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幾百人為自招排隊蓋章,今年變“安靜” 門檻提高,省城高中冷對自招

往年几百人为自招排队盖章,今年变“安静” 门槛提高,省城高中冷对自招

2017年省內一高校內,來自全國各地的考生在家長的陪同下前來參加自主招生考試。(資料片) 齊魯晚報記者 左慶 攝

按照慣例,每年3月底,具備自主招生資格的90所高校將陸續公佈招生簡章。3月29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相繼公佈自主招生簡章,與去年相比,今年兩所大學自主招生條件更為嚴苛,“門檻”抬高的同時,招生專業減少、優惠分值降低、增加體質測試,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實際上,這樣的情況是不少高校自招報名條件中的共同特點,今年想通過自招上大學難度更大了。

齊魯晚報記者 張鵬

以前每天蓋章都排隊

現在一天也就十幾個

“往年這時候辦公室外很熱鬧,幾乎每天都有學生來排隊蓋章,準備自主招生的報名材料,多的時候一天幾百人,今年感覺人數明顯變少了,突然變得很安靜,一天也就十幾個人來蓋章。這說明,隨著門檻提高,學生對待自主招生的態度也變得更理性了。”山東省實驗中學相關工作人員說,學生在報名自主招生時,提交的相關證明材料需要所在學校蓋章,因此,每年3月底、4月初自招報名季時,都會有不少學生來排隊蓋章,工作人員經常需要為此加班,而今年準備自主招生材料的學生人數明顯變少,辦公室外很少會見到排長隊的情況。

據統計,2018年省實驗中學通過自招初審的學生數量達1045人次,在全省名列榜首。

實際上,這種變化也出現在山師附中、歷城二中、濟鋼高中等不少高中,“自招變冷”是不少老師和學生的直觀感受。往年有的學生憑專利證書或者論文也能報名,今年大多數學校都明確要求必須在奧賽中奪得省一等獎,這樣很多學生直接就沒有了報名資格。

“我手裡有五六個證書,最好的成績是奧賽省二等獎,但現在對自招完全不抱希望了,還是專心準備高考吧!”山師附中高三學生張強告訴記者,身邊不少同學之前都在關注自招,但在各學校的簡章公佈後,真正開始準備材料的只有3個人。

奧賽省一成“標配”

論文“敲門磚”褪色

截至4月2日,公佈自主招生簡章的高校數已達80所。對於報名條件,考生和家長們最明顯的感受是門檻高了,優惠政策更加嚴格。其中,權威性高、公信力強的學科競賽成為不少高校的“標配”,而大部分高校對單科成績、論文、文科類競賽獎項等此前的自主招生“敲門磚”提及較少。據不完全統計,包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開大學在內的24所高校明確提出“論文和專利不得作為申報材料”。

“數學、生物、化學等五大學科必須為省級賽區一等獎;科技創新必須全國一等獎;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必須四等獎”,這是今年清華大學自主招生最低申請條件。而在2018年自主招生中,清華大學僅要求具備研究創作、突出才能、學科奧賽三者之一有突出表現的學生便可申請,並未要求學生在國際或全國權威性、公信力強的學科競賽中獲得優異成績。

據瞭解,報考條件的提高把很多考生擋在報考門檻之外。很多高校把往年報考條件中的“論文及省級學科競賽三等獎以上”變成了今年的“五大學科全國聯賽省級一等獎及以上”。除了中國政法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等以文科為特色的高校外,清華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科技大學等高校今年自主招生報名的最低要求都是學科競賽全國聯賽省級一等獎。

降分幅度明顯減小

文科生機會更少了

和去年一致,今年全國共90所試點高校有自主招生資格,其中77所高校面向全國招生,13所高校只在本省(區、市)自主招生。儘管招生學校數量未變,但不少細心的家長髮現,不少高校都對自主招生名額進行了壓縮。比如位於武漢的中國地質大學今年自主招生計劃為110人,相比去年的225人,減少了一半多;中山大學今年計劃自主招生人數較去年降幅同樣過半;復旦大學計劃招生110人,比去年縮減了35%。

和往年動輒“降至一本線錄取”這樣的“大方”相比,今年降分幅度也變得更加“小氣”。其中,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自主招生認定優惠幅度均表述為“不超過20分”,較之去年清華大學的“10-60分”、北京大學的“20-60分”有大幅減小。

此外,武漢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重慶大學等多所高校都取消了部分文史類專業,或是在招生計劃中削減相關文科專業的招生數量。相比理科生,文科生確實少了很多機會。另外,今年招生專業也進一步縮減了。清華大學招生專業由原來的文理共20個專業縮減至13個專業,取消了法學類及所有文科專業;北京大學則直接砍掉了所有醫學類專業招生,招生專業縮至20個。

從考試內容和形式看,除了傳統的筆試和麵試,體質測試也成為眾多高校納入考核的內容。觀察各校的招生簡章,各校體質測試的項目和評價標準各有不同,部分學校僅將體測成績作為錄取參考,也有學校將體測成績納入總分,還有不少學校對體測不合格的學生“一票否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