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诠释的是啥子意思?

RIJJEX


问题:“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诠释的是啥子意思?


前言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的这首乌衣巷表达的是今古盛衰之感 。通过几个意象的组合,写出了古今盛衰之感。

一、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诗人撷取了景物的一角,微物关情。朱雀桥边的野草花,乌衣巷口斜落的夕阳 , 反衬出落尽繁华的金陵,已不是当年的六朝古都。

朱雀桥、乌衣巷是在东晋望族王 、谢两家居住生活之地, 如今只有野草之花在摇曳,看到的是夕阳西下的落寞。 刘禹锡还有一首《台城》写出了 金陵“万户千门成野草”情况: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二、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首诗妙在三四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其实燕子当然不是旧时的燕子,这首诗的巧妙之在于诗人给燕子下的定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今天的百姓家。

怀古诗常用“物是人非”的手法来表达, 人不长生而江山依旧。如果用“物非人是”,只能用神仙的形象了。

三、 神仙故事 、辽鹤归来与王谢燕

汉朝刘向 《列仙传·王子乔》记载了王子乔成仙的故事,后来乘鹤回家探望。

陶渊明的潜 《搜神后记》记载了辽东丁令威学道后化鹤归 辽的故事 。后来诗词中常看到“辽鹤归来”的典故,诗人用辽鹤代替成仙的丁令威,表示前朝的神仙重新回来看看故乡的变化。这种表达方式可以看作“人是物非”。

刘禹锡本人自己也用过辽鹤, 把比作重回洛阳的白居易比做神仙:辽鹤乍飞回。

《贺白宾客分司初到洛中,戏呈冯尹》

西辞望苑去,东占洛阳才。度岭无愁思,看山不懊来。冥鸿何所慕,辽鹤乍飞回。洗竹通新径,携琴上旧台。尘埃长者辙,风月故人杯。闻道龙门峻,还因上客开。

这里巧妙地把人物化成了燕子(如同辽鹤代替丁令威),依然是古今对比,旧燕代表古时,寻常百姓代表今天。物转星移,朝代更迭,虽然人间依旧,但已经不是当年的繁华。幸好还有朱雀桥和乌衣巷依稀可辨。

结束语

刘禹锡在《乌衣巷》里使用的是燕子,这里把燕子称为“旧时王谢堂前燕”,好比成仙的王子乔和丁令威,只不过把人物改成了动物:燕子(辽鹤)。

表达的意思依然是,几百年前王谢年间的人如果回来,看到的乌衣巷,已经不是当年的情景了,是什么情景呢?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这两句很出名,这首诗是刘禹锡最得意的怀古名篇,白居易曾赞誉“掉头苦吟,叹赏良久。”

《乌衣巷》(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朱雀桥:横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城中心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乌衣巷,东晋时高门贵族聚居地,晋时权贵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都住这里。旧日桥上装饰着两只铜雀的重楼,就是谢安所建。

刘禹锡:命运稍比柳宗元好些,作品却与柳宗元不同,语言明快活泼,风格雄浑爽朗,被时人所推重,誉为“诗豪”。

一二句着笔于现实,眼前,却句句折射昔日,昔盛今衰,不言而明。

朱雀桥边草长花开,表明时间——春季,勃勃生机,花草繁盛。

而一个“野”字增添了荒凉冷僻的气氛,“万户千门成野草”,曾经车水马龙,热闹繁盛的朱雀桥却野花野草蓬勃,桥已破败冷清了。

乌衣巷,表明地点——曾经权贵聚居地,夕阳斜,表明环境——乌衣巷映衬在斜阳残照中,是日薄西山的惨淡。一抹斜晖,乌衣巷已完全笼罩在寂寥,凄凉的氛围下了。

三四句,脍炙人口。从细微处入手,咏叹沧桑巨变,物是人非。诗人构思别致,写草长花开衬荒凉,写飞燕见证历史沧桑,这也是这首诗独特之处。

诗人将目光投向了乌衣巷上空再寻常不过的燕子,循着燕子筑巢的方向,乌衣巷口已是普通百姓人家居住地了。昔日筑巢于王谢高堂上的燕子,已经飞往寻常百姓家了。燕子一飞一入,历史却已盛败衰来,沧桑的变化,给人的是无限的感慨,“沧桑转瞬谁能识,富贵浮云安可常。”

曾经的达官贵族已俨然湮没成了土,那个淝水之战春风得意的谢安,也不知早已改朝换代,曾经繁盛的东晋也成过去的历史,唯有乌衣巷上的飞燕依旧飞来飞去。历史是残酷的,沧桑变化盛衰更替不由人,诗人是在为晚唐家国命运而忧虑,这种远见卓识和深刻思索正是唐朝诗人责任意识所在。

有人这样评价:“若作燕子他去,便呆。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


一绿浮芳


王谢是东晋的豪门士族,历史上出现的名人搬起手指头来数可以数出一长串,作者刘禹锡是唐朝人,从东晋到唐朝刘禹锡生活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几百年的时光。

时光匆匆,令人感慨万分。燕子还是那个燕子吗?当然不是,再长寿的燕子也不可能活上几百年的时光,可是,在作者的眼里,仿佛过去王谢堂前的燕子再度回来,然而王谢之家任凭当年他们是如何的风光,如今也是风光不再。南飞后北归的燕子,再回到同样的地方,再也见不到同样的人,如今只有寻常的百姓,生活在乌衣巷。

“野草”“夕阳”都是令人伤感的词,有一种说不出的荒芜。

借用古诗词里的一句话“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那些大名鼎鼎的人物,王导,谢安,王羲之,王献之,谢道韫……他们终究因为时光的飞逝,而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怎不令人感慨万千?想到这里,作者或许想起若干年后的自己,不也一样吗?最终也会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符号,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乌衣巷》是刘禹锡当年由和州(今安徽和县)返回洛阳时所作的《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这五首都是在怀古,而古人的怀古,我们知道,最终都是叹今,或感慨时势,或叹息自己,怀古从来都不是简单的怀古。后人当从作者诗词背后隐藏的意思中去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

我是苏小妮,喜欢我的回答请点击关注并转发分享!


苏小妮


这句诗历来脍炙人口,但有许多人不知道其中的深意,这里我来作一下解释。

乌衣巷刘禹锡


如题所示,这首一篇怀古诗,感叹的是六朝兴衰之事。

这首诗是刘禹锡所作《金陵五题》中的其中一首,除了《乌衣巷》和《石头城》之外,其余三篇都默默无名。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想要理解这句诗,最关键之处在于“王谢”二字。

在晋朝永嘉之乱之后,门阀士族在这一时代中占据领导地位。以王导为代表的琅琊王氏和以谢玄为代表的陈郡谢氏一族势力旗鼓相当,朝野时局被二家掌握,因此合称“王谢”。

地处金陵朱雀桥边的乌衣巷,在当时是王谢两族的根据地,何其风光无限。而到刘禹锡来到此地的时候,王谢两家名门却已经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只是普通百姓。




借古讽今

再回到这句诗,这句诗借燕子为线索,穿插今昔对比,感慨世事无常之余,对旧时望族权贵也颇有讽刺之意。

我们再联系到刘禹锡屡次遭到排挤的仕途生涯,还可以推测出这首诗的用意实际上是借古讽今,今朝得势之人不见得能够长久,终将湮灭于历史的尘埃。


在今天看来,历史的结局,正像这首诗所说的,除了人事的兴衰其余都没有改变;只是放眼未来,又何尝不是如此?


诗词补习班


王谢:王导、谢安,晋代时都做过高官,而且王、谢两姓也都是世家大族,这两大家族中的人才辈出,都住在在同一个巷子,即乌衣巷中。

这两家大多数都是冠盖簪缨,为六朝巨室。 古时候人们认为,家族人丁兴旺,就连燕子也时常飞来做客助兴,似乎在诉说着“主雅客来勤”的故事。

不过,“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即使为人“天子”的一国之尊尚且不能富贵传万代,更何况为人臣子的“王、谢”了。

自唐以降,王、谢两家的昔日的风光不再;而乌衣巷中的住户早已是普通老百姓了。

不过每年都要飞来过冬的燕子,再来光顾这里,已经是物是人非。 换句话说,王、谢居住的深宅大院已经是寻常百姓家了。

看似简单的两句诗,却揭示了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那就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或者是更加粗俗的话“皇帝轮流做,今天到我家”,或者是“风水轮流转,今天到我家”。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阶层的固化并非好事。而如同孔子家族能够延续几千年的荫泽恐怕也是奇葩,独一无二了。

高档小区住的不仅仅是成功人士,碰巧也会有些买彩票中了大奖的“引车卖浆”者之流入住。


闲看秋风999


朱雀桥边野草野花遍布,渲染人迹罕至、破落衰败的景象,这是静态的景物描写。乌衣巷口的残壁破墙在残阳的余晖下,仿佛还在慢慢的叙述着旧日的繁华。这是一个慢动作、拉长镜头的动态描写。料峭春寒的微风中,朱雀桥边的野花野草,随风轻轻地,摇曳在残阳萧瑟的余晖中,不经意间,从旧时王谢所居之处,飞出一两只燕子,在夕阳余晖中轻盈的飞舞,慢慢的越飞越远,最后消失在不远处的几户炊烟冉冉的农户家里去了。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首诗写的是历史,但作者其实要表达的是对现实中的祖国的感伤之情。是一首典型的借古暗喻现实的诗歌。其表达方法与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某种相通之处。刘禹锡的咏史诗十分为人称道,这种类别的诗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表现他阅尽沧桑变化之后的沉思,其中蕴涵了很深的感慨,《乌衣巷》就是这种类型诗歌的最典型的代表。

诗人通过对比昔日东晋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富丽堂皇和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一副令人无比感伤的残破景象,让人读后免不了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诗歌中诗人特意选取春天燕子寄居的主人已经不是旧时的主人这样一个平常无比现象,使人们认识到富贵荣华其实是浮云,那些曾经煊赫一时的达官贵族,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不过是过眼烟云,都不可避免的成为历史的陈迹。

诗人通过野草、野花、夕阳的描写,以燕子作为历史兴衰存亡的见证,巧妙地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引导人们去思考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含着深刻的寓意。全诗语虽极浅,味却无限。这又与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有同样的艺术效果。诗人仅仅通过列举一些令人悲伤的意象,就烘托出一种残破、令人感伤、物是人非的艺术氛围。

以上是个人的见解,谢谢。


良知修行人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个诗句,很有哲理性,表达了“沧海桑田”,世事变幻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

诗句源出,唐朝诗人刘禹锡,《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王谢,指的是东晋时,名门望族王导、谢安,江南士族集团代表人物,累世高官,权势赫赫,居住今仍存于江苏省南京市“乌衣巷”,“乌衣巷”代指豪门望族。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系指王谢两大望族,至唐朝时,世事变幻更替,已鸿运不再。

“乌衣巷”,早已不是名门望族的代名词,而成为布衣百姓的普通住宅,燕子不为世事更迭变化影响,仍然按其生活自然规律,飞入昔日王谢贵族而今为寻常百姓家。

所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表达了“沧海桑田”的自然变化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z山海


刘禹锡《乌衣巷 》算是一首现象级的唐诗了。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著有《金陵五题》,这是其中的第二首。



首先我们先看看,乌衣巷到底是个什么所在?就像诗前两句介绍的那样,乌衣巷地处金陵南门朱雀桥附近,为东晋王导、谢安等世家望族聚居之处。

头二句“朱雀桥”“乌衣巷”桥名、巷名相互对仗,实在是妙手天成。更妙的是,诗人还不漏声色描绘了诗人面对乌衣巷时的心境,夕阳西下,暮气逼人,在这种冷情调中,野草撒野地开花,似乎在以鲜丽的颜色和蓬勃的生机,反讽着世事的变迁。又似乎在以自由的生命,暗示着曾经繁华盖世的这片地方,已是门庭冷落,车马稀疏,门可罗雀,荒草没径了。

诗人的一点感触,借一只燕子阅尽世事沧桑。

诗中正是抓住燕子有辨认和复归旧巢的本能,从有理中写出无理,从无理中隐含深理。

这首诗奇思妙想地以一只燕子的飞翔,把王谢巨族聚居之处,及唐朝已变成平常百姓杂居之处,进行了双时空的叠印,从而对如此名门望族的烟消云散发出了充满命运感和废墟感的深长叹息。

正因为如此,这两句写也成为是千古名句,可以说,这只燕子是穿越时空的,有着历史沧桑感。这不禁让人想起了苏轼的那首名作。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难怪后来在乌衣巷上王谢故居的厅堂匾额,题了“来燕”二字。

这只燕子也飞到了众多词人的文字间。贺铸的“旧时王谢,堂前双燕过谁家”(《水调歌头》),周邦彦的“燕子不知何世,向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西河·金陵怀古》)与邓琰的“说兴亡燕入谁家”(《唐多令》),都是在向刘禹锡致敬。


大先生的故纸堆


这是一首咏史之做东晋王谢两大过族兴衰,在乌依巷建豪宅笙歌,雀桥边野花草:乌依巷囗夕阳斜,现在桥什么都不是,巷口只有夕阳残照,王谢以前破楼上,现在老百姓住着,谢堂前燕做巢的燕子己:飞到老百姓家去了,这是对他们两家的耻辱一一乌依巷: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


用振江


这诗句的意思是: 当年王、谢两家豪门贵族堂前飞舞的紫燕,如今却飞入平常百姓的家。指世事无常,无限沧桑。与上诗句: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朱雀桥、鸟衣巷,东晋时期王谢大族世居之地,而今野草闲花丛生,荒凉夕阳西下,一派没落、衰败景象。上、下诗句对应,真是入木三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