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从军事方面来说,二战时的希特勒和斯大林谁用兵更厉害?

冷静的帅锅


肥鹅认为在用兵方面希特勒不如斯大林。

德国军事牛逼,是普鲁士容克军官团牛逼;德国军人素质高,这是数百年来的军国主义传统打下的坚实基础。而希特勒本人用兵不怎么样,在他亲自起草的“巴巴罗萨计划”里列出了一大串混乱的目标,几年后在罢免施特劳奇亲自接手军队指挥后,他也没有扭转局势,而是使德军江河日下了。

担任过德国装甲兵总监的古德里安,曾经在回忆录里吐槽:“他非常固执己见,认为自己是军事天才,我们之间发生过非常激烈的争吵,一般是他单方面冲着我发火。有一次,在一个兵力调派的问题上争执不下,他双眼愤怒地睁着,挥舞着拳头,想要揍我…”

而斯大林,虽然没当过兵,但是好歹是个能听取下属意见的人——虽然有时候小心眼,爱记仇,但是他懂得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干,不会一直一意孤行。

在现代战争中,最重要的事就是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干。

统帅需要有战略眼光。苏联在1941年惨败,主要是由于苏联高层对战争局势判断失误,他们做梦都没料到希特勒会冒着两线作战的风险去打他们(战争爆发的前一天还有物资专列从苏联驶入德国)。而且,苏联气候寒冷,当年拿破仑入侵俄国是始于三月开春之时,而1941年已经进入六月了,德军还毫无动静,斯大林就等着希特勒在1941年下半年执行“海狮计划”了。对他们苏联而言,无论是防御还是趁机偷袭,都可以慢慢来。然而,希特勒偏偏是个“赌徒“,兵行险招,就在6月22日夏至日那天发起进攻。于是,集结在苏联边境的物资和人员都被希特勒包了饺子……斯大林不是用兵水平不如希特勒,而是性格太谨慎,犯了以己度人的毛病,没想到希特勒那么疯。

二次元里的希特勒(左)与斯大林(右)

如有疏漏,还请多多斧正。

我是肥鹅,一个热爱历史的码字鹅,请切莫吝啬您的赞,它将是俺不断前行的动力!


彼得堡的肥天鹅


斯大林与希特勒两人的用兵能力,很多人喜欢从德国与苏联的战争中来决定。那么,我把双方的几场战斗例举出来,大家能更直观。

第一场,巴巴罗萨

德国利用闪电战战术和空地一体化,在兵力、装备水平和战斗规模、飞机、火炮数量绝对劣势的情况下,击溃了苏联前沿堆砌兵力和大炮兵的想法。

第二场,莫斯科

苏联利用主场优势,在天气原因和民众激情的状态下,将战斗一直拖到后期,最终德、苏两个战斗持平。

第三场,斯大林格勒

苏联正视自身问题,改变战斗策略,优势边路防御问题。改变战场形态,利用城市作战,成功将平原战变成了巷战。朱可夫利用巷战优势把德军拖入垃圾战场,德军失败。

第四场,库尔斯克轰

这场战役苏联继续发挥主场优势,利用支援的部队及T34坦克的协助,转守反攻。德国部队此时资源不足、士气低落,尤其是内部问题,古德里安因对内矛盾被停职,保卢斯转头不干。最后双方部队直接坦克大战,T34和虎豹坦克互相对轰。

苏联在研究了德国的战斗方式后改变战术,(大纵深对抗闪电战术,机动防御对抗突破,大规模集群空军对抗战术空军,低训练强火力近距离对抗高训练弱火力中距离。)

苏联后期这样的打法完全封死了德国的战斗方式。

德国失败了,很多朋友会以战斗的胜负来决定统帅的用兵能力,但事实是这样吗?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问题,当时的斯大林和希特勒虽然都是国家的领导者,也被称作独裁者,但他们实际上对军队的控制力是不同的。

先说德国:

二战时的德军是第二帝国时期的国防军,而第二帝国的国防军又是脱胎于普鲁士时代的普军。简单的意思就是,这支历史悠久的军队,他们高层的军官有容克贵族们世袭,这也就导致了国防军高层们是一个极度排外的团体。他们虽然拥有过硬的军事素养,但也是一支“不服从命令、不听从指挥的部队”,尤其是这些命令还是来自一个平民出生的奥地利下士发出的时候。

再说苏联

十月革命后开始建军,在短暂的时间里苏军没有一套有效的军官体系,而有点资历的都在大清洗时期送到西伯利亚种土豆了。这也就导致了苏联虽然在二战初期战斗素养一塌糊涂,甚至都会被芬兰给吊打,但他们在政治上绝对是一支“服从命令、指哪打哪的部队”。过硬的政治素养使斯大林的命令绝对没人敢违抗,更不会有刺杀斯大林的事件发生。

而战斗素养这个东西,仗打多了自然就学会了,在交了“390万军人被俘、43000门火炮、23000两坦克、23000架飞机”的学费后,苏联也炼成了一只战斗素养过硬的部队了。

正是这种对军队控制力的巨大差距,才让希特勒在地堡里愤怒的大吼:“我应该把这些军官统统吊死,像斯大林那样。”

在了解了这些以后,我们再看看斯大林和希特勒,谁的指挥、用兵能力更强?

我个人觉得是希特勒,二战中德军多次经典战役,都是希特勒顶着将领们的巨大压力,决策和发布下去的,而斯大林的胜利,只是政治上的胜利。


挚滗画畫紅尘


其实两边没有什么可比性,毕竟希特勒和斯大林都没有像那些高级将领一样直接指挥过一场大型战役或是直接参与对某一特定战争计划的制定。而论军事理论方面,两人都不如手底下那些军官、论战场指挥经验,斯大林则更有发言权、论作战思路,斯大林趋于保守,而希特勒则出其不意、而论对新战术思想(闪电战,钢铁洪流,机械化作战),两人也都呈欢迎态度。只能说斯大林的指挥风格可能属于稳扎稳打型的,而希特勒的指挥风格可能是出其不意型的。

希特勒参加过一战,在一战期间他最高的职位是士官;不过希特勒的士官只是一个虚衔,并没有真正的指挥过军队,因此他的指挥经验并没有多少。但是希特勒却对政治和军事有着超乎常人的才能,这其实得意于希特勒思想开放,非常乐于接受新事物。这也让希特勒在军事上敢于冒险,相比那些容克贵族军官也颇有些改革家的风范。在德波战役中,希特勒大胆的采用了古德里安的闪电战战术,仅用一个月就攻入了波兰首都华沙,在法德战役中,希特勒又巧妙的将军官团制定的“黄色计划”与曼施坦因的”曼施坦因计划“相结合,仅仅用了6个星期的时间就攻入了传说中的”欧洲第一军事强国“的首都巴黎。

同时,希特勒在敦刻尔克大撤退,莫斯科会战的命令也都谈不上是指挥错误。要知道,在地形条件糟糕,空军与陆军严重脱节的情况下,仅凭当时德军的装甲部队,不仅打不赢要撤往英国的40w英法联军部队,而且还会被揍的很惨。而莫斯科会战呢?如果不是希特勒要求先进攻基辅再打莫斯科,那么位于莫斯科西南面的苏联大军可以迅速在德军入侵莫斯科之际对德军形成合围,届时,德军的战略优势也将不复存在或是大大减少。因此,希特勒在战术战略方面可以说是整个20世纪的所有领导人中军事才能处于中上游水平的。

而相比希特勒,斯大林的军事生涯要比希特勒更加的值得炫耀,早在十月革命时期,斯大林就开始指挥军队。在苏俄内战时期,斯大林在察里津击败了白军,为了纪念斯大林,察里津也就改名叫做了斯大林格勒。巧合的是,这座城也成为了苏德战争中的转折点,这次战争之后,斯大林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德国开始节节败退。但是不同于希特勒经常喜欢插手指挥权,直接代替军官们指挥战役。斯大林最后一次直接指挥战役是在苏波战争期间,(在这次战役中,斯大林指挥的军队被波兰军队击败)而在苏德战争期间,斯大林对德军进攻产生了误判,直接使苏联在前期遭遇了巨大的失败;只能说斯大林的指挥才能和战略眼光比较平庸,没有希特勒那种敏锐的眼光和直觉。而在整个苏德战争中,斯大林的做风也一直是稳扎稳打。即使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德军被迫陷入战略防御之后,斯大林也依然是稳步推进。这种作战风格其实和斯大林的早年的军事生涯有关系,在先经历过成功,而又感受过多次失败的滋味之后,斯大林的指挥风格也逐渐趋于稳中求胜,而非希特勒那样出其不意。


二战吐槽君


二战苏德战场的局势瞬息万变,双方首领的任何决策都可能引起轩然大波。可以说这场战争既是两方士兵的抗衡,也是两方元首的对峙,希特勒与斯大林皆在政治上叱咤风云,那在军事方面,谁能更胜一筹呢?

希特勒出身贫寒并未进行系统的军事训练,是在党争中脱颖而出的领袖。他虽然参加过一战,但也是作为普通士兵参战。二战前后,希特勒在军事上最为突出的成绩,一是提前扩军备战,二是采用古德里安的闪电战,至于直接带兵打仗,他着实不是行家里手。

斯大林与希特勒相似,也是先在政治中崭露头角,继而参加战争的。不过他比希特勒稍好一些,那就是他的地位较高,有统兵机会,参加过苏俄内战和波苏战争,并且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斯大林格勒的命名就是为了纪念他在苏俄内战时的功勋。

斯大林与希特勒在政治上的才能都远超领兵方面,其军事才能在当时一众大将的对比下,更是显得黯然失色。不过斯大林还是比希特勒略胜一筹,因为对于元首而言,最好的用兵方式就是完全信任最会用兵的大将,希特勒在这方面却屡屡犯戒。

举几个例子,当英法等国的盟军被压缩在敦刻尔克时,德军本可以乘胜追击将大量英军精锐留在欧洲大陆,使盟军元气大伤。但希特勒不舍得坦克部队受损,又过度相信德国空军实力,以至于给了盟军喘息时间,让他们得以逃脱保存了有生力量。可以说,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成功,希特勒绝对要对此担责。

苏德战争时德军众将领都支持进攻莫斯科,因为莫斯科一旦沦陷苏联的兵力就会被一分为二,工业也会遭受重大打击。这本是最佳的主攻目标,但是希特勒却想进攻列宁格勒和斯大林格勒,并且不听劝告一意孤行。命令仅下达十天左右,希特勒又改变心意重新进攻莫斯科,让德军蒙受巨大损失。后来,希特勒在德军被围困于斯大林格勒时,又为了抢地盘不想让士兵撤退,导致德军元气大伤,至此彻底失去苏德战场主动权。可以说,这些损失都与希特勒的用兵失误离不开干系。

斯大林当然也有过失误,比如莫斯科保卫战后斯大林对战局评估过于乐观,导致后来在德军组织反攻时苏军有些猝不及防。但斯大林整体上对将领的干预较少,对前线的情况了解较多,没有做出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决定。这才有了朱可夫保卫莫斯科以及崔可夫保卫斯大林格勒时的精彩表现,这种放任其实也是会用兵的一种体现。

综上所诉,希特勒虽然能在短期内征服多国,但这凭借的只是一时的狂热,带兵也存在很多任性之举。相比之下斯大林却能知人善用,对战局的判断也较为准确。苏联最终赢得胜利,也是情理之中的。


邓海春


个人一直认为,二战时期的希特勒和斯大林都是十分卓越的政治家,但却并不能称之为优秀军事家。

希特勒虽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加入了德国军队,并由于卓越的表现获得了铁十字勋章,但是,他只是一名士兵而已,根本没有足够的机会和舞台展现自己的军事才华。

希特勒和墨索里尼

而到了二战时期,希特勒就已经成为了德国的元首,可以说,希特勒从始至终没有接受过完善的军事教育,更没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因此,希特勒即使有成为一个名将的底蕴,他也根本没有成长的必备条件。

因此,虽然希特勒在二战初期创造了一系列军事奇迹,但更多的,是以政治家的眼光和胆略,希特勒并不是一线将领,更不可能直接指挥一线部队。他军事方面的才华虽然一定有,但显然不如政治方面的才华那么卓著。而且二战期间,德军因为希特勒在军事方面的乱指挥,导致军事失利的例子却比比皆是。

希特勒

斯大林也是如此,早在10月革命期间和苏联内战期间,虽然斯大林也进入了部队,但并非军事主官,虽然他在1918年7月和1918年10月之间担任了苏俄北高加索军事委员会主席和南方方面军军委会主席,但是,他参与的军事行动屈指可数,时间也十分短暂——不足三个月。斯大林能成为继列宁之后的苏联最高领导人,也与其军事能力没有太大的关系。

因此,斯大林的经历和希特勒差不多,都是通过自己政治方面的卓越才华成为一国的最高领导人。斯大林对于苏联的主要贡献,在于他在他的领导下,苏联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工业大国,打赢了二战,并在战后成为世界两大超级强国之一。

斯大林在军事方面的才华毁誉参半。苏德战争初期,苏联丧失了欧洲大部分领土和数百万的军队,显然,斯大林的战略误判要付很大的责任。

巴巴罗萨计划

当然,斯大林和希特勒作为二战时期两个大国的最高领导人,同时也是军事方面的最高领袖,两国在军事上取得的成就,当然也离不开两个人的功劳,两个人的军事才华当然也是十分优秀的,只是,相比两人作为卓越的政治才华,没那么耀眼罢了。

如果一定要对比两个人的军事才华的话,九天认为,斯大林的军事才华要优于希特勒,或者说,斯大林的军事素养要高于希特勒。

首先,必须要说明的一点,军事是一个十分复杂,同时要求极为专业的一门学科,但与此同时,由于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单纯脱离政治的军事家并不存在。因此,各国的最高领导人会成为本国的军事最高领袖,那么不可避免的,这些并非科班出身,也没有系统学过军事的领导人们插手军事,就难免出现外行指挥内行的情况。

斯大林

很多人往往将二战时期德国的失败,归咎于希特勒的瞎指挥,虽然并非毫无道理,但显然,这种指责对于希特勒也是不公平的。希特勒的军事方面的嗅觉的确无与伦比,德军在战争初期的许多奇迹般的战果,也是希特勒天马行空的指挥下才取得的。

因此,希特勒犹如一个没有经验、也没有经过训练的野生军事家,他有着与生俱来的敏锐嗅觉,也有着天马行空的思维,更拥有成为一个天才将领的天赋。但是,军事指挥犹如开动一台极为精密极为复杂的机器,光靠天赋是远远不够的。

它必须深入的了解到这个机器是怎么运转的,同时了解这个机器的负荷与极限,显然,只有短暂士兵经验,毫无指挥经历的希特勒并不具备这些能力。因此在战争进入僵持阶段的苏德战场上,并不了解前线情况的希特勒昏招迭出。

斯大林(右)

而他的对手,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虽然也并没有上过专业军事院校,但是,在苏联内战期间,斯大林曾担任过南方方面军军委会主席,对于大兵团作战有着清晰的了解和认识。更重要的是,斯大林对于苏联红军的控制意志十分牢固,远强于空降兵希特勒。

因此,斯大林才能在苏德战争初期损失数百万军队之后,仍牢牢地控制着政权和军队,并最终反败为胜。因此,个人认为,斯大林的军事才华,要高于希特勒。


鸢飞九天2018


希特勒和斯大林都是二战时候的强人,从军事方面来说,两人都不强,比起我朝开国那一位,这两人都还差点意思。

希特勒军人生涯的终点也就是个上等兵,后来被人讽刺地称为“巴伐利亚的下士”。相对而言,斯大林的军事生涯官职更高一些,担任过苏联西南方面军的政委。

这两人比起那些当时战功卓着的元帅和将军们,军事指挥能力实在一般。但,如果非要评出哪一位略高一点,我认为是希特勒。

1、

希特勒少年时喜欢读书,曾经深度研究德国的历史,这使得希特勒有着强烈的民族荣誉感。

一战时候,希特勒参了军,开始了行伍生涯,一战结果是德国失败了,之后希特勒也退了伍,退伍前希特勒是上等兵。希特勒虽然没有在军队混出什么名堂,但政治悟性特别强,渐渐地,经过十来年地发展,希特勒一路上升到了国家元首。

既然当了国家元首,希特勒的强国之梦开始了。在希特勒的领导下,德军先是拿下了波兰,后来侵占了丹麦和挪威,接着又将荷兰、比利时、法国等多国干败。一时之间,德国震惊世界,风头无俩,其装甲部队所向无敌,闪电战术连攻连克。到这里,可以说希特勒的声望达到了顶点。希特勒的指挥艺术也让大家所钦佩。

但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希特勒开始了下坡路,先是制订了“海狮计划”,攻击英国,结果不理想。这头海狮计划还没有终止,那边“巴巴罗萨”计划又推出了,开始进攻苏联,没想到的是在苏联折戟沉沙。

2、

再看斯大林,在苏联建国前后,在军队里的官职不小,但指挥作战的能力并不突出。和希特勒一样,斯大林的政治能力也是非常突出,特别是在列宁去世后,斯大林大力推进“计划经济”,重点发展重工业,很快,苏联就成了欧洲数一数二的工业大国。当德国来攻击苏联时,斯大林才意识到德苏战争开始了,之前间谍整来的情报,斯大林还半信半疑。

德军进入苏联后,推进速度很快,快到基辅时,朱可夫元帅主张灵活应对,不要死扛,但斯大林一意孤行,选择硬抗,最后让八十万左右的苏军丧生了性命。好在莫斯科保卫战和斯大林格勒战役,在朱可夫等人的努力下,德军被挡住了。

所以,从战斗过程来看,希特勒对战争的敏锐度,很强!对军事指挥的艺术,发挥更好,否则除英国、苏联外的那些国家也不会纷纷被占领或投降。反观斯大林,大多是被动防御,最大的功劳是用对了朱可夫等人。

3、

如果说希特勒是个猎豹,那么斯大林就是一个北极熊。猎豹有着风一般的速度,牙尖爪利,凶猛无比。而北极熊动作笨拙,却富有耐力和坚持,意志较为坚强。

攻击苏联的希特勒是要速胜,但防守德国的斯大林是要拖着,最后在天气的帮助下,在苏联将帅从上到下的一致努力下,德国战车陷入了苏联的“泥沼”里,最终败北。

如果是一般的国家领导,面对德国人的凶狠,面对基辅几十万人被歼灭,不打退堂鼓才怪,而斯大林却号召全国人民,誓死保卫莫斯科。斯大林展现的战斗意志,实在是够“硬”。

斯大林和希特勒相比,希特勒军事方面的指挥才能和敏锐度更为突出一些,斯大林的组织能力和意志更强一些。综合来看,纯粹的军事方面,希特勒略强一些。


蓝风破晓


单从军事方面来说,二战时的希特勒和斯大林谁用兵更厉害?

在二战时,希特勒与斯大林两个人在欧洲战场展开博弈,这两人都是军事天才,希特勒在短时间内拿下苏联的多座城池,后来斯大林也是又从希特勒手中夺回了城池。那么这两个人,单从军事角度来看谁更厉害呢?


我们先来看看二战时希特勒的表现,当时在欧洲英国和法国才是老大哥,可是希特勒竟然在两位老大哥的眼皮子底下,搞起了事情,还搞得让他们措手不及,可以说希特勒真的是很厉害。二战时,希特勒采用了著名的闪电战,那么这个闪电战技术含量如何呢?



在二战之前,几乎没有人用过希特勒的这种闪电战,不是没有人想到过,而是使用闪电战首先要解决粮草问题。士兵可以很快地攻城夺地,可是粮草运输就没有那么快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士兵是不会饿着肚子拼命的。希特勒真是因为解决了这个问题,他才将闪电战术用的那么成功。

斯大林和希特勒相比,显得很被动,因为这是在苏联寻找,对于苏联来说这是一场保卫战争,所以在此之前斯大林没有什么预感,面对这场战争,斯大林也只能是步步为营,死死守住自家的地盘。所以在整个过程中,斯大林显得没有主动权,他只能看希特勒出招,然后应对。

最终斯大林的保卫战成功了,不过他这是在家门口打仗,还被希特勒弄得不知所措,所以希特勒应是比斯大林更高一筹的。


紫禁公子


小小小百科全书观点!

说起希特勒和斯大林的军事才能只要是指战略部署方面。因为两个都是国家元首,主要把控大方向就可以。但希特勒和斯大林两人都有在战略方面极大的失误。也就是瞎指挥的事。其实不止是希特勒和斯大林。就连罗斯福,蒋介石,丘吉尔都存在瞎指挥的问题。外行指挥内行实在是兵家大忌。

先说希特勒。希特勒其实在战略布局方面还是有一定见识的。德国在二战前期不管是针对波兰的战略部署还是针对法国的战略部署都做的十分到位。但归根结底也不是希特勒英明神武,而是德国军队太厉害了,德国前期打的太顺利了,整个欧洲没有哪个国家能抗的住德国的进攻,这就导致希特勒这个“下士”的野心得到了极大的膨胀。你想想希特勒一个一战时期的下士能有多么高的军事才能?

比如在法国南部敦刻尔克战争中,德国轻易的就击溃了英法联军。但就在这个时候希特勒忽然犯糊涂了。希特勒看英法联军败的太快了,怕有埋伏结果就不许军队追击。结果让几十万英法联军晃晃悠悠的就跑了。除了损失一些武器,人员全部保存了下来。这就导致整个敦刻尔克战役中收获甚微。在北非隆美尔负责区域,关注度不够导致隆美尔物资补给人员配备都不齐,纵有擒龙之功也无可奈何。没有彻底断掉苏伊士运河。切断英国航运命脉。导致英国一次又一次挺了过来。这些都是希特勒的失败。其实希特勒最大的失误就是错误的发起双线作战。导致德国的结局从开始就可以预见失败。



斯大林是一个政治家。虽然穿着军装。但是他只是一个业余军人。在基辅保卫战中,赫鲁晓夫、基尔波诺斯、布琼尼、朱可夫、沙波什尼科夫、华西列夫斯基,几乎苏联所有的高级指挥人员都认为应该放弃基辅,而斯大林却执意坚守。结果,这造成了苏联二战中最大的损失。导致苏联元气大伤。在莫斯科保卫战后,他开始自我膨胀,高估苏联的战力,错误发动了一系列的反攻,结果损失了辛苦建立的预备军。而他又不适时宜的命令在克里米亚、哈尔科夫等地域进行局部反攻。结果,这些战役均告失败。这就使得苏联好不容易缓过来的一点元气又损失殆尽。



所以说斯大林和希特勒两人属于半斤八两。谁也不比谁强多少。两个人都是出色的政治家,演说家。但军事方面真的很一般般。两人都犯过很大的错误。错误大到威胁到了国家的安全。索性两国也都有名将。否则的话两国就被希特勒和斯大林这么玩下去。自己都能把自己玩坏了。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支持一下。欢迎大家留言探讨。


小小小百科全书


很明显在军事才能上希特勒要胜过斯大林不止一个档次,可笑的是像斯大林这种业余军事爱好者级别的人物在苏联授予了元帅军衔。


整个苏德战争的前期苏军的节节败退就是由斯大林个人失误造成的。

在苏德开战之前,苏在苏联号称是红色谍王的佐尔格已经把希特勒的详细计划包括开战时间,兵力部署的报告书摆在了斯大林案头,可是斯大林坚决不信,并对苏联的情报部门负责人说:难道我们的的情报人员只能送给我这种垃圾吗。

在苏德开战的前一天一位德国士兵游过界河向苏联投降,他表示自己是德国的共产党员冒死给你们送信,德军明天就要来进攻你们了。苏军把信息报告的斯大林那里,斯大林坚决不肯相信,并认为的英国企图挑拨我们的德军的关系,下令把这个人枪毙,结果德军果然在第二天对苏联发动了进攻,德军550万军队,北起巴伦支海,南到黑海,1800公里长的战线上,打的苏军丢盔弃甲,抱头鼠窜,导致苏军在战争初期受到了重大损失。


此外斯大林在判断德军的主攻方向也是一错再错,德军兵分三路,并且主攻中路莫斯科,而斯大林把大部分兵力派往南路认为德军要夺取乌克兰的粮食以及高加索的石油,没想到德国兵峰直指莫斯科。

德国依靠装甲部队快速推进,打的苏军节节败退,直到七月初苏联才弄清德国的主攻方向,不过这时苏军大势已去,德军的中央集团军群已经深入了苏联领土600公里,同时斯大林在对德军在军事上的闪电战中也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

面对德国的快速推进,苏军没有明确部署,通讯系统的失误导致向前线部队的战备令没有传达,造成了几百万苏军一片混乱,苏军在苏德战争早期丧失失地,一溃千里。


无花台


希特勒在用兵的敏锐性方面是斯大林没法比的,但是斯大林在用将帅方面的容忍程度则是希特勒比不了的,所以最后胜负自然见了分晓。

从战争中几次重大的战役来看,不管是在西线中力排众议用曼施坦因的计划搞了阿登突破,还是基辅战役中的大合围,包括对于坦克装甲战,战术空军与地面部队结合,等等若干方面,希特勒表现出来的军事天才都远强于他身边那些老牌的科班出身普鲁士军官团。他的头脑里完全没有墨守成规,对于新技术能够第一时间接受,对于新观念新战法也愿意认真思考谦虚采纳。

反观斯大林,在苏德战争是不是能爆发的问题上犯了巨大的错误,对于苏联红军已经运用娴熟的大纵深作战理论断然抛弃,因为固执不肯果断放弃基辅保存有生力量,不顾自己实际的胡乱下令发动进攻,等等许多错误,实际上都很低级,在这方面来说,斯大林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军事统帅。

但是如果上升到更高的政治家和战略层面来说,二者的水平就高下立判。希特勒仿佛很精明的得寸进尺,压着西方国家不断的让步,但是最终还是逼得应法对他宣战。

斯大林看着反应,似乎很迟钝,但是不动声色之间跟希特勒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协定,把英法原本想嫁祸来的脏水泼了回去,更是趁机把自己作死的波兰当年利用里加条约抢去的地盘笑呵呵的纳入囊中。虽然在战争中吃了些苦,可是在战后却稳稳地坐上了世界老二的交椅。

其实那个能跟美国分庭抗礼的世界老二就是希特勒曾经梦寐以求的,可是希特勒拼了他自己的老命和德国的老命竟然给斯大林做了嫁衣。

再说具体到使用将帅的方面,顺风顺水的时候用谁其实都差不太大,但是处境不利的时候还能听进去逆耳忠言则是需要气量和肚量。

希特勒一耍小性子就把古德里安霍普钠等人撵回家去,最后战局不利的时候信不过这个信不过那个,甚至还能把希姆莱这个对军事指挥一窍不通的人任命为维斯杜拉集团军的司令,这像是要力挽狂澜的样子吗?

可是斯大林就不是这样了,巴普洛夫不好用就毙了,换上的别人一个比一个强起来,铁木辛哥差强人意也果断的甩到一边去,老伙伴伏罗希洛夫眼看守不住列宁格勒也被果断的踢开,总参谋长朱可夫经常让他觉得说话听着不顺心,但是那不重要只要能打仗就好,所以开始把朱可夫当消防队员用,到了后来干脆拔到最高副统帅,等着打完仗,再收拾也不迟。罗克索夫斯基历史上很不干净,本来差点被枪毙,但是大敌当前立马就放出来,让她重新从机械化军长一口气干到苏联元帅,科涅夫和崔可夫其实也各自都有一堆愁人的事儿,不过只要能打仗那些就都不算事儿……

也正是这样一种风格,斯大林自己不懂军事,但是他能听得进去不同意见,能敏锐的发现谁真的懂军事,并且知人善用。

其实这就跟刘邦和韩信说的故事一样,一个单将兵,一个善将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