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是谁写的?这首诗的含义是什么?

姚岳飞


在唐代诗坛,首推王维、李白和杜甫,除了这三位,就该轮到白居易了。白居易在唐代诗坛最活跃的时期是元和年间,他在这段时间和元稹一起发起了新乐府运动,并且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名篇,比如《长恨歌》、《秦中吟》等等。但是在他活跃文坛之前,他就已经写出了不朽的名篇,就是今天说的这首《赋得古原草送别》。

如果你对《赋得古原草送别》不熟悉,那也没关系,因为诗歌的另外一个名字你肯定知道,那就是《草》,全诗如下: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诗的名字里面有赋得二字,可以看出这首诗多半是即兴发挥之作。因为赋得指的是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古原上的草是那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野火烧不尽枯黄的野草,春风吹拂过大地之后,又是一片绿茸茸。这两句是千古名句,写出了草顽强的生命力。

一般的读者背诵这首诗,到“春风吹又生”就结束了,实际上没有后四句这首诗就跑题了,诗就没有送别的意思。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野草芳香的气味淹没了古道,接在丽翠绿草原地尽头是你的征程。这两句环境描写,为下文的送别做了铺垫。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再一次送别了好朋友,茂密的片片青草都深深饱含着我的深情。紧扣主题,为送别二字做了注释。

据传说这首诗作于公元788年,白居易当时才十六岁,因为这首诗才开始在京师崭露头角。


诗书君


唐代诗人白居易16岁时的应考习作,题目为"赋得古原草送别″,按科考规矩,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前须加"赋得"二字,这种作诗方式称赋得体。草与离别(送别)情,从楚辞名句"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来。首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草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首句就状出一种生生不息的情味,三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水到渠成,此两句是枯荣二字的发展,由概念而成形象画面,不讲锄不尽.斩不尽,而写野火烧不尽,造成一种壮烈的意境,写出烈火中再生的理想典型,此两句唱叹有味,涵意深远,对仗工整天然,故卓绝千古,是众人皆知的千古名句。第五.六句是"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从前四句重在写“草"而转到写"古原",以引出"送别"题意,远芳.晴翠都是写草,意象更生动具体,“侵"和“接"二字写出一种蔓延扩展之势,"古道".″荒城"扣题目"古原″,最后两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作者写草,写古原,是安排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王孙,泛指行者,楚辞中"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是说见萋萋芳草而怀念行游未归之人,而白诗却变其意用之,写见萋萋芳草而增送别愁情,诗到此处点明送别之意,从草到古原.再到送别,意境浑然天成。


王西京画白
居易,
刘旦宅画白居易诗意图。


瀚墨寻梦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诗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所写。他写出了生命的顽强和奋斗不息。尽菅野火烧尽了荒原的小草,但是第二年春风吹过,小草又获得了生机,长出了新苗,变得更加郁郁葱葱。这说明了人和物一个道理。一个人不要被眼前的困难和挫折所吓倒。只要你坚定信念,充满斗志,最终你一定能战胜困难和挫折,迎来一个光辉灿烂的明天。离梦想和成功也就不远了。





66662847755忠诚卫士


白居易作,

任何一天都会白昼黑夜交替;

任何人都会从出生走到死亡;

每一年都会从春夏延向秋冬;

每一个朝代也遵循衰败兴亡;

亘古不变的是枯荣过后,优秀的、有营养的、利于培育下一代的;将会埋在土里、站在背后传承给后来者,使其更加蓬勃向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