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上的士兵如何判断弹夹里的子弹是否快要打完?

昔日丶怜惜丨


题目中既然说的是弹夹,而弹夹也就几发的装弹量,还用得着判断么?使用弹夹的通常是老式栓动式步枪或者半自动步枪,自己拉了几下大栓、扣了几下扳机心里难道没点数么?就算多一点的,弹夹的容量无非就在10发左右,题主想问的应该是如何判断弹匣里的子弹剩余量吧,这个就有点难办了,如果使用的不是透明弹匣,想要做到准确判弹匣里的子弹具体还剩多少是不可能的,只能通过大概的估算,不然就只能等枪械的空仓挂机了!


▲点射

因为在战场上交火时是不会按住扳机不放的,不然,凭借现代自动武器的射速,几秒钟就打光一个弹匣了,还计算个毛线了,哪怕是机枪,大部分情况下也是以短点射或者长点射为主,并不会像电视里演的那样长时间按住扳机“突突突突”,而对于步枪来说,一次点射通常会打出去1~3发子弹,所以,只要知道自己打了多少个点射,再稍微估算一下,应该就能判断出弹匣里大概还剩下多少子弹了,当然了,这种判断也仅仅是大致方向上的,具体的子弹数量很难判断出来!

其实真到了战场上,也没必要一定得知道自己弹匣里还剩多少子弹,打到大概程度换弹匣就是了,形势一紧张可能直接就打空弹匣,等到空仓挂机时再换,谁还有空想弹匣里还剩下多少子弹啊。当然了,想要随时知道弹匣里的子弹容量也不是不可以,使用透明或者半透明的聚合物弹匣就是了,如上图所示,一目了然,不过在单弹匣井那个部位还是看不见的,只能知道自己没剩几发子弹了!

除了透明弹匣之外,有些弹匣本身就有镂空的,比如上图所示,这种弹匣也是可以直接看出子弹剩下多少的,至于有人说老兵可以通过重量来判断子弹剩下多少的,我只能说,你高兴就好,这种说法比通过点射来估算弹匣里的子弹剩余量更加不可靠,不过,也不排除有神人能做到这种程度!


哨兵ZH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士兵训练第一课,教官告诉你一定要记住自己打了几发子弹。

因为你忘了还有没有最后一刻子弹,就会让你送命。


实战中,有经验的老兵很少全自动射击,都是二三点射。一个弹匣三十发,也就是十次作用就会打光。老兵射击时候心里都会默默计数,子弹快完了,往往还剩一二发的时候就换弹匣。

不过,新兵或者第一次打仗的士兵都是没这个本事的。一旦开枪,往往扳机扣到底,乱射一通。

所以,新式步枪都用技术上弥补这点。基本都是针对弹匣!有的是全透明弹匣,有的是部分透明


萨沙


诸葛小村姑来抢答:子弹是士兵的生命,谁也不能拿它开玩笑,在战场上,如果不记得自己放了多少枪,还剩余多少子弹,等着你的只有死亡。


一个士兵在出征之前,数一数自己带了多少子弹,这是一种有效的保命表现,也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兵必须做的,而那些新兵蛋子拿到枪支后,急忙摆POSE,甚至有的人,枪管里面残留的黄油都没有有效清除。带上子弹,糊里糊涂就上战场,开第一枪的时候,由于黄油的阻碍,可能就是炸膛。

什么叫做老兵?老兵就是看到自己的战友纷纷倒下,他幸存下来了,他就是老兵。他所有的战斗经验,都是依靠别人的生命,自己的流血而得到的。


由于每个人的体力是有限的,战场上单兵所能携带的子弹,也是有限的,尤其是现在自动枪械的普及,子弹的消耗数以万计。按照现在的制式枪支,每个弹匣最多装30发子弹,普通士兵携带5个弹匣,就已经很重了,我们还要背负手榴弹,匕首,防弹衣,通讯设备等等,头上还要顶着头盔,这些加起来,超过30公斤,这在战斗状态是致命的,因为战术动作受到限制,比如跨越、奔跑、攀爬、卧倒、匍匐前进等等。而自己军队的弹药补给人员,还在一千米开外。

面对多个敌人,就算我们是神枪手,也不能够从容地各个秒杀,敌人同样也是自动武器,子弹如同暴雨般散落在我们的周边,估计咱的手指头露出来,也会被立即削掉。战场上,绝大多数子弹都是用来压制的,而不是直接击毙。

在这样的情况下,与战友的配合就很重要了,一般采取短点射(这在枪械设计的时候就考虑了,不同的开关位置对应的是单发、三发、五发和全自动),也就是每次3发,打一枪换个地方或者就是3-5个战友,分别开枪,吸引敌人注意力,另一个人出其不意,向前摸进,如此配合,最后杀伤敌人的,基本上是手榴弹,而不是步枪弹。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士兵都牢记自己开了几枪,自己的拇指扳动了几次,30/3=10,难道很难记住么?往往最后就在子弹的精打细算中决定了前进部署。


记住,这是我们的生命倒计时,除非你被爆炸冲击波震晕,有多少子弹,我们必须搞清楚,否则轮到自己点射的时候,枪机发出清脆的卡塔声,就是咱的死期,敌人知道我没子弹了,或者要换弹匣,在这个1-2秒的时间内,敌人说不定已经摸到15米处,甩来一颗手榴弹……


现在有的国家的枪械弹匣开个小窗,或者使用部分透明工程塑料,只要瞄一下,就知道还剩几发子弹,在子弹快要告馨的时候,会用特殊暗号通知队友,队友会接替我放枪吸引敌人,否则队友以为我还有子弹,探头摸进,就会被敌人干掉。

至于电视剧里面的站起来拿枪扫射,基本都是死不足惜的,因为这样子基本活不过5秒。


………………

这里是诸葛小村姑为您报道,欢迎关注!


诸葛小村姑


我是兵说,我来回答。

我认识一些自认为是老兵的同志,对这个问题是满脸不屑的,因为他们说凭感觉就可以知道弹夹里还有多少弹,让我感到十分佩服和自卑。因为我在打枪的时候,神经很是紧张,全神贯注只想击中靶标,加上自己的枪声和身边炒豆般的爆响,根本找不到老兵们说的这种神奇感觉。

后来我就此问过很多人后,才恢复了一点点自信,因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打枪时确实不太可能留意弹夹里有多少子弹。正是基于大多数人和我是差不多的,所以枪械设计师们发明了一个办法:使用透明弹夹。

从网上流传的图片看,我军使用的95枪已有了试用版的透明弹夹,虽然颜色看起来有点卡通,但至少说明设计师们已注意到了大多数枪手和我一样,不可能一心两用,所以做了这样的改进。

在参加中印陆军联合反恐训练的时候,我发现常常被国人嘲笑的印军装备,其实并不是全无可取之处。他们使用的英萨斯5.56MM突击步枪,弹夹是半透明的工程塑料制造,可以清晰看到里面的子弹。如图:

这种枪和我军早已淘汰的81杠自动步枪差不多档次,不能连发,易炸膛,故障率高,这个透明弹匣的设计,算是它为数不多的一个优点吧。

当然,设计透明弹夹以方便士兵观察子弹余量,实际上是很多国家制造枪械的通用做法。下面展示一下各国枪械的透明弹夹。

奥地利AUG突击步枪,不是那么透明,但足以让枪手观察余弹了。

比利时FN公司出产的P90冲锋枪。

AK47竟然也有透明弹匣,反正什么都可以山寨一下嘛。

韩国K11自动步枪。

黑克勒和科赫美国公司推出新型聚合物透明弹匣。

看到这么多国家都设计了透明弹夹,我就放心了:老外的枪手们也得依靠这样的方法观察余弹,而不是依靠老兵说的那种感觉,说明和本人一样对余弹无感者,大有人在!


兵说


纵横没当过兵,所以不知道战场上的士兵到底是如何判断弹夹里的子弹是否快要打完,但是,我想这个东西应该每个人的习惯和方法不一样吧!

比如我们玩CF和使命召唤的时候,都会看右下角的显示,但是我们知道射击游戏和真的射击还是有区别的,真实的枪战中,根本就没有右下角的子弹显示。那么,真实的战场是如何判断弹夹里的子弹呢?

通过枪响判断弹夹中的子弹

最笨的方法就是用数的方法,优秀的士兵必然会默念自己弹夹的子弹数,然后在最好的时间将子弹换上,比如三八大盖类似的步枪都是只有五发子弹,战士必然是打一枪一查,尤其是八路军弹药很不充足,据说有的部队平均人均只有四发子弹,这样的情况下,战士不可能不数。

在电影《敦刻尔克大撤退》中,一个驾驶员油箱显示表坏了,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油,对于飞行员来说,油就像士兵的子弹一样,没有油箱指示大部分人都快快速返航,而这名飞行员通过和他一同起飞的飞行员计算出自己飞机内还剩的油,这就是优秀士兵和普通士兵的区别。

当然,除了数自己的子弹外,优秀的士兵还会计算对手弹夹里面的子弹。

在电影中,我们经常看到,对方手里还有枪,然而主角就会站出来说,你没子弹了,主角怎么会知道,就是因为他听对方的枪声判断出对方用的什么枪,枪里有多少发子弹,他打了几枪。

一个优秀的指挥官或者指战员一定会将枪声作为指挥的重要考量依据,一般来说,当对面的指战员喊射击后,如果是同样制式的武器很可能同时打完,这个时候是对方火力的一个薄弱点,再进行火力反向压制。当然,一般的指挥官也会让火力交叉,防止出现火力不足的情况。

通过感觉来判断弹夹中的子弹

当然,步枪很容易数,现在的情况是,大部分的枪都是冲锋枪,或者突击步枪,以AK47等突击步枪来说,弹夹的子弹都是三十个,而很多冲锋枪都有五十发子弹,这个就不容易数了。

正常来说,我们打游戏的时候,也不可能总看右下角的子弹,因为遇到敌人我们的鼠标左键一定会按到底,基本上一梭子子弹能支持鼠标左键按下去多久,几下就清楚了,这是按住的感觉。在具体的枪械时,感觉还不一样,比如AK47后坐力很大,AK如果连射的话,精度不太好,大部分都点射,根据习惯,有的是一枪一枪点射,有得则是两三发子弹一点射。

实际作战中,士兵肯定也是根据自己的习惯来衡量弹夹里面的子弹,如果是两三发,按十来下就知道应该换子弹了。

在战场上子弹不仅是击杀敌人的工具,也是报名的护身符,一个人连自己的护身符都不清楚,那么他真的离死就不远了。


史论纵横


这是一个特别特别外行的问题。

士兵在战场上很少去估算自己的弹匣内还有多少子弹的。

主要是因为利用自动武器的扫射在战场上并不多见。包括通用机枪在内都是打点射的。

点射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发现目标、瞄准、扣动扳机射出1-3发子弹然后隐蔽。

而现代枪械的设计都会确保士兵发射至少一颗子弹到目标上。

像上图这样的连发扫射只会出现在电影或者是初级的枪械玩家使用自动武器的桥段中;而到了战场上这样的射击就是找死了。

而现代枪械为何会确保士兵会将至少一颗子弹射向目标呢?这个功能叫做空仓挂机功能。是军用枪械的默认必备功能。

在发射完最后一颗子弹的时候枪机并不复位,而是出于挂机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士兵就立刻知道自己的弹匣没有子弹了。要做的就是立刻隐蔽更换弹匣。

以M-16系列步枪为例说下空仓挂机功能吧

这是一个空仓挂机的步枪,可以看到枪机并没有复位,被卡在跳弹窗的后面。

更直观的是这个空仓挂机复位按钮:

平时这个按钮是平放的。

在空仓挂机状态这个按钮就会弹起45度。这时候士兵就知道他刚刚打过的是这只枪弹匣中最后一颗子弹了。

立刻隐蔽换弹匣。

在插入弹匣的时候手指很方便的按下空仓挂机复位按钮,枪机就可以推动弹匣内第一颗子弹完成上膛闭锁待发状态。前后连一秒都不会用。

有的枪械的空仓挂机功能还带有一个簧片,空仓的时候还会发出清脆的声音对使用者做出提醒。

因此一个冷知识:电视剧或电影里面拿着枪连续扣扳机而打不出子弹的桥段就表明了导演编剧根本没有枪械知识。

后面有的答主所说的用透明弹匣装子弹什么的。能看到自己的子弹是特殊情况下才可看到的。士兵作战时根本无暇关心自己弹匣有多少子弹。塑料弹匣确认弹药量只是弹匣轻量化的一个副产品罢了而且真的是没有人用。习惯了看透明弹匣里面有多少子弹,晚上看不见会很别扭,难道要给弹匣装灯吗?


军武数据库


弹夹里统共几发子弹,少的五发,多的十发。看就行了。再说了弹夹又不需要装在枪上。弹夹是为了向弹匣和弹仓里装弹方便,是一种长条金属夹。
就是这玩意儿,弹夹分为桥夹(右)和漏夹(左)。

弹匣(xia)是现代步枪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弹匣的主要作用是容纳子弹,并在射击时准确迅速的把子弹托送到预备进膛位置,弹匣由弹匣体、托弹钣、托弹簧和弹匣盖组成。

士兵确定枪械子弹剩余量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空仓挂机。

空仓挂机是指枪械发射完最后一发子弹之后,枪机向后卡住,枪膛呈打开状态。战场上士兵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得知自己枪械里没有子弹,该换弹匣了。就地掩蔽或者是在队友的掩护下更换弹匣。虽然最常用,但这种方式也有弊端,火力持续性不足。在换弹匣的时候,是士兵最脆弱的时候。

2、通过有规律点射。

现在步枪的弹夹容量为三十发。如果扣住扳机不撒手,火力的持续性不会超过10秒。毕竟现在枪的射速为每分钟三百多发。而有经验的士兵都会使用2~3发的短点射。这样在火力持续性上和射击精度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如果采用三发点射,那么射击十次就会清空一个弹匣。士兵可以通过自己的发射次数来大体估摸枪械子弹剩余量。

3、通过手感来估算子弹剩余量。

这种方法最玄乎。也有人认为不存在的。但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不排除一些士兵,特别是一些老兵油子。他们手头上的分量很准。可以通过自己手中枪械的重量来估算子弹剩余量。因为这种方法比较玄学,所以在部队上也没有推广。


蓝色空间量子


战场上是不会有士兵判断弹夹内有没有子弹的,最简单说就是,战场上的士兵关注的是前方的敌人和杀伤敌人的数量,从而没有时间让你判断弹夹内子弹的剩余数量。

我是91年的退伍老兵,以突击步枪为例,入伍时部队给我们配发的是 “五六”冲锋枪,后改为 “八一杠”。这两种枪行大同小异,弹容量30发相同。如果按连发射击打完一个弹夹,大概需要3秒左右时间。也就是说人还没反应过来,一个弹夹的子弹已经打完。剩下的就只有换弹夹继续作战了。

新兵射击训练分两种一是单发射击,这很好控制击发子弹数量,二是连发,连发状态下就只能打完,换弹夹了。但为了保证命中率,有经验的老兵一般都会采用 “点射”也就是说击发一次出膛三至五发子弹,来判断弹夹内剩余子弹数量。虽然现在科技在不断进步,出现了计数器或者什么透明弹夹,但战场就是战场,士兵真正所关注和认可的就是 “歼敌数量”。至于子弹的多少那是上个世纪的事情了。



用户92780611160陆战



凭着多年的从军历程,判断弹夹里的子弹是否快要打完,尤其是在战场上最主要是要靠经验来判断,当然随着技术进步,更为直观的方式也逐渐实用。

不过真实的战场环境之下,士兵没有闲心去看弹夹还剩几颗子弹,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消灭敌人,没有子弹就更换弹夹,这才是真实的战场。想想看,正在作战,你一会一低头看看弹夹里还有几颗子弹,那不是自找死亡吗?


当然问题既然这样设定了,我们就权当这些士兵有这个爱低头查看弹夹剩余子弹的癖好。

众所周知,目前世界各国单兵自动步枪弹夹容量一般都是30发,这是一个非常合理的数字,不论是从步枪设计卧姿射击高度还是冲锋时的手握姿势、便利、舒适性,再到满弹仓弹夹携带数量来说都是最好的。


一个弹夹只有区区30发子弹,在战场上战斗正酣之时,突然没子弹了,那岂不成了敌人的靶子了,这里弹夹的剩余子弹数量就成了士兵心里需要留意的一个数字。

先用一个数字先来说明,更为直观一些。

我军已经退役的81-1式自动步枪理论射速600-750发每分钟,我们就按照650发每分钟来推算,每秒钟射出子弹10.8发,就按照10发来算,30发的弹夹只需3秒钟即可全部打完,当然这是在连发状态下对集群目标的射击。


3秒钟是个什么概念大家应该很好理解,说白了,你还没查数,子弹已经没了。要是切换成单发状态,扣一下扳机发射出去一颗,这种基本凭着日常的经验就可以知道所剩弹数,单发情况在真实的战场上几乎不会用到。

再用一个平时训练的科目来加强说明。

同样是81-1式自动步枪,平时士兵会有一个训练科目,即模式设置为连发状态,但是打点射,这是一个较难的科目,10发子弹打连发状态下的点射,必须有5颗上靶才算合格,这里对击发的掌握最为重要,你只要扣动扳机,在你最快的反应时间里松开,最少是两发子弹出去了,这是事实,第一发命中,第二发可能就由于枪的后坐力和弹跳而拖靶。


所以说,在真实的战场环境中,经验才是判断弹夹剩余子弹的唯一,因为你不可能边战斗边去查看子弹数量,这在你死我活的战场上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

当然伴随着科技进步,一些新的方法也逐渐出现,比如我军现在装备的95式自动步枪竟有透明塑料弹夹,但我的疑问是,这种弹夹能应付得了激烈的战场环境吗?如果一个战术卧倒或者被气浪掀翻摔倒,那塑料弹夹碎了,这下子弹剩几颗看的是清楚了,不过是撒了一地。


此外电子计数器的应用,也是为了计算剩余弹量,但很不实用。

再者有着弹夹在中间位置设置有观察孔用来查看子弹剩余,个人认为没什么实际用处,如果进了泥沙,那就成为了麻烦。


综合,实战中,依靠士兵在日常训练中积累的经验来判断弹夹内剩余子弹数是最明智的,因为你没有时间拿生命去看剩余子弹数。


冰雹蓝天


以我的打枪经验,尽管我打的大部分都是5发的单发,但是如果在战场上弹匣里面的子弹打完了,自动步枪的枪机都会挂住,这时候再换弹匣呗。为什么呢,那种单兵轻武器一发决胜的作战样式,在未来真的很少出现了,未来的战争,不是非对称,就是海空一体,陆军出现的时候,就是收尾治安战,真的不需要一发子弹决胜。如果是一发子弹决胜,弹匣里28发左右的子弹打出一发,就一定有一方中枪,也不用再换什么弹匣了,而一名士兵击中对方28名士兵的情况又极度罕见,还是不需要知道弹匣里有几发子弹来提前做好换弹匣准备。

如果是单纯为了知道弹匣里还有多少子弹而何判断弹夹里的子弹是否快要打完,那么就得在心里默默地记,知道自己打了几个长点射,几个短点射,几个单发,自己长点射一般打出去几发子弹。如果有这记忆力,当个步兵就吃亏了,到CIA当顶级探员,未来当CIA的A长,再入参议员,多好?有这记忆力的,不是大师,就是武器专家,根本不用上战场。

其他方法有透明弹匣,能够解决一点问题,但是你这时就要牺牲观察战场态势的目光,来观察透明弹匣,也是得不偿失。

估算重量的方法更不可行,战士不是1980年代北京售货员,平时不需要一把准。因此训练中没有给步枪估重量的课目中,不训练就达不到1980年代北京售货员卖水果糖一抓就知道能达到顾客要求的分量的程度。

因此,就等着自动步枪挂机,多好,多省事,普通步兵,打出去2梭子子弹,就对得起一次作战任务了,还有大炮、导弹、飞机帮你打仗呢,你那几梭子子弹消灭不了几个敌人,二战时代消灭一个敌人就得1千发子弹, 越战5万发, 伊战25万发子弹。别把自己逼的太狠,没有必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