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算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相声演员了吗?对此你怎么看?

肖鹏38225277


郭德纲是不是最成功的相声演员,要看怎么定义“成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即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也会有不同的标准。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郭德纲是不是最成功的相声演员:

首先,从郭德纲个人角度来分析,实现了他个人的目标就是成功。我不知道郭德纲是否有给自己定下目标,也不知道他定下的目标会是什么,但是从他相声里可以得知,他心心念念的是振兴相声艺术,弘扬民族文化,从这一点上来说,他是成功的。现如今的郭德纲和德云社,已经把相声这门艺术带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年轻人中间掀起了相声热潮;同时还将相声带出了国门,走向全球;通过郭德纲个人的努力,相声相关的京评梆曲等传统艺术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所以说郭德纲真真正正做到了振兴相声艺术,弘扬民族文化。


当然啦,有的人可能会说振兴相声艺术,弘扬民族文化只是表面文章,每个人心目中都有实现自我价值的目标。同样站在郭德纲个人的角度来说,目前是相声界最火最红的大角儿,领导着相声界最大的团体,徒子徒孙众多,培养了众多的相声从业者,占据了相声界的半壁江山,这项成就必将彪炳史册,影响后世。从这一点来说,郭德纲也是成功的典范。


再自私一点来说,郭德纲打小受穷吃苦,特别是初到北京闯荡那些年,尝尽了人世间的种种酸甜苦辣,心里必定有一个赚大钱,将来吃香的喝辣的这样朴素的目标。现如今他也毫无争议的做到了,我不知道郭德纲一年赚多少钱,也不知道德云社一年营收是多少,但是资本市场在2017年给德云社的整体估值是15个亿。


15个亿是一个什么概念呢?相声界第一个融资的嘻哈包袱铺,在2017年融资时的估值约1个亿;两相对比,就能知道德云社在行业内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


从个人生活来说,郭德纲妻贤子孝,双亲都在,小儿绕膝,一大家子人其乐融融,接下来就等抱孙子了,多么的和谐美好!


所以,站在郭德纲个人的角度,他是取得了极大的成功的,说他是最成功的相声演员丝毫不为过。

其次,在广大相声观众的心目中,郭德纲也是成功的典范。我们不否认在郭德纲之前,有很多相声大师在艺术成就上可能比郭德纲要高超很多,比如侯宝林先生、马三立先生等等。但是由于时代的原因,没有互联网的普及,也没有电视机的普及,导致大师们的作品并不能很好的传播,绝大部分的相声观众难有机会现场领略大师们的风采。郭德纲则借助了互联网的东风,一举将相声的传播力度和广度都极大的提升了;相声观众们可以随时随地的欣赏郭德纲的相声,还有机会走进剧场,近距离的欣赏郭德纲的相声,所以郭德纲拥有的相声观众数量是最多的,得到了绝大部分观众的支持和爱戴;所以从观众的角度来分析,郭德纲依然是最成功的相声演员。


不过,在我们这个社会现实条件下,一个艺人的成功与否除了实现自我价值和得到观众认可以外,还要得到国家的认可,还得实现社会价值。由于历史因素吧,郭德纲在这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郭德纲今天刚好46岁,快到知天命的年纪了,早已活明白了,他现在很清楚自己需要什么,他也在想着法儿的弥补。对于现在的郭德纲来说,赚钱已经是次要的了,说相声也是次要的,提升个人声望才是主要工作。

所以我们很高兴的看到,春节将至,德云社组织了很多慰问演出走基层,下乡村;郭德纲也身体力行,到处推广京剧等传统文化;关于同行之间的那些破事,在舞台上也基本不说了,就连《大实话》都不唱了....


相声演义


是不是最成功的相声演员,这要看用什么标准进行衡量。

如果拿个人的票房来衡量,郭德纲确实是相声史上极为少见的一位。在郭德纲之前,抛开建国之前的老艺人不说,近70年应该还没有哪位相声演员能在一年之内像他这样频繁地举行大型商演,而且票价不菲。很长一段时间之内,相声根本没有这样的大市场,是郭德纲通过网络传播等方式使得个人知名度飙升,加上时下的市场化运作,出现了以前院团相声时代很少见的演出情况。

在郭德纲和德云社出现之前,观众听到或看到相声大部分时候都是通过电视,电视晚会尤其是春晚,每年都会奉献出几段相声。八九十年代很多相声演员走红荧屏,随着知名度的扩大,在院团组织官方演出的同时,这些演员也开始在全国各地走穴演出。现在看来这是商业演出的雏形,但相对如今还很不成熟。

当然,这只是就票房影响力来说,如果论对于相声艺术发展起到推动作用,那不得不提的还是那几位相声大师,包括马三立、侯宝林、刘宝瑞和马季。

这几位都是相声史上承前启后对相声发展起到过决定作用的大师,如果没有他们,相声会是另外一个样子,相声的脉断了,也就不会出现如今全国相声市场还算热热闹闹的局面。

只是他们赶上的时代是计划经济时代,或者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代,他们的艺术水平都非常卓越,但并没有统统转化为票房。因此从这个角度说,那个时代票房并不意味着一切。当然如果他们赶上今天的时代,票房号召力也不会差。

客观来说,郭德纲的贡献如何评价还要等将来,而前面所说几位大师对相声做出的贡献,以及他们成功与否,算是有了定论。


郑捕头



郭德纲绝对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相声演员。我很赞成郭德纲的一句话“商演是衡量一个相声演员的标准”,但是要加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在现在的社会背景下。就目前看,郭德纲在当今的相声界绝对是第一人,没有任何一个相声演员可以比的了的。


可是有人会说了“既然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相声演员,他还要和前面的大师比较,他能比得过侯宝林大师吗?能比得上马三立吗?”。


我想纵观相声发展史,如何评价一个演员是最成功的,应该有几个方面:一是观众们是否认可;二是自身相声水平如何;三是对相声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四是在相声上的成就如何。


从这么四个方面来看,现在郭德纲的绝对是最为成功的。郭德纲的德云社现在商演一票难求,可以说观众对于他的喜欢已经超越了艺人的范畴,甚至郭德纲的相声是无数人寂寞心理上的寄托。


而且郭德纲对于相声的贡献也是无人能比的,是他让观众重新爱上相声,是他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说相声,是他让相声真的能够养活相声人。这对于相声的传承太为重要了。


还有两点比较重要的,也是郭德纲超出前人的。一方面郭德纲重视相声新人培养,甚至抛开了门派传承的观念。郭德纲更加重视的是相声人如何能够成长,哪怕是别家的弟子,他也是尽自己所能去帮助。


另一方面,郭德纲放开了相声的收听。德云社的相声是从来不避讳大家拍摄的,任何场合随便观众拍摄,随便传播。这可是相当于把自己的东西放开,随意大家学习,随意大家收听,这也不是一般的人能够做到的。


雨天论娱乐


我很喜欢郭德纲的相声,但实事求是的说他只能算成功的相声演员之一,侯宝林、马三立、马季、赵炎、侯耀文、石富宽、冯巩、刘群、李金斗等也很成功,就连姜昆、唐杰忠也算是建国后以及改革开放后随着电视普及和春晚的爆火而红极一时的相声演员,当时也是相当成功的,其地位无可撼动。

只是部分相声大师成功后走向了主旋律的方向,更随着文艺作品品类的丰富在多样化选择下使相声走入低谷,郭德纲回归相声本来样子,走向小剧场,抛弃大教育,以传统加创新,再加通俗易懂的包袱、段子、笑料为根本,再次回归相声的娱乐和市场功能,这个他是相当成功的,相声中兴,郭功不可没,让一个文艺种类复兴,相当成功!


致良知40


刚听头条播了一个大刚的小包袱,说于谦常替人写文章,文言叫"代笔”我也不知南京人怎么念这两字!(完)怎么念?呆逼呗!台下人心里都明白,就在南京演的!于是台下大笑!包袱响了!好!好脏的包袱!有在台上公然用这么脏荤包袱的吗?他是最脏荤的相声演员!我几十年还就遇到一位他这么脏活的!简直回到了旧社会天津三不管撂地的,晚上裕德里(窑子街)窜窑儿的!该有人管管了!!真就让我们国家的民众从这"逼,捅,套儿,″来取乐子吗?这将来国家成什么样了?国民成什么样了?汉语词典里还要堂而皇之的把"呆逼,懵逼,……"编进去吗?外国人学汉语时问我们这个"逼″字是什么意思?我们怎么回答?郭德刚,不教大伙学好!


中国砸缸第一人


去其糟粕,把体现语言艺术的相声文化发扬光大!再议德云社相声

什么是相声文化?相声是语言艺术,能体现语言艺术的相声语言才能称之为相声文化。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汉族语言是世界上表情达意最丰富的语种,也是最难掌握好的语言。

语言规范.文明是任何形式表达的需要和要求,把语言说得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就是语言的艺术。

相声文化具体点说就是用贴近群众生活的语言,通过说.学.逗.唱把社会现象.社会关系.社会事物.人的观念.喜好.情绪.感受.评价.知识等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幽默.诙谐.富有感染力的表达出来,以引起观众共鸣,给观众带来笑声的娱乐效果现象。其中,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幽默.诙谐.富有感染力就是相声语言的艺术性。

由此看来,在德云社相声中(猜你奶奶个腿)之类的语言既不能算是文明的语言,也谈不上是语言的艺术,更算不上是相声的文化,只能算是语言的糟粕,是低俗.搞笑的语言垃圾。

这两天又看到岳云鹏.孙越等德云社的几位知名演员把在一起喝酒每个人趴在卫生间座便器上装吐的照片放到网上炫耀,你能说这是文化吗?是相声文化还是厕所文化?显然都不能算,也还得归到低俗.搞笑一类。

作为在全国火起来的德云社和德云社的演创人员,应该去掉头上大学毕业的光环,去掉小有成绩的虚名,老老实实的把语言搞明白,潜下心来,研究相声的语言艺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创作出让群众更满意.更欢迎的相声精品,在不懈的努力中,把具有语言艺术的相声文化发扬光大。


苏醒459


那要看你如何定义成功了。

如果按照挣钱多的话,历史上最成功的是万人迷李德旸。这个不能按绝对购买力,应该按照相对购买力,万人迷当年赚的钱对比其他相声演员或者鼓曲艺人太过悬殊。

如果按照对行业贡献大算成功的话,那排在前三的必定是张寿辰,侯宝林,马季。

如果按照传统相声技艺水平算成功的话,马三立,张傻子,侯宝林,李德旸,都能排在郭前面。老郭会的多,但是没几个精的。

劝一句,你喜欢角儿没问题,但,不要捧杀。不然只会给角儿败人品招黑。


我就是个码字的


若把时间段定在1949年至2019年这70年来看,前30年最成功的是侯宝林大师、中间20年最成功的是马季大师;后20年最成功的非郭德纲莫属!仔细琢磨一下,不难看出其实相声艺术的发展一直是紧跟时代潮流的,只是在不同的时间段内相声的表演和内容中所反映出的社会问题,以及观众的欣赏角度都有所改变。从旧社会过来的的侯大师起到了承前启后、去粗留精的作用;桃李满天下的马季大师紧随时代要求发展出歌颂型相声并且内容也开始反映改革初期群众思想开放,用多部作品讽刺了社会上出现追求名利的现象;郭德纲依靠互联网的传播作用,和网络时代特殊的造星手法,把传统技艺和当代观众“笑点"相结合,功成名就!





抗体妞


对呀!成功的标志如下:

1.能让观众听众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传统相声和与时俱进的新相声。

2.说学逗唱能力超强,传统相声前辈有这么好的功底的也不多,一嗓子叫小番,侯宝林、马三立、侯耀文都望尘莫及。口齿极其清楚,吐字个个掷地有声。

3.抢救传统相声段子功德无量,因为功底好,所以传统段子被他和他的团队有效挖掘,并且重新展现到舞台,不仅仅是整理成文字,这样的民间艺术的自觉传承人,对相声文化贡献巨大。

4.让已经被体制内歌颂相声玩死的相声起死回生,这个功德无量。

5..把相声说到国外,让全球华人共同在相声的传统艺术形式下大联欢,这是民间力量在真正的弘扬传统文化,团结全球华人,认同民族文化和传统,火爆场面说明一切。

6.把一门传统艺术生生玩成了赚钱工具,想当年小蘑菇、侯宝林这些相声艺人,在天桥搁场子摆摊说相声,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刮风减半,下雨玩完"。说相声从来都不是赚钱的行当,郭德纲成为前无古人的开创者,让民间相声艺人有尊严的站起来。这也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7.再现传统相声固有的俗。更重要的是坚持相声针砭时弊、讽刺和批判的功能。

其实撂地摊的传统相声,至少50%是俗甚至污秽的内容,因为面对底层百姓,说的就是吃喝拉撒男女关系市井传说。郭德纲保留了俗,虽然还有一部分太污的东西,但也在不断的转变中。很多人病诟郭的相声污秽下流,这也是一种声音,比如我媳妇就坚决不喜欢,说他的相声说屎尿,真难听,但广大群众喜闻乐见,有票房为证。殊不知有些病诟者不过是伪君子而已。

这样的高度?体制内相声演员能做到吗?做不到就鼓掌吧!


老齐在此


这个问题问的妙。

作为一个相声爱好者,记得小时候在电视机上“看”相声,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那就是“说学逗唱”中的学和唱我一直难以理解。

05年的时候有幸从网上听到了郭老师的相声,瞬间感觉有了答案。

在此之前,也许是时代的原因,相声这个“行业”已经名存实亡,但是相声这个曲艺种目得以保留,以适应时代的方式存活了下来。如果是在改革开放前,这种形式还是不错的,顺应发展嘛。可是在改革开放之后,除了个别相声演员,相声并没有进行多大的努力,尤其是九十年代中期以后。

如果没有郭德纲,相声这个多年的曲艺很可能很快被淹没在历史长河里。

郭德纲曾经说过,不是他多么优秀,而且同行的衬托。我觉得有点谦虚了。

郭德纲博百家之长,将一些传统的节目加以整理,又以剧场的形式展现在普通大众面前,反响强烈!就这一点,郭老师就已经为相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至少,让更多的相声艺人重新看到了希望,觉得相声还有救,起码,能让相声再繁荣一些年。

至于郭老师说的他是相声的看坟人,这一点我觉得他是从心窝子里说出来的。相声的传统曲目,也就那么多段,无论你怎么翻新,怎么整个,总有个到头儿的时候。如今的媒体如此发达,老百姓想听哪一段从网上搜就可以听到,海参鲍鱼做的再好吃。也终归有个腻的时候。况且,现在的繁荣,不客气的说,就是德云社撑起来的,再直白的说,还是郭德纲于谦,大部分就是看他们俩的。当然,也有一些其他好的相声艺人,有一些不错的段子,但是,他们单人作品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和郭德纲相去甚远。事实终归如此,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不唯心。

相声以后如何,还得看有没有类似于郭德纲这样能集大成的人出现,至少目前还没有。相比较,郭德纲在相声上的造诣犹如面,其他的相声艺人顶多算是线,虽然某一方面有特长,这也是目前相声界繁荣之下的一个悲哀。

高峰栾云平,郭麒麟阎鹤祥,这两对虽然整体上不如其他的组合有特色,但是稳,有老郭之风。希望你们好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