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行书——陆柬之《文赋》

大唐第一行书——陆柬之《文赋》

陆柬之(585-638),唐吴人。武周时期宰相陆元方的伯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虞世南的外甥,“草圣”张旭的外祖父。官至朝散大夫,守太子司议郎。以书专家,少学舅氏,而世南学于永禅师,皆有礼法。柬之与欧、渚齐名,隶行入妙,草入能。隶行于今殆绝遗迹,尝观其草书意古笔老,信乎名不虚得也。尝书头陀寺碑、急就章、陆机文赋、龙华寺额、武丘东山碑,最闻于时。传见《唐书·陆元方传》。

大唐第一行书——陆柬之《文赋》

陆柬之最初书学虞世南,又学欧阳询,晚临摹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草书笔意尤为古雅,终于成为名重一时的大书法家,与欧、褚齐名。工正行书。善临摹,虽“工于效仿,劣于独断”,但有较高成就。当时亦有人把他与欧、虞、褚并称初唐四大家(但一般说初唐四大家为欧、虞、褚、薛)。隶、行书为妙品,草书为能品。他的书法作品流传甚少,隶行殆已绝迹。依据流传下来的《兰亭诗》、《文赋》来看,他的书学师承传递关系,确实与王书是一脉相承的。故观草书笔意古雅,其书名重于世,当不虚传。

大唐第一行书——陆柬之《文赋》

李嗣真《书后品》指出“陆学士(柬之)受于虞秘监(世南),虞秘监受于永禅师(智永),皆有体法。”又曰:“陆柬之学虞草体,用笔青出于蓝”。

大唐第一行书——陆柬之《文赋》大唐第一行书——陆柬之《文赋》
大唐第一行书——陆柬之《文赋》大唐第一行书——陆柬之《文赋》
大唐第一行书——陆柬之《文赋》大唐第一行书——陆柬之《文赋》
大唐第一行书——陆柬之《文赋》大唐第一行书——陆柬之《文赋》
大唐第一行书——陆柬之《文赋》大唐第一行书——陆柬之《文赋》
大唐第一行书——陆柬之《文赋》大唐第一行书——陆柬之《文赋》
大唐第一行书——陆柬之《文赋》大唐第一行书——陆柬之《文赋》
大唐第一行书——陆柬之《文赋》大唐第一行书——陆柬之《文赋》
大唐第一行书——陆柬之《文赋》大唐第一行书——陆柬之《文赋》
大唐第一行书——陆柬之《文赋》大唐第一行书——陆柬之《文赋》
大唐第一行书——陆柬之《文赋》大唐第一行书——陆柬之《文赋》
大唐第一行书——陆柬之《文赋》大唐第一行书——陆柬之《文赋》
大唐第一行书——陆柬之《文赋》大唐第一行书——陆柬之《文赋》
大唐第一行书——陆柬之《文赋》大唐第一行书——陆柬之《文赋》
大唐第一行书——陆柬之《文赋》

点击上图购买

大唐第一行书——陆柬之《文赋》

《陆机文赋》,墨迹本,无款。晋陆机撰,传陆柬之书。纸本,行书。据《石渠宝笈》载,纵26.6厘米,横370厘米,全卷共144行,计1658字,其中行楷1566字,草书92字。真迹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大唐第一行书——陆柬之《文赋》

卷后题跋者以赵孟頫为最重要。赵孟頫曾临学此帖,从中领悟晋人笔法和结体,受益匪浅。《文赋》得《兰亭序》真髓,神形皆备,所谓“有晋人风格者”。他于跋中提到的陆柬之另两件作品《兰亭诗》和《兰若碑》,今已不存,所以这件作品作为初唐传至今日的真迹,弥足珍贵,不仅反映了陆柬之的书法水准,即卷后众多题跋中提到的“神俊 超诣”、“结体遒劲”,重要的是今日能看到的初唐诸家作品,虽皆以王羲之为取法对象。

释文:右唐陆柬之行书文赋真迹,唐初善书者称欧虞褚薛,以书法论之,岂在四子下耶。然世罕有其迹,故知之者希耳。大德二年十二月六日,吴兴赵孟頫跋。

大唐第一行书——陆柬之《文赋》大唐第一行书——陆柬之《文赋》
大唐第一行书——陆柬之《文赋》

李倜跋文賦

大唐第一行书——陆柬之《文赋》
大唐第一行书——陆柬之《文赋》

这篇跋文实乃佳作,笔画间架的处理,信手拈出而触处成妙,在平和宁静之间尽情挥洒,儒雅动人,舒卷自如,无一笔不痛快,无一笔不沉着,含蓄、潇洒、清隽、超逸,无雕饰,无燥气,全是天真自然。正像他《跋陆柬之书文赋》中所说:

“如浮云变化,千态万状,一时之书一时之妙也。”

既得晋人形质,又得晋人之神韵,充满感人的鲜明的书卷气息,真是极完美的技巧与极自然的审美意识的自然反映。就此一幅佳作就足以使李倜跻身于书法大师行列。

大唐第一行书——陆柬之《文赋》

大唐第一行书——陆柬之《文赋》把《兰亭序》单字放大10倍,暴露了一个秘密!

中国最高水平的36首诗词

楷书书法异体字集锦,收好备用

郭沫若:《兰亭序》从文章到书法都是假的

这份楷书贺词,落款撼动半壁江山

大唐第一行书——陆柬之《文赋》

觉得我们“好看”的点亮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