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黑除恶】荔波警方揭开利用APP进行诈骗团伙真面

今年以来

荔波县公安局

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龙头

以打击“盗抢骗”“追逃”专项行动为契机

对在逃人员进行梳理 加强信息研判

加大打击力度

3月27日,办案民警远赴山东

将一利用APP虚假理财投资诈骗团伙成员葛某某成功抓获

【扫黑除恶】荔波警方揭开利用APP进行诈骗团伙真面

▲荔波警方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葛某某

那么

这是一起什么样的诈骗案件呢?

1一个APP揭开围剿序幕

2018年10月17日,荔波县群众刘女士在上网搜索理财产品,期间一个微信号添加刘女士为好友,向刘女士推荐投资外汇产品,并推荐刘女士下载了一个叫做“东方风升”的APP,称该APP上的理财产品有很高的投资收益。刘女士注册成功后,按照对方要求往APP充值了6000元尝试第一次投资,很快有了不错的收益。有了这次交易经验,让刘女士对该APP平台深信不疑,也对自己投入大额资金有了信心,她又通过微信和支付宝扫描二维码充值了58000元投资,然而提现时发现自己的钱款根本提不出来,刘女士这才发觉被骗。

【扫黑除恶】荔波警方揭开利用APP进行诈骗团伙真面

案发后,荔波县公安局高度重视,在州局刑侦、技侦、网安、情报等部门的指导下,迅速成立州县专案组,并由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唐晓宇坐镇指挥,同步上案、合成作战,多警种协作,深度分析研判。

2抽丝剥茧 锁定目标

办案人员通过对受害人刘女士的资金流向梳理、海量的数据比对与大量摸排走访,成功锁定了重大作案嫌疑人。由于犯罪嫌疑人极为狡猾,反侦查能力较强,专案人员历经10余天的细致摸排、反复比对,摸清了该团伙主要涉案成员在山东、安徽等地的活动轨迹、关系人及藏匿地点。一场悄无声息地的天网,即将扑向犯罪分子。

【扫黑除恶】荔波警方揭开利用APP进行诈骗团伙真面

3跨省抓捕犯罪团伙

2018年11月18日,在荔波县公安局党委的统一指挥下,专案组成员分成二个抓捕组分别远赴山东、安徽两地诈骗窝点统一开展收网行动。周密部署、雷霆出击,办案人员成功在山东临沂市捣毁了一个特大电信诈骗窝点,抓获犯罪嫌疑人5人,当场查获作案电脑23台,POS机4台,涉案金额高达250余万元。经核实,该团伙已涉案件百余起,受害人涉及全国22个省市,已冻结赃款30余万。

【扫黑除恶】荔波警方揭开利用APP进行诈骗团伙真面
【扫黑除恶】荔波警方揭开利用APP进行诈骗团伙真面
【扫黑除恶】荔波警方揭开利用APP进行诈骗团伙真面
【扫黑除恶】荔波警方揭开利用APP进行诈骗团伙真面

至此

一个数百万金额的疯狂诈骗案件

终于受到了正义的制裁!

网络电信诈骗越来越“高级”,技术性犯罪案件屡见不鲜,而诈骗团伙的隐蔽性也给案件侦破带来不小难度,因此打击网络犯罪,就需要警企的合作联动,共同维护网络和百姓的安全。

荔Sir提醒您

这十类电信网络诈骗高发多发,请注意防范

1冒充公检法诈骗

诈骗分子假冒公安、检察院或者法官等以涉嫌各种违法犯罪为由,要求受害人提供账户核查资金或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骗子甚至还会制作假“通缉令”,以达到操控被害人的目的。此类诈骗常由台湾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团实施,他们利用台湾与160余个国家和地区免签的便利,将窝点设置在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的国家,并将诈骗目标逐步转向境外华侨及留学生。

为绕开诈骗电话防范拦截系统,诈骗分子在拨打诈骗电话时规避“公安局”等敏感词汇,以电话欠费停机、快递包裹有问题等为切入点,在取得受害人信任后,立即以添加“警用QQ”“警用微信”“笔录QQ”等名义,利用网络聊天工具与被害人进行后续联系。

在这类骗局中,骗子能让受害人深信不疑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能准确说出受害人的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甚至银行卡号,而这些公民个人信息都是诈骗团伙购买所得。

现在的诈骗“黑科技”不断升级换代,诈骗分子不仅在电话中冒充公检法人员,还诱使受害人安装以假乱真的“公安系统”APP。这类APP打着“公安部”的旗号,完全由受害人自行操作,看似公正、公开,更具迷惑性。

2代办信用卡、贷款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网页、微信群、QQ群等发布可以提升信用卡额度、信用卡套现、办理大额信用卡或办理大额低息贷款等信息,有的假冒银行发送短信,拨打电话邀请持卡人提额,诱导持卡人按照其要求操作,骗取公民个人信息;有的以办理大额低息贷款为饵,通过收取受害人中介费、预付利息、保证金等方式实施诈骗。

3兼职刷单类诈骗

诈骗分子先是通过网页、论坛、社交软件等渠道广泛发布兼职刷单广告,号称给网店刷单提高商家信誉可以“足不出户、日赚千元”。当受害人轻信其虚假宣传后,诈骗分子即要求受害人在某网络平台上购买特定的物品进行刷单,其中购物所需费用即本金由受害人支付,诈骗分子承诺在交易成功后将本金和报酬一同返还受害人。

在最初几单任务时,诈骗分子会向受害人返还本金并支付小额报酬,使其放松警惕。随着受害人刷单量不断增多,诈骗分子最后会以未完成任务量、网络故障等诸多理由不按事先约定返还本金和报酬,而是要求受害人继续刷单并投入更多的本金,使其越陷越深,直到受害人意识到被骗。

受害人多为大学生等年轻群体,有的甚至被骗十几万,给当事人和家庭都造成巨大伤害,严重影响其学业和身心健康,社会影响恶劣。

4冒充熟人领导电话诈骗

受害人接到电话后,诈骗分子直呼其名,并用领导口吻要求“明天到我办公室来一下!”当受害人以为是其某位领导或熟人,并问“是某总、某局长吗?”诈骗分子便作肯定答复。几天后,诈骗分子再次来电,称自己正在开会,找借口要求受害人准备现金送给客人。稍后,诈骗分子会要求改为向某账号转账汇款,此后继续冒充领导或熟人实施诈骗,直到受害人发现上当受骗。

5冒充网购客服退款诈骗

受害人接到电话后,诈骗分子自称是淘宝、京东或其他购物平台的客服或卖家,可以详细报出受害人的个人订单信息,并称订单无效要“退款”、或者“退货给补偿”等,引诱受害人点击钓鱼链接、或引导受害人扫描二维码等,将钱卷入自己的账户。

诈骗分子通过假冒企业老板的微信、QQ等,添加企业财务人员为好友,随后,模仿老板的口吻向财务人员下达转账指令,又或者将财务人员被拉进所谓“公司高管群”,让财务人员信以为真,将钱款打入诈骗分子指定的账户。

7网络招嫖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微信、QQ等社交软件,利用虚拟定位软件在繁华地带发布色诱信息,引诱招嫖人,一旦有人上钩,就会在上门服务之前,以先交保证金、交通费等名索要红包,实施诈骗。

8投资理财诈骗

诈骗分子在社交平台鼓吹自己能准确预测股票、期货等的涨跌,塑造所谓的“专家”“大师”“白富美”形象,有的诱骗受害人参与投资,收取高额“会员费”“服务费”;有的推销各类“荐股软件” “荐股平台”,以“免费使用”和“高盈利”为诱饵,将用户导流到软件平台,参与贵金属、艺术品、邮币卡等现货交易或境外期货交易,其实这些交易系统都是伪造的。骗子可以在后台实时操纵行情,伪造交易记录,骗取受害人大量资金。

9征婚交友诈骗

诈骗分子将自己伪装成为相貌堂堂的成功男士或者美丽可爱的年轻女子,通过相亲网站、漂流瓶、摇一摇等方式与受害人结识,并迅速与受害人网恋,在素未谋面的情况下,以各种借口向受害人借钱,甚至诱惑被害人参与网络赌博、网上购买彩票、网上投资等,骗取钱款。

10机票改签诈骗

受害人订购机票后,收到诈骗分子发来的“飞机故障或天气原因航班取消,与客服电话联系”的短信。当受害人与短信中的诈骗分子假冒的“客服”电话联系后,“客服”会引导受害人在支付宝或微信钱包进行操作,在“转账平台”上输入自己的银行卡和验证码,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把钱转到骗子账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