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五十多年前,著名學者夏承燾提出《滿江紅》作者不是岳飛的觀點,這事您怎麼看?

太史叨叨令


夏承燾先生是海內外很有影響的老一代國學大師,尤精於古典詩詞的研究,學識淵博,令人敬重。但他老人家對岳飛《滿江紅》置疑卻不能不說是他學術研究上的遺憾。首先他對《滿江紅》上的幾個詞句的指摘就犯了詩詞常識性的錯誤,尤其對”賀蘭山缺”的詬病尤為令人不解。只要有些詩詞知識的人一搭眼就會明白,這詞裡的”賀蘭山“與後面的”胡虜””匈奴”都只是作者特用的文學手法而矣。宋人以唐喻宋,猶如唐人以漢喻唐,使用前人習慣的典故與修辭手法,都是最正常不過了,何必吹毛求疵?陸游的”尚思為國戍輪臺“,蘇軾的”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辛棄疾的”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等等,莫不如此,難道他們都犯了地理常識性的錯誤?

從明代此詞的廣泛流傳,一直到民國的初期,一直無人置疑過此詞的作者問題。夏承燾先生沿襲近人餘嘉錫的觀點對岳飛的著作權作出了否定的論述,但其觀點卻與餘嘉錫一樣沒有什麼新式樣,更兼其所引的論據皆無史實作依據,屬純於個人的主觀臆測,無足以動搖岳飛的著作權。


手機用戶25853910923


學界對《滿江紅》作者問題的考辯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

1.該詩最早見於明朝詩集,且也比較突出於明朝中葉以後。宋代到明代之間並沒有關於這首詩的記載,但是後來的學術成果也證明了,這首詩在南宋陳鬱所著《藏一話腴》中已提及,而且南宋詩人方岳在《題祁門嶽王廟》中也曾言及:“每觀王傳心摧傷,怒發為立膽為張。”,所以這個論據不能證明此詩為後人偽做。

2.岳飛後人在整理岳飛詩歌時並沒有收錄此詩。這個,在筆者看來是完全有可能的,當時兵荒馬亂,有可能岳飛在馬背上吟詩一首,無人記錄,也是可能發生的。畢竟當時的文化傳播條件還比較差,特別是戰爭時期,主要依靠口耳相傳。

3.詩中“踏破賀蘭山闕”與當時南宋抗金的路線不同,賀蘭山是與西夏作戰的方向,並不是與金人作戰的方向。 這個,筆者看來也是不能作為一個有力的論據的。詩中“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句“應當和下文‘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兩句聯繫起來並等同起來看”“它們都是用典故來借古喻今。匈奴即胡虜是漢朝經常與之鬥爭的對手,賀蘭山則是唐朝和外族交鋒的戰場。既以匈奴比金源,又以賀蘭山比東北邊塞,這是完全沒有什麼說不過去的。而且,“應當特別指出的是,這句詞不只是用了古典,同時還用了今典”。

4.本詩的悲壯風格與岳飛另一首《小重山》風格不同。這裡只強調創作風格的鮮明性

,卻忽略了同一位作家的創作風格也可能具備多樣性。風格是發展的,不是凝固不變的。“一刀切”行不通。魯迅早已指出,“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和“刑天舞干鏚,猛志固常在”同出于田園詩人陶淵明之手。“倘有取捨,即非全人。”即以南宋詞壇而論,“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與“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同出於愛國詞人辛棄疾之手。民族英雄岳飛為什麼不可以既寫出“驚回千里夢”時那種“欲將心事付瑤琴”的抑鬱難伸的幽怨,又寫出“仰天長嘯”時激烈的“壯懷激烈呢?

綜上,筆者仍然認為《滿江紅》是岳飛所做。


文史雜感小生


這年頭不知怎麼了?一些據說是著名學者的人為秦檜翻案,否定岳飛不是民族英雄……真不知這些拿著高薪,頂著學者桂冠,披著著名華服的傢伙是吃飽了撐的,還是黔驢技窮拿不出象樣的成果而突發奇想而一鳴驚人!仰或是某國暗中豢養的第x縱隊的成員。怎麼淨幹這於國無益,於民無利,與世無聊的事。這種幾千年人人認可的事,你挖苦心思推翻又能如何,你能改變得了群眾認為就是岳飛寫的《滿冮紅》的事實麼?!奉勸這些先生,做人要幹於國於民有益的事,幹能促進團結愛國的事,要對得起國家給你的高新薪及一切待遇,對得起學者這頂頭銜,更要對很起著名二字!別再幹這種誤導下一代,使民族離心離德,英雄蒙羞的蠢事。∵


情溢心裡


首先我要說,看到夏承燾這個名字,大家會讀作濤嗎?那是道。夏先生作了《唐宋詞選》,我把書都翻爛了,捨不得丟,搬家的時候卻丟了。

我認同夏先生的觀點,所謂《滿江紅》,不是岳飛的作品。理由很簡單,岳飛作為武將,他的信念就是以武力解決敵人。至於《滿江紅》,不知道是哪一位文人的作品。

我很喜歡《滿江紅》詞,可問題在於宋代遍地都是詞人,遺民血淚,半壁江山,就算是一位歌姬,也會執起銅鈑,給你高歌一曲,大江東去,千古風流人物!


宇宙之光67


我不是內行,但是我覺得這個質疑有他的道理。

因為宋朝岳飛留下的東西基本都在岳珂手裡了,岳珂不比別人,他一生都在收集岳飛的遺物遺稿。岳飛的詞,他是會自己收集起來,編纂自己的詞集用。當時的文化人都做此事,否則我們也看不到《全宋詞》,也不知道哪首詞誰寫的。他的遺稿岳珂找不到,而被別人收藏的可能性太小了。

岳飛一生,都在漢地打仗,根本沒去過草原。去草原才會有糧食不夠吃,吃什麼“胡虜肉”“匈奴血”的想象。踏破賀蘭山?他不知道五國城在東北?他不是念念不忘迎回二聖哪?踏破長白山還差不多。

還有啊,“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年紀輕輕幹嘛說這些回望過去的話?他知道自己要死啦?建功立業的年紀,哪有自己總結自己的人生的道理?中國人講究蓋棺定論,自己沒事給自己蓋棺的少。

明朝岳飛的地位顯著提高,要不然也不會有秦檜跪像出現。明朝人的價值觀更合乎這詩的邏輯。


名利不如閒86380201


岳飛的《滿江紅》確實存在爭議,但一點也不妨礙這首詞對中國人的影響和藝術感染力。為什麼會有爭議,嶽詞中“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一句與抗金不相吻合。賀蘭山在今寧夏境內,是宋與西夏對峙之地,位於中國西北。岳飛率軍抗金在中原之地,如果能“直搗黃龍,與諸痛飲”,所處位置應在中國東北。當然,僅從一句詞的地名,就斷定不是岳飛的作品,確實太過牽強。文學作品是可以借用的,所以我個人一直認為就是岳飛所作。

附岳飛其它詩詞: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想當年,花遮柳擭,鳳樓龍閣。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裡笙歌作。到而今,鐵騎滿京畿,風塵惡。

兵安在? 膏鋒鍔; 民安在? 填溝壑。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鋭旅,一鞭直渡淸河洛。卻歸來,再續漢陽遊,騎黃鶴。

一一嶽飛《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

號令風霆起,天聲動北陬。長驅渡河洛,直搗向幽燕。馬蹀閼氏血,旗梟可汗頭。歸來報明主,恢復舊神州!

一一岳飛《送紫巖張先生北伐》

經年塵土滿征衣,特特尋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馬蹄催趁月明歸

一一岳飛《池州翠微亭》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 。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窗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昔少,弦斷有誰聽。

一一嶽飛《小重山•夜起抒櫰》

滿江紅-看電視連續劇《精忠嶽飛》因作

北塞烽煙,迅雷猛,摧殘遼宋。干戈下,草衰花落,憤如泉湧。鐵騎縱橫驅莽野,流民泣號尋梁棟。臥他鄉,朽骨遍荒原,哀相共!

飛之德,今猶頌 ; 檜之恥,令人慟。想當年,酒緑燈紅誰控? 盛世太平潛隱鬱,英雄千載幾荒塚! 卻悵然,眺望好山河,心飛動。

一一2013年7月30日於四川閬中古城





白溪釣客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這是文丞相衣袖中流傳下來激勵著無數漢家男兒投身許國,抵禦外辱的一段話,如果認真的話,同樣會有人對他提出質疑,所謂的學者,它們對待歷史多半是冷漠的,我們認識岳飛,不單是因為《滿江紅》,還有他對自己民族,對自己國家的那份忠義,如果他岳飛只是一個詞人,《滿江紅》也只是一首抒發戰場情懷,壯志的詞而已。為什麼大多數老百姓喜歡這首《滿江紅》,那就是因為他是岳飛寫的,也只能是他寫的,所以愚以為,學者們與其費盡心思否定誰誰誰,不如多做點實事,再結合自己作出的壯舉寫出比《滿江紅》更紅的詞,這樣更具說服力!


易與道合


這是學術問題,在這裡提出,結果是會收穫“愛國賊”的三大缸口水。

我尊重夏先生的考證,不過,在沒有定論之前,雖然嶽霖和岳珂所編的《嶽王家集》中沒有收錄這首《滿江紅》,31年後重刊此書時,仍未收入該詞,但我還是寧願相信是岳飛所做。


吉家凡


我不贊同夏氶燾的看法。


張才旺2157091388487


然而他在法國大革命中所看到的,卻只是驕傲、狂妄、貪婪、野心、殘酷和陰謀詭計。後來法國大革命失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