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裡,為何晴雯死之前叫了一夜娘而未叫寶玉?

飛騰小子


晴雯臨死前,一夜叫的是娘。而林黛玉嚥氣前,叫的是寶玉。

晴雯十歲時被賈府賴大用銀子買來的,尚未留頭,常跟賴嬤嬤進來,賈母見她生得伶俐標緻,十分喜愛。故此賴嬤嬤就孝敬了賈母使喚,後來又到了寶玉房裡。也不記得家鄉父母,只知有個姑舅哥哥,專能庖宰,淪落在外,晴雯便央求賴家的收買進來吃工食,賴家又將家中一女孩子配了他。兩口子純粹就是一對混蛋,男的任意吃死酒,家小也不顧,女的諮情縱慾,上下一半有份,一個叫多渾蟲,一個叫燈姑娘。晴雯被趕出大觀園後,身患重病,來到姑舅哥嫂家,睡在蘆蓆土炕上,別說抓藥照看,口渴時連碗茶都不得上手,兩夫妻各尋各的樂子,哪管表妹的死活。老話常說:姑老表嫡嫡親。既無感謝之心,更無半點憐憫之情。此時的晴雯,看到哥嫂的冷酷,能不傷心透頂,百感交集嗎?誰都不靠不住,只有自已的孃親!

至於寶玉,雖處處寵著晴雯,任由她的性子來,撕扇子、扎丫頭片子、摔箱子,瞪起兩個眼珠子罵人,晴雯也從未對寶玉有非份之想。在寶玉前往探望時,將兩個長甲交給他收藏,並互換貼身內衣。在晴雯看來,既然擔了虛名,索興如此。她作了了斷,再無牽連。不比黛玉,父母都亡故了,已將心交給了寶玉,臨死不知真相,以為是寶玉變心絕情,才喊出寶玉的名字。

倒是寶二爺一片痴心,問兩個小丫頭晴雯一夜叫的是誰時,回答叫的是孃親。寶玉追問還叫誰時,憨厚的那個丫頭說沒有聽見叫別人了。乖巧伶俐的那個丫頭腦子倒轉得快,說聽得真切,叫了別人(寶玉)的,編了一大篇謊話,哄得寶玉信以為真,認為晴雯做了芙蓉花神,又引出後來痴公子杜撰芙蓉誄的故事來。




藍天夜月


為何愛了寶玉一生的晴雯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卻沒有呼喚寶玉,而是叫了一夜未曾謀面的娘呢?說起這個要從認識晴雯這個人開始。

晴雯是《紅樓夢》中怡紅公子寶玉身邊最重要的丫頭,“霽月難逢,彩雲易散,心比天高,風流靈巧招人怨。”這是作者給這個女孩子的判詞。

晴雯十歲被賈府買來當丫頭,本來是在賈母跟前做一些針線活計的二等丫頭。

因為模樣俊俏,賈母十分喜愛,有心將來許與寶玉做妾,所以被調到寶玉身邊成了大丫頭。

可惜因為她牙尖嘴利,眼中不揉沙子,明裡暗裡得罪了不少人。

同時,又因為她喜歡做一些與眾不同的事情,比如喜歡把頭髮梳成不同的流行花樣;因喜歡聽撕扇子的聲音而對扇子大肆損壞等。

這些連富家小姐都會謹慎的行為,她最終遭到旁人嫉妒,在抄檢大觀園時,被王夫人以恐勾引寶玉為由,在病中被攆出賈府。

晴雯一生因寶玉而被安排來到怡紅院,又因寶玉而被攆出賈府,此生貌似與寶玉有著扯不斷的關係。

然而,她為什麼在將死之時,卻想到娘呢?有書君認為原因如下:

1、 死前與此生唯一的愛情有了儀式上的了斷。

她是一個丫頭,一個奴婢,卻又不甘下賤。

她非常愛寶玉,甚至把自己所有的熱情都給了寶玉。在她被攆出賈府時,即將病死在沒有親人照顧的家裡,她依然不認命。

在臨死前,她將自己留的三根長指甲鉸斷,交給寶玉,還與寶玉互換了貼身的衣物,讓這份情伴隨她帶到另外的天地。

書中對於晴雯鉸斷指甲,著筆墨很多。有書君認為,晴雯精心呵護許久的指甲,代表著她一直期待的愛情,而此次被攆出府,這份愛情已經不會再有結果。

用鉸指甲這個動作,代表著她一種精神和肉體對懵懂愛情的徹底了斷,而這個了斷充滿著決絕的儀式感。

2、 當愛情無妄時,內心對於親情就越發渴望。

她一直認為,在大觀園裡,寶玉可以保她周全,當她發現寶玉對她的遭遇無能為力時,她很自然地想到自己最親的人,也就是娘。

這也是當愛情斷舍離後,很本能的以親情作為填補,尤其是生命即將熄滅的時刻。

正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般,留在世間的最後一刻,所想到的是那些自己認為可以抓得到的幸福,這也就是晴雯最後一刻,叫了一夜的娘,卻非寶玉的原因。

也許,這就應了一句話:質本潔來還潔去,也許用在晴雯身上,卻是出生時對於母親本能的依戀,而到死的最後那一刻,卻又恢復到她的本原中吧!

三、寶玉是大觀園的保護者,是一種母性的角色。

紅學家蔣勳老師,在他的書中對這一段有這樣的解答,大觀園其實是青春的庇護所,而寶玉是大觀園的守護者,是以母性的形象出現在這個文學作品中,就好比是“地母”,他是代替所有受苦的生命贖罪的典型。

晴雯的死,不是簡單的僅僅代表一個丫頭的離世,而是代表者肉體青春的死亡。

而對於晴雯一夜對孃的呼喚,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也許是作者借晴雯的口,對於即將死亡的青春的一種無奈的呼喊。

很多紅學家認為,寶玉本身具有母性特質,這個母性與性別無關,而是他生命情懷的巨大的包容。他心疼所有的女孩子,甘心為她們贖罪。

但是在那個社會里,他的能力是有限的,而且對於他本身,也即將會被這個社會同化。

也許,這就是晴雯在這一世的最後階段,喊“娘”的真正意義。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這就是非常多的人因此誤解晴雯的一個原因。我們之前分析過多次,這次就再說一下。

晴雯嗚咽道:“有什麼可說的!不過挨一刻是一刻,挨一日是一日.我已知橫豎不過三五日的光景,就好回去了.只是一件,我死也不甘心的:我雖生的比別人略好些,並沒有私情密意勾引你怎樣,如何一口死咬定了我是個狐狸精!我太不服.今日既已擔了虛名,而且臨死,不是我說一句後悔的話,早知如此,我當日也另有個道理.不料痴心傻意,只說大家橫豎是在一處.不想平空裡生出這一節話來,有冤無處訴。”

這是晴雯臨死之前的一段控訴。這裡最讓人心疼的一句話就是“不料痴心傻意,只說大家橫豎是在一處.”這一句話道盡了大家誤解晴雯的原因。

現代人最討厭晴雯什麼?尖酸刻薄,言語犀利,不給人留情面。接受不了晴雯的大多是八零後,九零後。之前對於晴雯的評價是沒現在這樣惡劣的,甚至晴雯還被冠以了反抗鬥士的頭銜,因為抄檢大觀園晴雯的摔箱子一幕。那麼為什麼同樣一個晴雯現在反倒不被接受了呢?覺得她討厭呢?原因很簡單,討厭她的大多是獨生子女,並沒有在多子女家庭生活過。

本人很僥倖,家裡有三個孩子。從小是摸爬滾打一起長大的,兄弟姐妹間親密無間,卻經常打的你死我活,生氣的時候恨不得用最尖利的話語控訴對方,看不慣對方的行為張嘴就損對方一通,但轉過身就很快忘了,該淘氣還一起淘氣,該友愛還友愛,眼熟不?這和晴雯對待怡紅院的那些大丫頭有區別麼?沒有!晴雯是真心的把他們當成家人看待的。家人之間的互相尖利的言語和行為是不過腦子的,大多也不需要注意,說過就忘了。這就是為什麼當年很多人都不覺得晴雯討厭一樣,而現在晴雯卻被討厭,是因為沒有完全走進晴雯的心裡。

其實當你真心真意愛一個人的時候,你不會比晴雯聰明多少,有一天分手,所面對的指責都是晴雯所面對的排擠。原因就在於,晴雯一廂情願的把別人當家人,而別人只把她當同事。現在討厭晴雯的,也是把她當同事,不是親人,如此而已!

這晴雯當日系賴大家用銀子買的,那時晴雯才得十歲,尚未留頭.因常跟賴嬤嬤進來,賈母見他生得伶俐標緻,十分喜愛.故此賴嬤嬤就孝敬了賈母使喚.......這晴雯進來時,也不記得家鄉父母.只知有個姑舅哥哥,專能庖宰,也淪落在外,故又求了賴家的收買進來吃工食.賴家的見晴雯雖到賈母跟前,千伶百俐,嘴尖性大,卻倒還不忘舊,故又將他姑舅哥哥收買進來,把家裡一個女孩子配了他。

這就是晴雯。無父無母,卻非常渴望親情的關愛,只有一個姑舅哥哥也求了賴大收買進來。跟著賈府過活,是要比在外面辛苦討生活強百倍的。晴雯這樣有情有義的姑娘,最終卻因為被人揹叛誣陷而冤屈死去,她對所有人都毫無機心,卻落得眾叛親離,固然是她錯人了親人,表錯了情何嘗不是人心的險惡?最後大徹大悟,她只渴望回到最溫暖最舒服媽媽懷裡,只有那裡才是她最安全的地方。而作者這樣動情的描寫,也證明了晴雯純潔如處子的情感!對於賈寶玉,她已經不再有遺憾。她最真摯的情感是對親情的渴望,而不是愛情。


君箋雅侃紅樓


晴雯:明明可以靠臉吃飯,為何卻將一手好牌打爛?

1

當十歲的晴雯被賴大從人口市場買走的時候,這個面目清秀口齒伶俐的小女孩也許已經意識到她的命運將要發生重大轉折。可是她肯定想不出,這轉折又是怎樣的波折、辛酸和輝煌。

她跟著賴嬤嬤進出賈府,再大的場面,也毫不怯場。就連閱人無數的賈母都不由得喜歡她,誇她生得伶俐標緻,惹人喜愛。後來賴嬤嬤見老人家喜歡,就把她孝敬給了賈母。

晴雯在賈母面前千伶百俐,嘴尖性大。卻還不忘舊,依然惦記著在外淪落的一個姑舅表哥。賴大欣賞她的這份義氣,便又將她姑舅表哥收買進來,找份工作,配了媳婦。

也許就連晴雯自己都沒意識到,其實她一生中最念念不忘的,正是對親情的渴望。甚至直到她在陰暗潮溼的破屋裡痛苦地死去的時候,她口裡唸的仍然是娘,而非寶玉。

這也許跟她的童年相關。

晴雯十歲進賈府的時候,不記得自己的爹孃和家鄉,只知道還有個淪落在外的表哥。其他的事情曹雪芹沒有過多點明,但是卻畫到了《金陵十二釵又副冊》的畫卷上——

揭開看時,只見這首頁上畫的既非人物,亦非山水,不過是水墨滃染,滿紙烏雲濁霧而已。後有幾行字跡,寫道是:
霽月難逢,彩雲易散。心比天高,身為下賤。風流靈巧招人怨。壽夭多因誹謗生,多情公子空牽念。

2

晴雯的童年,就像那幅畫一樣,既非人物,亦非山水,不過是水墨滃染,滿紙烏雲濁霧。

那裡沒有親情的溫暖,沒有父母的關懷,只是一片模糊混沌,怨海離天,愁雲慘淡。不過所幸,童年欠晴雯的,在大觀園中以另外的一種方式給補了回來。

晴雯在賈母身邊侍候一段時間之後,賈母又將她轉送給愛孫寶玉,自此她進入女兒王國大觀園。

按理來講,晴雯似乎已經是成功完成了她人生中意義重大的三級跳——從人販子到賴大家,從賴大家到賈母身邊,再從賈母身邊到寶玉身邊。

如果按照這個路線發展下去,她完全可以像襲人一樣——跟著寶玉,當個姨娘,了此一生。

畢竟她跟襲人的經歷雷同,出身相仿,地位平等。所不同的是,襲人從小有一個較為完整的家庭,而晴雯則一無所有。

此外,兩人的性格也有著天然的差異,這差異如同寶釵和黛玉的差異。如果說襲人算得上是“小寶釵”,那晴雯可以說是“小黛玉”。

實際上,自從進入大觀園那一刻起,兩人的命運就開始朝著完全不同的方向發展了。

3

晴雯之於襲人的不同,對比“吃貨”李嬤嬤事件中兩人不同的處理方式,就一目瞭然了。

第八回,寶玉在外吃飯,遇到了晴雯愛吃的豆腐皮包子,於是就打包一份送回家,給晴雯留著。但被乳母李嬤嬤給吃了。

寶玉回來問包子,晴雯一五一十講了出來,“快別提。一送了來,我知道是我的,偏我才吃了飯,就放在那裡。後來李奶奶來了看見,說:‘寶玉未必吃了,拿了給我孫子吃去罷。’他就叫人拿了家去了。”

——這就是晴雯,說話只講事實,也不管對方是寶玉的乳母,還是別的什麼老婆子。後文沒提寶玉的反應,但料想必然生了一場氣。

第十九回,寶玉在外面吃飯,遇到了襲人愛吃的糖蒸酥酪,便也打包一份送回家去,留給襲人。

剛巧這天“吃貨”李嬤嬤又來了,並且也吃掉了襲人的酥酪。寶玉回來問酥酪,襲人是如何應對的呢——

“原來留的是這個,多謝費心。前兒我因為好吃,吃多了,好肚子疼,鬧的吐了,才好了。他吃了倒好,擱在這裡白糟蹋了。我只想風乾栗子吃,你替我剝栗子,我去鋪炕。”

其實後面有交代,襲人自己原不想栗子吃,只因怕為酥酪生事,又像那茜雪之茶,是以假要栗子為由,混過寶玉不提就完了。

襲人為了避免生事,對方又是寶玉的乳母,故此不直言明白,拐彎打岔,混過寶玉。而晴雯則是天真率直,一是一,二是二。兩人這不同的性格,便也決定了兩人不同的命運。

不過,李嬤嬤這次吃酥酪,不但吃的不順心,而且還同寶玉屋裡的眾丫環結下了樑子。

那天,李嬤嬤看到放著的酥酪,問道:“這蓋碗裡是酥酪,怎不送與我去?我就吃了罷”說畢,拿匙就吃。一個丫頭道:“快別動!那是說了給襲人留著的,回來又惹氣了。你老人家自己承認,別帶累我們受氣。”

寶玉房裡的丫頭們,膽敢以這樣的口氣和乳孃李嬤嬤說話的人,不會有第二個。這裡雖不點明“一個丫頭”是誰,但必然是晴雯無疑。

當下李嬤嬤又氣又愧,惱羞成怒。一怒之下,賭氣將酥酪吃盡。晴雯這不假思索脫口而出的一句話,不但激發了乳母李嬤嬤同寶玉身邊眾丫頭之間的矛盾,而且無意中使襲人躺槍。

在不久之後的第二十回,李嬤嬤打牌輸錢,瘋病發作,在怡紅院中一場大鬧。指著鼻子罵襲人“小娼婦”、“狐媚子”、“哄寶玉”,還說要將她拉出去配小子。

後來,清理大觀園,攆走晴雯的時候,旁邊站著幫腔的婆子,李嬤嬤是其中一個。

4

然而,李嬤嬤事件並沒有引起晴雯過多的危機意識,她不過自己不爽一段時間,氣消之後便照常吃喝打牌,將這些不愉快拋到腦後。

寶釵來怡紅院找寶玉,晴雯當時心情不爽,直接就抱怨,“有事沒事跑了來坐著,叫我們三更半夜的不得睡覺!”

碰巧黛玉在門外叫門,她越發動了氣,也不問是誰,便說道:“都睡下了,明兒再來罷。”黛玉說“是我。”偏她沒聽出來,還使性子說道:“憑你是誰,二爺吩咐的,一概不許放進人來呢。”

至此,得罪寶釵,惹哭黛玉。

怡紅院的丫環小紅,努力上進,辦事利落,終於等到有機會幫鳳姐跑腿辦事,展示自己的才華和能力,卻在半路上遇到以晴雯為首眾丫環的詰問和車輪式碾壓——

晴雯冷笑道:“怪道呢!原來爬上高枝兒去了,就不服我們說了。不知說了一句話半句話,名兒姓兒知道了沒有,就把他興頭的這個樣兒。這一遭半遭兒的也算不得什麼,過了,後兒還得聽呵。有本事,從今兒出了這園子,長長遠遠的在高枝兒上,才算好的呢。”

晴雯一句“有本事,從今兒出了這園子,長長遠遠的在高枝兒上,才算好的呢。”不想果然成了一句吉讖。後來小紅憑著自己的努力出了園子,離了賈府,嫁了丈夫,成功在賈府頹敗之際抽身出來。兩下比較,自然又是另一番人生畫卷。

5

晴雯在得罪人的道路上馬不停蹄地狂奔,終於臨到了自己的主子寶玉。晴雯也在此時,走向了人生中在大觀園裡最輝煌的巔峰——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事情的起源晴雯失手,將扇子骨子跌折。被寶玉罵了兩聲“蠢材”,晴雯不忿,直接開火——

“二爺近來氣大的很,行動就給臉子瞧。前兒連襲人都打了,今兒又來尋我的不是。要踢要打憑爺去。就是跌了扇子,也算不的什麼大事。先時候兒,什麼玻璃缸,瑪瑙碗,不知弄壞了多少,也沒見個大氣兒;這會子,一把扇子就這麼著。何苦來呢!嫌我們,就打發了我們,再挑好的使。好離好散的倒不好?”

寶玉更氣,襲人聞聲前來和泥,“好好兒的,又怎麼了?可是我說的:一時我不到,就有事故兒。”

晴雯槍口轉向襲人,順帶寶玉——

晴雯聽了,冷笑道:“姐姐既會說,就該早來呀!省了我們惹的生氣。自古以來,就只是你一個人會伏侍,我們原不會伏侍。因為你伏侍的好,為什麼昨兒才挨窩心腳啊?我們不會伏侍的,明日還不知犯什麼罪呢!”

襲人敗下陣來,寶玉氣的臉黃。襲人不敢戀戰,忍氣吞聲,“好妹妹,你出去逛逛兒。原是我們的不是。”

晴雯聽到“我們”,添了醋意,繼續開火——

她冷笑幾聲道:“我倒不知道,‘你們’是誰?別叫我替你們害臊了!你們鬼鬼祟祟乾的那些事,也瞞不過我去。不是我說,正經明公正道的,連個姑娘還沒掙上去呢,也不過和我似的,那裡就稱起‘我們’來了?”

晴雯夾槍帶棒,寶玉襲人毫無還手之力,連“那些事”都抖了出來。寶玉發飆——

“你也不用生氣,我也猜著你的心事了。我回太太去,你也大了,打發你出去,可好不好?”

晴雯被戳到痛點,原本天不怕地不怕的她,立馬蔫了——

晴雯聽了這話,不覺越傷起心來,含淚說道:“我為什麼要出去?要嫌我,變著法兒打發我去,也不能夠的……我多早晚鬧著要去了?……只管去回,我一頭碰死了,也不出這門兒。”

接著,黛玉來訪,寶玉被叫去薛蟠叫去喝酒,鬧劇收場。其後,寶玉帶醉歸來,千般萬般哄晴雯。

最終上演了“撕扇子作千金一笑”的經典一幕,說出了“古人云:‘千金難買一笑。’幾把扇子,能值幾何?”的經典哄妹套路。

6

此時,晴雯的命運早已危機四伏。

後來不久,王夫人叫寶玉身邊的人過去問話,襲人自告奮勇。後不久,襲人工資漲了兩倍。而且這錢是在王夫人名下領的。這事自然逃不過晴雯的耳目,在一次怡紅院女兒閒話大會上,又是一頓冷嘲熱諷。

起因是王夫人賞了秋紋兩件衣服,秋紋講給大家聽。晴雯聽了頗不以為意,“要是我,我就不要。若是給別人剩的,給我也罷了,一樣這屋裡的人,難道誰又比誰高貴些?把好的給他,剩的才給我,我寧可不要,衝撞了太太,我也不受這口氣。”

言外之意,這屋裡早已經先賞了別人了,她才不要剩下的。這個“別人”,就是襲人。

晴雯又冷笑道:“雖然碰不見衣裳,或者太太看見我勤謹,也把太太的公費裡一個月分出二兩銀子來給我,也定不得。”說著,又笑道:“你們別和我裝神弄鬼的,什麼事我不知道!”

晴雯足夠聰明伶俐,注意到身邊的這些變化。可是她卻又天真簡單,思考不到這些變化背後蘊含的深刻意義和潛在危機。

及至後來讀到“勇晴雯病補孔雀裘”一章,總有些“春蠶到死絲方盡”的意味。晴雯的神,恐怕那時就早已散了。冒著生命危險補一件衣服,這種得不償失事也只有天真如晴雯能夠做得出來。

病中,晴雯聽說怡紅院出了個小偷墜兒,大怒。先斬後奏,叫宋嬤嬤來,將她攆走——晴雯眼睛裡容不得一點髒。

直到後來,同樣是這位“宋嬤嬤”,攆走了晴雯她自己,不枉姓“宋”。

7

晴雯之被攆,表面上看是王善保家的在王夫人面前告狀,說她“仗著他的模樣兒比別人標緻些,又長了一張巧嘴,天天打扮的像個西施樣子,在人跟前能說慣道,抓尖要強。一句話不投機,他就立起兩隻眼睛來罵人。妖妖調調,大不成個體統。”

實際上,即便王善保家的不告,也自有別的人來告。因為“寶玉房裡的丫頭”,隨著她們日益長大,儼然成了賈府中的一個勢力群體,是早晚要被清算掉的。而在這個群體中,樣貌姣好,性情狂傲的晴雯必然會成為眾矢之的。晴雯早晚會被算計,只不過是時間問題。

畢竟,晴雯不會夾著尾巴做人,她留給人的“壞印象”,實在是太多了。所以,王善保家的一提,王夫人立馬就想起來了,“上次我們跟了老太太進園逛去,有一個水蛇腰、削肩膀兒、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正在那裡罵小丫頭。我心裡很看不上那狂樣子……”

於是便帶病被王夫人派人叫過來,劈頭蓋臉一頓亂罵。晴雯一路哭著回到大觀園中。一氣之下,開始絕食,病情益重。

最後,王夫人親自來怡紅院查人。幾個老婆子跟著,叫嚷著讓人傳晴雯的哥嫂進來領她出去的時候,她們笑道,“阿彌陀佛!今日天睜了眼,把這個禍害妖精退送了,大家清淨些。”

已有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的晴雯,如今打炕上被拉下來,蓬頭垢面的,由兩個女人攙架起來去了。

8

晴雯得罪過的人太多了,或者說容不下晴雯的人太多了。以至於無論是誰,都有可能在攆走晴雯這件事情上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當寶玉哭道“我究竟不知晴雯犯了何等滔天大罪!”的時候,何止是寶玉,恐怕所有的讀者,甚至包括曹公本人也在發問,晴雯究竟犯了何等的滔天大罪呢?

可真的是因為“風流靈巧招人怨”嗎?

其實從上面一系列晴雯的事細細查看來,她似乎也並未犯下什麼大錯。倘若真的真的有錯的話,她錯就錯在太天真、太率直、太漂亮、太伶俐。

所謂“心比天高”,想必指的不是晴雯的野心,而是她的質樸純真的本心。“身為下賤”,則說她沒有受到好的教育,故而更像是一株野生的紅玫瑰,肆意生長,紅豔美麗,卻也帶刺傷人。

然而,也正是她的刺,她的率直天真,勇敢伶俐,深深地吸引著廣大讀者。她的身上似乎沒有一點菸火氣,沒有一點對世俗的妥協和容忍。

她的確應該是芙蓉花神。

如果說晴雯在這世上有什麼牽掛的話,恐怕最大的牽掛就是親情了。這個從小沒有爹孃,記不得家鄉的女孩,在其短暫的一生中充滿了對家庭和親情的渴望。在賈母身邊,她不忘自己淪落的表哥。在大觀園中,是寶玉讓她第一次感覺了家的溫暖。

你看,整本《紅樓夢》中,晴雯從來不把自己當大觀園的下人,她把大觀園當自己的家,把自己當這個家庭的一份子。

9

所以,墜兒偷東西,別人都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偏偏晴雯不行,她哪怕是在病中也不顧自己的身子,先斬後奏將墜兒攆走,她不容家裡有賊。

她天不怕地不怕,口齒伶俐,有話就說,有氣就懟,就連主子寶玉也不放在眼裡。但是當寶玉說要打發她出去的時候,她才是真的怕了。

所以她說,一頭撞死也不出去。

是啊,她出去,去哪裡呢?她從來都沒有過家,大觀園就是她的家。她還能去哪裡呢?晴雯這樣的女孩兒,恐怕也只有賈寶玉的大觀園才能容得下她。

所以,晴雯的離開,在某種意義上,預示了大觀園這個純真的女兒王國的衰落。即便晴雯不離開,大觀園破敗之後,整個世俗的世界恐怕也再無她的容身之處。

她就像指出皇帝沒有穿衣的那個天真的小孩,這這樣的人是不可能被這個世俗所容忍的。所以她被架著攆出去的時候,老婆子們都高興地念阿彌陀佛。

最後一夜,晴雯躺在小破屋裡,疼的一聲聲,喊孃的時候,她心裡想著的確不是寶玉。她之於寶玉,不過是“擔了虛名”。真正和寶玉有鬼的襲人,卻安然無恙。然而晴雯有這樣的勇氣——

“回去他們看見了要問,不必撒謊,就說是我的。既擔了虛名,越性如此,也不過這樣了。”——這樣的勇氣和魄力,是襲人等所望塵莫及的。

就這樣,晴雯把她短暫的一生活成了一個鮮活的標本,她把自己生命定格在十六歲的純真率直裡,任誰也無法染指。

她說出了許多人想說卻不敢說的話,她活出了許多人想活卻不敢活的樣子。人們喜歡她的率直,可自己卻又付不起那背後慘重的代價。而晴雯做到了,所以她才如此地吸引人。

現在,我們可以來回答標題的問題了:晴雯明明可以靠臉吃飯,為何卻將一手好牌打爛?

因為,她本無意於參與這一場骯髒的牌局。

如果要拿一種動物來比喻晴雯的話,我覺得她最像貓。一隻我行我素,不依賴,不眷戀,不巴結,不奉承的,特立獨行的貓。


木木讀書


《紅樓夢》裡,為何晴雯死之前叫了一夜娘而未叫寶玉?

  晴雯被攆走後,寶玉一直關注她的狀況,在她逝去後問小丫頭,她叫了一夜誰,小丫頭實心,說叫了一夜娘,寶玉拭淚問還有誰,小丫頭繼續補刀,沒有聽見叫別人了。寶玉不相信,後來另一個非常乖覺的丫頭替他腦補了許多情景,什麼拉著手的話,什麼感慨萬端,什麼做天上的花神,寶玉很覺安慰,不久後做出一篇驚世長文《芙蓉誄》,祭奠青春。

  為什麼晴雯叫了一夜娘而不是寶玉?

  寶玉自覺對晴雯而言很重要,重要的人嘛,自然得過一遍,可是竟然不叫,他很意外,也很遺憾,所以小丫頭的花神之說,他也不管真不真實,直接就把它當真的來看。于晴雯而言,什麼花不花神的,沒有多大關係,她要的,是一直以來最缺少的東西,她一直就是那麼與眾不同。

  晴雯一直以來是最獨特的一個,別的丫頭如襲人,做得都相當好,她們對自己的定位非常準確,所做的一切,都是基於丫頭這個身份來的,比如說襲人,她和寶玉有肌膚之親,她規勸寶玉,甚至是她提出某些建議,在王夫人面前表功也好,獻殷勤也罷,都是對自己丫頭職業的認同。比如說鴛鴦,她一直效忠賈母,比如說平兒,堅持做鳳姐的左膀右臂……她們對自己的地位,是有很清醒的認識,也因此而不斷努力提升,在儘可能的範圍內。

  可是晴雯呢?這丫頭從來沒有為自己的未來做過規劃,她希望能和寶玉在一起一輩子,她把怡紅院當自己的家,任性而為,率性而作,可是怎麼做得好,她卻沒想過,她動不動就扎人罵人,動不動就和寶玉鬧脾氣,在怡紅院甚至在賈府,寶玉面前她是最不象丫頭的一個人。可以假想一下,如果別的丫頭如麝月含冤而去,臨走時不得高喊寶玉之類的話嗎?可晴雯沒有,她那麼美,那麼能幹,卻被冤枉,她在大去之時,叫的卻是自己從未見過的娘,估計在這可憐的姑娘心裡,她最缺的就是這個吧。都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晴雯嘴裡唸叨著的,是她心底最深處的親情,她和別人一樣,有對親情的渴望,父母家鄉全都忘記了,卻她牢牢記著的那個專司庖宰的不知真假的姑舅表哥。她和別人又不一樣,她到死,都沒有認識到自己為什麼會成為悲劇,她也不準備洗白了(也沒機會沒能力),索性讓寶玉換下自己的東西,痛快一次。人生天地間,瀟灑走一回。(文/宛如清揚)


宛如清揚


晴雯可謂《紅樓夢》裡話題度最高丫鬟之一。她身世可憐,十歲時被賴大家的買來做了奴才,一年後被送給賈母做丫鬟,不知父母家鄉為何物。

大觀園裡的丫鬟雖身為奴才,但大多都體驗過親情的溫暖,比如襲人偶爾還能回家坐坐,鴛鴦父母在南京為賈府做事,但小時候肯定是跟父母一起的,小紅就更不用說了,賈府兩個奴才頭頭的閨女,一身機靈勁都隨了父母親……

可是晴雯沒有,這種身世的女孩大多情緒化,沒有彎彎腸子,不知道人情世故為何物,更不談世事洞明,所以在大觀園裡,晴雯得罪的人是最多的。



繡春囊在大觀園出現後,以王善保家的為代表的老媽子隊伍,欲藉此大做文章,將園內的丫鬟們教訓一遍,原文:

這王善保家正因素日進園去那些丫鬟們不大趨奉她,她心裡大不自在,要尋她們的故事又尋不著,恰好生出這事來,以為得了把柄。又聽王夫人委託她,正撞在心坎上,說:“這個容易。不是奴才多話,論理這事該早嚴緊的。太太也不大往園裡去,這些女孩子們一個個倒像受了封誥似的。

不想王夫人認為茲事體大,一口回絕了。王善保家的退而求其次,既然無法整所有人,那就整個最忌恨的吧,晴雯就成了槍頭鳥……

就是這個沒享受過親情的女孩,卻在將死之際扯著脖子喊了一夜的娘。而作為大觀園最親近的寶玉,晴雯卻似乎把他忘了,這是為何?

其實晴雯死前,寶玉便與其相見,兩人做了此生最後的了斷。

晴雯拭淚,就伸手取了剪刀,將左指上兩根蔥管一般的指甲齊根鉸下,又伸手向被內,將貼身穿著的一件舊紅綾襖脫下,並指甲都與寶玉道:“這個你收了,以後就如見我一般。快把你的襖兒脫下來我穿。我將來在棺材裡獨自躺著,也就像還在怡紅院一樣了。論理不該如此,只是擔了虛名,我可也是無可如何了。”寶玉聽說,忙寬衣換上,藏了指甲。晴雯又哭道:“回去她們看見了要問,不必撒謊,就說是我的。既擔了虛名,越性如此,也不過這樣了。”



晴雯死前,知道自己被人陷害,心中百般不甘,加上對寶玉的戀戀不捨,最後用互換襖兒化解了,寶玉帶著她的念想和希冀活在人間;她帶著寶玉的思念和回憶長眠地下。這樣,人間似乎沒有可留戀的了。

可是,人說狐死正丘首,落葉歸根,晴雯雖然一生沒能承歡父母膝下,但到了最後一刻,大抵也對這個母親念念不忙,耿耿餘懷。尤其在最痛苦的時刻,死神就在身邊,四周伸手不見五指,那種對死亡的恐懼和絕望,令自己成為一個無助的嬰兒,此刻,還有什麼比母親的懷抱更讓人渴望?

所以,即便一生未見過母親,未感受過母親的溫度,未與母親撒嬌承歡……晴雯還是在死前叫了一夜的娘。


微影悼紅


原文確實是這樣寫的,不過不是直接描寫,是通過寶玉和小丫頭對話。

寶玉忙道:「一夜叫的是誰?」小丫頭子說:「一夜叫的是娘。」寶玉拭淚道:「還叫誰?」小丫頭子道:「沒有聽見叫別人了。」

我覺得這是紅樓夢中很精彩的一筆,是寫實。拋開作品,晴雯喊一夜的娘人之常情。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什麼事情常常喊媽呀,沒聽說誰喊自己夢中情人的。晴雯臨死時喊自己的娘是正常的,“一夜叫的是娘”,此語一出,頑石也哽咽,愛晴雯者或鄙晴雯者均能落淚。而對於晴雯這種從小缺乏母愛的孩子,這一筆更加催人淚下。這在紅樓中是非常精彩的一筆,被很多人認為是曹雪芹作為現實主義作家的良心。


為啥不喊寶玉。事實上白天寶玉偷偷來看她,她把指甲給了寶玉並交換貼身襖子,擔了這個虛名之。實際上已經和寶玉一段情緣了卻了。


崑崙山


晴雯被攆走後,寶玉問小丫頭晴雯的情況,一個小丫頭說,晴雯直著脖子叫了一夜。【寶玉忙道:“一夜叫的是誰?”小丫頭子說:“一夜叫的是娘。”寶玉拭淚道:“還叫誰?”小丫頭子道:“沒有聽見叫別人了。”】

在寶玉看來晴雯和自己的感情應該是最深的,晴雯臨終前應該叫寶玉。那麼晴雯為什麼叫了一夜的娘,而沒叫寶玉呢?


    1. 晴雯自幼孤苦無依,沒有父母的疼愛。因此她對父母的親情非常看重。臨終前對於母愛的渴望到了如飢似渴的程度,所以叫了一夜的娘。

      晴雯不知道自己的家鄉父母,她十歲的時候被賴家買來當丫頭,因為賴嬤嬤喜歡她,經常帶她到賈母處,賈母喜歡上了這個伶俐的小丫頭。所以賴嬤嬤把晴雯給了賈母。賈母調教一段時間後,認為只有晴雯可以給寶玉使喚,所以就把晴雯給了寶玉。晴雯就這樣被給來給去,沒有自己的家,在臨終時,她對母愛非常渴望,因此來世有娘來呵護她。

    2. 晴雯蒙冤受屈,又重病不起,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所以她唯一的慰藉就是母親。她渴望天堂裡的母親能挽救她。

      我們普通人在遇到危機和苦難的時候,都忍不住叫一聲“哎呀!媽呀!”晴雯的做法就是人天生的一種本能。

      晴雯和寶玉清清白白,沒有一點兒越禮的行為,卻被王夫人罵成狐媚子,勾引寶玉。把晴雯攆出大觀園。而那些真的和寶玉發生關係的襲人、碧痕等人不僅逃過一劫,而且被王夫人重用。

      晴雯被王夫人趕走的時候已經好幾天水米沒粘牙了。身體極度虛弱,而她的哥哥和嫂子還不照顧她,她連喝口水都沒有人給她倒。在這種情況下,晴雯想到了兒時母親對她無微不至的關愛,所以她不停的喊娘。希望孃親能給她一些關愛。

      晴雯在這個世界上唯一的遺憾就是被冤枉。她說:“只是一件,我死也不甘心的:我雖生的比別人略好些,並沒有私情密意勾引你怎樣,如何一口死咬定了我是個狐狸精!我太不服。今日既已擔了虛名,而且臨死,不是我說一句後悔的話,早知如此,我當日也另有個道理。不料痴心傻意,只說大家橫豎是在一處。不想平空裡生出這一節話來,有冤無處訴。”

      晴雯有冤無處述,而且自知生命已經進入倒計時,所以她更加盼望母親能替她洗刷冤屈,因此她不停地叫娘。即使娘早已不在,她依然盼著娘能救救她。

    3. 晴雯對於姐妹之情的失望,她想起了母親。

      晴雯來到賈府後,與寶玉身邊的丫頭襲人、麝月、秋紋等建立了友誼,雖然晴雯的性子不好,但是她是用真心對待這些姐妹的,平時她們關係都非常好。如今自己無辜被冤枉,卻沒有一個人站出來替她說話,也沒有一個人親自來看看她。她對姐妹之間的友誼失望至極,因此當她孤獨在病床上被病痛折磨,輾轉反側,夜不能寐的時候,最想念的人就是母親。

    4. 晴雯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她呼喚著母親,希望母親能帶自己脫離苦海。

      賈府的丫頭也是嬌生慣養的,晴雯也一樣沒有受過一日委屈。一次晴雯生病了,胡太醫來給晴雯看病,他看到大紅帳子裡伸出一隻手來,有兩個染著紅色蔻丹的長指甲,婆子連忙用帕子把晴雯的手掩上了。太醫還以為晴雯是小姐。所以說,晴雯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她就如同一盆才抽出嫩箭來的蘭花送到豬窩裡去一般,被送到了姑舅哥哥家。晴雯是一身重病,心裡頭生了一肚子的悶氣,幾下夾攻,晴雯一病不起。她自己對自己的病情是瞭解的,她對寶玉說:“不過挨一刻是一刻,挨一日是一日。我已知橫豎不過三五日的光景,就好回去了。”晴雯叫娘是希望母親能帶她脫離這苦難的世界,去尋找自己理想中的樂園。

    5. 晴雯叫娘是因為對親情的絕望。

      晴雯來到賈府後,覺得生活很好。她的姑舅哥哥淪落在外,因此求賴家把她的姑舅哥哥也買進來,讓他有一個穩定的營生,進來吃工食。所以他的姑舅哥哥就到了榮國府,賴家又給他的姑舅哥哥娶了一房媳婦。

      可是她的哥哥一朝身安泰,就忘卻當年流落時的悲慘,任意吃死酒,家小也不顧,妹妹也不顧。晴雯來到她家後,她的哥嫂誰也不護理病重的她,任其自生自滅。重情重義的晴雯落得如此下場,讓她對親情絕望,她只能喊著早已死去的母親。

    6. 晴雯沒叫寶玉是對愛情的絕望。

      晴雯知道賈母把她派給寶玉的目的,但是由於沒有正式的任命,她不想和襲人一樣做偷偷摸摸的事情。她有著自己驕傲,即使寶玉要求她一起沐浴,她也堅決的拒絕。她對寶玉是真愛,不像襲人是為了得到姨娘的身份。晴雯認為寶玉對她也是真愛,沒想到,當王夫人以莫須有的罪名趕走她的時候,寶玉一聲兒不敢吱。晴雯對寶玉失望極了,她和寶玉交換小襖不過是對王夫人的反抗,已經不是對寶玉的愛了。她臨終時,已經放下了寶玉。晴雯唯一放不下,要追隨的只有母親。因為只有母親是她這一生中給她溫暖最多的人。

      綜上所述,晴雯臨終時叫了母親而沒有叫寶玉。


潤楊閬苑


這個問題,可大可小,這裡我按照大的來分析吧,希望對大家更好地理解紅樓夢,理解曹雪芹身世有幫助。

我們都知道,晴雯一出場就是沒有爹孃的,只有一個姑舅表哥多渾蟲,還是個只要有酒有錢,便諸事不管了的主,所以,晴雯小時候,應該是受過很多苦的,挨餓受凍是在所難免的。

原文這麼介紹晴雯的身世:這晴雯當日系賴大家用銀子買的,那時晴雯才得十歲,尚未留頭。……這晴雯進來時,也不記得家鄉父母。只知有個姑舅哥哥,專能庖宰,也淪落在外,故又求了賴家的收買進來吃工食。

從這段話裡,我們可以得出幾條信息,第一,晴雯自幼無父無母,是個孤兒;其二,晴雯是個知道感恩圖報的女孩。加上她的機靈懂事,心靈手巧,後來就到了賈母身邊服侍。

讀紅樓,很多人都不喜歡晴雯,覺得她牙尖嘴利,太狂傲,小姐脾氣丫鬟命,特別喜歡跟人鬥嘴,但是為人精明老到喜歡女孩的賈母,卻一眼相中了晴雯,她這麼評價晴雯:晴雯那丫頭我看他甚好……我的意思這些丫頭的模樣爽利言談針線多不及他,將來只他還可以給寶玉使喚得。

由此可知,晴雯是個非常優秀的女孩子,也正是因為賈母的賞識,小時候吃過很多苦的晴雯,後來到了寶玉身邊,有過五六年短暫而幸福的青春時光,直到被王善保家的陷害,被王夫人趕出了大觀園,最後含恨離去。

晴雯死的時候寶玉並未親見,而是通過他身邊的小丫頭子轉述的。寶玉問身邊的小丫頭,晴雯現在怎麼樣了,其中一個小丫頭道:“回來說晴雯姐姐直著脖子叫了一夜,今日早起就閉了眼,住了口,世事不知,也出不得一聲兒,只有倒氣的分兒了。”寶玉忙道:“一夜叫的是誰?”小丫頭子說:“一夜叫的是娘。”寶玉拭淚道:“還叫誰?”小丫頭子道:“沒有聽見叫別人了。”寶玉道:“你糊塗,想必沒有聽真。”

很多人對這段話不解,晴雯明明不記得自己的父母,為什麼臨死的時候,卻叫了一夜的“娘”呢?從對話裡我們知道,寶玉最想聽到的話是,晴雯叫了一夜的“寶玉”而不是“娘”,這是寶玉一廂情願了,但小丫頭心實,不懂奉承主子,但恰恰因為沒有說謊,為我們揭開了另一個事實。

有個成語叫“狐死首丘”,意思就是狐狸如果死在外面,頭一定是朝著自己的洞穴。比喻不忘本或懷念故鄉,也比喻對故國、故鄉的思念。還有一個成語叫“葉落歸根”,樹葉從樹根生髮出來,凋落後最終還是回到樹根。比喻事物總有一定的歸宿,多指作客他鄉的人最終要回到本鄉。

晴雯喊了一夜的娘,而沒有喊寶玉,恰恰說明了她在臨死之時,大腦潛意識裡對於故鄉,對於父母的思念和記憶搜尋,她渴望回到故鄉,渴望父母之愛,渴望葉落歸根,渴望回到她最初的出生之地,回到母親的肚子裡,回到她來時的地方,這是普天下人之常情,人之至情。

其實,不僅晴雯,紅樓夢裡的很多女孩,在去世前後都是如此,她們都想回到最初的地方,回到生身之故鄉,父母之懷抱,回到自己真正的家,讓靈魂得到安息,從此不再飄飄蕩蕩,類如無家可歸的遊魂。

跟晴雯命運相似的香菱,從小被拐賣,我們都知道她就是甄英蓮,但是她自己什麼都不記得了,父母、家鄉統統都不記得,但這種不記得,不是全無印象,而是被封存在了潛意識裡,只有在人臨死之時,才會開啟。

所以,香菱的判詞裡有“自從兩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鄉”,也就是說,香菱死後,魂靈也是回到了故鄉的,那是她來到這個世界最先看到了的畫面,這即是葉落歸根,狐死首丘,她應該是回去尋找自己的父母,和從小玩過的地方吧?

王熙鳳一生飛揚跋扈,心狠手辣,但最終一樣是“哭向金陵事更哀”,生前貪權愛財的王熙鳳,不信陰司報應的王熙鳳,一旦死去,她的魂靈也是回到了故鄉的(或者說是被休之後,最終回到了金陵老家,回到了父母身邊),她會不會向父母哭訴自己短暫悲哀的一生?

元春是紅樓夢裡地位最高最尊貴的女子,但自幼被送進宮,不能與家人共享天倫,好容易省親回家,數次哭成淚人,因為她生活的那個地方,是個“不得見人的去處”,“雖富貴已極,骨肉各方,然終無意趣!”所以,元春死的時候,是“望家鄉,路遠山高。故向爹孃夢裡相尋告:兒命已入黃泉,天倫呵,須要退步抽身早!”

也就是說,元春在臨死的時候,她也是渴望回到家鄉的,但因為路遠山高,重重阻隔,只能託夢給父母,交代後事。在她的心中,父母才是她心底最柔軟最不能忘懷的一個重要角落。

探春遠嫁是紅樓夢裡最令人淚下的情節,但原文前八十回裡,並沒有寫到,87版紅樓很好地還原了這段感人肺腑的情節,探春遠嫁趙姨娘哭成淚人的改編,高度符合曹公本意。我們都知道,趙姨娘是個愚蠢的女人,曾不止一次給親生女兒探春難堪,一次次折辱自尊的三姑娘。母女倆關係一直都不好,甚至很多人說探春無情,又說趙姨娘愚蠢。

但探春遠嫁的時候,是“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恐哭損殘年,告爹孃,休把兒懸念。自古窮通皆有定,離合豈無緣?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牽連。”她這是在向自己的生身之家告別,向自己的父母告別,這既是生離,又是死別,在最後的時刻,她內心最愛最不能忘懷的還是自己的父母,尤其是親生母親趙姨娘。

巧姐,金陵十二釵中最小的一位,劫後餘生,被劉姥姥搭救之後,她首先想到的也是自己的母親,“幸孃親,幸孃親,積得陰功。”而正是她的生母王熙鳳生前的一次善心,使她得以逃脫苦海,保留性命。

自幼喪母的黛玉,住在寄人籬下的賈府,其孤獨悲苦可想而知,所以她看到寶釵在薛姨媽懷裡撒嬌的時候,就流淚嘆道:“他偏在這裡這樣,分明是氣我沒孃的人,故意來刺我的眼。”後來又要認薛姨媽當媽。可知,黛玉也是時常想起自己的母親的。

我們看,生活在賈府之中的這些女兒,在生死的重要關頭,或在病重期間,最惦念的仍是自己的父母,尤其是母親。因為是母親帶她們來到這個世界,而母親也是她們來到這個世界睜開眼看到的第一個人。她們在離開的時候,仍會本能地想到母親,想到這個曾見過或從未見過的熟悉而又模糊的身影。

其實對當下的我們來說,又何嘗不是這樣?給父母打電話,如果是父親,三句話一定會問母親在哪,然後把電話給母親。如果是母親,那就會直接聊很久。對很多人來說,母親在哪裡,家就在哪裡,因為母體,是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之前的第一個家。

所以,晴雯在臨死的時候,喊了一夜的娘,而不是寶玉,原因正在這裡,她要通過那一聲聲呼喊,找到自己來時的路,找到自己最開始的家,找到自己最初的出生之地,因為她要回去了。

最後再來說說曹雪芹的身世,有這樣一種說法,曹雪芹是曹顒遺腹子,他的親生母親是曹顒之妻馬氏。曹顒死後,他的堂弟曹頫過繼給曹寅,也就是曹雪芹的祖父,因此曹頫成了曹雪芹名義上的父親,他的妻子王氏自然也就是曹雪芹的母親,這樣曹雪芹就有兩個母親。

作家端木蕻良在小說《曹雪芹》裡寫到了曹霑(即曹雪芹)對於兩位母親的稱呼,對王氏叫“媽”,對馬氏叫“娘”,這些反映到《紅樓夢》裡,我們發現,賈寶玉從來沒有喊過王夫人“媽”,這也許正是他對自己身份的心理認同吧。


少讀紅樓


《紅樓夢》裡晴雯死的時候叫了一夜娘,沒有叫寶玉?

1.她到死的時候,已經知道自己和寶玉根本沒有可能發生什麼。

2.她也正是因為知道了這個不可能,絕望而死的。

3.從哪裡來,到哪裡去,人生就是這樣一個過程。可是她卻不知道自己從哪裡來?

4.她想自己肯定是該有個孃的,寶玉有,寶釵有,黛玉也有……

5.恨自己娘沒把自己看好,讓壞人拐賣了。

6.這種對孃的即想,又恨的複雜心情,讓她到死不能釋懷。

7.俗話說,哭爹喊娘,就是說,傷心欲絕的時候,最父母的情感依賴。可是這可憐的孩子,根本沒有娘……

8.一個沒孃的孩子,臨死想了娘,喊一夜。這是人間最悽慘的哭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