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年輕教師整個職業生涯都拒絕評職稱,只把精力放在教學上,最終會是什麼結果?

美蛙英語


晉職稱對教師很重要。

對於所有的教師而言,晉職稱不僅僅意味著每個月多出幾百塊錢,更代表著自己業務水平的高低,也意味著學校對自己的認可程度,因此晉職稱成為很多教師一生的最高的追求和榮譽。畢竟每一個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所做的工作大同小異,每一個教師也都付出了很多辛苦,誰也不比誰水平高出太多,當然教師希望通過晉職來獲得他人對自己工作的認可。


晉職稱的權利是需要教師自己做好準備和爭取。

晉職稱是每一個教師的權利,但是晉職稱這項權利並不是自然而然的落到每一位教師的身上,而是需要教師自己努力爭取到的。

例如,我們學校在晉職稱是方面是業績、政績,以及民主評議等方面綜合評分。所謂政績就是指各種級別的模範教師稱號,例如校級模範教師或者省級模範教師等;業績就是指教師要參加各級各類的賽課活動獲得的賽課證書,或者各級各類的論文證書等等;民主評議是指領導評議和群眾評議等。如果教師想晉職稱,就要在這些方面多用點心。例如,平時關注市區的教學發展,參加市區教學活動,特別要多參加各種賽課活動和科研課題研究活動,只有這樣,經過長期的積累,才能接近晉職條件,最終實現晉職的願望。因此,晉職稱屬於每一個有準備的人,不可能落到一個從來沒有準備的人身上。就算領導想讓你晉職稱,你也得有各種材料啊,再說,哪有那麼好的領導,你條件不夠或者連晉職材料都沒有,人家還非讓你晉職稱!相信沒有優秀到那種地步的人。


放棄職稱的教師是什麼樣的?

放棄晉職的教師事實上也不是不想晉職,而是因為不具備職稱的條件。

例如,我在上面所談到的,要為晉職稱準備,包括要參加各級各類的賽課,撰寫各級各類的論文等等。有的教師嫌麻煩,覺得參加這些活動沒有意義,所以,自身沒有積累足夠的材料,就聲稱不想晉職稱。或者自己的實際水平和能力與晉職要求之間的差距較大。

放棄職稱的老師認為,參加賽課或者發表文章都是表面形式,不能真正提高教學水平,所以有人對此不屑一顧。

事實上參加各級各類的賽課是最有效的提高教師教學能力的方法。因為每一節精品課在打磨的過程中,教師會調整自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積累教學經驗,能夠在其他教師的幫助和建議下,實現跨越式發展,有利於教師的成長。

在年輕的時候,我幾乎每年都參加各級各類的賽課,在精心準備、製作課件、設計教學等方面,我虛心聽取同行的點評和建議,不斷的琢磨和改進,最終形成了獨具自己特色的良好的教學風格。正是年輕時不斷的學習、改變和積累,才鑄就了現在優秀骨幹教師的實力。所以我還是希望年輕教師一定要從研究上好每一節課做起。

放棄職稱的教師們,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不願意與領導做深入的溝通。畢竟校長在學校權力很大,沒有與校長建立良好的關係,也很難晉職。這一點確實是個問題。

作為年輕教師精心講課與晉職稱並不矛盾。

作為年輕教師,還有很長的教育教學生涯,既要講好課,也要把晉職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二者並不衝突和矛盾。

年輕教師剛走到教育工作崗位,對自己的晉升是很迷茫的,可以在晉升職稱的標準指導下,不斷的提升自己,不斷的參加各類賽課,進行各種磨課研課的活動,以此來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如果不參加賽課、磨課的一心教學,我覺得也很難評價教學水平的高低,如果一位年輕教師不參加學校教研活動,又怎麼能夠提升自己呢?畢竟教育教學和科研過程,就是一種互相學習的過程,可以學習同事的優點,反思自己的不足,在參與科研的活動過程中,也可以促進課堂教學,因為科研是對教學有指導作用。


如果教師沒有任何目標的所謂的好好上課,我想他很難以職稱的標準去嚴格要求自己,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更難以堅持下來。畢竟晉職需要的是近五年內的工作業績,也就意味著教師為了晉職稱,至少需要做五年以上的教育教學工作的準備,在這五年裡參加的各種教科研活動,可以大幅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

因此,我覺得作為一個年輕教師,畢竟在漫長的教育教學生涯中,是需要他人認可的。教師要通過教學獲得幸福和成就感。這種幸福感和獲得感,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體現在每一次賽課後他人的認可,和每一次業務學習之後自我滿足,如果教師不把工作變成快樂,這個工作將是漫長而充滿痛苦,所以希望年輕老師在從教之中感受到幸福。

在晉職的道路上,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

作為教師,可以晉職稱為目標,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但不要不擇手段,只要我們努力了,我們就順其自然,要保持平和心態。我們只能掌控自己,不能掌控別人,我們只能讓自己變得更好,不能改變別人。

同時我也相信,只要教師做到最大努力在業務上不斷提升自己,最終一定會被學生和社會認可,職稱離你也不遙遠。

不知道你怎麼這件事,說出來吧!


中考政治劉老師


對評職的感受,我是深惡痛絕。一是生平討厭做無聊的事。評職需要好多的資料,好多的打印,好多的證件,對於我這種喜歡默默工作,甚至連很多證書都隨時搞丟(多次搬家)的人來說,討厭繁瑣的其他事的人來說,已經基本上完全放棄了評職,一是沒名額,而是不喜歡勾心鬥角,不喜歡獻媚討好,最主要是不喜歡把時間浪費在不美好的事情上。職稱都能評定我優秀不優秀的話,活著就太沒勁了。從教幾十年,學生和家長才是最好的口碑。

曾經很多老師也鬱悶過,抗爭過。比如跳槽。😌😄😄真正的優秀教育者,有多少能得名得利的?尤其是在公立學校。私立學校真的公平多了。這點值得領導們深思了。公立不怕留不住教師,私立學校卻一定要留住好教師。所 以,癥結所在一目瞭然。

如果職稱不是與錢掛鉤,去你奶奶的職稱,我只想安靜的做個美老師。享受生活的美,享受教育的美。閒時,寫寫隨筆,給家長點教育孩子的心理學知識。去掉浮華,留下清高。

發張剛組織完的全班分組辯論圖片。組織前,設計能每人參與的步驟,花了兩個小時,這個最難,因為個別學生口語表達問題較大,必須還得讓組長組員互相幫助。然後設計了組長公平選人的方案,目的是,將來走上工作崗位,能人盡其用。設計了家長參與,幫助拍照製作活動影集,學生和老師共同評分制度,家長捐獎品,實現家校互動互助目的,幫助青春期孩子與父母的情感靠近,最後還設置了很喜劇的抽獎活動,因為每個家長的獎品都未知,很多驚喜出現,讓他們懂的愛與傳播愛的快樂。活動下來,我直接累趴。但樂在其中。每學期都有類似的結合教材的各種活動,目的是,培養孩子成為一個自立,能幹,有知識,快樂的人。比如自制食物大賽,比如購物表演,都幾乎是全班參與。這裡面的各種不穩定必須提前預料。

和評職的無聊比較起來,這種活動帶給自己和他人--家長和學生的快樂,成長,美好,簡直就毫無可比性。因此希望,簡化評職。或者取消職稱與工資掛鉤嚴重的行為,給天下普通老師一份簡單的自豪感!

讓所有默默無聞熱愛教育的老師們能更快樂的享受教育,播種美好!

遠離評職,雖然心底有憋屈,但世界那麼大,去享受很多的快樂吧。



二十多年的教育小故事


年輕教師整個職業生涯都拒絕評職稱,這是非常愚蠢的行為。

絕對不可提倡,也絕對不可為。

職稱是教師的命根子。教師不評職稱,就像公務員不晉升職務,軍官不晉升軍銜,農民種地不去收穫,工人幹活不出產品一樣,這樣工作還有什麼意義?

一、職稱是事業單位劃分人員等級的工具

任何單位,都要把人劃分為不同的的等級,這既是管理的需要,也是現實的需要。

否則,就像人民公社一樣,農民都吃大鍋飯。最後沒人幹活,大家都只好捱餓了。

對於公務員和參公單位來說,走的是職務晉升序列。就是因為職務晉升這條路太窄,最近中央開始推行職務和職級並行制度。將於2019年6月1日全面推開。

對於像學校、醫院這樣的事業單位來說,職稱就是把人分成不同等級的工具。

一般來說,評定職場跟你的學歷、工作年限、論文、工作水平、工作成績等掛鉤,是對事業單位人員的一種綜合評價。

當然,就像任何一種制度一樣,職稱制度有其弊端。

比如說,有的時候不夠公平、公正、公開。

現實中,有的人水平很高,但職稱較低,有的人水平很低,但職稱較高。

但總的來說,職稱制度正面的作用大於負面的影響。

而且,這絕對不是你拒絕評職稱的理由。

這就比如,這個世界有很多的不公平,難道你就要選擇不活了嗎?

二、職稱與你的利益密切相關

學校也有很多的行政職務,而且級別越高的學校越多。

但是,不管是小學、中學,還是大學,大多數老師是沒有職務的,只好走職稱序列。

職稱跟工資、住房、醫療等一切待遇掛鉤。甚至出差,坐飛機還是坐火車,坐一等座還是坐二等座都跟職稱掛鉤。

在學校裡,如果你想走行政序列,當個頭頭腦腦,一般也要有職稱。比如,很多大學規定不是正教授就不能當校長。

話又說說回來,你連職稱等不想評,你還能當好校領導嗎?

如果你一輩子都不評職稱,將拿最低的工資,享受最低的待遇,遭受最多的歧視。

即使你能忍受,你的配偶、你的孩子、你的父母能忍受嗎?

就像一個長期種地沒有收穫的農民,還是一個農民嗎?

你不願意遵守這個職稱的遊戲規則,幹嘛還要在這個職場上混呢?

三、拒絕評職稱,也當不好一個好老師

題主提出了一個假設。說,我不評職稱,我只把精力放在教學上。可行嗎?不行!

俗話說,名不正則言不順,如果你一輩子都沒有職稱,你的學生如何看你?

如果在中小學,別人都是一級教師、二級教師,如果在大學,別人都是教授、副教授,學生如何向別人介紹自己的老師呢?

老師為什麼不評職稱?也許有以下幾種可能。

1、各方面的條件不夠。

比如說,學歷不夠,年限不夠。但學歷不夠可以從低級職稱評起,再想辦法提升學歷,年限不夠可以熬。如果什麼都不做,豈不是傻子嗎?

這樣的人,不就是混吃等死嗎?還可能對生活有積極的態度嗎?

沒有對生活的積極態度,還可能是一個好老師嗎?

2、各方面條件夠,但是看不慣職稱制度,不參評。

我只能說,這個人的情商太低,甚至為零。這樣憤世嫉俗和偏激的人,處理不好和學校領導的關係,處理不好和同事的關係,也處理不好與學生的關係。

唐朝的韓愈說過,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也。一個沒有良好心態的教師,能教育好學生嗎?

最近在上海,有一位叫沈巍的前審計局公務員,被網友炒作,冠以“流浪大師”的稱號,火了。

流浪是真的。但是,他能真正稱之為大師嗎?我想,除了調侃,除了笑談,除了跟風,任何一個真正思維正常的人,都不會認為他是大師。

實際上,他就是一個腦袋有毛病,在休病假的公務員而已。

而恰恰碰到自媒體的風口。

如果不是自媒體的炒作、如果不是這麼多主播想蹭流量,想成為網紅,他能火嗎?

再說了,他即使火了又該如何?

一個年輕教師,整個職業生涯都拒絕評職稱,不就是下一個沈巍嗎?


黃老師教你學語文


首先,敢肯定的是會被人說很傻。

上課多,在教學上花的時間也更多,卻不要錢,不要名分。

因為評職稱問題在辦公室討論過。一人問:評職稱這麼難,一個月也就多個幾百塊錢,而且都是虛的,不能真實反應教學水平。不去評會怎麼樣?

一老老師回答:能評肯定去評到來。一個月多幾百塊錢,老師本來就沒什麼錢,多個幾百已經很多了。再想想,同期進來的老師都評上高級職稱了,就你自己一個沒評上,會多沒面子。

而且,評上職稱是實打實的,看得見的。能評上的就有憑有據,沒評上的教學再好也無人知道,而且教學的好差很難體現出來。有時不管老師再優秀再努力都沒用,因為有一部分學生從開學就沒打算聽課。

所以、這個問題就如你說是某某重點大學畢業的學生和一拿著普通大學畢業證的人相對比一樣。別人相信普通大學畢業學生而不會相信這個無憑無據的重點大學畢業生。

其次,不去評、沒評上也沒有什麼。自己心態好,看得開看得淡,不去評職稱也是可以的。

最後的結果是可能有學生還記得你是一個不錯的老師,其他成人會不理解你的做法,會認為是固執或標新立異。


鈉鎂鋁老師


1.放棄評職稱,完全把精力用於教學,也許只是他剛參加工作時的衝動,是一種對教育的無限熱愛產生的教育理想和信念。但是,生活離不開柴米油鹽姜醋茶,生活不僅僅有詩和遠方,更多的是眼前的苟且。當因為自己工資低買不起房子娶不到媳婦時,他的信念遲早會動搖崩塌。

2.一個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教學中的年輕教師,一定會在教學中有所建樹。你若盛開清風自來,當他的教學水平步步提高,教學成績出類拔萃時,他就會脫穎而出成為名師。到那個時候,屬於他的榮譽光環會接踵而至,只要他不拒絕,晉升職稱必然也是水到渠成。當然,也可能出現另一個極端,雖然他勤勤懇懇醉心於教育教學,但是無奈自己天資有限,加之現在的學生難以管理,他的付出可能得不到應有的回報,最終還是一頭默默奉獻的老黃牛。


QQ841296820


首先個人不建議這樣做,不管做哪方面的工作,要積極的出世,當然可能有個別的教師會因為各種非常特殊且合理的原因而選擇不去評職稱,但是對於絕大多數老師來說,還是要積極的去參與這種規則並去適應,發展到今天的職稱評定確有許多不合理,但是隻要它存在著並對你有所制約,又是一條仕途之路,那就要積極的去爭取,先別去看它是否公平,有句話叫天天喊不公平,那是公平的天平還沒有向你傾斜對吧?認真的面對此事。

跑題了,如果一個老師一生不評職稱,只是去教學,兢兢業業的,工資也不會低了,目前來看,國家有關政策還是不錯的,咱們綜合國力又處於一個上升階段,可以說作為一箇中國人來說,比較樂觀的認為咱們這一代人處在了一個比較好的時代。國家富強了,人民定會從中獲得應有的好政策,國家有關政策的出臺,最終會讓付出者有好的回報,但不建議這樣做。自己教育的孩子,您建議他終生不考試嗎?


110流水


很多88後的青年教師從踏上崗位開始對教育工作的觀念發生了改變。看了很多評論,要麼是評上的。要麼沒做教師。

樹挪死,人挪活。以前那種在學校籍籍無名,在外面因為自己的某項能力獲得社會認可然後才在學校得以發展的例子比比皆是。有些你寫那些義正言辭的話時內心也許真的是揣著明白裝糊塗,用現在年輕人的話說。你們老一套騙不了我們了。

真正不承認當下職稱評價體制有問題的人特別是教師是很少見的。職稱高榮譽多的教師課堂水平必然高於職稱低的教師誰也不能打包票。

當下現狀就是,很多有能力的年輕教師在不違反教育國家各項規定前提下,發揮特長在社會上獲得更多的榮譽和財富。當然也有頂風作案的。

中國教育的改革問題,青年教師因為當下國家的各項政策和先進更寬泛的社會包容作為新鮮血液,用個性和能力在逐步清洗多年以來體制留下的不足。讓教育行業自身感覺到痛,感覺到不安,感覺到不穩,從而互相適應,逐步改進。

然而有一句話是對的,能力好的認真教書的去評職稱真的是早晚問題。那麼,後來的年輕人也許真的就選擇晚,因為要趕早與時俱進。要趕早把更多的時間給家人,給自己。大家都知道,評個職稱時間很長。好比一個比賽從二月開始,初試到複試半個月,決賽,公開課期間磨課又一個月。。大家都很累的。


金凱瑞銀凱瑞銅凱瑞


把全精力放在教學上,放棄評職稱,全是呃鬼!

評職稱與認真教學絕不割裂開來!只要你把全自心的精力放在教學上,你的教育,教學,必出優秀成果!有了自己的教育,教學成績,達到評職稱要求時,就是將你的教育,教學過程,用文字寫出來,變成論文而己!只要你真的達到這種水平,上級評審團,一定確認!若有什麼不足,評審人員,會提出改正意見,第二年可繼續參加評審,真正有料的一定能夠通過!!!

那些人,教育,教學,成績不突出,教學效果差,年年縣統考,自己所任班級的科目,總是在全縣同級的三率中居後五名!你說精心教學?永不評職稱?你用什麼成績評?不解聘你算照顧你啦!下崗,你也不敢說個不字!!!

這些是偽命題!

全精心教學,不評職稱?為何不評???

職稱個個可評!只要你遵紀守法,按時,按質,按量完成教育,教學任務,達到評職稱的規定年限!無人限制你!

誰人要卡你,壓你法庭見!!!

……!!!

這偽命題,不成立!!!……

……!!!





用戶老頑童四公


我認為年輕教師要勇於接受挑戰,積極參與職稱評定。這與搞好教學不矛盾,或許還是促進。

職稱制度是評價教師學術技術水平和職業素質能力的一項主要制度,是老師科學配置和使用的重要依據。作為一個年輕人,應該順應潮流,積極配合學校的工作,努力工作以謀求升職。評上了高一級職稱,也是自己能力的證明。何況一個人還要替自己的家人負責任,高一級職稱可以獲得更多的工資待遇和榮譽,可以改善家人的生活。所以,我認為還是要積極參與而不是拒絕。


當然,如果不評職,也無可厚非。如果一心教書,把精力放在教學上,一定會成為一個深受學生喜愛的好老師。

2018年10月,湖南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55歲的講師龔德才在網上走紅。龔德才1986年研究生畢業後回到母校任教,第二年被評為講師。24歲的他那時是湖南師大最年輕的講師。自那以後,他31年“專注教學,不評職稱”。他沒有評職稱,並不是評不上或者學院不給評,而是因為他從來就沒有參評過。他所在院系的很多教授都曾是他的學生。

龔德才是學生最喜愛的老師,是唯一一個有三個班推舉的老師。從讀書期間公認的“第一才子”,到55歲仍只是講師,旁人看來唏噓不已,但龔老師說只是追求本心的自然結果而已。他不參與評職稱,但不否定高校教師投身學術研究。龔老師說,不評職稱是他的一種態度,“一切都很值得。”


可見,人各有志,不評職稱似乎不食人間煙火,遭到一些人的非議,但畢竟有人這樣實踐了,也未見其人生有多麼失敗或者悲觀。所以,無可厚非,只要是好老師,還是值得點贊!


一路散花說教育


會出問題的。

這是一種自我犧牲精神,這種精神開始時無私的,但是當他遭遇到挫折的時候,他就會成為讓自己想不通,想不明白的重要根源,再加上自己的犧牲精神,人生的價值觀會被扭曲。

這樣的精神在媽媽教育或是家庭中是很常見的。一開始,這種付出都是心甘情願的,媽媽為了陪伴孩子,自己什麼朋友也不交往了,為了家庭,自己也不打扮了,為了孩子,自己身上能省的全省了……更重要的是甚至為了自己家庭,把自己的工作也扔了,學習也拋下了。

但是,突然有一天,發現自己的孩子成績不理想,自己的孩子在與同學交往中矛盾摩擦不少,甚至也感覺到自己的丈夫也不支持理解自己的無私付出,更有可能還有外遇了。那這位媽媽一定會出大問題的,接下來,她會牢騷不斷,她會很傷感,她會不斷地向孩子表達無助,表達自己的可憐,想獲取孩子的同情,讓孩子一定要覺得全家只有媽媽犧牲最大,一定要同情媽媽……

一邊向孩子責怨著不懂事,一邊又努力地獲取孩子的同情與支持,孩子也被搞得非常矛盾,非常無助,媽媽的負能向孩子倒,可是孩子接了這些情感垃圾又向誰倒呢?他如果倒不了,那麼孩子的情緒肯定也會出問題,他不知道用什麼合理的方式發洩。

同理,一位老師如果也是完全拒絕職評,把精力放在教學上,本身就是對學校制度的不滿,對職評的牴觸。這樣的負面情緒開始積壓著,然後在教學上,在同事對自己的評價上,在家長對自己的評價上,再加上學生的成績有問題,學生管理有問題,那麼結果會怎樣呢?老師會更加的傷感、無助、不解……

其實,在我們老師的成長職業生涯中,職評、教學、學生管理、家長交往、同事交往、業務學習培訓、教育教學改革……這些都是我們的成長經歷,我們誰都無法拒絕成長。

成長路上,坦然接納,既接納自己的職業,也接納了自己,不管是不是自己的長處還是短處,坦然面對,不要過分刻意地追求與拒絕,我們的成長軌跡會很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