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年来能与怀素、张旭一决高下的草书书法大师

数百年来能与怀素、张旭一决高下的草书书法大师

数百年来能与怀素、张旭一决高下的草书书法大师

狂草作为最具艺术气质和表现力的书法艺术形式,是最能体现书家才情、情性的书法艺术形式。历史上以狂草著称的书家除张旭、怀素外,最可为人称道者首推黄庭坚。他以峭拔酣畅的形式语言营造了一个淋漓的狂草艺术世界,成为与张旭、怀素比肩的狂草大家。

数百年来能与怀素、张旭一决高下的草书书法大师

黄庭坚的书法艺术,成就最离的还是他的大草,不仅超越了同代书家,纵观整个书法史,也是蔓蔓独造。他在晚年总结自己学习草书经历道:。予学草书王十年,初材周越师......晚得苏才翁子美书…其后又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由此可见,黄庭坚早年以时人周越为师,后主要得力于张旭、怀素,同时,他还吸收了王義之、释智永等古贤的神髓,他说:“余尝右军父子草书化之文+,右军似左氏,大令似庄周也。”今日欲学草书,查求智永千文。。可见他在草书的学习方面,也有一个认识上由浅到深,取法上由今追古的过程。

数百年来能与怀素、张旭一决高下的草书书法大师

黄庭坚继承了唐人的大草,并在破与立的辩证关系上进一步推动了大草艺术的发展,从而奠定了自己的艺术地位。他在北宋时就有很大的影响,喜之者对他推崇备至,黄庭坚存世草书墨迹主要有:《花气诗帖》、《杜甫寄贺兰結诗帖》、《李白化旧游诗卷》、《廉颇猜相如传》、《刘禹锡竹枝词》、《诸上座帖》等,其中前两幅为小品,后五幅均为长卷。存世草书刻本主要有:《李太白秋浦歌十五首并跋》、《郁孤台刻本.黄庭坚草书》等。其中早年作品已不可见,《花气诗帖》是中年稍悟作草后所书,其余都是晚年作品。

数百年来能与怀素、张旭一决高下的草书书法大师

黄庭坚对大草艺术的追求,几乎贯穿了他生命的始终,其中有执着探索,有广取博收,有自我反省,有顿悟精进,直至晚年,方臻化境。他的书法实践和创新精神,给予了后代以巨大的影响,明代的沈周、祝枝山、文征明,清代的八大山人、郑燮、吴大澂等人都学过黄书,可见其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数百年来能与怀素、张旭一决高下的草书书法大师

“脱俗”是黄庭坚书法的毕生追求,尤其是在他晚年最为得意草书创作上。黄庭坚在草书实践过程中可谓是苦心孤诣,历经四十余年的酝酿才自出新意,创造出风标自立的草书风貌。因而在黄庭坚草书的实践中更能体现其对书法之“韵”的审美追求。

数百年来能与怀素、张旭一决高下的草书书法大师

黄庭坚在草书之“韵”的追求中注重真性的自然流露,他取法自然通过观察“长年荡桨,群丁拔棹”而悟用笔之法。同时在禅宗思想的影响下,以禅宗的思维方式“悟草”“绍兴甲戌在黄龙山,忽得草书之昧”其中便蕴含着禅宗“顿悟”之思。黄庭坚草书的飞跃很大程度上给予其对禅宗的参悟和修行,因而其草书表现出纵横决荡的磊落之气与黄庭坚的人格性情是高度统一的。在取法的过程中,他反对亦步亦趋的“临摹”。主张“入神”得其“韵”,不落入泥古不化的泥潭之中。

数百年来能与怀素、张旭一决高下的草书书法大师

黄庭坚草书纵横决荡,充溢着倔强而顽强的生命内蕴和力量,经过四十余年的实践和探索方得其环中,成为他晚年最引以为豪的形式表达,浸透了他毕生的心血和才情。黄君在评价山谷草书时指出“分析山谷草书,我们注意到,它不仅调整、改变了汉魏以来草书的技法与原则,探索也汇入了更多、更丰富的精神内涵,他把书法赋予了人格和生命,以此寄托他的情怀志趣和超迈的人格精神。”这也是黄庭坚草书追求的艺术境界——对生命意蕴的淋漓表现。

数百年来能与怀素、张旭一决高下的草书书法大师

从黄庭坚流传下来的草书作品来看,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都集中在他人生的最后十年间(1955—1105),这段时期被黄君先生称为黄庭坚的“人生的成熟期”。这也是黄庭坚人生最潦倒的十年,恶劣的政治斗争一步步将这位书法大师逼向了人生的边缘,以至于殒命于当时还是蛮荒之地的宜州。在人生最颠沛流离十年,却也是黄庭坚草书的成熟时期,可以说在黄庭坚“人生的成熟期”最能使其宽慰的便是对草书的鳌山悟道并渐入佳境。我们从他晚年对自己草书创作的赞许中便可得知。

数百年来能与怀素、张旭一决高下的草书书法大师

黄庭坚在书法上强调审美意蕴的自我确立,在草书创作中以“韵”写“意”,通过对自身独立人格的锻造和学识的修养最终达到心手合一的书法创作之化境,成为中国书法艺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由是而观,在当代草书创作的个性化探索中,应该加强草书的自觉性探索,在完善自身技法的同时应重视理论修养的提升,增强对时代之“韵”的审美范畴的理解和领悟,从而创作出既有传统古意又不乏时代新“韵”的草书表现形式,真正的做到笔墨意蕴的真实表达。

数百年来能与怀素、张旭一决高下的草书书法大师

ps:头条号书扬文化开通两年来,受到了许多朋友们的支持和帮助,如果您喜欢书扬文化的内容,欢迎关注头条号书扬文化、公共平台书扬文化(微信号:shuyangwenhua),我们会努力做得更好,也欢迎提出您宝贵的意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