紕漏了,那就是他把大小事務,尤其是收小弟這種事都交給宋江,自己逐漸在形式上被架空了。

晁蓋想的很清楚,自己下山,一來可以增加業績,樹立威信。二來可以趁機收些小弟上山,擴大自己在梁山的勢力,將來和宋江系抗衡。

後來晁蓋在曾頭市的結局大家都知道。

因此我說晁蓋的死和宋江有間接關係。

說了那麼多,晁蓋臨死說的話意思也可以明瞭了。

“賢弟保重。若那個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

這就是晁蓋最後的話,這裡有晁蓋的盤算,宋江是武藝比較差的,而那史文恭的武藝是很了得的。

晁蓋盤算著能捉住史文恭的必定是武藝了得的,必然不是宋江吳用這等文人,而武人多不願招安,晁蓋覺得自己這招可以挽救梁山於水火。

只是他沒想到,居然是盧俊義捉了史文恭。

一來盧俊義也和宋江一樣,嚮往功名;

二來盧俊義屬於外來戶,在梁山沒什麼根基,他自然不會坐這頭把交椅;

三來還是義氣,好漢們一致擁護宋江坐上了那頭把交椅。

人算終歸不如天算,晁蓋攻打曾頭市,沒有化解梁山被招安的結局,反而加速了這一過程。

以上為個人淺見。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館


誰是接班人無法確定,但晁蓋絕對不允許宋江上位是肯定的,一句賢弟勿怪我,那個捉得史文恭者便是梁山之之主。就此徹底封死了宋江的當老大 的可能,但死人管不了活人,宋江依靠高超的政治的手腕,厚黑的陰謀而成為梁山之主。


我們必須指出,宋江是最合適的人選,晁蓋是一個合格的黑道大哥,但卻不是一個合格領導者、梁山在晁蓋領導下。只能衰敗。由於晁蓋臨危之際,沒有明確說出,何人當梁山之主,我們只能具體分析一下,就我看來,晁蓋應該是意屬林沖當梁山之主,第一是要還給林沖人情。晁蓋初上梁山,是林沖火併王倫留下晁蓋六人。而且奉晁蓋,吳用,公孫勝為梁山三大頭領,此份恩情晁蓋應該是銘記肺腑的。因此把梁山之主讓林沖做,應該是晁蓋的心願。第二就是阻止梁山受招安。宋江一直希望受招安,對於此點。晁蓋是心知肚明的,但也是明確反對的。如何確保自己的“路線”一直走下去不改變是晁蓋最大的擔憂、而林沖應該是堅定的反招安派(至少晁蓋這樣看)做為自己的嫡系以及梁山的元老,晁蓋相信林沖會按照自己的制定的“方針路線”走下去,而如果宋江上臺,一切都將改變。第三就是林沖上臺有一定派系優勢。具有天然的合法性。林沖上臺自然繼承了原先的晁蓋嫡系,包括劉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杜遷、宋萬、朱貴、白勝(不算吳用)。以及杜遷宋萬等人。於此同時會得到以魯智深為首的“三山派”的全力支持,(是二龍山、桃花山和少華山)作為僅次於宋江最大派系,其成員包括:魯智深、楊志、武松、施恩、曹正、張青、孫二孃,周通、李忠,史進、朱武、陳達、楊春。總計十三人,這些人也應該是堅定的反招安派。也就是說,林沖具有“群眾基礎”。

但晁蓋沒有想到的是兩點。第一最關鍵的是,林沖不想當,而且他全力支持宋江當老大,他意屬接班人放棄。這是晁蓋的最大失算。第二就是宋江會跳出梁山。讓外來到人當老大,然後再放棄,讓位給自己、宋江如此厚黑,如此權謀是晁蓋沒有想到了。還有就是晁蓋沒有想到宋江對梁山已經是徹底地掌控了,(晁蓋死前已經被架空了)作為“三山派”首領的魯智深顯然已經和林沖“分裂”在選擇梁山老大問題上,看好並支持了宋江,雖然“三山派”反對招安,但他們並不反對宋江當老大。

在梁山之主的選擇上,晁蓋無疑是最大的失敗者,但從梁山的發展出路來看,招安是唯一的選擇。但由於宋江私心太重。且過於信任朝廷,才使得梁山招安失敗。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以宋江當時在山寨的威望以及在山寨的排名,本來晁蓋一死,他是理所應當要成為梁山泊主的。但是晁蓋故意說了這麼條遺囑,那意思很明顯,他就是想死前刁難宋江一把,為什麼要刁難宋江,我們還是看看晁蓋為什麼要自己出馬去打曾頭市。

在宋江上山之後,晁蓋基本上已經不再親自出馬了,為什麼曾頭市這次他要下山呢?因為他感受到自己被架空了,如何感受到的?

晁蓋下山去打曾頭市是因為江湖上的無名小卒金毛犬段景住盜得了一匹好馬要送給梁山及時雨宋公明,卻被曾頭市的賊人給搶了。

段景住說這話的時候,晁蓋雖然不在旁邊,但是晁蓋肯定會聽到這些話的,知道事情原委的。他聽到這話,心裡會怎麼想?怎麼一個江湖上的無名之士給梁山泊送馬不是送給我晁蓋反而是送給宋江?晁蓋知道,自己被架空了。為什麼會被架空,當然是宋江下山次數多,和下山的頭領一起作戰,也就是一起扛槍,而且每次新進頭領都是因為他的緣故。晁蓋不想被架空,於是他準備親自出馬。

果然,宋江開始攔晁蓋了。

晁蓋作為一山之主,居然說出不是我要奪你的功勞這種話。他忿怒,一則確實是因為曾頭市敢主動找梁山的麻煩,不把梁山放在眼裡;二則是忿怒宋江想要把他架空的陰險居心。


分析了上面這些,可以看出宋江和晁蓋確實是心生嫌隙了,這才能解釋晁蓋為什麼不直接說讓宋江接山寨之主。而是要奉捉得史文恭之人為主,就憑宋江那幾下子,在史文恭手上能走上一個回合都是問題。

那麼晁蓋是想讓誰接班呢?

我認為是想讓林沖接任梁山泊主之位。此時盧俊義和關勝沒有上山,論實力,能和史文恭叫板的也只有林沖呼延灼魯智深武松等寥寥數人,魯智深和武松是步將,機會不大,而且他們也是剛剛上山,威望不足以服眾,呼延灼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只有林沖是山寨元老,而且晁蓋的位子也是林沖讓給他的,晁蓋和林沖的私人關係應該不錯。在對宋江不滿的情況下,他自然是願意還了林沖這個人情。



扶搖郡主


晁蓋,綽號“托塔天王”,水泊梁山大寨主 ,山東鄆城縣東溪村人。原為東溪村保正,後來因不甘寂寞,為了幹一番大事業與劉唐,吳用,公孫勝,阮氏三雄等合謀劫取了生辰綱,不料東窗事發遭官府追殺。晁蓋被逼無奈投奔水泊梁山落草為寇,後來與林沖吳用等人火併了王倫,被推舉為梁山新的寨主,從此做了梁山上第一把交椅。

然而就在晁蓋率領梁山人馬出征曾頭市的時候,晁蓋不幸中了史文恭的毒箭,被救回梁山大寨後不久便毒發而死。

晁蓋在臨死之前留下了遺言,這句遺言讓人浮想聯翩,當時宋江等人在他眼前,他是這麼對眾人說的:“賢弟保重,若那個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據說當時梁山好漢們並不知道是誰射的毒箭,只因這把射中晁蓋的箭上印有史文恭字樣 ,因此斷定是史文恭害死了晁蓋天王。

那麼晁蓋的臨終遺言也是話裡有話,他的這句話也是在暗示一個接班人,那麼這個接班人到底是誰?


晁蓋暗示的這個接班人不是別人正是“豹子頭”林沖。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原因,在水泊梁山上敢於史文恭對抗的人大致也就是林沖,魯智深,呼延灼,武松,花榮,盧俊義等人。而在這些人中威望最高的也就數林沖,林沖這個人在梁山上算是個功德無量的人,林沖為梁山的創立做了很多貢獻,就拿晁蓋來講當初也是被林沖扶上統帥位置的。因此林沖也是晁蓋生前最信任的人,每次只要晁蓋親自出徵,身邊必帶上林沖。輪輩分林沖是梁山元老級別,輪武功林沖也是數一數二的,在跟隨晁蓋攻打曾頭市時,林沖更是首當其衝,作為先鋒衝在了最前面。晁蓋中箭,也是林教頭第一時間冒死相救,拼了老命才將晁蓋救回梁山。



晁蓋臨死說的話,意思就是誰捉住了害他之人,誰就是梁山大寨主,坐第一把交椅。他心裡清楚,在梁山只有林沖的武功能除掉史文恭,因此這個重擔非林沖莫屬。晁蓋深知林沖這個人忠厚老實,沒有什麼壞心眼,在梁山好漢心目中地位極高。除了宋江,林沖是最能服眾的一個。

但是宋江雖然在晁蓋之下,但是與晁蓋積怨多年,表面看似團結,暗地裡也不咋滴,並且宋江內心裡一向主張招安,對朝廷也是居心不死。晁蓋心知肚明,假如把梁山大業交於此人,晁蓋有點不放心。但是直接就傳位給林沖,晁蓋唯恐宋江一夥等人極力反對,也難以服眾。因此他留下遺言暗示林沖作為他的接班人。


但是世事難料,有些事往往是事與願違,林沖辜負了晁蓋的良苦用心,不僅自己沒有主張,而且還極力推薦宋江做了梁山臨時大寨主,宋江正有此意,於是也就將計就計,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在餘黨的簇擁下做了臨時大寨主。

後來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大肆籠絡人心,後來在抓捕史文恭的時候,竟然都沒有給林沖上戰場的機會,與晁蓋的遺願背道而馳。宋江在出徵的名單中唯獨沒有林沖,大家可想而知,林沖沒了機會上戰場,又怎能捉住史文恭,捉不住史文恭又怎能做大寨主。



後來宋江等人大獲全勝,活捉了史文恭,宋江也如願以償的做了梁山第一把交椅,成了大首領。這下好了,林沖的位置就這樣被宋江搶了去,最終林沖積勞成疾抑鬱而死。


任馳贏天下


當時晁蓋的理想接班人是林沖。

晁蓋當時已經知道宋江的理想是招安,可是晁蓋已經被架空,晁蓋去打曾頭市時除了林沖阮氏三兄弟外對其餘頭領都只要用請字,那都沒人愛去,不得已只能把剛上山急需立功表現的楊雄石秀都帶上,可要知道這幾個人剛上山時晁蓋都是要砍他們的,楊雄他們能沒想法嗎?所以這幾個人也不會出力的,尤此可見晁蓋當時的梁山老大地位已經不保了,晁蓋很清楚,所以晁蓋急需打個勝仗來證明自己,可就因為這樣才害了晁蓋。

在晁蓋受傷回梁山後,知道性命不保,所以晁蓋的臨終遺嚴才說誰能擒史文恭誰就是新任梁山老大,因為晁蓋知道宋江不可能擒到史文恭,而且當時盧俊義還沒上山,能擒史文恭的只有林沖。

可宋江是什麼人啊,怎麼會看不出晁蓋的想法,要想當梁山老大就不能讓林沖立功,所以宋江以為晁蓋守靈為名不發兵曾頭市,可暗中確派吳用設計害盧俊義,然後以救盧俊義為名發兵大名府,而盧俊義有感於宋江的救命之恩,雖然說盧俊義最後侵了史文恭,可怎麼可能和宋江爭江山老大的地位呢,這樣一來宋江自然就當了梁山老大。

宋江在水滸傳中確實陰險,晁蓋不是對手。


天宇的文史情懷


首先,晁蓋暗示的接班人其實就是宋江了!

因為,其一,晁蓋是完全瞭解宋江的能力和聲望的;其二,宋江對於梁山對於晁蓋是有再生之德的;其三,宋江是包括晁蓋等人在內的梁山眾兄弟們,費盡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最終給請上梁山的;其四,也只有宋江能夠使梁山做強做大。

其次,晁蓋之所以在臨終之前當著宋江的面說:“……誰抓住害死我(晁蓋)的兇手,就是梁山之主……”主要的原因是:

(1)宋江的江湖名聲雖然大,但是宋江其實並沒有參加“智取生辰綱”的行動過;宋江也沒有參與“火併王倫”過。也就是說,宋江不是梁山的初創者和奠基人。

(2)宋江的初心也根本不是上梁山落草為寇的,然後宋江上梁山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替天行道”,再然後就是接受朝廷的招安,為朝廷為皇帝效力。

(3)晁蓋知道自己和宋江完全不是“同路人”了。因為晁蓋的最大理想就是“大碗喝酒,大塊吃肉,論秤分銀。”而已。同時,晁蓋也想籍此考驗考驗一下宋江,也好讓日後梁山眾兄弟更信服宋江,跟隨宋江走得更遠更遠!

第三,晁蓋決不可能暗示梁山的接班人是林沖的。因為一方面,其實林沖並不是一個好的“帥才”,林沖決不是當首領的料。另一方面,林沖有過“弒主”的前科。此外,晁蓋是與林沖一起去攻打曾頭市才送命的。

第四,晁蓋也不可能暗示梁山的接班人是公孫勝的。原因很簡單,公孫勝參加革命工作完全就像是“打醬油”似的存在,而且公孫勝公孫一清還是一個修道者,革命的意志一直都不是太堅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