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資源回收,讓垃圾分類更好進入下半場

再生资源回收,让垃圾分类更好进入下半场

餘姚鹿亭鄉的工作人員入戶進行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和指導。(張波 何峰 攝)

再生资源回收,让垃圾分类更好进入下半场

餘姚城區的再生資源回收站。

◥餘姚農村的再生資源回收站。

▶居民正在使用智能回收箱。(金麗月 何峰 攝)

再生资源回收,让垃圾分类更好进入下半场再生资源回收,让垃圾分类更好进入下半场
再生资源回收,让垃圾分类更好进入下半场

製圖 韓立萍

近年來,生活垃圾產生量日益增長,已大大超過自然界的自我循環和淨化能力,讓環境不堪重負。“垃圾革命”在各地如火如荼地開展,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已成為必然趨勢。尤其是生活垃圾分類,已逐漸成為人們的共識和生活習慣。

但是,垃圾分類只是“垃圾革命”的源頭和開始,如何在垃圾分類的基礎上,實現可回收物的有效利用,讓分類處理、資源利用、廢物處置無縫銜接,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餘姚在我市率先開展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以建立低價值可回收物回收體系和互聯網交易服務平臺為核心,多渠道多模式實現垃圾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

記者 何峰 餘姚市委報道組 謝敏軍 通訊員 胡云

傳統“破爛王”變身“回收小哥”

這一天,餘姚市鳳山街道東江社區的張大媽來到社區垃圾投放點,撥通佈告欄上的聯繫電話,和再生資源回收公司的工作人員約定了上門服務的時間。“春節前買了不少年貨,留下一堆紙板箱和瓶瓶罐罐。”她說,“前幾年都是直接扔掉,現在有了規範的上門回收服務,我就放在陽臺攢了起來。”

沒過多久,餘姚市振欣再生資源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摁響了張大媽家的門鈴。和印象中的“破爛王”截然不同,上門回收的工作人員穿著綠色的制服,用“規範用語”問候張大媽,然後打包、稱重、付錢。“他們上門回收就跟快遞小哥收快件一樣規範,交易完成後還有憑據,讓人非常放心。”張大媽說。

餘姚在我市率先開展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去年開始,該市以低價值可回收物回收體系和互聯網交易服務平臺為核心,培育龍頭回收企業,探索建立“垃圾分類+再生資源+物聯網”三網融合發展的新型再生資源回收體系。

“想要建立一個有效的回收體系,必須先解決‘誰來收’這個問題。以前,‘破爛王’魚龍混雜,部分人員無證經營,再生資源回收產業可謂亂象叢生,缺斤短兩欺詐顧客的事件時有發生,甚至存在破壞環境和影響治安的隱患。”餘姚市供銷聯社負責人趙陽軍告訴筆者,再生資源本就價值不高,行業的不規範,導致老百姓對“破爛王”缺乏信任,影響了市民垃圾分類的積極性,降低了再生資源的回收率。

去年,餘姚有序推進廢品回收站點整治,排摸出廢舊物品回收站(點)643家,發現有證的站(點)僅有161家,而無證的站(點)多達482家。“從排摸情況看,強化行業整治、加強流動收購人員管理已成為當務之急。”趙陽軍說。為此,餘姚從執業規範、著裝標誌、收購價格等方面加強引導,通過培育龍頭企業,逐步替代“小、散、亂”的回收站(點),改變城中村、城鄉接合部的“髒、亂、差”現象。

在此過程中,振欣再生資源有限公司脫穎而出,成為餘姚市資源回收的主要企業之一。“我們公司將綠色作為視覺主基調,對站(點)門頭、室內背景、制度牌、價目表、工作服、上崗證、回收車輛進行統一佈置。”該公司負責人諸煥忠說。與此同時,這家公司還加強了對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能培訓,提高上門回收時的專業性、規範性,贏得了百姓的信任。

完善回收體系助推垃圾“瘦身”

“城區和鄉鎮差異較大,我們採取不同的方式,想方設法提高垃圾回收率。”餘姚市供銷聯社負責人趙陽軍說。

2018年,《餘姚市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發展規劃》編制完成,在城區街道和部分鄉鎮先行試點。街道採取“站+智能”模式,即設置固定標準回收站和小區智能回收箱;鄉鎮採取“站+點”模式,即設置固定標準回收站和若干村級回收點。“在設置標準回收站的基礎上,街道的每個小區按實際情況設置智能回收箱,統一由小區物業進行管理,而鄉鎮的每個建制村設置一個回收點。”趙陽軍說,鄉鎮(街道)通過招標確定回收企業,由企業落實回收站(點)用房並自主經營。目前,餘姚已在90%以上的鄉鎮、街道建立再生資源回收體系,並實現上門回收。

筆者在東江社區看到,小區裡設有紙張、金屬、塑料、玻璃和織物五分類智能回收箱,字體非常醒目。振欣再生資源有限公司工作人員介紹,這些智能回收箱應用物聯網技術,可記錄居民每一次投放垃圾的時間和數量,並結合監控探頭實現投放追溯,相關數據實時傳至主平臺。居民在完成垃圾投放後,通過掃描二維碼,可在手機端查詢積分卡的變動。同時,積分兌換商品信息也實時回傳至智能回收平臺,由平臺安排人員就近送貨上門。各固定標準回收站則設置線下兌換平臺,方便附近居民就近兌換。

位於四明山腹地的鹿亭鄉已建成1個固定標準回收站、5個固定回收點及一座35平方米的固廢分揀處理場所。“鹿亭鄉去年開始推廣垃圾分門別類閉環處理。對餐廚垃圾,通過有機處理還肥于田;對可回收垃圾,靈活採用上門收取、電話預約、分類箱自助投取等多種模式,實現資源的再生利用;對有害垃圾,可交給垃圾收取員,也可到各村的‘雞毛換糖’超市兌換生活用品;對其他垃圾,外運後焚燒發電。”鹿亭鄉副鄉長林宇告訴筆者,運行一段時間後,垃圾減量效果明顯,山區居民進行垃圾分類的積極性也提高不少。數據顯示,2017年鹿亭鄉的垃圾外運量2049.57噸,2018年垃圾外運量1492.72噸,減量556.85噸,減少27.2%。“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促進了垃圾分類工作的開展,實現了‘垃圾革命’減量化、無害化的目標。”林宇介紹,“鹿亭鄉處在四明山腹地,生活垃圾的減量,勢必有利於四明山區域的生態保護。”

“雞毛換糖”搭上互聯網快車

再生資源回收是個古老的行當,在電子商務大行其道的年代,網絡的力量自然不可或缺。

2017年年底,寧波市供銷合作社聯合社推出線上資源回收APP——“我要換糖”,市民可通過APP下單,足不出戶就能預約上門收購。去年11月,餘姚上線“我要換糖”APP和微信平臺,開啟了垃圾回收的“互聯網+”模式,實現了上門服務和自願交投相結合的線上線下回收方式。登錄微信,筆者看到,線上平臺顯示了回收品種、價格、回收站點位、智能回收箱點位、回收熱線電話等信息。“我要換糖餘姚站”將回收區域覆蓋主城區和部分鄉鎮,以低價值物品如廢玻璃、廢塑料、廢橡膠、舊衣服織物、舊大件傢俱等回收為主,回收時間為早上8時至下午4時30分。市民只要用微信公眾號或電話預約,就有工作人員上門回收廢舊物品,市民也能獲得相應的積分,可用來兌換禮品。

“用互聯網助力資源回收,加大宣傳、提高知曉率很重要。”餘姚市供銷聯社相關負責人說。自“我要換糖餘姚站”APP上線後,先後開展了“四明廣場再生資源回收推廣活動”“塑料城再生資源回收推廣活動”“餘姚再生資源回收從業人員培訓”等活動,向市民倡導再生資源回收和低碳生活。同時通過當地報紙、電視臺、微博、微信增加平臺的曝光率,吸引粉絲,宣傳再生資源回收的重要性,提高居民的環保意識以及平臺的使用率。

再生資源回收倒逼垃圾分類

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推行生活垃圾分類,既能提高垃圾資源利用水平,又能減少垃圾處置量,達到回收可用資源、降低處置成本、減少土地消耗的目標,實現社會、經濟、生態三方面的效益。”市農村農業局的賈紅軍告訴筆者,從近幾年農村工作實踐看,設計建設合理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建立到村(點)定期、定點回收制度,對提升農民垃圾分類的熱情具有明顯的作用。

筆者在餘姚鳳山街道東江社區垃圾回收站點的賬本上看到,去年6月,隨著再生資源回收體系的建設完成,該社區的織物回收量從6月份的588千克上升到9月份的2385千克,礦泉水瓶回收量從6月份的816千克上升到9月份的1680千克,廢鐵回收量從6月份的686千克上升到9月份的1664千克。“回收體系運行後,前三個月回收物數量的上升非常顯著,隨後進入穩定‘爬坡’階段。”振欣再生資源有限公司駐東江社區工作人員說,這些多出來的“資源”以前被丟棄在垃圾堆裡,成為環境的負擔。

在陽明街道試點的基礎上,2018年11月,振欣再生資源有限公司在餘姚城區的7家回收站開門營業,實現了主城區全覆蓋;在小曹娥鎮試點的基礎上,向馬渚、低塘、河姆渡等鄉鎮拓展。

“餘姚在覆蓋區域已建立起廢金屬、廢紙、廢塑料、廢玻璃、廢橡膠、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廢紡織物等七大類再生資源回收分揀體系,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在40%以上。” 趙陽軍說,再生資源回收和垃圾分類兩網融合,倒逼可回收物的居民端實現分類,形成再生資源的供應端,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空間,這正是垃圾分類和再生資源回收兩網融合的精髓。

新聞1+1

再生資源回收 模式創新步伐加快

商務部日前發佈了《中國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發展報告(2018)》。

《報告》指出,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再生資源回收企業利用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建立便捷高效的再生資源回收交易服務平臺,開展信息採集、數據分析、流向監控,逐步整合物流資源,優化回收網點佈局,使供需雙方能夠快速獲得信息匹配,完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推動再生資源交易市場由線下向線上線下結合轉型升級。

目前,國內已湧現出一批新型可推廣、可複製的回收模式,如線上線下結合回收廢舊電子產品的愛回收、利用交易服務平臺回收廢舊手機的深圳淘綠、“互聯網+便捷回收設備”實現智能分類回收的杭州村口、“互聯網+廢紙回收”的北京笨哥哥等模式,這些新型回收模式有效降低了回收成本,提升了回收效率。“創新”已成為驅動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發展的強大動力。及時求變,勇敢擁抱新模式、新技術,是行業長遠發展的正確選擇。

(何峰 整理)

評 說

老行當煥發新光彩

看到“雞毛換糖”四個字,記憶的閘門又轟然開啟。

“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小時候,家裡的東西不會輕易丟棄。春節前殺雞宰鴨,煺下的雞毛鴨毛晾乾了存起來,等“貨郎擔”上門時,取出來換幾刀“粗草紙”;也能用雞毛換幾塊麥芽糖,哄哄饞嘴的小孩。平時,大人們將橘子皮曬乾了存起來,“鱉殼”洗淨了存起來,牙膏皮擠到“前胸貼後背”了也存起來,這些東西有人來收,能換成針頭線腦或幾張角票。連屋後存著的那一缸“糞肥”,也有農人挑著“便桶”上門來收。

一晃幾十年,當我們自己成家後,家裡的紙板箱、舊報紙、塑料瓶也會找個角落放起來,等著“破爛王”上門。但是“破爛王”的“口味”有點刁,只願意回收紙板箱、舊報紙、舊家電等能給他們帶來較高利潤的廢品,一些低價值的物品如廢玻璃、廢塑料、廢橡膠等,通常是被拒收的。而且,很多“破爛王”會利用手中那桿秤“做文章”,過秤時常常缺斤短兩。

餘姚在我市率先開展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其核心是建立低價值可回收物回收體系和互聯網交易服務平臺,通過“我要換糖”APP和微信平臺,實現了上門服務和自願交投相結合的線上線下回收方式。值得一提的是,“我要換糖餘姚站”以低價值物品如廢玻璃、廢塑料、廢橡膠、舊衣服織物、舊大件傢俱等回收為主,能最大限度地實現垃圾減量化。

同時,餘姚開展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解決了“誰來收”這個問題。從執業規範、著裝標誌、收購價格等方面加強引導,通過培育龍頭企業來取代“小、散、亂”的回收站(點)。傳統的“破爛王”通過培訓變成了專業、規範的“回收小哥”,此舉能讓再生資源回收行業重樹形象,進而提高市民垃圾分類的積極性。(王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