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志:譜好人生“四不”曲(上)

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西門安檢區。

身穿防彈衣、頭戴防爆頭盔的宋文志惹人注目,只見他身軀凜凜、目光如炯,有舊小說裡描寫的“萬夫難敵”之威風。

仔細觀察你會發現,他時刻保持著高度警惕的狀態:眼睛緊盯安檢入口,側耳傾聽登記室裡的動靜,手持安檢儀不離左右……

平均每天安檢量140人次左右,最高時可達200餘人次,宋文志以這樣的狀態工作了12年。毫無疑問,這期間他向遼寧高院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安檢零事故。

宋文志:譜好人生“四不”曲(上)

宋文志十二年如一日認真安檢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這位老法警還是一位肝移植患者。12載春秋,宋文志以頑強的意志和滿腔熱血,像釘子般牢牢地紮在遼寧高院安全保障的第一線,用他的第二次生命譜寫著人生“四不”篇章。

不會糊弄——

“我在,安全就在!”

“你們這麼判,我就死給你們看。”當事人張某右手拿著刀片欲割自己的左手腕,眼看著刀刃就要嵌入皮肉裡!

“冷靜,冷靜,你先把刀放下!”

“老宋,你快來,當事人有點急了!”

有人開始向外躲避,有人則停靠在牆邊。支援的法警陸續來到現場,卻都不敢貿然行動……

2013年9月10日,遼寧高院西門安檢室出現了驚心動魄的一幕。

千鈞一髮之際,突然一道身影衝向張某,用力抓住她拿刀的手,迅速扳向一邊,“吧嗒”一聲,刀片落地。大家回過神來才發現,奪下刀片的正是法警宋文志。

雖然這件事已過了五六年,當事人張某回憶起來仍然心有餘悸:“老宋奪了我的刀,有一段時間我特別恨他,但我現在感謝他,要不是他,那一刀我可能就真割下去了……”

在現場目擊者看來,奪刀的宋文志是個英雄,但他們不知道,這個英雄當時也出了一身冷汗。事後,老宋才感到後怕:“我離當事人最近,而且裝備最全,當然得第一個上去。”他一邊說,一邊用力地拍拍自己身上的防彈衣。

提起這件近十斤重的防彈衣,還有兩斤重的防爆頭盔,那可是宋文志的貼心“寶貝”。無論寒來暑往,只要從安檢室經過,人們都會看到他全副武裝、嚴陣以待的身影。最難熬的三伏天,身體整個被汗水浸泡著。

過去有人調侃老宋:“不就檢查個包嗎?至於嘛!”現在大家理解了,原來他這是“時刻準備著啊”!

官司打到高院的,大都是難解的結,這裡是矛盾衝突的集中地。宋文志說:“我在,安全就在,我決不讓任何一個不安全的因素帶進法院!”

身高170釐米的老宋,在法警隊並不算高,但有一種不怒自威的氣場,更有一雙長期練就的“火眼金睛”。面對形形色色的當事人,對方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他都明察秋毫。

2015年的一天,許多人在安檢門前排隊等候,其中一個當事人趁人多混亂,跟在一名法官身後試圖混進法院。看著一群人走遠的背影,一直忙著安檢的宋文志憑著直覺感到有點不對勁兒,連忙詢問其他同事是不是有人漏檢了,可大家都忙得暈頭轉向,誰也不敢肯定。

老宋立刻放下手裡的安檢儀,轉身追了進去。果然發現一名當事人未安檢就混了進去,被攔住的當事人一聽還要安檢,立馬急了:“我都檢查過了,你咋還檢呢?”

老宋心平氣和地說:“安檢是當事人進院必經的程序,您剛才漏檢了,請您配合安檢!”

當把這個當事人的皮包打開時,所有人都大吃一驚,裡面竟然藏有一把20釐米長的刀具!

安檢無小事,一個微小的疏忽都可能釀成無法預知的大禍。宋文志絲毫不敢懈怠,即使面對熟人,他也像個門神似的鐵面無情,為此經常得罪人。

按說一些離職多年的法官,帶人回院裡辦事,那還安檢個啥。老宋竟然堅持要對方登記,讓老同事不免有些惱火。有其他機關單位的領導來法院找人,想讓他行個方便,老宋依然是那句“請配合安檢”,那不卑不亢的勁兒還真拿他沒辦法。

2017年的一天下午,本已換崗的宋文志卻遲遲沒走。原來,當天上午有一對來自遼寧阜新的老夫妻對醫療事故糾紛的判決不滿來上訪,在安檢處因為檢查得太細,老人覺得是遭遇了故意刁難,一時氣急,放下狠話對安檢員說:“我要是有刀就捅死你。”趕來的接待法官忙把二老請到休息區進行安撫,這一幕正好被剛開完會的宋文志看到。

雖是一句氣話,但老宋絲毫不敢掉以輕心,仔細瞭解了情況,不放心又打電話給接待法官,得知當事人下午還會再來法院,他特意換崗後守候在安檢處,以防真有意外發生。

多年的職業敏感,讓老宋深知,安檢工作看似平淡,實則波濤暗湧。一些法治觀念淡薄的當事人,為了自身的合法甚至非法利益,經常想出各種手段製造事端,有拿刀具企圖威脅法官的,有帶農藥企圖當場自殺的,但這些都逃不過老宋的法眼。

近3年,在宋文志的帶領下成功處理突發事件138起,其中制止自殺2起、突發疾病進行搶救18起、衝闖30起、制止打砸安檢公共設施35起;共查處刀具286把(隱藏式刀具30把),剪刀98把、螺絲刀65把、違禁藥品30次、槍支1把……

大家都說,老宋幹安檢都快乾出神經質了。但老宋說:“你們不在這個崗位不理解,其實我幹安檢,每天都是如履薄冰啊!”

正因如此,遼寧高院安檢區才能一直保持“零事故”的紀錄,司法警察總隊隊長孟憲鋒稱讚道:“安檢工作,老宋是以一當十啊!”

宋文志:譜好人生“四不”曲(上)

諸多榮譽加身

不會拒絕——

“老百姓的事,就是我的事。”

從安檢室大門到訴訟服務大廳之間有數十步的距離,這段路每天宋文志要往返數十次。剛開始有些同事看他跑進跑出的,以為是出了什麼事,漸漸地大家才知道,他是為打開老百姓的“心結”,經常到大廳窗口找法官問問題。

“鞍山張某這個案件應當抗訴,還是適用再審程序?”

“大連的馬某執行復議案件,是由中院來收,還是在咱們這兒收?”

“遼陽的許某對國家賠償案件搞不清楚,應該提出賠償申請,還是到信訪大廳申訴?”

……

對於來訪遇到難處的當事人,安檢時不講人情的宋文志展現出溫情的一面,儘量幫助當事人找到人、解釋清、有迴音。

2016年,劉某的家人在礦井下意外死亡。礦上的賠償協議簽完了,錢卻遲遲拿不到手。老人一生氣從鐵嶺坐車來到遼寧高院。可案件還沒進入司法程序,劉某來了後坐在登記室裡“抓瞎”。

“大爺,您這事兒應該去您家當地法院問問。”老宋不忍心老人久坐,過去給他提建議。想到從外地辛辛苦苦來省城,卻什麼事都沒辦成,老人執拗地不肯離開。老宋想了想,拿來紙和筆,把老人的情況全部記下後,習慣性地塞進自己的頭盔裡,告訴老人下午再來。

工作間隙,老宋找到法官同事,拿著紙條仔細詢問該如何處理。下午,當他告訴老人可以到當地中院立案,並詳細講解了立案流程後,老人感動得握著他的手許久都不肯放開。

這麼多年把當事人訴求的小紙條放在頭盔裡,已經成為宋文志的習慣。早晨跑步、食堂吃飯、工作間隙,只要有機會,他就抓著法官不放,瞭解最佳處理辦法,然後再轉述給當事人。

按理說,老宋負責安檢,當事人這些事兒他可以不管,但正是這些小紙條,幫助情緒激動、摸不著頭緒的當事人解開心結,把多少矛盾都化於無形之中。

一個月前,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大爺氣呼呼地來到安檢室要投訴,原來之前他來立案,接待員因為老人口誤建議他去信訪大廳,結果讓老人白白折騰了一趟。宋文志看到這一情況,趕緊上前勸慰老人:“接待員年輕,經驗少,您老多諒解,您的事我再幫您問問法官。”隨後,老宋將老人的訴求向立案法官進行了諮詢,並將回覆詳細解釋給他。老人聽後心裡氣慢慢消了,知道下一步該怎麼做,臨走時對老宋連聲說謝謝。

“我從來沒遇到過這麼好的安檢法警!”當事人王某說,他因為對判決不滿意,曾砸過中院的安檢牌子,前兩天來高院也是帶著一肚子氣來的,沒想到老宋多次幫他詢問解答,如今氣消了,案子也理解了。

“打官司不容易,法官也不容易,我不能讓老百姓走了一遭,問題不但沒解決,反而帶著對法院的誤解和成見回去。”宋文志說。

其實,老宋的這份為民情懷源於他的童年經歷。7歲時,他隨母親去北京“打官司”,因為父親病逝於一次醫療事故,悲痛欲絕的母親不滿醫院的處理結果,去北京討個說法。

經法院判決,院方如數賠了補償款,這讓幼小的宋文志第一次知道“公平正義”這四個字的分量,也讓他對法院工作產生了神聖感。

1988年,宋文志從部隊復員來到遼寧高院,實現了到法院工作的夢想,他立志在崗位上為民服務,他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老百姓的事,就是我的事”。


宋文志:譜好人生“四不”曲(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