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弟魔”和“凤凰男”,被原生家庭毁掉的中国孩子们

“扶弟魔”和“凤凰男”,被原生家庭毁掉的中国孩子们

“扶弟魔”和“凤凰男”,被原生家庭毁掉的中国孩子们

有位朋友,工作四年,省吃俭用有了点小存款,回家过了个年,又两手空空回了深圳。

问她原因,这两年老家房价飙升,爸妈眼瞅着周围亲戚都搬进城里,也打算在城里买套房,但鉴于手头资金吃紧,问她能不能赞助点?

她犹豫,但考虑到父母年纪大不容易,还是点了头,留了点生活费,把小金库上交给了爸妈。

而她爸妈买的这套房子,是作为她弟弟日后的婚房。

把这位朋友的故事匿名投到天涯或者知乎,也算是一个现实版“扶弟魔”的故事了。

我问她,你傻不傻?你可以孝敬父母,但你弟弟的婚房跟你有什么关系?

她的回答也确实让人揪不出错,“我有什么办法,他们毕竟是我爸妈,我不出钱,苦的不还是他们?”

明明不想做“扶弟魔”,却囿于父母不得不成为被社会群嘲的“扶弟魔”,这才是这类姑娘最心酸的事。

“扶弟魔”和“凤凰男”,被原生家庭毁掉的中国孩子们

同样的心态见诸于男性群体,他们也有了新的称呼——“凤凰男”

和千方百计补贴娘家弟弟的“扶弟魔”一样,“凤凰男”作为集全家之力于一身而飞出的“金凤凰”,总是怀揣着“振兴家族”的使命感。

自然地,家人在他们心中总是最大的,一切老婆孩子都要排在父母后面。典型的句式是:“我家养我不容易,你要对我家人好一点”

这种不忘本的出发点原本是好的,但当这种心态撞上无底洞的一大家子,小家庭就会一地鸡毛。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家庭存在的意义本就是一个庇护所。在这个庇护所里,成员之间你来我往,互相帮助,自然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事。

当然前提是被帮助的对象都能成才,即使不能成才,也不能成为拖累家庭的后腿。一旦家庭中的其中某个成员变成了需求的黑洞,那么家庭成员互帮互助的行为,也就蒙上了另一层含义

而“扶弟魔”和“凤凰男”的家庭里,毫无疑问肯定有这样一个“黑洞”。

某种程度上来说,“扶弟魔”和“凤凰男”,其实出自同一个原生家庭。这样的家庭往往继承着传统“重男轻女”的观念,“扶弟魔”是家中的姐姐,“凤凰男”是家里的弟弟

当家中的弟弟成为黑洞时,姐姐自然成了“扶弟魔”。当家中弟弟成才后,成为“凤凰男”的概率也极大。

最近看的一部剧《都挺好》里所展示的家庭,就是典型的重男轻女家庭。

一家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两个儿子人生所得的一切都是以父母牺牲女儿利益所获得的。

母亲去世后,在美国工作的老大回到国内,一心要挑起家庭重担,把父亲接到美国,却是力不能及不堪重负,也算是典型的“凤凰男”思维。

二儿子从小被重男轻女娇惯长大,30多岁还在啃老,算是不折不扣的“妈宝男”。

“扶弟魔”和“凤凰男”,被原生家庭毁掉的中国孩子们

唯一脱离原生家庭的大概是小女儿,因父母偏心和家里断了联系,摆脱了“扶哥魔”的阴影。

正如这部剧的编剧老师所说,原生家庭欠你的,你得靠自己找回来,找回来就“都挺好”,但如果找不回来,就是一场灾难

而“扶弟魔”和“凤凰男”的出现,正是因为,他们“找不回来”,原生家庭对他们的影响已经深入骨髓。

女方因受重男轻女影响,习惯性把所有的一切都让给弟弟,对弟弟负责。

男方因为自小备受宠爱,也自觉地认为自己是家里的顶梁柱,习惯性地大包大揽一切,对一大家子负责。

“扶弟魔”和“凤凰男”,归根到底都是重男轻女留下的祸根,都是传统宗族观念下的受害者。

原生家庭有难,集全力帮助本是常理。但他们令人诟病的一点是,不仅要帮,能力不够还要拖着自己的另一半下水。

举另一半的全家之力去扶持自己的家庭,吸配偶家庭的血,这才是矛盾的根源。

“嫁人不嫁妈宝男,娶妻不娶扶弟魔”之所以被广大未婚青年奉为至理名言,最大原因在于,他们都喜欢压榨配偶或是配偶家庭去满足原生家庭,直白一点,就是喜欢无度索取他人或者占便宜。

一般自己经济范围内的帮扶和孝顺,大多数都会被理解的。但透支自己的家庭去帮助另一个家庭,试问谁想找这样的吸血鬼结婚?

“扶弟魔”和“凤凰男”,其实两者本身没什么区别,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但更重要的是,他们背后,都有个重男轻女的原生家庭。

这种家庭往往因为物质的局限,尤其强调父母在家庭中的付出感:

“我含辛茹苦把你抚养大,容易吗?”

“我每天起早贪黑送你去补习班,你考这么点分对得起我吗?”

“你知道我和你爸挣点钱多累吗?你长大以后可别忘了我们”

这种话听得多了,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感自然更强了,在这种“我家养我不容易”的心理暗示下,回报家庭成为了理所当然的事。

归根结底,“扶弟魔”和“凤凰男”,都是被“养你不容易”这种中国式思维绑架的一群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