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越剧的现状和发展“十问越剧界”

在笔者分析探讨讲问题,展现个人观点之前,笔者想先问业界几个问题。

首先,要问越剧界认为当前越剧衰落的原因是什么?是越剧本身的问题,客观环境的原因?还是一线从业者自身的原因?客观原因不能否定,它确实是存在的因素。但是仅仅这些客观原因吗?从业者自己有问题吗?

第二,问业界作为戏曲,区别于话剧、歌曲、舞蹈、影视的艺术特点是什么?答案当然是唱念作打表,手眼身法步等戏曲所特有的特点和元素。拿这个出来说事,是因为现在的越剧越来越不像戏曲。业界在不断的放弃越剧的唱念做打表。

第三,问业界作为戏曲门类中的一种,越剧的特点是什么,是如何区别于京剧、黄梅戏、昆曲、秦腔等等而生存于舞台的?越剧的第一特点就是优美深情,第二特点注重悲剧与爱情戏。答案不难。有问题的是前辈宗师们是如何表达越剧的这些特点?而当代演员又是如何表达的?

第四,问业界越剧已经走过一百年,中间经历了几个不同的时期,每个时期都有很红的大牌演员。当代演员们都了解前辈的大牌们是怎么唱戏的吗?他们的唱有什么特点?跟自己相比跟现在相比,是变好了还是变差了?业界现在十分强调流派传承,可是,十大流派宗师的所有戏,演员们都看过了吗?宗师们又是怎么样唱戏,才把戏唱得这么好听,深受观众喜欢的?不要说其它流派,就是本派宗师的所有戏,都看过了、反复琢磨过了吗?

第五,问业界在谈越剧的创新与改革之际,了解观众需要什么样的越剧吗?有对观众市场进行过调查、研究与细分吗?这个社会的人可以分很多各类不同的人,越剧的观众基础到底在哪个群体,他们有什么不同的喜好,希望看到什么样的越剧,业界了解过,调查过吗?

第六,问业界,到底创新重要还是创作重要?

第七,问业界,谁都知道唱戏是表演艺术,越剧的表演内涵到底是什么?是塑造人物的表演还是肢体动作的表演?“唱“的过程算不算表演过程?演员在舞台上的举手动作,做水袖的目的是为了塑造人物性格,传递情感,还是只为了表现动作本身的优美或演员的美貌?

第八,唱戏是靠力气唱还是靠声音唱?靠真情实感唱,还是靠技巧、音准唱?

第九,问业界目前这样高票价的方式,有利于越剧的推广与发展吗?

第十,最后想问,大剧团存在的种种人事问题,这对越剧发展有利吗?坊间对大剧团的人事问题传说一直很多,网上更是骂声一片。这些无不影响了越剧的进步与发展。但是骂归骂,问题好像一直存在着。

以上这些问题,笔者不知业界是怎么看待的。至少在戏迷群中还是得到比较广泛的认可。在以后的篇章里,笔者将就上面所提的这些问题,展开一些个人的分析与探讨。为业界及各相关方,在振兴越剧事业时,提供一些意见参考。

想说明的是有鉴于越剧的衰落有非常复杂的原因,多种因素同时并存。所以问题的解剖,还得客观主观,内因外因所有因素一起讲。基于笔者对越剧衰落原因的种种认知,在后面的文章中,笔者并不准备多讲成绩,虽然讲成绩会比较招人喜欢。笔者的观点当然不能代表全部戏迷,但相信在曾经喜欢看戏,现在越来越不喜欢看戏的观众中拥有一定的代表性。要解决问题就要面对问题,相信歌颂也无助于越剧的进步与发展。在后面的内容中言词如有不周之处,还请当前的从业者谅解,请相信笔者并无恶意!只是为越剧的现状忧心与痛心,希望尽点个人的绵薄之力!

关于越剧的现状和发展“十问越剧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