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掠食城市》:生不逢時的遺憾之作

作為前兩天還在“傻乎乎”回顧《指環王》電影片段的懷舊型觀眾,只要

彼得·傑克遜這個名字出現,就足夠我走進影院去支持一波《掠食城市》了。

此次“彼得大帝”退居二線,以編劇和製片人的身份參與影片製作,把執導筒交給了自己的好搭檔、好弟子克里斯蒂安·瑞沃斯——御用了20多年的著名特效師

這或許能解釋《掠食城市》為何會有如此磅礴且細膩的畫面效果了。

《掠食城市》:生不逢時的遺憾之作

然而該片上映至今,無論國外還是國內,都沒有掀起太大波瀾,不但票房成績很糟糕,就連“口水仗”都沒激起多少……

看完電影后,我多少可以理解為什麼會這樣了:影片在人物塑造和劇情編排方面實在不如人意,直接喪失了許多路人緣,再加上能夠欣賞如此“廢土世界+蒸汽朋克”等硬核科幻的人始終是少數,諸多影響之下,還剩多少觀眾願意捧場呢?

【友情提示:下文會有劇透。】

《掠食城市》改編自菲利普·雷夫的科幻小說(又譯《致命引擎》),該作源於一個靈感:一個在車輪上的城市。

影片在設定方面相當出色,而且屬於越細想就越覺得有意思的那種——故事發生在公元38世紀,由於1700多年前量子武器大規模使用,世界在史稱“六十分鐘戰爭”的戰役後分崩離析、毀滅殆盡,人類文明倒退回了蒸汽時代,在廢土世界裡艱難求生

……本片就是從移動城市倫敦“狩獵”巴伐利亞小鎮開始的。

《掠食城市》:生不逢時的遺憾之作

電影把人類科技文明的巔峰定格在了“六十分鐘戰爭”之前,後面的人只是不斷追尋前人的蹤跡,或者歪點了“科技樹”。

因此,影片中科技素養最高的是像瓦倫丁、湯姆那樣的歷史學家……這種“顛倒式”的設計也讓人耳目一新。

《掠食城市》獨樹一幟的美學風格,在許多畫面場景裡展現地淋漓盡致:巨型牽引城市、龍蛇混雜的空中避風港、依山而建的牆後國度等等,搭配上造型各異的蒸汽機、飛行器,一個新奇無比的末世畫卷徐徐展開在了觀眾眼前。

《掠食城市》:生不逢時的遺憾之作

其實已不止一個人說過本片像“哈爾的移動城堡”+“天空之城”+“風之谷”了(你們是有多喜歡宮崎駿),但這種似曾相識感恰恰反映出蒸汽朋克類型的真人電影是多麼少見,僅憑這點,《掠食城市》也值得被銘記。

在此美學基礎上,影片又描繪了不同理念、不同信仰的人類族群。

例如移動城市倫敦就奉行弱肉強食的“市政進化主義”,反派瓦倫丁心中則包藏著有所演化的“帝國殖民主義”,南方到處都是搞人口販賣生意的野蠻部落……相對的,片中也存在抵抗純粹叢林法則的“反牽引主義者聯盟”,以及懷有東方式處世哲學的和平“山國”……

《掠食城市》:生不逢時的遺憾之作

《掠食城市》處處都映射了維多利亞時代,當時工業革命的成果把“日不落帝國”帶入了最輝煌的時期,“社會達爾文”主義大行其道,在世界各地侵略殖民、統治剝削——再聯想到影片中倫敦用大鉤爪把小城市拖入自己體內,強徵、分解,是不是有種歷史被“具象化”的感覺?

此外,倫敦也存在明顯的階層等級分化,很容易想到所謂的“國民等級”制度。任何人想“越級”都無比困難,瓦倫丁這樣的“知識分子”能實現跨級指揮,還全得仰仗馬格努斯的破格提拔和政治宣傳。

《掠食城市》:生不逢時的遺憾之作

影片其他設定、特效和美學方面的優點還有不少,但限於筆者能力有限,也沒法談更深入了……總結而言,《掠食城市》在硬件方面可以打高分,並完全有資格載入科幻電影史冊。

無奈,影片的“軟件”(文戲部分)嚴重拖累了整體質量,導致《掠食城市》註定成為不了一部經典。

片中大多數角色行動都只有一個表面理由,缺乏足夠令觀眾信服的動機,造成了瓦倫丁“為反派而反派”、男主湯姆“全程懵逼被動”等等很不好的印象。

《掠食城市》:生不逢時的遺憾之作

尤其是女主海斯特養父史萊克千里追殺的一段,顯得尤為突兀和草率。甚至可以說,這一條副線和影片主題是衝突的,就即便處理好了也只是一個不錯的情感點綴,如今更是進一步攪渾了《掠食城市》本就混亂的線索(類似情況還包括瓦倫丁父女之間不走心的離合關係)。

人物深度不夠、動機不明就夠糟糕了,偏偏影片裡的人物還太多太雜。

開篇許多倫敦市裡出場的角色到後期基本沒多少作用,比如凱瑟琳和湯姆好友的“暗中行動”本有機會解鎖倫敦“地下民情”,後面也是不了了之……坦白說,不少故事線都成了廢線。

《掠食城市》:生不逢時的遺憾之作

是,要把一部小說改編成一部電影確實很困難,尤其還要處理那麼多人物和故事,無法面面俱到……但觀眾往往不會去詳細瞭解影片背後存在的客觀困難,只會依據所見所聞來下判斷。

個人覺得,《掠食城市》完全可以去掉一些可有可無的角色和支線,把篇幅更多集中到幾個關鍵人物和主線上,這樣還能讓故事飽滿不少(想想《冰與火之歌》小說改編成《權力的遊戲》美劇後砍掉了多少東西)……

在如此尷尬的電影語境下,兩位主角的戲同樣出不來——除了海斯特想復仇外,湯姆和海斯特幾乎全程都是被推搡著前進,缺乏成長、缺乏衝動,明明有個不錯的起點,到最後也只是談了場不鹹不淡的戀愛。

《掠食城市》:生不逢時的遺憾之作

其他槽點還有許多,不提也罷。看得出來,主創們很想把原作裡的東西都搬到銀幕上來,可惜全面發展通常也意味著全面平庸,沃瑞斯又是第一次執導電影……偏科嚴重的《掠食城市》便這樣泯然眾人矣。

不過,我依然很佩服《掠食城市》背後的電影人和投資方,因為他們在做一件“逆勢而行”的事情:如今電影電視界的“風口”是超級英雄,是熱門IP開發,是續集作品,是打造“**宇宙”……

《掠食城市》:生不逢時的遺憾之作

用大投資、大製作去拍這樣一部“賣相不佳”的“復古+原創”科幻電影,《掠食城市》在一開始就失了天時和地利(除非能拍得特別棒,但這種劃時代作品是可遇不可求的),而其存在的短板又讓它失去了最後的人和。

想做出改變的人總要承受痛苦——考慮到這點,我還是不忍心有人斥其為“爛片”,至少它擁有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歎為觀止的視效和說幹就幹的勇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