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子戏赏析」第五十一出——闹宫(越剧)

剧情

唐代宗爱女升平公主君蕊下嫁郭子仪幼子郭曖。君蕊自恃金枝玉叶,以皇家礼数对待驸马。郭子仪夫妇七十双寿,子、媳纷纷前往拜寿,惟独君蕊不往。郭暖颜面无光,愤而回宫与公主论理,小夫妻争执之间,郭暖打了公主。

「折子戏赏析」第五十一出——闹宫(越剧)

赏析

《闯宫》为《打金枝》中一折。《打金枝》移植于晋剧,于1954年由昌瑞英首演,从此,君蕊公主成为她的第一代表作。《打金枝》是招待国家元首最多的越剧剧目,内容深入浅出,风格清新明快,人物栩栩如生,尤其是吕瑞英扮演的公主,稚态可掬,娇嗔可爱,是越剧表演艺术史上一个高峰式的艺术形象。

《闯宫》不是一般的小夫妻“吵架”,两个人物的身份性格和吵架内容都具有特定性。君蕊是一位年少的皇家千金,有无邪的骄娇二气,她对婚姻是称心满意的但对夫妻关系的理解是基于自幼形成的“君尊臣卑”观念,各种皇室宫规在她看来无一不是天经地义的。而郭暧是将门幼子,少年气盛,英武骄做,他对正常的家庭关系有所诉求。公主和驸马之间的矛盾由此产生,在《闯宫》一折中,这一矛盾围绕着“该不该给公婆拜寿”而尖锐起来,形成了独特的戏剧冲突。

「折子戏赏析」第五十一出——闹宫(越剧)

《闯宫》没有大段的抒情唱段,也没有太多的程式动作,其看点在于公主和驸马通过对话间的交锋,不断推动矛盾升级;其难点在于演员是否能把握好表演的分寸—演得“不足”无法凸显特定的人物性格和矛盾,戏的感染力会打折扣;演得“过火”则会造成人物美感的缺失。吕瑞英把君蕊公主看似有些不讲道理的傲慢、骄纵甚至刁蛮,体现为一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和可爱的天真任性,被赞誉为“恰如其分,不嗔不过”,这种令人叫绝的表演,是来自天赋加灵感、实践与经验联合发酵的过程。吕瑞英在演绎少女形象方面禀赋天赐,对于体验此类女性的聪慧纯真、剔透玲珑她具有来自天然的领悟力和想象力,她自身还带有一种浑然天成的智慧和甜美气质,演员的个人魅力和角色的美感得到了完美的结合,散发着独特的光芒。

《闯宫》一折中,君蕊的表演分为四个层次。出场时,她着一身崭新的宫装,从花园游玩归来,心情欢快,像一个过节的孩子。虽然她自恃君臣名分,不去拜寿,但嘱宫女挂起红灯,让驸马早些进宫,流露着内心的体贴;郭暧打碎红灯,闯宫而入君蕊先是惊疑,复而漫不经心,轻描淡写地回应,“吵架”双方一个在火里,一个在水里,形成了对比强烈的喜剧效果;郭暖以战功自居,挑衅皇家威严,公主被触怒,面带愠色、咄咄逼人地与他你来我往,争执不下,心理节奏、表演节奏和唱腔都明显转快;当郭暧威胁公主要“教训教训她”甚至“打她”,这些话语对君蕊而言无异于天方夜谭,她自然不会当真,反而步步紧逼。不曾想,竟全然没有防备地挨了一个巴掌短暂的又惊又懵之后,小女儿的骄矜、委屈、任性瞬时爆发,她先是撕扯新装发泄满腔的无名之火,仍不觉解气,遂一路哭哭啼啼找父母告状而去。吕瑞英准确地体验并精细入微地表现了这四个层次,她赋予君蕊一系列细腻独特而富有美感的表演手段,从眼神、面部表情、微小的头部动作、各种不同喻义的笑、静态的身姿到动态的台步、不同幅度的转身、表现心理状态的手势和水袖动作,都传神地写照出“这一个”公主的身份和性格。她所运用的程式动作注入了人物特有的表情和神韵,这些程式动作即转变为塑造人物的血和肉。以君蕊公主的上场亮相为例:她背着身,宛如一羽美丽夺目的蝴蝶,雀跃而出,至舞台中央转身站定,挽起水袖,同时侧仰起头,眼神中一派悠然自得、自信满满的稚气和傲气,一个小小的停顿后轻轻一抖水袖,抖落出一股扑面而来的青春气息和皇家贵气。

「折子戏赏析」第五十一出——闹宫(越剧)

公主随即演唱的“头戴珠冠压鬓齐”,已经成为越剧名段,体现着吕派声腔艺术甜美清新的风格。吕派是第一个完整使用七声音阶的越剧流派,吕瑞英经常在唱腔的主拍中使用4、7,通过半音的运用来打破音乐的稳定性,增加唱腔的动感和音律性。同时,她还擅用装饰音,使旋律丰满、华丽。“头戴珠冠”使用的是越剧最常见的最善于抒情的“尺调(G调)腔”,但在这里却唱出了别样的青春和娇美。

《打金枝》是吕派的开山之作和代表作,它浓郁地洋溢着吕派独有的“青春感”和“时代感”。越剧是一个具有青春特质的剧种,这种特质在吕瑞英的艺术作品中得到最充分的彰显,吕派的出现,对于越剧的总体风格和表现手段是一种拓展,《打金枝》是一个开端,也是一个高峰。

「折子戏赏析」第五十一出——闹宫(越剧)

主演

吕瑞英(1933- ),女,出生于上海。1940年入“四友社”科班,1951年进入华东戏曲研究院越剧实验剧团(上海越剧院前身)。她以《打金枝)《西厢记》、《九斤姑娘》《花中君子》、《穆桂英》、《凄凉辽宫月》、《桃李梅》等诸多剧目誉满艺坛,塑造了众多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创造了别具一格的“吕派”旦角艺术。作为诞生于新中国成立后的为数不多的越剧流派之一,“吕派”的独特个性在于一改越剧偏重“哀怨”的风格,洋溢着清新甜美、明朗灵秀的气质,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在尊重越剧整体风格的前提下,在表演方面,她讲究人物刻画,以“千人千面”和细腻熨帖著称;在唱腔方面,她坚决从人物出发,以作曲家式的思维,追求“一戏一腔”其流派音乐的丰满度独步越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