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自动步枪弹容量最多只有30发,怎么不是35发或者40发?

不负意愿



RPK班用轻机枪和AKM突击步枪弹匣长度对比,RPK的40发弹匣显然要长一些,但两枪是同一枪族弹匣可以互换使用,并且延续到了小口径的AK74系列。

现代步枪的供弹通常都使用20~30发弹匣,这是经过无数次的战场考验界定的,理论上来说一名全副武装的战士携弹量在180(7.62㎜)~250发(5.45~5.8㎜)之间,在战场上这点子弹要省着使用以确保火力持续性…这就需要子弹必须分配着使用,在经过了枪+弹总重量、弹匣簧承受力、火力持续性…等诸多方面对比后认为30发的弹匣比较合理。

而其它更高装弹量的弹匣在战术上是使用不便,甚至由于卧姿行动时由于弹匣触地会使身体抬高,增加了身体受弹的面积是很危险的!
还有一点就是前面说的弹药分配问题,每名战士小口径突击步枪


的携弹量在250发(最高)要使用六个弹匣,剩下的以散弹的形式携带,战斗间歇期间用弹夹在往弹匣里装弹。如果使用40发弹匣装六个弹匣(剩下的10发可以不带)这在体积会增加不少,也阻碍的行动的敏捷性。

所以,从综合各方面的考虑现代突击步枪仍然以30发弹匣供弹比较合理。
即便是为了提高火力持续性,也可以采用60~75发弹鼓供弹也要比40发弹匣可靠,战术动作敏捷性和使用便利性上也要好一些,西方国家的突击步枪也都是这样的配置,40发弹匣也只有苏/俄和部分东欧国家使用。


皇家橡树1972


这个问题嘛……战甲菌真没想出来,为什么提问者会问这个问题?实际上,超过30发的自动步枪弹匣多了去了,什么叫“最多只有30发”?


且不说多的,以色列的加利尔自动步枪,主要仿制于苏联的AKM突击步枪,但是采用的是5.56mm北约标准弹。加利尔自动步枪就采用的是35发弹匣。除此之外,像苏联的RPK,也是采用40发加长弹匣。因为轻机枪需要更长的火力持续性,除了40发弹匣之外,RPK轻机枪还采用75发弹鼓。


加利尔自动步枪


除了像普通的加长弹匣之外,还有一种更长的弹匣。想必各位小伙伴在CSOL中,曾经看到一把被称为“旋风AK”的武器。在现实中,也存在着这种超级加长弹匣。不过嘛,这也是民间的自娱自乐产品。


100发超长弹匣


那么,为什么自动步枪的弹匣长度会受到限制呢?


这是因为,步兵在射击的时候,会采用卧姿射击。标准的卧姿射击如下图。



在卧姿射击时,两只手的手肘贴地。所以说,如果弹匣过长,就会杵在地上,从而没办法正常的卧姿射击。而且对于作战来说,30发左右的弹匣已经完全足够了。二战时最有名的冲锋枪PPSH-41“波波沙”,就采用了71发弹鼓。但是在作战中,71发弹鼓很容易浪费空间,而且还会使得冲锋枪太沉。所以在PPSH-43“波波斯”冲锋枪上,就采用了后来常见的35发弹匣。


总的来说,步枪不采用更大容量的弹匣,主要是为了步兵战术考虑。


我是战甲装研菌,喜欢我的回答请关注!


战甲装研菌


马屁股决定航天飞机尺寸的问题啊。这个问题好像之前达过了。

要先说一点啊,其实自动步枪的弹容量也有20发、25发、35发、42发甚至50发的。只不过还是30发的多一些。

在二战期间苏联大量装备了波波莎冲锋枪,使后来早期北约和华约分别走上了不同的步兵单兵武器路线。

波波莎在近战的时候可以以密集的火力压制敌人主要归功于波波莎上面的71发弹鼓。但是冲锋枪使用手枪弹导致射程过近杀伤力不足的缺点促使苏军装备射程更远杀伤力更强的突击步枪。可是7.62mm步枪弹的体积和重量都大于7.62mm手枪弹。于是相同的弹药装载量下弹鼓将变得无比巨大。即便是沿用波波莎的35发弹匣也使得弹夹过厂。

因此苏联方面在AK-47上面就开始统一使用30发弹匣。

当然当时30发并不像是很多军事读物所说的是经过很多次试验的结果,而是单纯为了取整数。而且苏联当时还有40发弹的弹匣以及更大容量的75发弹鼓。

而在当时的苏联,步兵的意义在于大批坦克攻击后进行打扫战场的工作,因此大部分苏联士兵所携带的就是最低基数的弹药——3、4个30发弹匣。

一直到越战期间,北约士兵通常使用的加兰德步枪(大八粒,后加装20发弹匣)和M-14步枪也都使用20发弹匣(M-14有30发弹匣的版本)。后期投入越战的小口径步枪M-16同样也使用了20发弹匣。在越战期间和使用Ak-47装备30发弹匣的越共交火的时候发现对方多了10颗子弹在火力持续性上占据优势。于是美军也开始临时使用之前设计好的大容量30发弹夹。

在长期的交战过程中,士兵更熟悉了30发弹的节奏,致使新兵训练也是以30发弹的节奏训练,因此30发弹就形成了一个习惯。甚至可以说美军使用30发弹的习惯是被苏制武器打出来的习惯。

当然后期苏联也有设计出60发弹匣,并不像很多人说的使用过多的弹药会使得弹匣变长,苏联的60发弹匣采用四列弹药设计。

仅仅比30发弹匣宽了一点点而已,并不妨碍作战。

可是大量的实战士兵的习惯已经养成,因此60发弹匣虽然火力持续性更强,但败于了人类的习惯,往往在使用过程中打了30发后就条件反射的一样被卸了下来。至此60发弹匣并没有广泛应用。

这个习惯还影响了后面的苏制AK-74的设计,按理说5.45mm弹的体积要小于7.62mm子弹同样的弹匣内可以装入更多的弹药。但习惯左右了设计AK-74就依旧使用了30发弹匣。(历史相似的依旧是同样也有40发的规格)

又由于AK-47 AKM广泛在地球上流传,简配的30发弹匣物美价廉,因此地球上使用AK的战士们也就多少习惯了30发弹的节奏。

受到美苏两国影响比较小的国家中例如法国的FAMAS突击步枪采用的是25发/30发弹的弹匣,一般的情况下使用25发弹,奥地利的AUG采用30/42发弹匣,一般的情况下使用42发弹匣;而英国和美国的关系太过亲密,虽然有自己的SA80步枪,但是步枪弹匣使用的是M-16的标准弹匣STANAG 4179因此也被使用成了30发弹。

中国本来可以更加优化弹夹容量的,只可惜习惯已经由56式(国产AK-47)养成,也只好用30颗弹匣了。


军武数据库


笼统的来看可以从几个方面去盘算,

一个是弹匣作为一种用弹簧输送弹药的容器,你装子弹越多,对弹簧的强度要求也就越高,然后...压弹的阻力也越大。

二个是重量,现代步枪为了方便握持、或者方便做战术动作,尽可能的都想把枪的重心平衡在在握把这块地方,而你压前面挂个大容量的弹匣。枪就会头重脚轻。再说额外的装药本身也会给枪带来额外重量。

三个是过长的弹匣非常碍事,比如上下车的时候磕磕碰碰的,趴在地上时候磕磕碰碰的,影响姿势不说,磕多了弹匣也受不了。

而且如果上弹鼓的话,重量不说,弹鼓这玩意的携带也很不方便。和吊着个大葫芦晃荡晃荡似的,且结构复杂,供弹容易故障。


现代常见的比如AK47是30发,可能一个是上述的三个原因,另外也可能是受到同是30发弹匣,同样是中间威力弹的Stg44影响。而M16刚出来的时候是20发弹匣,或多或少在丛林里和AK刚的时候感觉火力持续性不足,因此也增加到30发。我的意思是,对比其他枪也是一种选择的方式。

另外,30发往往是突击步枪所使用的弹容。使用全威力步枪弹(7.62X51NATO)这些枪——SCAR-H、HK417、G3、FAL之类,因为弹药又大又重。而且本身也不大适用于全自动射击,耗弹不大。所以往往采用10-20发弹匣。


疯狗的轻武


关于为什么自动步枪弹容量最多只有30发,怎么不是35发或者40发这个问题,作为一名退伍老兵,我来做下自己的见解吧!

首先,当过兵的战友都知道,在部队无论是56式、81式、95式再到03式自动步枪,步枪怎么演变和改进,其弹匣都是30发的容量,只有班用机枪的弹鼓大于30发,其余的步枪都是30发的容量。

其次,我们就聊聊为什么选择30发的容量呢?这是经过战场上的经验教训,以及人体机能而总结出来的。

一、战士体能有限。

当兵的都经历过,遇到拉练考核时,都是希望自己的身上的物品能少则少,能轻则轻,而且战场上可比平时的考核严酷多了,没有固定的行军时间,还要不时的越野奔跑,这样身上的重量很重要,对体能的影响相当大。

子弹的重量可不轻哦,战士一般都是身上带着一个基数,一个基数的子弹有多重,没经历过的可以查一下资料,这里不方便透露,肯定比平时训练时身上的装备要重很多。

二、适应战场环境。

无论是在影视剧还是亲自接触过枪,大家只看见了,30发的弹匣已经很长了,尤其是在卧姿射击时,基本上弹匣已经接触到了地面,如果容量加大,那么弹匣就会更长,这样就不利于卧姿射击了,尤其在战场上,多数会选择卧姿射击,道理都懂。

有人说弹匣弯度加大不就能解决了,表面上看是可以,但是,弹匣里面的推弹簧会答应嘛?那么长的一个弹匣,里面有事相当量的子弹,推弹簧只会说“臣妾做不到”。

三、枪管承受能力有限。

当过兵的知道,步枪在连续射击上百发后,整个枪体会发烫,严重影响继续射击。而且枪的导气机构也会堵塞,需要清理,一个弹匣30发已经足够了。

最后,一个弹匣容量30发,那都是多年以来总结出来的结果,不是谁说多少就是多少。在战场上都是有弹药补给人员,不够可以随时供给,而且枪的性能也是有限,不可能无限的射击。

老兵的分享就到这里,不足之处请留言讨论!


聆听军魂


AR-15的30发标准弹匣

AK步枪的30发标准弹匣

对于弹匣来说并不是说子弹装得越多越好,实际作战中还有一个方便携带的标准。对于每一名士兵都配备的制式枪械来说,30发子弹容量的弹匣不多不少,可以说是刚刚好。因为装少了,可持续火力会出现不足的问题,需要不停的老换弹匣,而装多了比如40发,会让弹匣过长,这对于携带及使用会带来不便,即使是30发弹匣也是多数是采用弯的形状,主要是也是考虑到,当士兵卧姿射击时,弹匣的长度最好不要长于士兵胳膊肘部的长度,可以短一些,但不要长。一旦弹匣长度过长会容易让枪身无法利用两肘来固定枪身,导致无法保持射击精度。有人说站着射击不就好了,实战中,能卧倒还是要卧倒,一能有利保护自己,二是保持射击精度。

另外,整数对于补充弹药来说也相对容易。有些弹药出厂是装在弹夹上的,一般为10发或15发一组。这样拿起2-3个就知道可以装满一个弹匣了。

一般的弹夹都是10发一组

至于有没有40发以上的弹匣,那肯定有。不过更多还是民间枪械爱好者自己改装的像4排双进60发弹匣,半月形100发弹鼓。这种如果列装部队也只能是小批量列装,或是给机枪手配备。大量列装一是会有成本问题,二还存在可靠性问题。弹量多了故障率也会多,100发弹鼓打一半卡弹了,你排除是不排除?排除费时费力,不排除没弹可用,所以30发弹匣弹虽少点,但一旦出故障可以快速换一个别的弹匣。换成弹鼓就麻烦了,毕竟弹药量携带是有一定数量的,你可能只能带2个弹鼓,换了一个就没有备用了。给我6个弹匣和2个弹鼓,我宁可选6个弹匣,减少潜在的故障发生率。

另外,30发弹匣也是各国弹匣标准化的一个默认的规定。早年北约与华约两大组织一规定,下面的成员国就都照样采用了。其实像25发、35发这样的弹匣也有,比较以色列就装备这种容量的弹匣,只不过人家是自己玩自己的标准。不加入大组织也就不受限制了。

60发的弹匣 成本比较贵

60发的弹鼓也是成本问题与可靠性的问题

加装60发长弹匣的AKS74U 这么长的弹匣,也就是平时玩玩比较好。实战中不方便携带。

AK47的100发弹匣,长成这样子,只能打防守战了。

100发的弹鼓,更多还是给机枪配备。步枪手配备的话,携带与可靠性都存在问题。机枪可以有副手帮携带弹匣,步枪手只能自己全背着。


鼎盛军事


我搞不懂为何突击步枪非要采用弹夹,供弹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弹鼓,却主流普遍采用弹夹,真是搞不懂!

如果采用弹夹,确实是装弹少,持续火力不够,装弹多,弹夹有太长不适合携带和射击,三十发不多不少比较合适!

但是对于目前普遍的自动步枪,就算三十发弹夹,仍然无法保证火力持续性,突击步枪每分钟射速数百发,三十发弹夹如果持续开火也打不了几分钟就得更换弹夹,对于作战持久性还是有弊端的!

早在二战,苏军普遍装备的芭芭莎冲锋枪就采用七十二发弹鼓,火力持续性能比肩轻机枪,成为苏军主要火力支持,德军也大量装备缴获的芭芭莎,甚至实用性上要超过德军自己的MP40冲锋枪!只是在二战后经历过二战战火考验的证明非常实用的弹鼓并没有继承下来成为主流,真的很奇怪!

只所以各国突击步枪还是采用三十发弹夹,我个人估计是一种固化思维的结果,而并非是他多么的合理!

众所周知,世界第一款突击步枪是德国的STG-44,是突击步枪的鼻祖,这款步枪成为日后各国研发突击步枪重要的参照,甚至苏联的AK47也是借鉴STG-44,甚至外形都借鉴很像,由于STG-44采用的就是三十发弹夹,或多或少也影响到日后各国在研发突击步枪上的思维,也普遍参考采用三十发弹夹!

许多人说装弹太多影响士兵负重和射击,这根本就无稽之谈,芭芭莎采用七十二发弹鼓,装弹量比三十发弹夹两倍还要多,可在实战检验中并没影响到士兵携带和作战射击,反倒可以和轻机枪媲美的火力持续性给战斗带来更大的便利!

对于士兵最不愿意看到的是,激烈战斗敌人突然出现在面前却发现子弹打光了,停下来去更换弹夹,早就被对手撂倒了,七十二发弹鼓更让人心里有底气随时保证枪里还有弹药抬手就射!

自动武器对于弹药的消耗量要远远超过传统手拉式栓动步枪,既然消耗量上去了,弹药供应也必须跟随上步伐,更多的装弹量会让射手更有底气!三十发弹夹对于自动武器来说是远远不够的!需要频繁的停止射击去更换弹夹,在实战中往往是致命的,短兵交接谁先开火谁就更有可能活下来,低头去更换弹夹往往会送命!

二战中,德国弹药产能毕竟有限,或许出于节省弹药考虑而折中采用不多不少三十发弹夹设计,来避免士兵过多的浪费消耗弹药,就像每分钟一千二百发射速的MG-42轻机枪,德国人竟然还给设计出二十发弹鼓,真的是很可笑,二十发弹鼓对于每分钟射速一千二百发的机枪来说,只能保证一秒钟的持续开火就没子弹了,射手必须停下来去花费时间更换弹鼓,这么做或许是为了避免射手在激烈战斗中紧张状态下扣着扳机一直开火射击造成弹药极大的消耗,射一会必须停下来缓口气在射,否则就以MG-42的射速,一名机枪手不吝啬弹药狂射,身后跟着辆卡车来供应弹药也不够射的!德国二战的产能其实一直都捉襟见肘,远远不够战争需求,能省点是一点,毕竟拼不起消耗,小国思维都如此,就像二战日本主流一直没有装备冲锋枪的思维一样,不是日本没有研发冲锋枪,而是觉得太浪费弹药了,还是传统五发供弹的拉栓式步枪比较省,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比较节省弹药?虽然德国没有小日本那么极端节省弹药吧,但毕竟德国也是小国资源也匮乏,在拼消耗上还是心有余悸,还是多少会存在节省思维影响!

这跟国土庞大资源丰富的苏联恰恰相反,苏联从不考虑节省弹药也问题,只考虑火力是否够猛够强,才有底气去普遍装备七十二发弹鼓!整个战争苏联光芭芭莎冲锋枪就生产七百万支,数量是德国生产冲锋枪的七倍,又采用七十二发弹鼓,在火力上完全压制德军,难怪德军都大量装备缴获的芭芭莎来增强自己的火力!

由于二战德国很多武器设计对后世影响很大,很多武器研发都参考借鉴德国,也把德国突击步枪三十发弹夹供弹也给借鉴传承了下来!

在我认为,三十发弹夹供弹并不是有什么实际意义,只是处于在节省弹药和又能保证一定火力持续上的平衡,不多不少!对于资源匮乏国家或许有一定意义,但对于资源丰富拼的起消耗的大国来说,意义就不那么明显,如果不考虑吝啬弹药,当然是供弹越多越好,火力更猛持续时间更久!

就像二战苏军七十二发弹鼓供弹的芭芭莎,照样是一代名枪,饱经战火考验证明极其优秀和实用!

供弹方式有很多种,有弹夹供弹,弹鼓供弹,弹箱供弹,弹链供弹,弹板供弹等等,只是为何非要让弹夹成为主流,在我眼里弹夹更不适合普及,扁长的弹夹更不利于携带和射击姿势,尤其是卧姿射击,反倒不如弹鼓减少长度增加宽度,有的国家为了增加火力持续性,把两个弹夹用塑胶带捆绑在一起,这样两个三十发弹夹就成了六十发,与其脱裤子放屁废那二遍事,倒不如出厂时候直接就来个六十发弹夹或者弹鼓,还省的士兵手动用塑胶带去捆绑了!

其实突击步枪和轻机枪根本就没多大界限区分,就像我国以前一种突击步枪,没有枪口支架就是突击步枪,加了枪口两脚支架就是轻机枪,三十发弹夹对于每分钟射速能达到六七百发的自动武器来说就是鸡肋,根本就无法保证火力持续性,需要频繁停止射击来更换弹夹,对于射手来说不光增加了繁琐,而且还是致命的,射击的停顿可能为此会送命的被对手抓住机会射倒!

虽然弹药的增加会增加射手的体力,但在增加一百多克的重量和翻倍的火力持续上抉择,我反倒更倾向于更多的弹药,会让人更有底气保证枪膛里还有子弹随时可以开火!打着打着一不留神没子弹了才是很尴尬也是很危险的事,毕竟激烈战斗里没有人会去数着射出去多少子弹了花心思去想是不是该换弹夹了,没了子弹的枪都不如木棒有用!要始终保证枪膛里还有子弹更有意义!

美军在二战给自己汤姆逊冲锋枪也大量装备弹鼓来能加火力持续性!苏联和美国都是资源丰富大国,弹药反倒是次要考虑的是,也就只有德国日本这样资源匮乏的国家才把子弹消耗看的那么重,精打细算!

在我眼里三十发弹夹根本就没实际意义,如果让我在三十发弹夹和七十二发弹鼓里选择,我更倾向于更多弹药的弹鼓!


齐天小圣143432292


很不幸的,武器的性能参数,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是一个政治问题。对于30发弹匣在技术上的折中很多帖子已经讨论很清楚了,那么技术以外的问题也可以胡侃一下。

著名的波波莎梗大家都知道了:为啥波波莎是71发子弹?因为当初不牢可破联盟皮尺部不耻下问,量了量芬兰索米冲锋枪,就推出了自有知识产权的波波莎。

可是太像了咋办?不要紧,索米外套是圆的,波波莎改成方的,材料工艺我全换便宜的,便于暴兵。

可是慈父亲自指示,联盟的铁笤帚一定要怼得过单干的芬兰货!尺八长的东西,又是便宜货,哪容易找到慈父的笑点呢?

于是就加了一发弹(ಡωಡ)

可以设想一个场景:

对手的枪是30发,你设计25发——喷子:少五发弹,就没法一次干掉一整排敌人!

设计师sb,不关心战士生命,没有实战经验!

对手的枪是30发,你设计35发——喷子:路远无轻载,重了2两,就没法跑完马拉松障碍赛!

对手的枪是30发,你设计35发,重量还比对手轻——喷子:一个破枪搞那么多花样,能当原子弹用?

给我找一大姑娘去!——找一胖的找一瘦的?

呀?给我找件衣裳去!——要西装要制服?

呵!啪——你怎么不戴帽子呢?

想喷,点总是有的。就比如f22,f35性能够先进,所以我一般直接喷价格。

网络喷子的威力据说很大,其实比起官方喷子差远了。尤其在事关国运的武器设计方面,正常的技术权衡取舍,可能带来终结职业生命的后果。

苦逼设计师咋办?一个字,跟!

只要能做到对手有啥设计,你都能跟风,那么对方的优点也是你的优点,你有的缺点对方也好不到哪去……

大家半斤八两,各路喷子顶多喷你资质平平,成不了大师,可也不当罪人不是吗?

而真要玩创新,当大师,有时候阴奉阳违,明一手暗一手是必须的。

轻武器可以参考stg44,m16的上位过程;

重武器可以参考t72的立项过程;

飞机可以参考战斗机黑手党、能量机动理论和f16的诞生……

都是坑蒙拐骗,谍影重重。科学家耍套路,喷子才能被堵住。

所以大家知道了,作为没法成为大师的普通设计师——

有人用5发弹夹,跟!

有人用10发弹仓,跟!

有人用20发弹匣,跟!

有人用30发弹匣,跟!

有人上50发弹匣弹鼓弹链……nnd太沉太大跟不起。

于是就30发。




味冷


提到自动步枪的弹容量,就不得不说说枪械的供弹机构—“弹匣”,弹匣的主要作用是容纳子弹,并在射击时及时地将子弹托送、规正在预备进膛位置它通常由弹匣体、托弹钣、托弹簧和弹匣盖组成。


目前枪械的弹匣主要分为盒型弹匣、管式弹匣、旋转式弹匣、弹鼓式弹匣、弹盘式弹匣、弹筒式弹匣六种最常见的供弹机构。






至于题主所说的容弹量为何多年来始终保持在30发,而不是50发或者20发。这是通过多年战争实践的来的,20发弹匣有可能无法形成持续火力,50发弹匣在尺寸上势必会加大弹匣的尺寸,尺寸变大,直接影响战场携带和快速反应。


栋哥曰


自动步枪弹匣的容量一般来说要考虑几个方面的因素,包括火力持续性、重量、尺寸、可靠性、勤务性能。

从火力持续性来说,当然是越多越好。二战时苏联的波波沙冲锋枪有过72发的弹鼓,而相应的捷克式轻机枪或者美军BAR的20发弹匣火力持续性就比较差。30发弹匣的火力持续性比20发要多一半,优势当然明显。但也不可能真的往多了上,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

首先是尺寸问题。正如我们常看到的,目前各种自动步枪的30发弹匣就已经不短了,装到步枪上后就基本是全枪最突出的部分。如果用更多子弹的弹匣,只能要么加长、要么加厚,但不管哪一种办法,都将直接影响到枪的操作性和携行性能,甚至影响到枪的火线高度,今儿直接影响到士兵在战场上各种战术动作的连贯性和到位程度,甚至还会影响到隐蔽性、射击准确性等诸多方面。

再比如说可靠性问题。众所周知,系统越复杂,可靠性就越低。弹匣也一样,装弹越多的,可靠性也会相应下降。同时,如果弹匣装弹较多,一旦故障,对火力持续性的影响就更大。因为一般情况下每个士兵随身携带的弹药量是有限的,以携带240发子弹为例,30发弹匣就是8个,40发弹匣就是6个。同样坏一个弹匣,30发弹匣损失的是八分之一的弹药,而40发弹匣就损失了六分之一的弹药。

此外还要考虑重量、勤务性能等诸多问题,所以最终采用30发弹匣也是各种因素综合考虑之后平衡的结果。而其他容量的弹匣不是没有,但都只用在一些特殊的场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