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曾被當成主食,因難採摘被取代,歷經千年重回人們的視線中

經過幾千年的傳承,我國是一個食用穀類糧食的大國,以各種米食聞名天下。今天要說的大米曾被當成主食,因為採摘困難,退居幕後,它的“變異品種”卻成為餐桌上的美味。

它曾被當成主食,因難採摘被取代,歷經千年重回人們的視線中

這種穀類如同水稻一樣被種植在淺水裡,屬於水生草本植物。在河塘邊你估計分辨不出它與蘆葦,到了開花的季節,這種植物還會長出紫色的小花,在收穫的季節,它的果實則是一根一根長條狀的黑色大米粒。這種米粒不像我們平時吃的那種大米米粒,它體格偏長,還有點粗。我們稱這種穀類為“菰”,黑色的大米粒就叫做“菰米”。

它曾被當成主食,因難採摘被取代,歷經千年重回人們的視線中

相信很多小夥伴見都沒見過這種“大米粒”,一些小夥伴看到它之後甚至聯想到了“水蛭”。這種菰米在我國古代的時候就被端上了餐桌,作為人們的主食。甚至在秦朝的時候,人們就將菰米加入了五穀的行列,合稱六穀。到了唐朝,菰米也是大眾化的主食,就連美國也是經過印第安人那裡瞭解到這種食物的。

它曾被當成主食,因難採摘被取代,歷經千年重回人們的視線中

後來茭白的出現取代了菰米,使得菰米退居幕後,那什麼是茭白?它更像是菰米的“變異品種”,它們倆都是從“菰”身上而來,茭白是菰的莖被菰黒粉菌侵入後得到的產物,而菰米是正常情況下自然得到的產物。人們發現菰米較之於茭白更難採摘,於是都選擇了生產茭白。自南宋之後茭白成為主流,菰米卻退出歷史舞臺。

它曾被當成主食,因難採摘被取代,歷經千年重回人們的視線中

現在大部分的菰米都是野生的,菰米富含豐富的蛋白質還有各種營養物質,於是國外友人已經開始專門培育菰米,歷經近千年,菰米終於又重回人們的視線中。

它曾被當成主食,因難採摘被取代,歷經千年重回人們的視線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