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中国诗词大会》的故事太多了,有点喧宾夺主的感觉,对此你怎么看?

层城鵷雏


浏览了一下回答内容,居然大多对节目在吐槽,很遗憾,我的认知却是故事还少,还不够透彻,很多故事放在了文化层面,如果故事再下里巴人一下,可能更能让观众接受。

1,中国文化的精髓在于沉淀,如果没有沉淀,那就成了漫威文化了。而沉淀就是历史,就是故事,就是我们祖先的生活经历。

2,文化类节目在央视平台上诗词大会成语大会等都已经成为标志性节目,相比于互联网碎片化下对中国文化只言片语的断章取义,这样的历史文化故事来的更酣畅淋漓,这才是完整的文化展示。

所以大年下的诗词大会个人认为是没有问题的,故事讲述就是我们这个民族文化的精髓,如果真要沦落到漫威文化,那就不是中国诗词大会了。


慕容晓春


  戏评康震诗作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教授在中国诗词大会上,有一首“即兴之作“:

        大江东去流日月,

        古韵新妍竞芳菲。

        雄鸡高歌天地广,

        一代风流唱春晖。

        说是“即兴”,我不太相信。我参加一个同学会,想表演点什么,也得事先准备,何况在有数亿观众的央视节目中亮相!董卿也坦言,每次节目前她都要苦做功课,莫非康震是有“七步成诗”之才的高人?如果真有此才,就不会做出这么差的诗来了。

        说这首诗差,差在哪里?

        一是满篇套话,缺乏诗意。什么“大江东去”(苏东坡的名句不是不可用,但不能滥用),“竞芳菲”、“雄鸡高歌”、“风流”、“春晖”,套话不断,意象杂乱。

        二是平仄混乱,不合格律。出口七言诗,作为文学教授,当然应该是近体诗中的七言绝句。从首句看,应该是“平起仄收”的格式,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一句:1、3两字可平可仄,但第6字必须是平声,“日”字不合。

        第二句:同上句,第6字必须是仄声,“芳”字不合。

        第三句:这句问题就大了。会做近体诗的人,能不知道“粘对”?所谓“粘”,就是奇数句接偶数句(3接2,5接4,7接6)时,第2字第4字必然与上句平仄相同。由上面的格式可知,第3句是“仄仄平平”,那么第4句也同样应该是“仄仄平平”。而“雄鸡高唱”,却是“平平平仄”。按声律,应是“高唱雄鸡”;当然,这样句意又不通了。为什么不能另作新句呢?何况参加诗词大会的,有许多女性,光说“雄鸡”也不妥。“一唱雄鸡天下白”,雄鸡是新政权的象征,借用来指代热爱诗词的新人,并不妥当。

        第四句:平仄又错了!上面说到的“对”,就是偶数句接奇数句(2接1,4接3,6接5,8接7)时,第2、4两字必须与前句相反。由前述格式可知,此句应是“平平仄仄”,改成“风流一代”,就可以了。

        格律还有个押韵的问题。此诗首句不押韵,不是不可以,但自古至今,做七言绝句,绝大多数都首句入韵,即一首诗仅第3句不入韵(用仄声字)。要找一首第一句不入韵的七绝,真的不容易。

        如果是老年大学诗词班学员拿康教授此诗交作业,那么任课老师肯定打“不及格”。

        我想,仍然用类似词语(尽管不免套话),不妨用另一格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如此,则诗歌或可写成如下:

        东去大江日月追,

        诗家古韵竞芳菲。

        雏鹰争诵先贤句,

        一代风流展翅飞。

        如此,诗意当然仍可斟酌,总比康教授的顺畅,而格律则完全符合。交给老年大学的老师,打七八十分肯定没问题。

        若仍用原式原韵,并首句入韵,可摒弃“大江”、“雄鸡”、“天地”等杂乱意象,再改如下:

        中华传统万年垂,

        代有风流竞郁菲。

        雏凤声声颂风雅,

        诗词国里尽朝晖。

        (郁菲:香气浓郁。成语有“郁郁菲菲。)

        这样,老师可能给你打上九十分了。

         2019年元月10日戏作

                      72岁老人      老袁


梅水斋老袁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我首次脱稿而发,请见谅!

中国《诗词大会》已举办四届,在春节期间,真是一道大餐。即不同于拼盘式的春晚,又独树一枝,为传播中华文华,独到靓眼!每年连续十集的播出,令国内振奋,令国外媒体傻眼。因为只有中华文明才能做到这一点!


感谢央视,适时推出此栏目,且每年都有不同靓点!在主旨不变下略有不同。这或许是中华文化长久不衰、延绵至今的道理所在!


泱泱中华,人才辈出。仅诗词歌赋,枚不胜举!丽波、蒙曼、康震、王力群等大家为中华文坛展現了才华。虽细分有专攻,但贡献甚本相同。都在传播中华文化!

立群善史,蒙曼善诗,康震诗词之外还能画几笔,,都是值得尊重的。

对这些一直弘扬、宣传中华文化的传播者,都应给预尊重。

一个民族的文明、文化的传承是由具象的人来承担的!在鲁迅先生看来,就是民族的脊梁!何谓喧宾?何谓夺主?各人的立场不同罢了。


晚亭与落霞同晖


我现在不太看中国诗词大会,觉得它是一个诗词死记硬背的节目,没有创新。节目点评嘉宾也不是什么诗词方面的专家,他们的解读只是就诗词延伸的内容作了一些故事性的表述,好的点评嘉宾应该是熟悉诗词的形式和内容,而不是一味的去挖掘那些说过无数次的原话。作为参赛选手知道熟悉很多诗词固然不错,但我觉得选手的最高境界应该是会写诗填词,而且这应该是作为最后夺冠的最高标准和原则,点评嘉宾也应该就诗词的格律和音韵作些讲解,有时也可以率先垂范写诗填词,起到真正的示范作用,而不是纸上谈兵,说一些空泛的东西。普及诗词,一是了解,而是继承,怎么继承?就是要让它发扬光大,而不仅仅是作为诗词的传声筒。可惜的是现在很多大学中文系的教授口口声声谈诗词,可真正要他们谈一下诗词的规律,写一首诗词,却一窍不通,这种假道学的专家学者教授不是欺世盗名,贻笑大方吗?


酒干汤卖无


这个问选首先要搞清楚《中园诗词大会》的目的与意义!

众所周知,进入卄一世纪以来,以湖南卫视,浙江卫视的综艺节目,邯郸学步,鹦鹉学舌:从韩日引进,其实是照搬吹捧明星的综艺节目,从日韓的明星开始一场又场的追求,吹捧,发展到在国内识捧明星,掀起了一股又一股的造星热潮,教唆,诱导一批又一批的国内无知青少年的追星逆流。毒害了一批批青少年,加上无良媒体的助纣为虐,吹捧西方文化,使国学在国内基本无市场,尤其在青少年中很少有人问津,甚至无人知之。而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开创了提倡国学文化的先河。而国学文化要重新回归,要获得广大青小年的认知,兴趣与爱好,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魂宝:中国诗词则最容易引起广大青少年的兴趣。足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果不其然第一季的《中国诗词大会》一开播,就引起了广大电视观众的喜欢,收视率开创了综艺节目的最高,从年幼的参赛选手,青年选手的上佳表现力与中国诗词的熟识性,更是吸引了广大青少年群体的关注。第二季,第三季更是观看,参与的人数愈加广泛与众多,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学习中国诗词的热潮!

《中国诗词大会》的出发点是普及:可以说除了教课书之外,国内除了书香门第,个别家中有热爱中国诗词的父母,爷奶辈的子孙们,大部份青少年对中国诗词知之甚少。正是《中国诗词大会》起到了引导作用。要让人们,特别是青少年认知,学习到热爱中国诗词,大会特别请来了有名气的点评佳宾,从每一首诗词答题中由点评佳宾对作者,时代背景,诗词的内容,意境,影响力更是解读了其中的内涵。使观众们对中国诗词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入了解与兴趣。点评佳宾们的点评很好,很到位。我们应该看到的是他们的尽心尽责,付出的心血,付出的爱。不要吹毛求疵,不要求全责备。我们应该感谢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感谢主持人董卿,感谢康镇,郦波,蒙曼,王力群以及第四季参与进来的杨雨老师。正是由于他(她)们的积极参与,在点评中的妙语连珠,深入浅出的化龙点睛之笔,才能使得《中国诗词大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引人入胜?

《中国诗词大会》功不可没,将会越办越好!国学文化的复兴,昌盛指曰可待!西方文化的糟粕必将滚出华夏!而那些不齿于国做文化汉奸必将被送上绞刑架!


白马啸啸


《中国诗词大会》的定位,很显然是普及,是为中国民间爱好诗词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提供的一个平台,而不是“赛诗会”;而“飞花令“以及“超级飞花令“,更像是三月民俗的“曲水流觞”。

人们 常常感叹传统文化的流失,人心的浮躁,欲望的难添,为什么不去回首古人们的精神追求呢?为什么就不能在高速奔跑的时候,稍微歇歇脚,看看自己走过的路呢?

看着少儿组的孩子们能够脱口而出那么多的诗词,感叹他们的父辈或者爷爷奶奶辈的那一代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唐诗宋词,顶多就会一两句“床前明月光”吧!

诗词当然是要背诵的,只有背诵才能体会诗词中的意境;只有背诵,才能触景生情,激发无穷无尽的想象力。这原本也是中国人思维的一种模式。多一点中国传统文化的输入,才能有更多中国现代文化的输出。

现在人们在嘲讽流行歌曲“浅薄”的同时,却往往对古诗词中的“深刻”视而不见。不是有人说《红楼梦》成了现在大学生最不喜欢的书之一吗?这么多的青少年追捧古诗词难道不应该点个赞吗?

中国的社会转型期当中,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古诗词对韵律的严格要求,千百年来汉字读音的变化等等,都让人们对古诗词望而却步,或者敬而远之。

另外,古诗词对遣词造句,对仗工整的要求也或多或少束缚了年轻人的思想,所以,现代人很少能够比肩古人,更不用说有所超越了。因为时代不同了——现在何处能够寻觅“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呢?

正因为如此,对老祖宗的东西不能够抛弃,首先要继承而且还要传承。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唐诗三百首》都是非常罕见之物!

周杰伦的歌,如果没有了方文山作词,还会如此流行吗?人们记住《卷珠帘》时候,才会去想起霍尊。

《中国诗词大会》借助央视这个平台,为普及古诗词做出的努力功不可没。看到选手们能够根据一幅画,或者一些文字提示就能够背诵出一联唐诗或者宋词,难道不应该感到欣慰吗?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难道不是中国诗词的魅力吗?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闲看秋风999


中国诗词大会很不错,选手都值得我们学习,主持人董卿亲和力强,四位导师满腹经论,让我们了解历史,又学到知识,希望老师多普及诗词和相关知识。选手信息尽量少,多腾出时间说诗词,但是老师点评很好的。祝诗词大会越办越好!


君阁影视汇


中国诗词大会第6场,董卿出题:毛主席诗词“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请问这里西游记里哪一段故事?1.三调(读成了tiao条)芭蕉扇。2.大闹天空。3.三打白骨精。请教列位,调应该读tiao条,还是应该读diao掉。


手机用户一言九鼎


一档节目无非是传播正能量,和文化传统,同时也寓乐于中而己。一些人总要自以为是,鸡蛋里挑骨头,以显其多高明。这个说成了背诗会,那个说故事太多,又有人说这个部分或哪个地方不如怎样怎样。其实都是装逼,在这些人眼里没有件事是顺眼的滿意的,其原因就是他们心里阴暗到处放屁。

诗词大会好还好?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说好,看完春晚就在昐诗词大会。


手机用户78509221763


我觉得中国诗词大会的节目制作很好并受欢迎的,在点评毛主席的诗词时,专家对领袖的称呼最好以毛泽东主席尊称为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