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春季節生成的颱風到達我國近海後會發生轉向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用戶李天賜1524061992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得知道影響颱風移動的因素,或者說是“推動”颱風移動的力有那些。

經典的颱風動力學認為,影響颱風移動方向、速度的作用力分為兩大類:內力與外力。內力就是颱風自身受地轉偏向力、氣壓梯度力、慣性離心力和近地面摩擦力影響體現出的向西或西北的力。我們知道,赤道一帶的地轉偏向力(科氏力)最弱,而愈接近兩極,作用於移動物體的地轉偏向力則愈強。同樣地,颱風的移動亦會受此力所影響。所以,颱風越向北(向極地)移動,作用於它移動的地轉偏向力亦會增加。受地轉偏向力所影響,颱風本身會有一個往西北方向移動的慣性。颱風的內力非常微弱,只有在外力作用抵消或幾乎無外力引導的情況下,內力的引導才會體現出來。

外力則是周圍天氣系統(如副熱帶高壓、西風槽、赤道反氣旋等)和地形對於颱風的作用力,天氣系統和地形對於颱風施力主要靠引導氣流。一般來說,外力是決定颱風移動的主要因素。


解碼天氣簡單製作了冬季和夏季副熱帶高壓、西風槽和颱風生成位置示意圖。夏季,副高位置偏北,副高脊線能達到北半球中緯度地區,盛夏時節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都會被副高控制。而西風槽則在中高緯度活動。因此,夏季颱風在低緯海域生成後,一般就會直接受副高邊緣影響,在副高南側的偏東引導氣流影響下逐漸向我國沿海地區靠近。到了冬春季,副高大幅度減弱東退,而這個時候西風槽卻大局意識南下,同時冬春季節颱風的生成位置也更偏南。冬春季節颱風剛生成時,一般無法獲得副高直接引導,在內力的影響下緩慢朝著西偏北方向向高緯地區移動,不過一旦到了較高緯度,颱風就會被西風槽接管,引導它逐漸轉向,或者被西風槽中巨大的垂直切變撕碎。因此,冬春季颱風到了高緯的結局一般是轉向或者迅速減弱消散。

下面以2019年1號颱風“帕布”這個典型的冬季颱風為例,來說明冬季或者春季颱風根本無法靠近我國。


上圖展示的是位於泰國灣南部的2019年1號颱風和引導流分佈圖。途中我們可以看到,近期西風槽前鋒已經到達我國華西至華北南部一帶,在我國東南沿海和至菲律賓一帶是一個反氣旋式的引導流。1號颱風“帕布”正好處於這個反氣旋式引導流的西南側,因此帕布在引導流的引導下會向著西偏北方向移動,並不會靠近我國。


從歷史(1977-2018年)颱風路徑分佈圖上可以看到,歷史上冬春季(12月、1月、2月和3月)的颱風根本沒有辦法向我國近海海域靠近,即便有個別南海臺風有向西北行進想靠近海南島,也最終被強大的冷空氣撕裂而消亡在南海中北部海域上空。


解碼天氣


時候不到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