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瘦金體第一人,為老鄉寫上萬張春聯,陳振濂:瘦金書名家之首

瘦金體又名瘦金書,起源於薛曜,成熟於宋徽宗。這種書法體式,雖在宋徽宗手底下成熟,此後,近800年間,並無相關大家問世。問其原因為何?幾百年間,書法家成千上萬,卻並無人願意將瘦金體鑽研透徹。究其原因,大約有三:一來,此體細若柔絲,點畫之間,沒有一定造詣很難入手。即使能入手,在短時間也難以達到形似,更別提神似;二來,瘦金體和楷書、行書、隸書等不同,沒有那麼多自由發揮的空間,不可以開發出獨具個性的形式,受標準模式侷限太大,這也讓許多書法家望而卻步;三,對於許多書法大家來說,花了許多時間,將“瘦金體”寫好,頂多是跟宋徽宗“亦步亦趨”——況且這皇帝名聲又不好,寫好了或者會留下“以壞皇帝為師”的罵名吧……

當代瘦金體第一人,為老鄉寫上萬張春聯,陳振濂:瘦金書名家之首

諸多因素,導致“瘦金體”只聞其聲,難見書法名家,而提到瘦金體,又常常會繞不開宋徽宗——畢竟,藝術和人,是兩碼事兒,一種書法樣式已經受認可,並流傳下來,應該有人來繼承,而不是逃避——讓它成為陳跡!

近百年來,確實有不少書法家,都在試圖攻克“瘦金體”這一難關:遠者,有秋瑾的好友吳文瑛,曾盡力將書法筆畫寫得細而秀美,也僅僅求了個形上相似;近者,有已故花鳥畫大師,畫家於非闇,在書法瘦金體上下功夫極深,造詣獨到,但他的繪畫之名掩蓋了他的書法之名,以至於當代瞭解他的書法的人還並不多!

當代瘦金體第一人,為老鄉寫上萬張春聯,陳振濂:瘦金書名家之首

相對來說,生於1927年的書法家郝幼權,是真正將瘦金體練到形神兼備,且在當代、為瘦金體書法的流傳作出過較大貢獻的人!

為什麼敢這麼說呢?咱們細細道來。

郝幼權,家鄉在吉林省九臺縣。雖生於普通農家,他和當時的熱血青年一樣,立志為國家做出自己的貢獻。做什麼好呢?他自幼熱愛繪畫,1948年,24歲畢業於私立眾藝美術學校西畫科。畢業不久,為了迎接新時代的到來,文從沈夢瞭解,他主動考入東北電影製片廠(也就是現在的長春電影製片廠),那是1950年的事。當時安排他的工作,是擔任電影字幕書寫技術員——這個如今已經消失的工作崗位,在當時可算是香餑餑,首先要有較為紮實的文化底蘊,同時要有紮實的書寫技術,二者缺一不可。但這對喜愛藝術的郝幼權來說,並不是困難的事兒。

當代瘦金體第一人,為老鄉寫上萬張春聯,陳振濂:瘦金書名家之首

在此後的19年間,郝幼權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耕耘、悉心努力,前後為近百部電影書寫字幕,以及完成了相關的背景繪畫工作,他在小圈子內廣受好評。因為紮實的藝術功底,他配合時代要求,還為《王若飛在獄中》、《王笑和》等連環畫奉獻了自己的書法配字!

正是在電影廠工作期間,他開始接觸瘦金體——1958年的一天,單位要拍攝《火焰駒》,導演計劃用瘦金體配字幕——他將一本瘦金體字帖遞給郝幼權,問:能否勝任這個字體?

當代瘦金體第一人,為老鄉寫上萬張春聯,陳振濂:瘦金書名家之首

之前沒有系統練過瘦金體的郝幼權,將字帖翻了翻,堅定地說:能!

這一句承諾,讓他下定了攻克瘦金體書法的勇氣,並將工作化為愛好,前後學習創作瘦金體40年!

郝幼權牢牢把握瘦金書的用筆特點,刻意揣摩,臨池不輟,寫瘦金書幾乎達到亂真的程度。

當代瘦金體第一人,為老鄉寫上萬張春聯,陳振濂:瘦金書名家之首

在他寫的《瘦金書瑣談》文中,寫下心得:“數十年來學瘦金,常恐落筆不從心。一橫好似陳書案,兩撇幽蘭出谷深。竹葉迎風渾相似,針懸垂露若滴臨。多姿最是剛柔美,三昧畫中亦可尋。”的確,郝幼權的瘦金書勁挺飄逸,神采飛揚。

1969年12月,郝幼權和部分同事被安排到家鄉農村插隊,在那廣闊的天地裡,他白天辛勤勞動,在閒暇創作繪畫和書法作品。像他這樣才能的人,十里八鄉並不多見,因此就少不了辛苦一番:老鄉的木製傢俱沒錢買帶花的,郝幼權畫;家裡需要一張年畫兒,郝幼權畫;每當逢年過節時,遠近村子的老鄉,都將紅紙送到郝幼權住處,他樂得以此來放鬆,還能提高書寫技藝,多好!

當代瘦金體第一人,為老鄉寫上萬張春聯,陳振濂:瘦金書名家之首

幾年下來,郝幼權為村裡人書寫對聯數以萬計,遠近的老百姓都知道他的名字。他們也一致認為:郝幼權先生,為人和藹可親,待人寬厚,品質難得!

1978年,郝幼權又被調回長影,承擔了幾十部本廠出品的電影字幕工作,不久,提前退休。

當代瘦金體第一人,為老鄉寫上萬張春聯,陳振濂:瘦金書名家之首

“退休”是他工作的退休,同時也是他瘦金體書法產生全面廣泛影響的開始。就在1980年,郝幼權的瘦金體書法,入選全國第一屆書法篆刻展覽,成為150件作品中唯一一張瘦金體作品。由於同名作品集的流行,他的名氣也因而一炮打響!

因為郝幼權當時獨特的書法影響力,他的名氣很快在全國傳揚。他的書法作品被山東,廣東,湖北,河南等地博物館紀念館收藏。而他應邀參與的書法展,也越來越多!人生到晚年,老而能為是樂事!

當代瘦金體第一人,為老鄉寫上萬張春聯,陳振濂:瘦金書名家之首

對於郝幼權的瘦金體書法,許多名家已有論斷。曾和郝幼權有深密切交往的忘年老友張伯駒曾說:幼學壯行成在晚,權衡舉重運如輕。

書壇理論家陳振濂也認為:在當代全國學瘦金書的四人(於非闇、郝幼權、俞一雲、餘雪曼)中,郝幼權當居其首。

更多瞭解近30年書法圈發展的圈內人,普遍認同一種觀點:郝幼權的卓越貢獻在於“救活了一種書體”,在他的影響下,有越來越多的書法愛好者,開始練習模仿瘦金體,他堪稱“當代瘦金體第一人”!

當代瘦金體第一人,為老鄉寫上萬張春聯,陳振濂:瘦金書名家之首

這確實是一樁好事兒。

可惜,老人於1999年4月27日逝世,他想為書壇做更多貢獻的努力因此戛然而止。傳聞,老人在晚年很善於思辨,他曾反覆質疑文章《夜半雞叫》:天尚未亮,草苗難分,如何鏟地;又說“天天如此,勞工必疲憊不堪,何來力氣”!

當代瘦金體第一人,為老鄉寫上萬張春聯,陳振濂:瘦金書名家之首

在1997年4月,郝幼權的字帖出版,雖然印數無法和1980年代多數書法作品相比,但這大約是他為數不多的作品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