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如今老人如果有一定积蓄,后面的生活就不会那么苦,你觉得有道理吗?

用户1316019261166


我觉得有一点道理,不代表全面对,我小区里有两户人家,一户是一号楼,一户是九号楼,他们两家的共同点,都是住着两位八十上下岁的老人,都有五-六个孩子,具体几儿几女不太清楚,一号楼的这家老人姓陈,老俩口都没有退休金,住的是孩子的房子!

九号楼的俩老人姓高,老头是干部退休,八,九千元的工资,老太太没工作,住的是自己的房子!

有时候下楼散步能遇到,陈姓的老人穿戴整齐,干净,衣服的质量,价格都不低,老人说全是孩子们买的,并且日常生活用品,吃食全是孩子们管,每月还给老人一千至一千五的零化钱,水电费物业费,取暖费全是孩子们交,具体是那个孩子交,老人不说,我们也没问,节假日孩子们有时请老人出去吃,有时那个来做,两个老人精神状态很好,可以看出,俩个老人过的很幸福!

相反的是高姓这俩老人,夲来经济条件很好,可儿女攀比心理严重,都觉得自己得父母的好处太少,儿女们正天爭吵,老人的工资卡,也不知那个孩子拿着,一个月就给父母一千多元,余下的,姊妹们分掉!两个老人还要买药,生活水平连普通人都不如,别说穿戴整齐了,这倒有钱来,可是自己说了不算,一样过的日子,不如没有钱的好!

我认为,人老了,千好万好,不如有孝顺的儿女好!你的钱再多,当你老了,不能动了,儿女不给你买用的,买吃的,不孝顺你,也等于零!守着钱饿死的也大有人在!

从内心说,希望学校重视传统教育,培养孩子尊老,养老的正确思想,不要什么事都向钱看,丢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老李说事666



江湖上人1980


那我说一个,同一个单元门里住着两户邻居,户型完全一样,170平米的大平层,装修豪华。一户是六楼,老两口60左右,农村老家没有退休金,到城市里跟儿子媳妇主在一起生活,帮忙照看两个小孩,小孩子是我家女儿同学所以平常还闲聊几句。老先生前两年还在附近某个超市当当保安打点零工,这两年估计年龄大了就不工作了,虽说住的房子不错但是是儿子媳妇的房子,老太太天天就跟个保姆似的接送孩子上学买菜做饭做家务,不敢花钱,儿媳妇也处处总说家里负担大,感觉他们省吃俭用的,孩子像是缺嘴儿似的到我家就直接翻零食柜。前不久下楼扔垃圾时看到老两口在翻垃圾箱里面的快递纸箱子收集起来拿回家,可能是想换点儿钱花吧。

另一户是15楼,老两口自己住,儿子媳妇在附近另一个小区另有住房,这老两口有退休金,也帮儿子媳妇带孩子,孩子经常住爷爷奶奶家,老爷子老太太平易近人,谈吐得体,一看就是生活很富足的人家,我们小区有鲜奶配送,我家订了两瓶给孩子,他们家订了四瓶,老人各一瓶两个孩子各一瓶,取牛奶时偶尔碰上聊几句,感觉老人家过的很舒适。


mih0002


有道理,人老了吃穿花不了多少钱,关键是要留足看病的钱。到不能自理又一时走不了时,得请24小时护工,现在这样的护工每天得二百二三十,再过10年更贵。我是过来人,我母亲是离休待遇,一个月离休费还不够护工钱呢,尽管医疗费全报,那吃喝用也得花钱吧,若没有积蓄怎么成?若老俩口都同时住院长期臥床呢?我家是父母加上文革致残的小弟弟三人都长期躺在医院,仿佛人一生辛苦挣钱就是为了后来花在看病上了。


用户3142201880959


真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我见过好几个类形i一个单身老人,每个过年他都把自己的钱拿出一半,分给几个孩子,用他的话说,现在孩子们用钱的地方多,我给他们,他们都念我的好,大家都高兴,可我死了,他们再分钱我看不见了。这个老人话很现实,也很明智。2另一个老人把自己的离休费每月拿出两千元,跟着哪个孩子就给那个孩子,剩下的房子给儿子,钱三个女儿分。因分配明确,老人活得很幸福,几个儿女不管老人跟着谁,都会有一次热热闹闹的聚会,去世后I儿女们遵循老人的遗愿得到了应有的财产,仍保持热闹的娶会。3老俩口舍不得吃舍不得喝,老爷子快八十了还在打工,家里孩子都成功人士,按说也应非常幸福,但老俩口夲家有医生却信保健品,也是他们主要的支出。身体看不出有什么明显改善,精神头挺足。每次活动都参加,高高兴兴地往回领米`面`鸡蛋等东西。还有一家,有电视有空调但不让开,为了省钱。他老俩口经常给我们做免费导购,哪个商店正搞促销,哪个商店的东西便宜,他们很有成就感,这个男主人说他老婆最爱干的事就是数钱,那时最温柔最灿烂,他们攒钱是有一套,买了好几套房。最想得开的两口子的信条是:攒钱咱比不过他们,花钱他们比不上咱,他们经常到各地旅游。

至于我们老俩口,老伴是酒照喝烟照吸,天天做神仙,除此之外工资全部上交。我是名负其实地守家奴。有人申请,老伴御批我照付,优哉优哉地做我的当家不做主的一家之主。

看来还真是有钱心不慌,各有各的花法。


桃乡人518


一:我觉得非常有道理,俗话说的好,年轻吃苦不算苦,老了有福才算福,所以年轻的时候一定要不怕吃苦,多赚钱,有足够的养老钱!

二:退休了,可以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比如旅游,跟老友聚聚,喝喝茶,钓钓鱼,健健身……都离不开钱的支持!

三:年龄大了,免不了有点小病小灾的,谁也预测不了未来,谁也不感保证自己健康方面,不出一点问题,所以必须有,一定的养老积蓄,心里才有安全感,才能自己随意支配,不用张手跟儿女要,也就是说,谁有也不如自己有!让儿女做的,给精神上的,支持就很感谢了!

四:在这里也不是说,儿女不孝顺,只是老人也得为儿女着想,当今社会,年轻人压力大,生活节奏快,更有多数,还房贷,车贷,又要养下一代,所以压力非常大,不是不想孝顺,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个时候,老人在给添麻烦,无与是雪上加霜!所以,要想让自己,和儿女过的安心,就必须,有自己足够的养老钱!

个人见解


手机用31476452健康


就是这样的一个客观现实问题。有没有人说,这都是不可争辩的事实真理。当今的金钱社会。老人们手里有一定的积蓄。安度晚年生活还是很有保障的。如果60岁以上的老人,手里能有20万的积蓄,身体健康,没有重大疾病。把握住不被谁坑蒙拐骗了,活到八九十岁,这个晚年生活还是会幸福美满的。

能有这样的一笔积蓄的人,我看还是很少的。特别是农村老人,一个心眼儿,只是种地挣钱,不会经商,不能做买卖。很难攒下这样的一笔钱。没有这样的一笔钱,又没有退休金,儿女们都没有大的能为。这样的老人处境可想而知。那就是焦虑,恐慌,无奈。上哪里去找一点儿获得感,幸福感。一句话。晚年的生活就是苦。但是苦到一定的程度,党和政府还会给以特殊的照顾。好死不如赖活着。还是要活出个样儿来给自己看吧。


用户2999791643679崔


如今的老人手里有一定的积蓄当然是好事,但不一定不苦。

现如今社会是金钱社会,见钱眼开的人不少。

如果老人孩子多,个别孩子素质低,把老人的钱假借了不还,其他孩子有意见就麻烦了。但老人钱在万不得已是不轻易给个别孩子才行,总之管好自己的钱包才对。

现如今在农村七八十岁的老人在地里干农活的很多,问其原因为啥还继续努力吃苦,老人很简单的回答,为子女减轻负担。

也许是有福之人才不苦,无福之人苦终身。

希望在外面打拼的子女们,多关心下你们的老人,你们在外面不要光讲面子,唱调子,讲排场。总有一天你们老了才知道老来难。

所以老人有钱当然好,只要子女孝顺父母的当然是有福之人。但愿天下子女都有孝心,但愿天下的父母都晚年幸福快乐!安享晚年!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仁德厚爰梦想成真


这是中国人骨子的东西,几千年来对养老留下来的传承!挣十分花七分,留三分,不是养老,也是给子孙!现在社会的养老模式不是十分健全,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不能满足养老的强性需求!一块蛋糕有人能吃到,有人吃不着!俗话说:靠天、靠人不如靠自己!总会给自己留下过河钱,图的不是荣华富贵,就是为了不拖累子女有一口饭吃!支持,因为我们有这样的父母!你不支持,因为你们的老人不愁养老!社会发展过程中,无论从词汇上意义的改变,还是一些物品淘汰,还是一种生活方式变迁,过时了,不符合时代潮流的胃口了,自然而然的被摒弃!存在,从某种逻辑上讲,就有合理性。水顺势而流,风顺向而行!社会进步了,制度完善了,养老的观念必会顺应所改变!


台玉臣


这种说法没有道理,是片面的!

这个可以分两种情况说说。

第一种情形,如果儿女都很孝顺,那么老人是幸福的。既使老人没有存款,儿女们都会尽忠尽孝,来表达对老人的爱敬之心。这样的儿女继承着中华传统的美德,是优秀儿女,也是老人的福气!

第二种情形,是我们最不愿看到的,就是不孝子女,这简直就是老人恶梦的开始。老人劳累工作一辈子,或许有退休金,亦许有一笔存款,而这对于这些不孝子女来说或许就成了他们内斗的导火索。在利欲熏心的思潮下,他们对善养和孝敬老人你推我弃,明挣暗斗,使老人整天受气,余生不得安宁!

所以说,人到老年,虽有积蓄,并不一定过得很幸福,关键还是要看是否教育出了一批优秀的儿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