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律」大同法華寺喇嘛塔

「五律」大同法華寺喇嘛塔

心咒何為有,和陽第一家。

沐蘭鬆起翠,捧玉閣流霞。

煙雨洗塵劫,香雲度法華。

蓮經孰堪悟,寶蓋裹袈裟。

「五律」大同法華寺喇嘛塔

首先說法華寺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喇嘛寺,也叫新寺。山門開在大東街(和陽街)。其建築依次是,鐘鼓樓、寶塔、大佛閣、東西配殿。塔為寺的中心,是前塔後殿的格局。現在除此塔外,其他建築在清代就逐漸敗毀。道光十年(1830)的《大同縣志》記載:“明時建,久廢,磚塔存”,現今人們所見之法華寺除了法華塔外,均為耿彥波主政大同時新建。

「五律」大同法華寺喇嘛塔

法華寺塔,因塔內存有一部《法華經》而得名。坐落於大同古城東城門城樓(和陽門)內北米側,為元末明初所建。是大同眾多寺院中寶塔中唯一的白色實心覆缽式喇嘛塔,即印度式“窣堵波”,整座塔為磚石結構,高18米。塔座下面是二米高的磚石方形臺基,臺基西側石碹一窯洞,窯洞上有題額“小洞天”三個石刻大字。窯洞內原來塑有佛造像,早已同其他建築一起敗毀。

「五律」大同法華寺喇嘛塔

窯洞南北兩側設有門洞,可拾階而上,直達塔基外部,在窯洞頂部的周邊上建有花牆,將塔基圍住,塔基便有了一個小院落似的平臺,這是較為罕見的。

「五律」大同法華寺喇嘛塔

塔座為兩層,第一層高0.8米,第二層高0.9米。塔座為八角形,每邊長1.70米,周長13.60米。塔座之上是二層束腰。束腰之上,便是塔身。塔身下部細,上部粗,並急劇收縮,形如一個下小上大的陶缸。

「五律」大同法華寺喇嘛塔

在塔身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各留一個方形佛龕,其周圍是一個呈正方形黃綠色琉璃圖案裝飾,龕兩側是兩尊金剛雕像。值得一提的是,金剛力士的腳下和周圍,均飾以綵帶和祥雲,更突顯這是在雲霄之上為佛祖巡邏禁衛。金剛的造型雄壯勇猛,姿態威嚴,雙目炯炯有神怒視著前方。

「五律」大同法華寺喇嘛塔

塔身的上部是塔頸,在瘦長塔肚的襯托下,更顯得很粗大,有九層黃、綠、紫三色琉璃的“十三天”。在巨大的琉璃塔頸上,是用琉璃仰蓮做的剎座、剎頂是蓮花瓣承託的寶珠。

「五律」大同法華寺喇嘛塔

另外,整個新建的法華寺寺院建築高低錯落,左右對稱,塑像靈動豐潤,形象生動。壁畫色彩豐富,人物眾多,為多民族融合與異域色彩結合的特點濃厚。

「五律」大同法華寺喇嘛塔

張夢章 中華詩詞學會會員 中國散文學會會員 山西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 大同作家協會會員 大同周易研究協會常務理事 首部詩集《鳴玉集》即將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發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