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姓氏之--毛姓

毛姓,中華姓氏之一,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數民族改姓。

中華姓氏之--毛姓

毛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06位。至2007年,按人口排序,毛姓總人口約250萬,佔全國總人口的0.2%。在中國大陸排名第87位,在臺灣未列入前一百名。

毛叔鄭為得姓始祖。以鳥羽為圖騰,毛下為鳥形靈臺,靈臺天齊上為相風鳩鳥。

姓氏來源

中華姓氏之--毛姓

來源一、源於姬姓

屬於以國名為氏。毛氏,本姓姬,是黃帝后裔,周武王母弟毛叔鄭之後。毛叔鄭(毛伯鄭)始建有毛國,後遷於今陝西岐山、扶風一帶,再後舉國避難於河南滎陽地區。

在毛伯鄭的後裔子孫以及國民中, 皆有以先祖爵號、封國之名為姓者,史稱毛氏正宗。毛氏族人大多尊奉毛叔鄭為得姓始祖。

出自周文王姬昌之子伯聃的封地毛邑,屬於以封邑為氏。伯聃(伯明)受封於毛邑(今河南宜陽),在周王室任司空之職,負責土木工程建築事務,為周成王六卿之一。在後世子孫中,有以封地命姓者。

中華姓氏之--毛姓

毛姓漢字演變

來源二、少數民族漢化姓氏

1)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①元朝右丞相伯卜花的孫子福壽,歸附明朝,因率明軍討還湖廣、巴蜀等處有功,官至副總兵,明成祖朱棣賜予毛氏,其後裔子孫多稱毛氏。②蒙古族韃靼部落酋長毛裡孩,在明朝時遣使進貢,明憲宗朱見深賜漢姓毛氏,其後裔子孫多稱毛氏。

2)源於氐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氐族在殷周到南北朝時期主要分佈在今陝西、甘肅、四川等省,從事畜牧業和農業,在兩晉時期曾建立有前秦、後涼、成漢等國。

3)源於回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毛忠,初名哈喇,明軍將領。因守邊有功,明英宗朱祁鎮為表彰他,特賜予毛氏,為回族毛氏之祖。毛氏回族現主要分佈在新疆和甘肅一帶。 [4]

4)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今苗族、傣族、彝族、高山族、布依族、滿族、佤族、土家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毛氏族人分佈,多為明、清時期改土歸流運動中改漢姓者後裔。

得姓始祖

得姓始祖:毛叔鄭。

他不僅是毛國的首領,還在周王朝中擔任司空之職,總管土木建築工程等事務,他的伯爵爵位可以由其子孫世襲繼承。

遷徙傳播

西周時期,毛姓分封之地在黃河流域,大致在今陝西華縣境內。春秋時期,毛氏家族由於發生內亂,開始有人徙居長江南部地區。

唐末五代以後,毛氏除少數人居於河南、河北、北京、山東、山西、甘肅外,主要分佈於中國南方。包括今浙江衢江、黃岩、杭州、餘姚、江山、溫州、諸暨、遂安、松陽、寧波、蕭山、吳興、遂昌,江蘇常州、崑山、常熟、宜興、吳江、太倉,上海,安徽合肥、定遠,江西南昌、新昌、豐城、吉水、鄱陽,湖南長沙、平江、湘潭,福建長泰、建安,湖北公安、麻城、浠水,廣西富川,雲南昆明,四川成都、洪雅、夾江、仁壽等地。

從清朝雍正年間開始,毛氏陸續有人移居臺灣,後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謀生。

人口分佈

宋朝時期,毛姓人口大約有16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21%,排在第八十二位。浙江為毛姓的第一大省,約佔全國毛姓總人口的29.6%。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浙江、江西、廣西、四川、湖南,這五省毛姓大約佔全國毛姓總人口的83%;其次分佈於江蘇、河南,這兩省的毛姓又集中了10%。

毛姓主要分佈在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形成了以東部浙贛和西部川湘為中心的兩大塊毛姓聚集區。

明朝時期,毛姓人口大約有32萬人,約佔全國人口0.34%,排在第六十八位。宋元明600年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毛姓人口純增長比全國人口增長率要高。

浙江為毛姓第一大省,約佔全國毛姓總人口的34.6%。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浙江、甘肅兩省,這兩省毛姓大約佔毛姓總人口的47%;其次分佈於江西、江蘇、山東、湖南、湖北,這五省的毛姓又集中了26%。

宋元明600餘年間,毛姓人口分佈格局變化大,人口主要向東南、西北地區遷移。全國重新形成了浙贛、湘鄂、甘肅三塊毛姓聚集區。

中華姓氏之--毛姓

毛姓人口分佈圖

當代,毛姓總人口約250萬,大約佔全國總人口的0.2%。從明朝以來的600年,毛姓人口由32萬增至250萬,達7倍多,但總體增速低於全國總人口增速。在全國主要集中於浙江、四川、河南三省,大約佔毛姓總人口的28%;

其次,分佈於湖南、廣西、重慶、江西、江蘇,這五省市又集中了32%。浙江集中了毛姓總人口的12%,為毛姓第一大省。

600年間,毛姓人口流動方向,由東南部向西部和中原地區回遷,全國形成了浙江、川渝湘、河南三塊毛姓聚集區。

姓氏名望

毛遂:東周前285年-前228年,今河北雞澤,平原君食客。

中華姓氏之--毛姓

毛伯溫:明朝1482年-1545年,今江西吉水官至兵部尚書。

毛奇齡:清朝1623年-1716年今浙江蕭山經學家,文學家。

毛阿敏:出生上海楊浦,歌手

中華姓氏之--毛姓

毛寧:出生遼寧瀋陽,歌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