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上的"富貴",也許比"紙上富貴"更不靠譜

所謂"紙上富貴",炒股的朋友都知道,就是股市到頂後沒有落袋為安,股價開始回落後也沒有止盈,而是心存僥倖一直持有,導致大量盈利回吐,甚至本金虧損。財富就如同煮熟的鴨子——飛了。

這種股市的財富來得快,去得快,基礎不夠牢固,所以被稱為紙上富貴。

房子上的

那麼房地產這種財富,看得見、摸得著,實打實的鋼筋水泥,是不是比紙上財富更牢固一些呢?

最近二十年,商品房平均價格從每平米三四百元,持續上漲到一萬多元,一線、二線城市更是高達數萬元,甚至十萬元以上。

隨著房地產價格的攀高,大量居民的財富也是快速增長,三四線城市百萬起步,一二線城市五百萬起步,富翁被大量創造出來。

有金融機構甚至放話,到2020年,中國一半家庭財富將達到千萬元級別。這是什麼概念?美國、歐洲、日本的富翁加起來也沒有中國的多!

很顯然,這種情況是不正常的。而且,現在因為房產成為百萬富翁、千萬富翁的人,他們的生活也沒有什麼改變,除了看到房產的賬面價值會有點高興。

房子上的

商品的賬面價值和真實價值可能不一樣,甚至有很大差別。比如有些標價10萬元的名酒,可能成本只有幾百元,而且也沒有銷量,所謂"有價無市"。

這種情況下,看似昂貴的商品無法變成現金,連紙上財富的都算不上,只是一個虛幻的數字。

再來看房地產,我們可以從折舊、流動性等方面估計這個財富的"含金量"。

房子像車子一樣,屬於高檔消費品,使用時既需要維護費用,還會折舊。車子折舊很厲害,頭兩年就可能折舊30%--40%,壽命最多十年,每年的維護費用也要上萬元。

房子上的

而房子的折舊要慢些,其中壽命最長的鋼結構房屋,壽命80年,每年折舊1.25%;鋼筋混凝土結構,壽命60年,每年折舊1.67%;磚混結構,壽命50年,每年折舊2%;磚木結構,壽命40年,每年折舊2.5%。

我們現在住的房子,一般是鋼混結構和磚混結構,壽命平均50年,每年折舊2%。這就意味著,一線城市一套市價千萬的房子,每年的折舊費用就高達20萬元,如果再算上物管費、維修費用,未來還可能收房產稅,持有成本合計將大大超過一線城市的家庭總收入。

可能有些朋友會說,是地價貴,不是房子貴。那再算算地價,現在不光大城市,連縣城都是高層建築。

房子上的

比如30層吧,意味一塊100平米的建築用地可以建30套100平米的房子,分攤下來每套房子的土地僅僅3.3平米!

3.3平米的土地使用權就估價幾十萬元甚至幾百萬元,你不覺得貴麼?

中國的農用地比較稀缺,但建築用地並不稀缺。1平方公里住2萬人是相當寬敞的(香港1平方公里住10萬人),14億人也不過需要7萬平方公里的建築用地,不到領土面積的1%。

再說流動性,自從限購、限售、限轉讓政策實施後,據有關金融機構統計,部分城市的二手房交易量甚至下滑了70%--90%。房地產流動性本來就差,這下更是凍住了。

房子上的

綜上所述,股市的紙上富貴雖然來得快、去得快,但畢竟是真實的財富,有些人沒抓住是因為太貪心,或者操作失誤。

而房地產的財富卻是"虛胖",而且被凍結住了。在"房住不炒"的政策環境下,如果希望靠炒房發財,更加的不靠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