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前,北平無戰事

1

七十年前的1949年1月31日,農曆大年初三。

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二兵團所屬第4縱隊,奉命從西直門、德勝門、復興門首先入城,與傅作義的國軍士兵交接防務。至此平津戰役結束,北平和平解放,千年古都免於戰火。

抗日名將張自忠將軍的女兒張廉雲,當時是自忠小學的教師,也是一名地下黨員。她很久之後才知道,自忠小學的教師裡一共有八名地下黨員,她只是其中之一。北平解放前夕,這樣的地下黨員共有兩千多人,他們的方針是“隱蔽精幹,長期埋伏,積蓄力量,以待時機。”

當時的國民黨華北最高統帥傅作義,已經出任華北“剿總”司令一年有餘。他手握4個兵團、12個軍共50餘萬重兵,其中駐守北平的就達20餘萬。此時要讓他交出軍隊、放下武器,對久經戰場的抗日名將傅作義而言,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

七十年前,北平无战事

為儘量爭取以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方式解放北平,解放軍採取的是恩威並施的方式。一方面僅用10小時就在新保安地區將傅作義的精銳35軍全殲,一方面又動員各種力量勸說傅作義接受和平方案,勸說人包括傅作義的老師劉後同、傅作義自己的女兒傅冬菊等等。此外,早在抗戰時期就被派到傅作義身邊工作的地下黨員閻又文,此時也以秘書的身份在他不知不覺中默默地做著工作。

兵臨城下,北平緊張。學校停課了,糧食天天在漲價,而垃圾也天天都堆積運不出城。北平人心惶惶,但沒人願意戰火熔城。百姓期待的是風平浪靜的解決方式,和平是當時的人心所向。

1月20日,傅作義最終同意接受人民解放軍的改編,北平和平解放終成事實。消息很快傳出,張廉雲們很快知道:解放軍要進城了。

2

國畫大師徐悲鴻,當時在北平藝專執教。他不但沒有離開北平,而且還勸說了正準備前往南方的齊白石留下來。徐悲鴻的妻子廖靜文後來回憶那一天:

“各個大學、各個機關團體都組織歡迎隊伍,去迎接解放軍進城。我當時也跑到北平藝專的隊伍裡去,高聲喊口號‘歡迎解放軍’!那時候北平冬天還很冷,刮很大的風,但是大家心裡都很熱,也不覺得冷,這天是很難忘的一天。”

解放軍還沒有進城的時候,學生們集中在一起唱歌,唱“我們的隊伍來了,浩浩蕩蕩一馬長江,我們的隊伍來了,窮人翻身老百姓做了主人。”然後解放軍的車開來了,所有人都歡呼雀躍,高喊口號“人民解放軍萬歲!中國共產黨萬歲!”所有人都很高興,幾乎都激動得熱淚盈眶。

七十年前,北平无战事

當時進城的解放軍戰士李華,一輩子都忘不了那天的景象:

“我在東北打了五十多天仗,五十多天沒見過女的,更不要說進到什麼熱鬧的地方、什麼大城市裡面了。一到北京,看到天安門了,我能進到這裡來,能解放這裡,確實感到很興奮。”

張廉雲很早就知道,解放軍要進城了。但入城當天,她還是一樣地激動。她和學校裡的師生出去迎接解放軍時,路口站崗的還是傅作義的國軍士兵,但街上的人群已經載歌載舞地開始聯歡了。

張廉雲看完聯歡後再回來一看,站崗的人已經換成了解放軍戰士。

3

在解放軍入城的同時,國民黨軍隊的士兵奉命在交接防務後陸續撤出城外,到指定地點接受和平改編。

4縱政委莫文驊,帶領121師的幹部和戰士,從西直門入城與值勤的傅作義軍隊交接防務。交接就是一名解放軍排長帶著兩名戰士上前,與傅作義的部隊相互敬禮致敬,然後順利換崗。

七十年前,北平无战事

拍紀錄片的攝影師蘇忠義入城時,碰上了一個正在撤退出城的國軍團,正在路上搭起鍋灶準備做飯吃。蘇忠義在車上、士兵在路邊,相互揮手打招呼。蘇忠義後來想,要是前幾天入城,一定是刀兵相見的場景,怎可能揮手致意?

還有一些零散的國民黨兵,或七八人,或十來人,聚在一起排成一排喊口號“歡迎解放軍來解放我們。”

但在這一天,並沒有多少人去關注默默出城的國民黨士兵。在歡迎人群中,一名抹著口紅的女士出來迎接解放軍,說要給大家跳一支舞表示歡迎。此時解放軍中走出一名戰士,行了一個軍禮,說我來跟戴老師一起跳個舞。那是一種蹲起來跳的蘇式舞蹈,戰士跳起來像鴨子跑步一樣。

戴老師名叫戴愛蓮,著名舞蹈家,也是漫畫家葉淺予的妻子。她生於拉丁美洲的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直到14歲都不會講中文。她在倫敦學習舞蹈,1940年應宋慶齡的邀請而回國投身抗日救亡活動。

在這一天迎接解放軍入城之後,她後來為新中國組建了第一個舞蹈團。

4

公元1368年,剛剛即位的明太祖朱元璋命大將徐達北征,攻佔元朝都城大都——今天的北京城,並將大都改名為北平府。

三十五年後,朱元璋的兒子朱棣通過起兵“靖難”的方式奪得皇位,開始在北平修建紫禁城。1427年,朱棣將明朝首都從南京遷到北平,並將北平改為北京。

七十年前,北平无战事

明末先是李自成攻下北京,很快清兵入關、定都北京。從明至清,北京作為全國政治中心長達五百餘年,一直到晚清垮臺後的北洋政府。

1928年北伐戰爭後,首都遷到南京,北京改名為北平特別市。雖然不再是首都,但因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一批頂尖高校的存在,北平在國際上的稱號是“中國的波士頓”。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日本侵略者扶植漢奸王克敏、王揖唐建立偽民國臨時政府,將北平重新改為北京。八年後抗戰勝利日本投降,第11戰區司令長官孫連仲收復北京,又改回到北平的名稱。

傅作義投誠、解放軍入城八個月後,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北平召開。會議決定以五星紅旗為國旗,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以北平為首都改名為北京。從此北京之名,盡人皆知。

參考: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影視資料部編著《解放:194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