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支毛瑟C96捆绑后秒变“机载加特林”?名副其实的“百变神枪”

大名鼎鼎的毛瑟军用手枪,在中国又称驳壳枪,盒子炮,欧洲则多称其为毛瑟C96。毛瑟厂在1895年12月11日取得专利,隔年正式生产。由于其枪套是一个木盒,在中国也称为匣子枪。

毛瑟手枪其枪身宽大,因此又被称为大镜面。有全自动功能的,又称快慢机。毛瑟手枪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自动手枪之一,在手枪界有着“百变神枪”的美名。

十支毛瑟C96捆绑后秒变“机载加特林”?名副其实的“百变神枪”

百变神枪

最初的毛瑟枪是德国毛瑟兵工厂的菲德勒三兄弟,利用工作空闲时间设计出来,后来毛瑟兵工厂的老板却为此枪申请了专利。

1896年8月20日,德皇威廉二世视察波茨坦射击场,用毛瑟手枪在300米处打了20发,所用为10发,可调表尺,枪管和节套为阶梯式的那种,枪号为75,皇帝使用后对毛瑟手枪比较满意。

十支毛瑟C96捆绑后秒变“机载加特林”?名副其实的“百变神枪”

摇身一变成了卡宾枪

并问毛瑟本人,他能不能研制一种类似构造的半自动步枪。毛瑟说,由于膛压等问题,至少需要五年。毛瑟回去以后,立即着手加长枪管装上固定式肩托,弹仓前加上木制前托,成为卡宾枪外形,进献给皇帝。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陆军总共订购了15万支毛瑟手枪,总共交付的数量为13.7万支。但这款手枪在德军中却并没有受到太大欢迎,当手枪用携带不方便,当步枪用火力又太小。因此一战结束后,德军便没有大量装备过这款手枪。

十支毛瑟C96捆绑后秒变“机载加特林”?名副其实的“百变神枪”

毛瑟手枪捆绑后成了“加特林”

而其他不少国家也根据毛瑟C96的特点,对其进行了本土化和改装。如上图中的一战时期奥匈士兵,他甚至把十支毛瑟手枪捆绑,搬上飞机变成了机载武器,其火力堪比“加特林”了,是不是感觉很拉风!至于能不能打下飞机另说,不过脑洞确实大开。

毛瑟手枪虽然在德国本土没受到待见,但它的威名在外,种类型号繁多,二战时期光中国装备的原版和仿制型号就有数十个品种,装弹数从1、6、8、10发到20发。

十支毛瑟C96捆绑后秒变“机载加特林”?名副其实的“百变神枪”

集华丽和百变于一身

按自动方式分为“单打一”、“半自动”、“全自动”(自来得),按装弹方式,有使用桥夹装弹(最常见)、使用弹夹装弹,按产地还有德国、西班牙、捷克、山西、汉阳、江南船厂、民间土造等。世界各地的战场就出现了上百种的毛瑟手枪型号,因此没有人能列齐全了。

因此,毛瑟手枪便经过日本武器经销商和贸易公司毛给中国,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后才中断。毛瑟手枪走向中国的另一个途径是,中国各地依靠上海的进出口贸易公司引进。

十支毛瑟C96捆绑后秒变“机载加特林”?名副其实的“百变神枪”

是不是很酷

毛瑟C96自从进入中国后,因为它射程远,装弹量大一直备受国人喜爱,特别是M712型进入中国后,由于其单发、连发射击可方便转换、弹夹容弹量大、连发时火力更猛,在当时的中国战场可以说赢得了极大的声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