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擔保4500萬債務,瑞幸連咖啡機、奶箱等資產都抵押掉,一年鉅虧8億的瑞幸能撐下去嗎?

lmy0817


只要資本在背後不斷加持,瑞幸就有豪下去的勇氣和實力,不過從這則信息看,虧是真虧,把東西都抵押出去不可怕,大家都希望多從銀行貸些錢,關鍵是這則信息廣泛傳播。從經驗看,老被唱衰的企業,遲早就真衰了。

這個時候,瑞幸咖啡最應做的事就是表現出自己經營得很好,表現出它的流量很大很值錢,還要把“咖啡”二字換成更有想象空間的概念,比如物聯網什麼的,比如線下閉環啥的。

如果說知名公司資產去抵押,甚至吃上罰款、官司什麼的,那太常見了,比如小米不剛被工商罰款了嗎,比如優客工場還上了某個區級法院的處罰名單什麼的,但這些新聞要及時得到扭轉,這類負面新聞要快時間被沖淡,要釋放出更多利好的消息。

不然瑞幸咖啡不明就裡的合作伙伴可能就猶豫了,潛在投資人可能就有不同方面的聯想了。目前看,我覺得瑞幸還沒到一被質疑就要向下傾斜甚至關張的地步,但要引起足夠的警惕了。


財經作家邱恆明


忠告:不要在別人的護城河上創業。

瑞幸就是在星巴克的護城河上創業,真的很難成功。我們來看幾個會“跳舞”的數字:

1、在中國,瑞幸是僅次於星巴克的咖啡連鎖。

2、自從有了瑞幸,星巴克中國區業務縮水2%。

3、2018年瑞幸咖啡營收1.17億美元,虧損約2.32億美元,屬於賣一杯賠兩杯的標準業務模式。

4、艾媒北極星數據顯示,瑞幸咖啡用戶中 24-35 歲群體佔比達85%。

5、瑞幸咖啡多輪次折扣活動,雖然其產品定價20-30,然大多數時間其實際定價8.5-12之間,為衝擊美國IPO,其又有了新一輪折扣券補貼計劃。

6、咖啡業種植加工僅佔產業鏈條價值的6%,咖啡店佔據94%。

綜上,可以看出瑞幸咖啡是遵循了互聯網模式的打法,想要入侵傳統咖啡業的護城河,或者說,奪取傳統咖啡行業的客戶群。這叫破襲,也可以叫試圖彎道超車,也可以叫掛羊頭賣狗肉最後猴子買單。

但是,瑞幸咖啡,註定難成氣候。原因在於其沒有挖掘出新的產品壁壘,而成本上,註定也不可持續。

燒錢是個很好的互聯網思維,然而這個思維方式適合切入,切入之後就要建立自己的行業壁壘,不能單純靠價格,而是逐步上升出自己的盈利模式。諸如微信免費,但是最終騰訊遊戲為王,諸如阿里開店早期免費,但是逐步逐步靠提供精準營銷來獲得利潤。要了解自己的免費是為了什麼?而瑞幸咖啡的免費,依然沒有穩定住客戶,其衝業績,還是要依靠銷量,而和星巴克用戶爭奪上面,感覺是傷敵100自損1000的節奏。成本和收益無法匹配。那麼成功很難。

當然,也不是完全沒機會,瑞幸咖啡應該迅速的給出更加精確的產品定位,更加合理的成本控制。用咖啡的口味而不是低價來吸引用戶。然而如今看,其為了融資的可持續性,似乎沒有耐心在產品和品質上老老實實做功課。

瑞幸能不能堅持,最終要看其能否落實下一筆融資。個人覺得,真得很難。


凱恩斯


如果僅僅以咖啡機等動產抵押做融資,就此判斷瑞幸撐不下去,還是太武斷了。


據報道,去年前三季度,瑞幸虧損額高達8.57億元,按3670萬杯咖啡的銷量計算,每賣出一杯咖啡,就要虧損23塊錢。而根據媒體最近披露的數據,2018年全年瑞幸虧損額為2.32億美元,換成人民幣大概是15億元,如果這樣算來,瑞幸去年四季度虧損接近7億元之多,虧損額在繼續擴大。


瑞幸燒得起錢嗎?目前看來情況還算OK。其披露的融資總額已經達到4億美元——算成人民幣是27億元左右。而且瑞幸正在準備美股上市,融資的估值是30億美元,如果按照估值的10%融資,那麼也可獲得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0億元)資金。


燒錢、以錢換用戶,這是典型的互聯網思維。瑞幸的虧損,肯定是在預料之中,正如滴滴、美團、餓了麼一樣,盈利並不是經營初期最重要的考量,用戶規模才是。瑞幸已經燒掉十多億,換來多少用戶呢?據瑞幸自己披露的數據,其付費用戶達到1200萬,共賣出8500萬杯咖啡,其中2018年第四季度兩個半月銷量已經遠超前三個季度。


如果瑞幸自己的數據是確鑿的,那麼看起來發展勢頭不錯。單個用戶的獲客成本不到200元錢,可以說是相當便宜了,畢竟現在京東、阿里拓展一個新用戶都要幾大百元。而且其銷量也在增加,咖啡是一個高毛利的行業,只要規模上去了,人工、門店租金、設備等成本就攤銷下去了。按照四季度虧損6.8億,賣出3800萬杯咖啡計算,一杯咖啡虧損約18元,這已經比前三季度每杯咖啡虧損23元要收窄了很多。


對此,我更偏向於瑞幸自己的說法:我們還在繼續燒錢,資金鍊沒有問題(如下圖示)。


瑞幸同時還回應表示,其一直都是輕資產運作,讓錢都運作起來至關重要,購買咖啡機這些耗費了一些資金,沉澱在那裡,如果能夠抵押掉融資,那麼可以盤活存量資產,讓錢使用得更有效率。這種說法也有一定合理性,畢竟對瑞幸來說,錢是多多益善的。


總之,還是希望瑞幸能夠成功吧,畢竟咖啡本身就是高毛利行業,星巴克賺錢賺得還是夠多的。當然,中高端的仍然可以去買星巴克,對普通用戶來說,有瑞幸也是多了一個選擇,挺好的。


關注孔方財經,讓你第一時間瞭解熱點財經事件背後的經濟原理。


孔方財經


這年頭賣咖啡的不琢磨怎麼把咖啡做好喝,盡琢磨怎麼燒錢圈流量。做產品的都不琢磨怎麼把產品做好,盡琢磨些怎麼用各種套路拉人頭。然後美其名曰“互聯網模式”。科學技術上的創新沒人關注了,商業模式上的折騰倒是趨之若鶩。國人一如既往的重複著,模仿一個行業,改造一種行業規則,榨乾這個行業價值的過程。用一個個暴富的故事,一個個造富的神話,粉飾出一片虛假繁榮。反正那些抓住風口飛上了天的“豬”,絕大部分最後都會帶著財富去一個叫“美國”的天堂享受人生。他們哪會管最終總會剩下的這個爛攤子!


黃大大真大


我們國家是茶文化,但年輕一代人中喝茶的人已經很少。當然,奶茶不能算茶。

茶能解渴也能提神,但年輕人中能理解茶文化的人是少之又少,也沒有足夠的接觸渠道。所以,茶在我們心中,更多是禮品屬性,而不是生活飲品,普遍存在這樣的認識誤區。

而咖啡,因為星巴克在中國耕耘了幾十年,加上雀巢等速溶咖啡的普及,年輕一代接觸咖啡的機會相對高很多。

至於瑞幸咖啡,想通過互聯網的思維去打破星巴克等的市場格局,真的很難。因為互聯網產品免費的這20年,已經把消費者養成了習慣免費、便宜的消費性格,性價比的概念深入人心。這點可以參考小米。如果提價,會很被動,消費者的需求彈性會急劇變化,這不一定是靠砸錢就可以解決。

總結:不看好瑞幸,不抓住我們的胃,肯定不長久。



好店優選


瑞幸咖啡回應抵押咖啡機 :系常規設備融資租賃 。2018年12月12日,瑞幸咖啡宣佈完成2億美元B輪融資,投後估值22億美元,愉悅資本、大鉦資本、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中金公司等參與融資。

此前有傳聞稱,瑞幸咖啡計劃在香港上市。瑞幸咖啡創始人兼CEO錢治亞在2019年1月3日瑞幸咖啡2019年戰略溝通會上回應稱,“溝通會不涵蓋融資部分,現在不方便透露”。

“瑞幸咖啡”本身產品沒什麼特色,靠網紅宣傳是走不遠的;畢竟消費者對口味要求很高。大量融資擴張,試圖佔領市場這個路走不通。“瑞幸咖啡”也不是白菜價,不可能像拼多多這樣速度擴張。而實體店跟網店平臺不同,沒有用戶的資金流。前期風投投了一部分錢以後,是不會再追加投資的。除非這個企業有更進一步的發展,曇花一現或是對其最好的詮釋。

即使像“拼多多”這樣依靠低價策略佔領市場,勢頭很猛正在趕超京東和天貓的公司;目前坊間對其產品質量提出質疑,如果消息得到證實,恐怕“拼多多”作為境外上市公司,將被投資者用腳投票。

“瑞幸咖啡”也是一樣,怎麼會“ 為了擔保4500萬債務,瑞幸連咖啡機、奶箱等資產都抵押掉,一年鉅虧8億”?不是因為產品勿能長久吸引客戶,就是經營上出現問題,否則不至於如此狼狽。

與滴滴公司相比,品嚐咖啡的群體畢竟有限,還沒有達到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程度。由此可見,採用滴滴公司的燒錢低價擠走“優步”的方式;不可能在“瑞幸咖啡”超越“星巴克”上覆制。


<strong>


陸燕青


其實瑞幸咖啡的店面選址很好啊,起碼二線城市的很多寫字樓都有,想喝杯星巴克得跑很遠,我覺得如果瑞幸在二線城市定價在15以內很容易被接受,不用非得免費送,各種券,這樣即壞了形象,拉低品牌價值,這麼賠了夫人又折兵,現在我只想喝免費的瑞幸,或用1.8或2.8的券,先入為主……其實咖啡的利潤很樂觀……定位很重要……我希望瑞幸活下去……喜歡它的天天lucky


yuan小1


從內心來講,我還是比較希望瑞幸能撐下去。近幾年各行業急劇發展,頗為寧靜的咖啡行業因為瑞幸的攪動,也不出意外地熱了起來。互聯網營銷,裂變式分享機制,APP、公眾號、電梯樓宇廣告、借勢營銷、降維競爭、白領對標、精準推送等等,一波又一波的教科書式打法,拓寬了咖文化傳統場景,顛覆掉咖商業既有模式,跨界營銷玩的又溜又帶勁!

但據推算,人工、設備、物料、派送等計算在內,瑞幸的杯均成本大約30元/杯,在現有各種營銷活動持續的情況下,每賣出一杯就會虧損23元,要知道星巴克杯均成本才23元不到!這種情況下,瑞幸高層仍然宣佈預計到今年年底,門店數量增加到4500家。雖然成立不到兩年,已經完成了兩輪融資,最近的去年雙十二B輪融資金額高達2億美金,但中國的市場夠大,這麼打下去,一旦資金跟不上隨時可能崩掉。盤子鋪得越大,看起來越危險。

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提醒前車之鑑可以,急著唱衰不太提倡。就好比,ofo塌了,共享沒塌。


同交流 共成長


快樂恰恰恰5252


每次喝完瑞幸就頭暈想吐,還有點拉肚子,不知道為什麼,我買了很多咖啡券,喝了幾杯發現問題以後不敢喝了。



你在中國賣什麼咖啡?一杯咖啡幾十塊,年輕人還真沒到那種消費水平。說句不好聽的即使同等產品星巴克比瑞幸貴一倍,大家還是會買星巴克。不是代表它就好,因為星巴克來自美國,符合當代年輕人崇洋媚外,炫富的心裡。瑞幸一箇中國品牌,年輕人會買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