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要想穷,搞大棚”的说法?

吴庄二哥


要想穷,搞大棚,这个说法确实很有道理,大都种过大棚的人都是一把鼻子,一把泪,悔恨不以,更是赔的血本无归,现在提起大棚都哆嗦,确实伤害太深。

我们村国家扶贫搞了14个大棚,第一年全部承包出去了,一个承包费是8000元,占地面积1.5亩,我邻居种你两个,种植的黄瓜,病害严重,怎么也治不好,最后全部死完,接着还是种植黄瓜,一场大雨全部淹死,第一年赔了6万,人工不算。

最后大棚闲置了两年,不要钱也没有人种,再后来直接拆除了,因为还有老百姓的土地承包费,根本就拿不出来,现在还剩5个,外地人承包一年,赔了2万走了,走的时候是偷偷走的,压力罐都没敢要,现在依然闲置着。

很多人说种地怎么会赔钱呢?风险是很大的,特别的大棚,价格特别不稳定,现在全国各地大棚泛滥,只要说扶贫,大棚是首选,都是投资农业,现在的大棚处于供大于求的境地。

前年春节茄子下来3毛钱一斤,西葫芦几分钱一斤,今年的白菜7分钱一斤,大家说能不赔钱吗?大棚投资很大,风险很高,投资的人力物力巨大,一家种一个大棚全家忙活,爹妈都跟着受罪,价格根本不靠谱,很多时候认为价格应该会高,结果是一分不值。

要想穷,搞大棚说的有点偏激,发财的占比还是很大的,但是赔钱的也不占少数,真正赚钱的咱们不了解,我们村有个大棚种植户,今年已经种大棚8年了,还是一贫如洗,但是叫他说起来侃侃而谈,其实家里根本没有钱,打工的都比他过得好,他种了四个大棚,天天亲戚都帮忙干,也没有看到他赚钱。


大海传媒


4、5年前,被一个朋友拉到山里去搞了几个月的大棚种植,投入并不大,租的是一块山脚土地,20多亩,很便宜的,先试着种了一批小青瓜,当时的菜场批发价格1块钱,第一季就收了 4000多斤,拉到菜场,原来说好的一块钱却变成了8毛,要不是先说过1块,就只能卖6毛几,把运费和人工费一发,亏是没有亏,可也没赚半毛,将近2个月白忙活了一场。

有了经验,接着干。种植不同品种,分批收获。原来只请了当地一家两口子,还比较轻松。品种一多,两口子干不了,得增加人手,又请了四人。一个多月后,差不多天天开始采摘,麻烦就跟着来了。这样的几框,那样的几篓,别说批发了,摆摊卖也不够,不卖又不行,天天跑来跑去,油钱比菜钱多了好几倍。末了,一结算,还好,除了地租,其他钱都赚了回来,就是没剩下半分装进口袋里。正好赶紧把地转租了出去,当初搭棚的钢筋水管什么的,下家比较通情达理,折算了个地租价格,完美脱身。半年时间,累死累活的,看到这个问题,终于赚了这么段文字。


胡氏口语文


这是我们那里流传的顺口溜,基本和“要想穷,搞大棚”一个意思。

一旦你踏入这个行业,如果经营不善,基本上不到两年就把你的激情和梦想击得粉碎!

有的朋友可能搞不懂,大棚里面种植反季节菜或者瓜类、水果类,现在人们生活好了,销路也好了,价格也会水涨船高,怎么会赔钱呢?

2015年的时候,与我老表合伙搞过两个大棚,这个行业,不进入不知道,水太深了。(欢迎关注头条号:农民老猫)

一是投资真的不小。老表专门出去学习了几个月,开始搞的时候还从外地请了一个技术员,我只是出资,基本不参与,全是老表在搞,最初设想的很美好,自家的地,自己的土,搞一个大棚用不了多少钱,最初预算的一个1.2万,建成后,一个大棚成本达到2万。这还是建设大棚的钱,种子、药物、各种工具还没有计算在内。

二是种什么就像押宝。到底种什么才能挣钱,没有一个人能给你一个明确的答复,最后听技术员的话,一个大棚种大辣椒,一个大棚种黄瓜,长势挺不错的,谁知到了春节上市的时候,菜价低迷,超市里也就三元多一斤,菜商不断压低价格,直逼成本价,如果不卖,黄瓜疯了似的长,一周下来,又粗又大的黄瓜就没人要了,只能赔本给村里面的一些小超市了。

三是忙的时焦头烂额。虽然是自动卷帘子(由于成本高,没装自动喷水),但是活是真的不少,两三天不见,草就长起来了,虫子来了,一周整个大棚就全部传染上了。结果,两个大棚,搞的两家子人都闲不下来,看着老表忙的四脚朝天,一家子都上了,我在外帮不上忙,只好让老爸老妈也去帮忙,毕竟是合伙生意。真的不敢雇人,人工最少一天100元起步。

四是天气影响真的很大。开始以为搞个大棚,老天爷就管不着了,现在想一想真的是想多了,期间刮了一场大风,没有来得及放帘子,草帘子挂的一塌糊涂,不知道什么东西吹起来了,把塑料布划了几个大口子。天气又特别的冷,大棚温度达不到,只能点了几个燃煤灶加温,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蔬菜的生长。

从种大棚这件事我感到,任何一个行业都是利润和风险相伴,不要看别人挣钱,还要看别人赔钱,干什么事情都不能只凭一腔热血。

就像搞大棚,面积小的话,不成规模,不值得当成主业去做,也不能养家糊口,都是白忙活,面积大的话,风险也会成倍增加。

搞了两年了,基本上还属于交学费阶段,不知道什么时间能实现盈利,老表已经失去耐心了,给我透漏出要出去打工的意思了,正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




农民老猫


要想穷,搞大棚,要想穷得快,就搞大棚菜。实际上,这是近年来,这是随着各种视频App火爆而火起来的一句话。特别去年,蔬菜批发价走低,这一句话更火了。

然而,各种暖棚,崂山棚,新式钢构大棚越来越多。无立柱钢结构大掤占地一亩半左右,投资十多万元。都准备受穷的吗?显然不是。还是看到了商机才发展的吧。在青岛莱西,比较成规模的有有机甜瓜基地,大棚油桃基地,大棚葡萄基地。最早上市的,十几块的批发价格,也是令人心动的。

当然,大棚种植是非常辛苦的,棚内的高温高湿小气候,长年工作,对身体伤害很大。


张力山2018


为什么会有“要想穷,搞大棚”的说法?

“要想穷,搞大棚”,说的有些片面了。选择好品种、有技术,还是能赚点钱的。但是也是赚的辛苦钱。我同事家就是搞大棚种植蔬菜的,没少投资,也没少受累,就是没看见赚钱。



1、成本高。大棚建设的成本比较高,一栋大棚不算那些设施,光是大棚一个没有一万块下不来。再加上塑料布、卷帘器、草帘子、棉被、增温锅炉等,这些零碎加起来没有1-2万下不来。再加上种植、管理这些生产活动需要的人工呢?都是成本。可以说,常规的大棚种植是典型的高投入、低产出的行业。


2、病虫害情况较重。大棚反季节种植其实是风险比较大的,特别是反季节种植中因为大棚内温湿度失衡,极易造成病虫害的高发。特别是在我们东北,虽然说冬季有加温设施,但是地温却上不来,对根系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反季节种植的蔬菜看起来都不水灵的原因。

3、不利气象条件的危害。大棚种植最怕什么啊?大风、大雪。一场大风可能塑料布就飞上天了,棚里的作物叶子要么全吹没了要么就全冻死了;



大雪呢?连续的低温降雪天气,棚内不见光,作物能长好吗?而且这样的气象条件也是病害最易高发的气象条件了。而且,可能一场大雪下来,棚子就塌了。这不是说笑,可能一场大雪、一场大风,所有的投资就打水漂了。

4、劳动力较为集中。不知道有多少在大棚里种过蔬菜的。基本上到了成熟的时候,那就是大量雇工的时候。特别是像茄子、柿子这类作物,成熟的时候真是一茬接着一茬,真没闲着的时候。这些人工都得算到最终的成本里的。



5、价格。农业生产对效益影响最大的就是价格。价格美观效益就美观;价格不美丽效益也不美丽。这是农业生产比较常见的情况。所以,一旦遇到种植的作物价格低迷的话可能都得扔地里放烂了。


所以说,“要想穷,种大棚”,虽然说的有些片面或者武断了,但是还是挺有道理的。毕竟大部分的大棚蔬菜种植户都是这样的状态。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寒地水稻种植技术


在我们这边,农村是有这个说法的,不知道何时是从哪传过来的,意思就是说:要想穷 种大棚,要想穷的快、大棚里面种蔬菜,要想穷到家、大棚里面种菜花。


后来我听一些种大棚的老辈,说其实这几句话,是一些种大棚户和种大棚户之间的酸话,也就是闹笑话,我们平常可以观察到每个行业都有类似的话。

具体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当时在大棚里好多种菜花的,又赶上市场行情不好,价格太低,最后有几家种大棚的赔钱了,户跟户见面时互相说的一种苦,这个只是一种玩笑,不必太在意,行行出状元吗,只要多经历,经验多了,付出多了,相信会有回报的。



燕赵蜗牛


要想穷,搞大棚…这个说法我们这个地方没有。大城市周边:都建大棚种植蔬菜爪果之类。他们远比农村种地收入高。看过建大棚的报道。如何优势。建大棚是好事,就怕全国一拥而上,不考虑市场供销是否平衡。菜果大供于消费自然有损失。最终损害菜农利益。要统筹规化。


用户老福头


天——人定胜天,全世界那么多大棚,难道都建在“无风”区、“无冻”区?

人——有志者事竟成。风、冻、草、虫,何足挂齿?华为,一个分厂,就占地千亩有余!“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连最基本的设施和“预算”都没有,何谈“创业”?


知措就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